柴胡

柴胡柴胡柴胡柴胡柴胡柴胡
目录
《本草纲目》柴胡
《本草备要》柴胡
《本草便读》柴胡
《本草崇原》柴胡
《本草从新》柴胡
《本草撮要》柴胡
《本草分经》柴胡
《本草分经》柴胡
《本草分经》柴胡
《本草害利》柴胡
《本草害利》柴胡
《本草经解》柴胡
《本草蒙筌》柴胡
《本草求真》柴胡
《本草思辨录》柴胡
《本草图经》柴胡
《本草新编》柴胡
《本草衍义》柴胡
《本草易读》柴胡
《本草择要纲目》柴胡
《本经逢原》柴胡
《长沙药解》柴胡
《得配本草》柴胡
《滇南本草》柴胡
《雷公炮炙论》柴胡
《雷公炮制药性解》柴胡
《名医别录》柴胡
《神农本草经》柴胡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柴胡
《中药炮制》柴胡
《汤液本草》柴胡
《新修本草》柴胡
《药鉴》柴胡
《药笼小品》柴胡
《药性切用》柴胡
《药征》柴胡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柴胡
《证类本草》柴胡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柴胡
《中药学》柴胡
《医方考》柴胡
《瘴疟指南》柴胡
《外科全生集》柴胡
《冯氏锦囊秘录》柴胡
《医学衷中参西录》柴胡
《顾松园医镜》柴胡
《医学入门》柴胡
《中国药典》柴胡
《中药大辞典》柴胡
《中华本草》柴胡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纲目》柴胡

《本草纲目》

「释名」亦名地熏、芸蒿、山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

1、伤寒余热(伤寒之后,体瘦肌热)。用柴胡四两、甘草一两,每用二钱,煎服。

2、小儿骨热(十五岁以下小儿遍身如火,盗汗咳嗽烦渴,日渐黄瘦)。用柴胡四两、丹砂三钱,共研为末,拌猪胆汁和饭蒸熟,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一丸,桃仁乌梅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3、虚劳发热。用柴胡、人参等分,每服三钱,加水煎服

4、湿热黄疸。用柴胡一两、甘草二钱半,白茅根一小把,加水一碗,煎至七成,适当分次服完。

5、眼睛昏暗。用柴胡二钱半、决明子七钱半,共研为末,人乳调匀,敷眼上。

6、积热下痢。用柴胡、黄芩等分,半水煎至七成,待冷定后空心服下。

引用:《本草纲目》茈胡(柴胡)

下载:《本草纲目》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备要》柴胡

《本草备要》

宣,发表和里,退热升阳

苦平微寒,味薄气升为阳。主阳气下陷,能引清气上行,而平少阳、厥阴之邪热(肝、胆、心包、三焦相火。时珍曰∶行少阳,黄芩为佐;行厥阴,黄连为佐),宣畅气血,散结调经(昂按∶人第知柴胡能表,而不知柴胡最能和里。故劳药、血药,往往用之。补中益气汤逍遥散,皆用柴胡,取其和中,皆非解表)。为足少阳(胆)表药(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其经在半表半里,法当和解,小柴胡汤之属是也。若病在太阳,服之太早,则引贼入门;若病入阴经,复服柴胡,则重虚其表。最宜详慎)。

治伤寒邪热(仲景有大、小柴胡汤),痰热结实,虚劳肌热(寇宗 曰∶柴胡,《本经》并无一字治劳,《药性论》、《日华子》皆言补劳伤,医家执而用之,贻误无穷。时珍曰∶劳有五,若劳在肝、胆、心、心包有热,则柴胡乃手足厥阴、少阳必用之药;劳在脾胃有热,或阳气下陷,则柴胡为升清退热必用之药。惟劳在肺肾者,不可用,寇氏一概摈斥,殊非通论。昂按∶杨氏秦艽扶羸汤,治肺痿成劳,咳嗽声嗄,体虚自汗,用柴胡为君,则肺劳亦有用之者矣。《药性论》甄权着),呕吐心烦(邪在半表半里,则多呕吐),诸疟寒热(东垣曰∶诸疟以柴胡为君,佐以引经之药。士材曰∶疟非少阳经慎用。喻嘉言曰∶疟发必有寒有热,盖外邪伏于半表半里,适在少阳所主之界。入与阴争,阳胜则热;出与阳争,阴胜则寒。既纯热无寒,为瘅疟温疟,纯寒无热,为牝疟,要皆自少阳而造其极偏。补偏救弊,亦必返还少阳之界,使阴阳协和而后愈也。谓少阳而兼他经则有之,谓他经而不涉少阳,则不成其为疟矣,脉纵屡迁,而弦之一字,实贯彻之也。昂按∶疟之不离少阳。犹咳之不离于肺也。谈薮云∶张知阁久病疟,热时如火,年余骨立。医用茸,附诸药,热益甚。孙琳投以小柴胡汤,三服脱然。琳曰∶此名劳疟,热从出,加以刚剂,气血愈亏。热有在皮肤、在脏腑、在骨髓,在骨髓者,非柴胡不可,若得银柴胡,只须一服,南方者力减,故三服乃效也。时珍曰∶观此则得用药之妙的矣。昂按∶据孙氏之说,是柴胡亦能退骨蒸也),头眩目赤,胸痞胁痛(凡胁痛,多是肝木有余,宜小柴胡汤加青皮川芎白芍。又左胁痛,宜活血行气;右胁痛,宜消食行痰),口苦耳聋(皆肝胆之邪),妇人热入血室(冲为血,即血室也,男女皆有之。柴胡在脏主血,在经主气),胎前产后诸热,小儿痘疹,五疳羸热,散十二经疮疽,血凝气聚,功同连翘(连翘治血热,柴胡治气热,为少异)。阴虚,火炎气升者禁用。

州者根长尺余,微白,治劳疳良。北产者如前胡而软者良,南产者强硬不堪用。外感生用,内伤升气酒炒用根,中及下降用梢,有汗、咳者水炒。前胡、半夏为使。恶皂角

引用:《本草备要》柴胡

下载:《本草备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便读》柴胡

《本草便读》

柴胡图片

禀春气以生升.转旋枢机.主少阳表邪之寒热.味苦寒而轻举.通调上下.治厥阴热之谵狂.木郁达之.疏土畅肝散结气.银柴性似.凉瘀涤热理疳痨.(柴胡得春初生发之气以生.气味虽微苦微寒.而力甚薄.故无降泄之性.而有生升之能.专入肝胆二经.能条达木郁.疏畅气血.解散表邪.如同补药.用以升举清气.从左而上.宜蜜炙用之.银柴别有一种.从来注本草者.皆言其能治小儿疳热.大人痨热.大抵有入肝胆凉血之切.性味与柴胡相似.故上古所不分耳.柴胡之用在升散.若阴虚火炎.气升咳嗽呕吐等证.不可用之.惟宜于春月时邪风温等证.内应肝胆者.最为相宜.银柴胡出银州.其质坚.其色白.无解表之性.虽同是用根.性味相仿.上古虽不分.究竟各有所宜耳.)

引用:《本草便读》柴胡

下载:《本草便读》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崇原》柴胡

《本草崇原》

气味苦平,无毒。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柴胡一名地熏,叶名芸蒿,始出宏农川及冤句,今长安及河内近道皆有。二月生,七月开黄,根淡赤色,苗之香气直上云间,有飞翔于上,过往闻者,皆神气清爽。柴胡有硬软二种,硬者名大柴胡,软者名小柴胡。小柴胡生于银州者为胜,故又有银柴胡之名。今市肆中另觅草根白色而大,不知何种,名银柴胡,此伪充也,不可用。古茈从草,今柴从木,其义相通。)

柴胡春生白 ,香美可食,香从地出,直上云霄。其根苦平,禀太阴坤土之气,而达于太阳之药也。主治心腹肠胃中结气者。心为阳中之太阳而居上,腹为至阴之太阴而居下,肠胃居心腹之中,柴胡从坤土而治肠胃之结气,则心腹之正气自和矣。治饮食积聚,土气调和也。

治寒热邪气,从阴出阳也。从阴出阳,故推陈 而致新谷。土地调和,故久服轻身。阴气上出于阳,故明目。阳气下交于阴,故益精。

愚按∶柴胡乃从太阴地土、阳明中土而外达于太阳之药也。故仲祖《卒病论》言∶伤寒中风,不从表解,太阳之气逆于中土,不能枢转外出,则用小柴胡汤达太阳之气于肌表,是柴胡并非少阳主药,后人有病在太阳,而用柴胡,则引邪入于少阳之说,此庸愚无稽之言,后人宗

引用:《本草崇原》柴胡

下载:《本草崇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从新》柴胡

《本草从新》

宣、发表和里、退热升阳、解郁调经.

苦微寒.味薄气升为阳.主阳气下陷.能引清气上行.而平少阳厥阴之邪热.(肝、胆、心包、三焦相火、时珍曰∶行少阳黄芩为佐、行厥阴黄连为佐、宣畅气血.散结调经.人第知柴胡能发表、而不知柴胡最能和里.)为足少阳胆经表药.(胆为清净之腑、无出无入、其经在半表半里、法当和解、小柴胡汤之类是也、若病在太阳、服之太早、则引贼入门、若病入阴经、复服柴胡、则重虚其表、最宜详慎.)治伤寒邪热.痰热结实.心下烦热.诸疟寒热.(东垣曰∶诸疟以柴胡为君、佐以引经之药、喻嘉言医门法律云∶疟发必有寒有热、盖外邪伏于半表半里、适在少阳所主之界、入与阴争、阳胜则热、出与阳争、阴胜则寒、即纯热无寒为瘅疟温疟、寒多热少为牝疟、要皆自少阳而造其极偏、补偏救弊、亦必还返少阳之界、使少阳而兼他经则有之、谓他经而不涉少阳、则不成其为疟矣、脉纵屡迁、而弦之一字、实贯彻之也.)头眩呕吐.(邪在半表半里、则多呕吐.)目赤胸痞胁痛.(凡胁病多是肝木有余、宜小柴胡汤加皮川白芍.)口苦耳聋.(皆肝胆之邪.)热入血室.(冲为血海、即血室也、男女皆有之、柴胡在脏主血、在经主气.)胎前产后诸热.小儿痘证.能散十二经疮疽血凝气聚.功同连翘.(连翘治血热、柴胡治气热、为小异.)阴虚火炎气升者.禁用.产江南古城山.名齐界者佳.(定远县出者亦好.)外感生用.内伤升气酒炒用.凡治中及下降用梢.有汗咳者.蜜水拌炒.前胡、半夏为使.恶皂.按柴胡所用甚多.今药客入山收买.将白头翁丹参、小前胡、远志苗等俱杂在内.谓之统柴胡.药肆中俱切为饮片.其实真柴胡无几.须拣去别种.用净柴胡.苗、主治卒聋.捣汁频滴之.

银州柴胡(宣、治劳热.)治虚劳肌热.骨蒸劳疟.热从髓出.小儿五疳羸热.根长尺余.微白.

引用:《本草从新》柴胡

下载:《本草从新》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撮要》柴胡

《本草撮要》

味苦辛.入足少阳经.功专入经达气.入络和血.升不上颠顶.下不散皮毛.故入胆而合其无出无入之性.得益气药则升阳.得清气药则散邪.阴虚火炎气升者禁用.外感生用.内伤升气酒炒用.根治中焦及下降用梢.有汗咳者蜜水炒.前胡、半夏为使.恶皂角.苗主治卒聋.捣汁滴之良.出江南古城山名齐界面者佳.内杂他药.须拣净用.银州柴胡.宣治虚劳饥热.骨蒸劳疟.热从髓出.及小儿五疳羸热.根长丈余微白.

引用:《本草撮要》柴胡

下载:《本草撮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柴胡

《本草分经》

苦微寒,胆经表药,能升阳气下陷,引清气上行,而平少阳厥阴之邪热,宣畅气血,鲜郁调经,能发表最能和里,亦治热入血室,散十二经疮疽,病在太阳者服之则引贼入门,病入阴经者服之则重虚其表,用宜详慎。银柴胡专治骨蒸劳热、小儿五疳。

引用:《本草分经》柴胡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柴胡

《本草分经》

见胆散。

引用:《本草分经》柴胡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柴胡

《本草分经》

见胆散。

引用:《本草分经》柴胡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害利》柴胡

《本草害利》

〔害〕柴胡为阴,必阴气不舒,致阳气不达者,乃为恰对。若阴已虚者,阳方无倚而欲越,更用升阳发散,是速其毙矣。故凡元气下脱,病属虚,而气升者,忌之。呕吐及阴虚发热,火炽炎上,不因血凝气阻为寒热者,近此正如砒之毒也。疟非少阳经者勿用。治疟必用柴胡,其说误解。恶皂角,畏女菀藜芦

〔利〕苦微寒,入肝、胆、三焦、心包四经,为少阳表药,故治疟发表和里退热,主清阳上行;解郁调经,宣畅气血,主阳气下陷。治上焦肝气,前胡半夏为使;行三焦胆经,黄芩为佐;行心包肝经,黄连为佐。

〔修治〕二月八月采得,去须及头,用刀削去赤薄皮少许,以粗布拭净,切用。勿令犯火,立使无效也。酒炒则升,蜜炒则和。按柴胡有二种∶色白黄而大者,为银胡,以劳疟骨蒸虚劳疳热;色微黑者,以解表发散。本经无分别,但用银州者为最,则知其优于升散,而非除虚热之药明矣,衍义所甚详,故表而分之。

〔附录一〕李中梓云∶柴胡,少阳经半表半里之药。病在太阳者,服之太早,则引贼入门;病在阴经者,复用柴胡,则重伤其表。世俗不知柴胡之用,每遇伤寒传经未明,以柴胡汤为不汗不吐不下,可以藏拙,辄混用之,杀人不可胜数矣。劳证惟在肝经者用之。若气虚者不过些小助参,非用柴胡退热也。若遇劳证,便用柴胡,不死安待。惟此一味,贻祸极多,表而出之。

〔附录二〕温病忌用柴胡论(山阳丁寿昌撰)温病四时皆有而春令尤甚。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凡冬令受寒,即时发者为伤寒;不即时发,留连于经络,至春则寒化为热而为病温。伤寒者,伤于寒也,是为阴伤阳,当助其阳,治以辛温。温病者,伤于温也。是为阳伤阴,当救其阴,治以甘寒。凡温病初起或外感风寒,如荆防薄之类不妨少用,而佐以甘寒之品,清热养阴。外感本轻,而身热不退、或初起脉洪、口中作渴,则是温病而非伤寒。一切辛温解表之药,皆不可用。轻者用桑菊饮,重者用银翘散,温病夹有斑疹者用犀角地黄汤口渴脉洪壮热日甚者用白虎汤,脉虚者加人参,舌有刺、身热脉沉、神昏谵语、六七日不大解者用大小调胃承气汤。视人之强弱,病之缓急,酌量用之。此在淮阴吴鞠通先生所撰《温病条辨》中言之最悉。医家但留心此书,按症服药,自无差谬。《温病条辨》中力戒温病不可用辛温发表,而柴胡为尤甚,何也?柴胡入足少阳,为发表升阳之剂。温病初起,在太阳,而本病则在阳明,用柴胡则引入少阳,谓之诛伐无过。且当春少阳司令之际,人多病温。温病者,阳伤阴也。当救其阴,而反以柴胡升少阳之气,益助其阳,阳火上腾,则阴水下涸。是以柴胡下咽,则大汗神昏,遂成不治之症。汗者阴液。汗能亡阳,亦能亡阴。无汗而强发其汗,伤阴而重亡其阴。温病用柴胡,杀人不旋踵。余目击心伤,因撰此论以示人。惟愿留心斯道者,不吝改过。普发慈心,少用一剂柴胡即多活一人性命。即不得已而用表散,柴胡之外,药品尚多,治以辛凉,佐以甘寒,庶不至重伤其阴,致变他症。有病之家,亦宜慎重。凡药用柴胡及辛温发表重剂,皆弃而不用,亦保安性命之一道也。

〔附录三〕案∶柴胡之有副作用,与不同品种之有毒性,近年来屡有报道。如《矿医学》(3-4)

25,1980,载柴胡注射液过敏回应报告。《中华内科杂志》(812)130-1979,药物不良回应的综合报道中,亦载柴胡注射液之毒性回应。又如《黑江医药》15:48,1978,谈到大叶柴胡有毒,曾引起死亡事故。黑龙江祖国医学研究所,曾有大叶柴胡毒性之探讨,记载有三例因严重中毒而死亡。特附录于此,提起有关方面注意。

引用:《本草害利》柴胡

下载:《本草害利》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害利》柴胡

《本草害利》

(见肝部)

引用:《本草害利》柴胡

下载:《本草害利》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经解》柴胡

《本草经解》

气平.味苦.无毒.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柴胡气平.禀天中正之气.味苦无毒.得地炎上之火味.胆者中正之官.相火之腑.所以独入足少阳胆经.气味轻升.阴中之阳.乃少阳也.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者.心腹肠胃.五脏六腑也.脏府共十二经.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柴胡轻清.升达胆气.胆气条达.则十一脏从之宣化.故心腹肠胃中.凡有结气.皆能散之也.其主饮食积聚者.盖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之疏散.又借少阳胆为生发之主也.柴胡升达胆气.则肝能散精.而饮食积聚自下矣.少阳经行半表半里.少阳受邪.邪并于阴则寒.邪并于阳则热.柴胡和解少阳.故主寒热之邪气也.春气一至.万物俱新.柴胡得天地春升之性.入少阳以生气血.故主推陈致新也.久服清气上行.则阳气日强.所以身轻.五脏六腑之精华上奉.所以明目.清气上行.则阴气下降.所以益精.精者阴气之英华也.制 方柴胡同人参、半夏、黄芩、甘草、大枣生姜.名小柴胡汤.治少阳寒热.同白芍、甘草、枳实.名四逆散.治胸胁痛.四肢厥冷.同人参、升麻、黄 、甘草、归身、白术广皮、生姜、大枣.名补中益气汤.治劳伤倦怠.同人参、黄 、白、甘草、升麻、白茯、泽泻葛根神曲.治暑伤元气.同升麻、根等.能升阳散火.同白芍、丹皮山栀、甘草、白茯、白术、广皮、归身.名逍遥散.治肝胆郁火.

引用:《本草经解》柴胡

下载:《本草经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蒙筌》柴胡

《本草蒙筌》

味苦,气平、微寒。气味俱轻,升也,阳也,阴中之阳。无毒。州土各处俱生,银夏(州名,属陕西。)出者独胜。根须长如鼠尾,一二尺余;香气直上云端,有鹤翔集。八月收采,折净头。疗病上升,用根酒渍;中行下降,用梢宜生。畏女菀芦,使半夏一味。乃手足少阳、厥阴四经行经药也。泻肝火,去心下痰结热烦,用黄连(胆汁炒。)为佐;治疮疡,散诸经血凝气聚,与连翘同功。止偏头疼,胸胁刺疼及胆瘅疼痛解肌表热,早晨潮热并寒热往来。伤寒门实为要剂,温疟证诚作主方。且退湿痹拘挛,可作浓汤浴洗。在脏主血,在经主气。亦妇人胎前产后,血热必用之药也。经脉不调,加四物秦艽牡丹皮治之最效;产后积血,佐巴豆三棱莪术攻之即安。又引清气顺阳道而上行,更引胃气司春令以首达。亦堪久服,明目轻身。叶名芸蒿,辛香可食。

(谟)按∶《衍义》云∶《本经》并无一字治劳,今人治劳方中,鲜有不用,误世甚多。

尝原劳怯,虽有一种,真脏虚损,复受邪热,热因虚致,故曰劳者牢也。亦须斟酌微加,热去即当急已也。设若无热,得此愈增。《经验方》治劳热青蒿煎丸,少佐柴胡正合宜尔,故服之无不效者。《日华子》竟信为实,就注《本经》条下,谓补五劳七伤除烦益气力。《药性论》又谓∶治劳乏羸瘦,是皆不智,妄自作俑者也。若此等病,苟无实热,医者执而用之,不死何待!本草注释,岂可半字卤莽耶?万世之后,所误无穷,谁之咎也。明达之医,固知去取;中下之士,宁不蹈其辙哉!非比仲景治伤寒,寒热往来如疟之证,制大小柴胡及柴胡加龙骨、柴胡加芒硝等汤,此诚切要之药,万世之所宗仰,而无罅议者也。

引用:《本草蒙筌》柴胡

下载:《本草蒙筌》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求真》柴胡

《本草求真》

(山草)入足少阳胆升阳解热和表

柴胡(专入胆)。味苦微辛。气平微寒。据书载治伤寒热传足少阳胆。缘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邪入是经。正在表里之界。汗吐与下当禁。惟宜和解。故仲景之治伤寒邪入少阳。而见寒热往来。胁痛耳聋。(少阳卫于身侧。其脉循胁通耳。邪由阳明而传少阳。故必口苦咽干。胁痛耳聋。寒热往来。脉则尺寸俱弦。)妇人热入血室。用之以泄其邪。(冲为血海。血海即血室也。凡冲男女皆有。惟妇人所主在血。故病多犯于此。柴胡在表可解经邪。在里可解血热。)胎前产后。小儿痘疹。五疳羸热诸疟。(先寒后热谓寒疟。先热后寒谓温疟。但热不寒谓瘅疟。亦谓温疟。寒多热少谓牡疟。)并痈疽疮疡。咸宜用之。(喻嘉言曰。其寒热所主之往来。适在少阳所主之地。偏阴则多寒。偏阳则多热。即其纯热无寒而为瘅疟温疟。纯寒无热而为牡疟。要皆自少阳而造其极。补偏救弊。亦必返还少阳之界。阴阳两协于和而后愈也。施汗吐下之法以治实热。施和温之法以治虚寒。无非欲致其和平耳。疟邪如傀儡。少阳则提傀儡之线索。操纵进退。一惟少阳主张。宁不恢恢乎有余刃耶?汪昂曰。疟之不离乎少阳。犹咳之不离肺也!)若病在太阳。用之太早。犹引贼入门。病在阴经。用之则重伤其表。必得邪至少阳而药始可用矣。(李士材曰。疟非少阳经。慎用。)至云能治五痨。必其诸脏诸腑。其痨挟有实热者。暂可用此解散。(实热是外邪内郁而实。)真虚而挟实热。亦当酌其所宜。虽引清阳之气左旋上行。然升中有散。若无归耆同投。其散滋甚。虚热不可寒。血衰火毒者不可燥。岂容误哉?(识此三弊。则用柴胡不致有误。宗 曰。经验方中治劳热青蒿煎。用柴胡止合宜尔。服之无不效。热去即须急止。若或无热。得此愈甚。虽至死人亦不怨。目击甚多。日华子又谓补五痨七伤。药性论亦谓治痨乏羸瘦。若此等病苟无实热。医者执而用之。不死何待。时珍曰。冠氏不分脏腑经络有热无热。乃谓柴胡不治劳乏。一概摈斥。殊非通论。)兼之性滑善通。凡溏泄大便者。当善用之。热结不通者。当佐当归黄芩以投。差无误耳。是以阴虚火炎。骨蒸劳热。肾虚泄泻。书载不应服。解散宜北柴胡。虚热宜海阳软柴胡为良。酒炒用。半夏为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时珍曰。行手足少阳。以黄芩为佐。行手足厥阴。以黄连为佐。)

引用:《本草求真》柴胡

下载:《本草求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思辨录》柴胡

《本草思辨录》

人身生发之气,全赖少阳,少阳属春,其时草木句萌以至鬯茂,不少停驻。然当阴尽生阳之后,未离乎阴,易为寒气所郁,寒气郁,则阳不得伸而与阴争,寒热始作。柴胡乃从阴出阳之药,香气彻霄,轻清疏达,以治伤寒寒热往来,正为符合。邹氏所谓鬯郁阳以化滞阴也。

凡证之涉少阳者,不独伤寒也。如呕而发热,呕属少阳也,热入血室,寒热有时,属少阳也(论凡三条惟此用小柴胡汤);大柴胡汤下用柴胡,心下满痛,属少阳也。至治劳用柴胡,寇氏执定虚损而受邪热,有热者始可。濒湖驳之,则以劳在少阳与他经有热者悉宜之。

邹氏又以二家之说,皆似劳非劳,如匮所谓五脏虚热之热,其虚劳之宜柴胡与否,仍置不论。窃谓虚劳而用柴胡,仍当以少阳为断。少阳与厥阴,离合只在几微,热则为少阳,寒则为厥阴,有寒有热,则为少阳兼厥阴。虚劳有损及肝者,其脉必弦,弦脉亦属少阳。仲圣薯蓣丸有柴胡,何尝不治虚劳,何尝有发热之外证。再之保命集之柴胡四物汤,局方之逍遥散,一治虚劳寒热,一治血虚寒热,皆病之涉少阳者,薯蓣丸何独不涉少阳。即四时加减柴胡饮子,退五脏虚热,虚邻于寒,虚热与盛热自殊,正少阳之分际,盛热则不可以柴胡治矣。

孙琳以柴胡治劳疟热从髓出,虽骨髓为肝肾所隶,而疟发于胆,胆与肝为表里,故少阳之气治,则骨髓之热已。推之圣济总录治小儿骨热,洁古谓产后血热必用,皆有少阳相关之理。盖小儿之阳,阳而稚者也。产后之血,伤及肝胆者也。扶其生气,正惟柴胡为当。特不善审昔人用柴胡之方不胜枚举,不必皆柴胡知己,而用之而有效者,非无故也。试即东垣补中益气汤言之,少阳之火,即气食少火之火。少火者,不寒不热,脾得之而升,肺得之而降,过寒过热,皆能犯胃作呕。胃岂可升,其气之陷者,实少火之不足也。柴胡升少阳而使适于中,则少阳自遂其生生之性而脾肺悉受其荫,此即十一经取决于胆之谓也。东垣以柴胡为升阳本经柴胡去肠胃中结气,谓大柴胡汤用柴胡即去肠胃中结气,原非不是。然诸承气汤何以俱不用柴胡,本经所主,亦非专属肠胃。夫大柴胡汤之为治也,在金匮曰心下满痛,在伤寒曰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曰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其用柴胡,岂只为肠胃中有结气。洄溪疏柴胡,谓本经治效皆主肠胃,已不善会本经,而又以为肠胃药非少阳药,则尤可异之至。洄溪不既云木能疏土乎,柴胡惟能达少阳之木气而后少阳得于肠胃疏其顽土,本经盖就

引用:《本草思辨录》柴胡

下载:《本草思辨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图经》柴胡

《本草图经》

柴胡图片,生洪农山谷及冤句,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

茎青紫,叶似竹叶,稍紧;亦有似斜蒿;亦有似麦门冬而短者。七月开黄花,生丹州结青子,与他处者不类;根赤色,似前胡而强,芦头有赤毛如尾,独窠长者好。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张仲景治伤寒∶有大、小柴胡及柴胡加龙骨,柴胡加芒硝等汤,故后人治寒热,此为最要之药。

引用:《本草图经》柴胡

下载:《本草图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新编》柴胡

《本草新编》

柴胡,味苦,气平,微寒。气味俱轻,升而不降,阳中阴也。无毒。入手足少阳、厥阴之四经。泻肝胆之邪,去心下痞闷,解痰结,除烦热,尤治疮疡,散诸经血凝气聚,止偏头风,胸胁刺痛,通达表里邪气,善解潮热。伤寒门中必须之药,不独疟症、郁症之要剂也。妇人胎产前后,亦宜用之。目病用之亦良,但可为佐使,而不可为君臣。盖柴胡入于表里之间,自能通达经络,故可为佐使,而性又轻清微寒,所到之处,春风和气,善于解纷,所以用之,无不宜也。然世人正因其用无不宜,无论可用不可用,动即用之。如阴虚痨瘵之类,亦终日煎服,耗散真元,内热更炽,全然不悟,不重可悲乎。夫柴胡只可解郁热之气,而不可释骨髓之炎也,能入于里以散邪,不能入于里以补正,能提气以升于阳。使参、 、归、术,共健脾开胃,不能生津以降于阴;使麦冬、丹皮,同益肺滋肾,能入于血室之中以去热,不能入于命门之内以去寒。无世人妄用柴胡以杀人也,余所以探辨之耳。(〔批〕柴胡散半表半里之邪,开手即宜用之,远公阐发独精,斟酌尽详。)

或问柴胡不可用之以治阴虚之人是矣,然古人往往杂之青蒿地骨皮、丹皮、冬之内,每服退热者,又谓之何?曰∶此阴虚而未甚者也。夫阴虚而火初起者,何妨少用柴胡,引诸补阴之药,直入于肝、肾之间,转能泻火之速。所恶者,重加柴胡,而又久用不止耳。用药贵通权达变,岂可拘泥之哉。

又问柴胡既能提气,能补脾而开胃,何以亦有用之而气上冲者,何故?此正见柴胡之不可妄用也。夫用柴胡提气而反甚者,必气病之有余者也。气之有余,必血之不足也,而血之不足也,必阴之甚亏也。水不足以制火,而反助气以升阳,则阴愈消亡,而火愈上达,气安得而不上冲乎。故用柴胡以提气,必气虚而下陷者始可。至于阴虚火动之人,火正炎上,又加柴胡以升提之,火愈上腾,而水益下走,不死何待乎?此阴虚火动,断不可用柴胡,不更可信哉。(〔批〕柴胡提气,止宜提阳气之虚,不宜提阴火之旺,不可不知。)

或问柴胡乃半表半里之药,故用之以治肝经之邪最效,然而肝经乃阴脏也,邪入于肝,已入于里矣,又何半表半里之是云,乃往往用柴胡而奏效如神者,何也?夫肝经与胆经为表里,邪入于肝,未有不入于胆者,或邪从胆而入于肝,或邪已入肝,而尚留于胆,彼此正相望而相通也。柴胡乃散肝邪,而亦散胆邪之药,故入于肝者半,而入于胆者亦半也。所以治肝而胆之邪出,治胆而肝之邪亦出也。

或问柴胡既是半表半里之药,邪入于里,用柴胡可引之以出于表,则病必轻;邪入于表,亦用柴胡,倘引之以入于里,不病增乎?不知柴胡乃调和之药,非引经之味也。邪入于内者,能和之而外出,岂邪入于内者,反和之而内入乎。此伤寒汗、吐、下之病,仲景夫子所以每用柴胡,以和解于半表半里之间,使反危而为安,拨乱而为治也。

又问柴胡既是调和之药,用之于郁症者固宜,然有时解郁,而反动火,又是何故?此必妇女郁于怀抱,而又欲得男子,而不可得者也。论妇女思男子而不可得之脉,肝脉必大而弦出于寸口。然其怀抱既郁,未用柴胡之前,肝脉必涩而有力,一服柴胡,而涩脉必变为大而且弦矣。郁开而火炽,非柴胡之过,正柴胡之功,仍用柴胡,而多加白芍、山栀,则火且随之而即散矣。

或问柴胡为伤寒要药,何子不分别言之?曰∶伤寒门中,柴胡之症甚多,何条宜先言,何条宜略言乎。虽然柴胡之症虽多,而其要在寒热之往来,邪居于半表半里之言尽之矣,用柴胡而顾半表半里也,又何误用哉。(〔批〕伤寒用柴胡之症虽多,数言已足包括。)

或问柴胡开郁,凡男子有郁,亦可用之乎?盖一言郁,则男妇尽在其中矣,岂治男一法,而治女又一法乎。世人治郁,多用香附,谁知柴胡开郁,更易于香附也。

或问柴胡本散风之味,何散药偏能益人,此予之未解也。盖克中不克,克即是生也。柴胡入肝,而性专克木。何以克木而反能生木?盖肝属木,最喜者水也,其次则喜风。然风之寒者,又其所畏,木遇寒风则黄落,叶既凋零,而木之根必然下生而克土矣。土一受伤,而胃气即不能开而人病,似乎肝之不喜风也,谁知肝不喜寒风,而喜温风也。木一遇温风,则萌芽即生,枝叶扶疏,而下不生根,又何至克土乎。土不受伤,而胃气辄开,人病顿愈。柴胡,,风药中之温风也,肝得之而解郁,竟不知抑滞之气何以消释也,故忘其性之相制,转若其气之相宜。克既不克,非克即所以生之乎。克即是生,克非真克,生乃是克,生实非生。全生于克之中,制克于生之外,是以反得其生之之益,而去其克之之损也。

或疑柴胡用之于补中益气汤,实能提气,何以舍补中益气汤用之,即不见有功,意者气得补而自升,无藉于柴胡耶?曰∶柴胡提气,必须于补气之药提之,始易见功,舍补气之药,实难奏效。盖升提之力,得补更大,非柴胡之不提气也。

或疑柴胡用之补中益气汤中,为千古补气方之冠,然吾以为柴胡不过用之升提气之下陷耳,胡足奇。此真不知补中益气汤之妙也。补中益气汤之妙,全在用柴胡,不可与升麻并论也。

盖气虚下陷,未有不气郁者也。惟郁故其气不扬,气不扬,而气乃下陷,徒用参、归、 、术以补气,而气郁何以舒发乎。即有升麻以提之,而脾胃之气,又因肝气之郁来克,何能升哉。得柴胡同用以舒肝,而肝不克土,则土气易于升腾。方中又有甘草、陈皮,以调和于胸膈之间,则补更有力,所以奏功如神也。是柴胡实有奇功,而非提气之下陷一语可了。使柴胡止提气之下陷,何风药不可提气,而东垣先生必用柴胡,以佐升麻之不及耶。夫东垣先生一生学问,全在此方,为后世首推,盖不知几经踌度精思,而后得之也,岂漫然哉。(〔批〕阐发补中益气之妙,□东垣自己亦不过□□。)

或问大、小柴胡汤,俱用柴胡,何以有大小之分,岂以轻重分大小乎?不知柴胡调和于半表半里,原不必分大小也,而仲景张夫子分之者,以大柴胡汤中有攻下之药,故以大别之。实慎方之意,教人宜善用柴胡也,于柴胡何豫哉。

引用:《本草新编》柴胡

下载:《本草新编》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衍义》柴胡

《本草衍义》

《本经》并无一字治劳,今人治劳方中鲜有不用者。呜呼!凡此误世甚多。尝原病劳,有一种真脏虚损,复受邪热,邪因虚而致劳,故曰劳者牢也。当须斟酌用之,如《经验方》中,治劳热青蒿煎丸,用柴胡正合宜耳,服之无不效。热去,即须急已。若或无热,得此愈甚,虽至死,人亦不怨,目击甚多。《日华子》又谓补五劳七伤。《药性论》亦谓治劳乏羸瘦。若此等病,苟无实热,医者执而用之,不死何待!注释本草,一字亦不可忽,盖万世之后,所误无穷耳。苟有明哲之士,自可处治。中下之学,不肯考究,枉致沦没,可不谨哉?可不戒哉!如张仲景治寒热往来如疟状,用柴胡汤,正合其宜。

引用:《本草衍义》柴胡

下载:《本草衍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易读》柴胡

《本草易读》

去须及头。忌犯火,半夏为使,恶皂角,畏紫菀、藜芦。

苦,平,微寒,性升。入足少阳胆经。清胆经之火邪,退肝家之烦热,开胸胁之硬满,止头目眩昏。行经于表里阴阳之间,奏效于寒热往来之会。口苦咽干最灵,目赤耳聋良效。血室郁热,男妇皆验,心胃痞痛,左右莫违。驱逐诸疟之寒热,消散众邪之结聚。舌白者宜之,产后忌之。

生弘农川谷及兖州,今关陕、江湖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银州即今延安府。所产柴胡长尺余而白且软。北地所产,如前胡而软,今人谓之北柴胡是也,入药亦良。南土所产者,如蒿根强硬,不堪用。其苗有如韭菜者,叶者,以竹叶者为胜。近有一种,根似桔梗沙参、白色而大,市人以伪银柴胡,并无气味,不可不知。

虚劳发热,同人参煎服。(验方第一。)

小柴胡汤 柴胡 黄芩 半夏 人参 炙草 生姜 大枣治少阳伤寒,往来寒热,胸胁满痛,心烦喜呕。又治腹中急痛,偏左右者。又治妇人中风,经水适断,热入血室,寒热如疟,发作有时。(诸方第一。)

大柴胡汤 柴胡 黄芩 半夏 白芍 大黄 姜 枣治少阳伤寒,寒热,心中痞结,脉沉,或呕吐下利。(第二。)

清肝汤

托一切两鬓、两胁、两腋诸痈疽,耳衄、耳疳及两耳后锐夭诸痈疽。(第三。)

柴胡 黄芩 半夏 台参 桂枝 甘草 白芍 姜 枣治疟疾初作,表症犹在者。(第四。)

呕而发热,小柴胡汤。(第五。)

引用:《本草易读》柴胡

下载:《本草易读》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择要纲目》柴胡

《本草择要纲目》

【气味】

苦平无毒.阴中之阳.入手足少阳以黄芩为佐.入手足厥阴以黄连为佐.在脏主血.在经主气.

【主治】

除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治热痨骨蒸.骨节烦痛.时疾内外热不解.胸胁气满.能引清气而行阳道.又能引胃气上升而行春令.十二经疮疽中须用之以散诸经之血结气聚.妇人经水适来适断.伤寒杂病表寒肌热.寒热往来如疟状.劳乏羸瘦有实热.非此项俱不能为功也.欲上升则用根以酒浸.欲中及下降则用梢.

【恶】(皂

【畏】(女芫藜芦)

引用:《本草择要纲目》柴胡

下载:《本草择要纲目》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经逢原》柴胡

《本经逢原》

茈胡

苦平,无毒。入解表药生用,清肝炒熟用。

《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明目益精。

发明 柴胡能引清阳之气,从左上升,足少阳胆经之药。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禁汗吐下,惟宜和解,以其经居半表半里。《本经》治心腹肠胃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使清阳之气上升。而胃中留结宿滞亦得解散矣。仲景治伤寒寒热往来,胁痛耳聋,妇人热入血室,皆为必用。小儿五疳羸热,诸疟寒热,咸宜用之。痘疹见点后,有寒热或胁下疼热,于透表药内用之,不使热留少阳经中,则将来无切牙之患。虚劳寒热多有可用者。劳有五劳,病在五脏,若劳在肝胆心包络有热,或少阳经寒热,则柴胡为必用药。劳在脾胃有热,或阳气下陷,则柴胡乃引清气退热之药。惟劳在肺肾者,不可用。东垣补中益气用之者,乃引肝胆清阳之气上行,兼升达参、 之力耳。疮疽用之者,散诸经血结气聚也。今人以细者名小柴胡,不知小柴胡乃汤名也,若大柴胡汤而用银州者,可乎?按∶柴胡为少阳经药,病在太阳,服之太早则引寇入门。病在阴经,用之则重伤其表,误人不可胜数。其性升发,病患虚而气升者忌之。呕吐及阴火炎上者勿服。若阴虚骨蒸服之,助其虚阳上逆,势必耗尽真阴而后已。奈何操司命之权者,多所未悟也。

引用:《本经逢原》柴胡

下载:《本经逢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长沙药解》柴胡

《长沙药解》

【本经】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一名地熏。

味苦,微寒,入足少阳胆经。清胆经之郁火,泻心家之烦热,行经于表里阴阳之间,奏效于寒热往来之会,上头目而止眩晕,下胸胁而消硬满,口苦咽干最效,眼红耳热甚灵。降胆胃之逆,升肝脾之陷,胃口痞痛之良剂,血室郁热之神丹

《伤寒》小柴胡汤,柴胡半斤,半夏半升,甘草三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治少阳伤寒中风五六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以少阳之经,居表阳里阴之中,表阳内郁,则热来而寒往,里阴外乘,则热往而寒来。其经行于胸胁,循胃口而下,逆而上行,戊土被克,胆胃俱逆,土木壅遏,故饮食不纳,胸胁满而烦呕生。少阳顺降,则下温而上清,少阳逆升,则下寒而上热。热胜则传阳明,寒胜则传太阴。柴胡、黄芩,清泻半表,使不热胜而入阳明,参、甘、大枣,温补半里,使不寒胜而入太阴,生姜、半夏,降浊阴之冲逆,而止呕吐也。又治腹中急痛者,以胆胃逼迫,则生痞痛。参、甘、大枣、柴胡、黄芩,内补土虚而外疏木郁也。治妇人中风,经水适断,热入血室,寒热如疟,发作有时者,以经水适断,血室方虚,少阳经热,传于厥阴,而入血室。夜而血室热作,心神挠乱,谵妄不明。外有胸胁痞满,少阳经证。肝胆同气,柴、芩清少阳经中之热,亦即清厥阴血室之热也。

大柴胡汤,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芍药二两,枳实四两,大黄二两。治少阳伤寒,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以少阳半表阳旺,热胜而传阳明,汗愈泄而胃愈燥,故汗出不解,甲木侵迫,戊土被逼,胃气郁遏,水谷莫容,故吐利俱作。胃口壅塞,故心中痞硬。少阳证罢,便是阳明之承气证,此时痞硬呕利,正在阳明少阳经腑合病之秋,柴、芩、芍药,清少阳之经,枳实、大黄,泻阳明之腑,生姜、半夏,降浊气而止呕逆也。

《金匮》鳖甲煎丸方在鳖甲用之治病疟一月不差,结为癥瘕。以疟邪亦居少阳之部,柴胡所以散少阳经气之痞塞也。

寒性闭塞而营性发散,伤寒则寒愈闭而营愈发,发而不通,遂裹束卫气而生表寒,迟则阳郁而后发热。风性疏泄而卫性收敛,中风则风愈泄而卫愈敛,敛而不启,遂遏逼营血而生里热,迟则阴郁而后恶寒。阳盛于三阳,阴盛于三阴,少阳之经,行于二阳三阴之中,半表半里之介。半里之阴乘于外,则闭藏而为寒,及其衰也,内郁之阳,又鼓发而为热,热来则寒往矣。半表之阳发于内,则蒸腾而为热,及其衰也,内郁之阴又裹束而为寒,寒来则热往矣。阳明之不能热往而寒来者,阳盛于表也,太阴之不能寒往而热来者,阴盛于里也。足少阳以甲木化相火,顺则下行而温水脏,相火下秘,故上清而下暖,逆而上行,出水腑而升火位,故下寒而上热。下寒则半里之阴内旺,所以胜表阳而为寒,上热则半表之阳外旺,所以胜里阴而为热。表阳里阴,各居其半,均势相争,胜循环,则见寒热之往来。阴胜则入太阴之脏,但有纯寒而热不能来,阳胜则入阳明之腑,但有纯热而寒不能来。

入腑则吉,徐用承气,泻其内热而外无别虑,入脏则凶,急用四逆,温其里寒而未必万全,是以入脏为逆,入腑为顺。然入腑失下而亦有死者,究不如在经之更顺也。方其在经,阴阳搏战,胜负未分,以小柴胡双解表里,使表阳不至传腑,里阴不至传脏,经邪外发,汗出病退,此小柴胡之妙也。

足少阳经,自头走足,行身之侧,起于目之外眦,从耳下项,由胸循胁,绕胃口而下行,病则逆行,上克戊土而刑辛金。以甲木而克戊土,胃无下降之路,则气逆而作呕吐,以相火而刑辛金,肺无下降之路,则气逆而生咳嗽。辛金被贼,则痞塞于胸胁,戊土受虐,则胀满于腹胁,以其经气之结滞也。木气盛则击撞而痛生,火气盛则熏蒸而发热。凡自心胁胸肋而上,若缺盆颈项,若咽喉口齿,若辅颐颧,若耳目额角,一切两旁热痛之证,皆少阳经气之逆行也。少阳甲木,居于左而行于右,邪轻则但发于左,邪旺则并见于右。柴胡入少阳之经,清相火之烦蒸,疏木气之结塞,奏效最捷。无论内外感伤,凡有少阳经病,俱宜用之。缘少阳之性,逆行则壅迫而暴烈,顺行则畅而和平,柴胡清泻而疏通之,经气冲和,则反逆为顺而下行也。

肝胆表里相同,乙木下陷而生热者,凡诸淋浊泄利之类,皆有殊功。以其轻清萧散,甚与肝胆之郁热相宜。热退郁消,自复升降之旧,故既降少阳之逆,亦升厥阴之陷。痔漏之证,因手少阳之陷,瘰疬之证,因足少阳之逆,并宜柴胡。

引用:《长沙药解》柴胡

下载:《长沙药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得配本草》柴胡

《得配本草》

半夏为之使。畏女菀、藜芦。恶皂荚。

苦、微辛,微寒。入足少阳、厥阴经。在经主气,在脏主血。宣畅气血,散郁调经,升阳气,平相火。治伤寒疟疾,寒热往来,头角疼痛,心下烦热,呕吐胁疼,口苦耳聋,妇人热入血室,小儿痘症疳热,散十二经疮疽热痛。

得益气药,升阳气。得清气药,散邪热。得甘草,治余热伏暑。得朱砂猪胆汁,治小儿遍身如火。配人参,治虚劳邪热。配决明子,治眼目昏暗。佐地骨皮,治邪热骨蒸。和白汤,疗邪热烦渴。行厥阴,川连为佐。行少阳,黄芩为佐。

产银州银县者良。外感,生用,多用。升气,酒炒,少用。下降用梢,上升用根。有汗咳者,蜜炒。痨疳,用银柴胡。犯火便无效。太阳病,(用此引盗入门。)病入阴经。(用此重伤其表。)病在肝肾,(用此经络不合。)阴虚火动痰喘,(宜清不宜升。)虚寒呕吐,(愈升则愈吐。)五者皆禁用。怪症∶肠胃极痒难忍,扒搔不得,或伸噫,小便之余,略觉可忍,此火气郁结也。用柴胡为君,合芍药、山栀、花粉,重剂投之自愈。

本经柴胡并未言及治劳,而劳热症误用之,害人不浅。然有一种虚劳,复受邪热,因邪热而愈成劳损者,柴胡在所必需。今人知劳热禁用之论,概不敢使,此又不知权变者也。

引用:《得配本草》柴胡

下载:《得配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滇南本草》柴胡

《滇南本草》

柴胡图片,味苦,性微寒,阴中阳也。入肝、胆二经,伤寒发汗解表要药。

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劳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

(补注)伤寒症发汗用柴胡,至四日后方可用,若用在先,阳症引入阴经,当忌用。发汗用

──务本卷三

引用:《滇南本草》柴胡

下载:《滇南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雷公炮炙论》柴胡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茎长软、皮赤、黄髭须。出在平州平县,即今银州银县也。西畔生处,多有白鹤、绿鹤于此翔处,是柴胡香直上云间,若有过往闻者,皆气爽。

凡采得后,去髭并头,用银刀削上赤薄皮少许,却,以粗布拭了,细锉用之。

勿令犯火,立便无效也。

引用:《雷公炮炙论》柴胡

下载:《雷公炮炙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雷公炮制药性解》柴胡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苦,性微寒无毒,入肝胆心络三焦胃大肠六经。主伤寒心中烦热,痰实肠胃中,结气积聚,寒热邪气,两胁下痛,疏通肝木,推陈致新。半夏为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犯火无效。

按∶柴胡气味升阳,能提下元清气上行,以泻三焦火。补中益气汤用之,亦以其能提肝气之陷者,由左而升也。凡胸腹肠胃之病因热所致者,得柴胡引清去浊而病谢矣,故入肝胆等经。《衍义》曰∶《本经》并无一字言及治劳,今治劳多用之,误人不小,劳有一种真脏虚损,复受邪热,邪因虚而致劳者,宜用,后世得此数言,凡遇劳证,概不敢用,此所谓侏儒观场,随众喧喝矣。惟劳证不犯实热者,用之亦能杀人,诚所当慎,咳嗽气急痰喘呕逆者禁用,以其上升也。伤寒初起忌之,恐引邪入少阳经也。

雷公云∶凡使茎长软皮赤,黄髭须,出在平川平县,即今银州银县也。西畔生处,多有白鹤绿鹤于此翔处,是柴胡香直上云间,若有过往,闻者皆气爽。凡采得后,去髭并头,用银刀削去赤薄皮少许,却以粗布拭净,细锉用之,勿令犯火,立便无效也。注云∶柴胡乃少阳经药也,久服令人肝胆平。

引用:《雷公炮制药性解》柴胡

下载:《雷公炮制药性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名医别录》柴胡

《名医别录》

微寒,无毒.主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一名山菜,一名茹草.叶,一名芸蒿,辛香可食.生洪农及宛朐.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得茯苓、桔梗、大黄、石膏麻子仁、甘草、,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入硝石三方寸匕,治伤寒寒热、头痛、心下烦满.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

《本经》原文∶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

引用:《名医别录》柴胡

下载:《名医别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神农本草经》柴胡

《神农本草经》

味苦平。

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一名地熏。

《吴普》曰:茈,一名山菜,一名茹草,神农岐伯雷公苦无毒,生冤句,二月八月采根(《御览》)。

《名医》曰:一名山菜,一名茹草,叶一名芸蒿,辛香可食,生宏农及冤句,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案《博物志》云:芸蒿叶似邪蒿,春秋有白蒻,长四五寸,香美可食,长安及河内并有之;《夏小正》云:正月采芸,月令云仲春芸始生;吕氏春秋云:菜之美者,华阳之芸,皆即此也,急就篇有芸;颜师古注云:即今芸蒿也,然则是此茈胡叶矣,茈柴前声相转,《名医》别录,前胡条,非;陶宏景云:本经上品,有茈胡而无此,晚来医乃用之。

引用:《神农本草经》柴胡

下载:《神农本草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柴胡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轻扬之体,能疏肠胃之滞气。饮气积聚,疏肠胃之滞物。寒热邪气,驱经络之外邪。推陈致新。总上三者言之,邪去则正复也。久服,轻身,明目益精。诸邪不能容,则正气流通,故有此效。

柴胡肠胃之药也。观经中所言治效,皆主肠胃,以其气味轻清,能于顽土中疏理滞气,故其功如此。天下惟木能疏土,前人皆指为少阳之药,是知其末,而未知其本也。张仲景小柴胡汤专治少阳,以此为主药何也?按伤寒传经次第,先太阳,次阳明,次少阳。然则少阳虽在太阳、阳明之间,而传经乃居阳明之后,过阳明而后入少阳,则少阳反在阳明之内也。盖以所居之位言,则少阳在太阳、阳明之间,以从入之道言,则少阳在太阳、阳明之内,故治少阳与太阳,绝不相干,而与阳明为近,如小柴胡汤之半夏、甘草,皆阳明之药也。惟其然,故气味须轻清疏达,而后邪能透土以出,知此则仲景用柴胡之义明,而柴胡为肠胃之药亦明矣。

引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柴胡

下载:《神农本草经百种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炮制》柴胡

《中药炮制》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产地』陕西、河南、河北、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洗净,冬季热水浸10分钟,春季用温水抢洗,夏秋季用冷水抢洗,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成薄片,晒干或烘干。若取其升散,则用酒炒,每斤药片用酒2两,撒入药内拌匀,稍润片刻,投入锅内炒至焦黄色为度。若取其养阴,则用鳖血炒,每斤药片用1斤重2只,放出鲜血,撒入药内,润1~2小时,用文火炒至黄色。

『用量』3~15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引用:《中药炮制》柴胡

下载:《中药炮制》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汤液本草》柴胡

《汤液本草》

气平,味微苦,微寒。气味俱轻,阳也,升也,纯阳,无毒。

少阳经、厥阴经行《》云∶除虚劳寒热,解肌热,去早晨潮热,妇人产前后必用之药。善除本经头痛,非他药能止。治心下痞,胸膈痛。去芦用。

《心》云∶少阳经分之药,引胃气上升,苦寒以发表热。

《珍》云∶去往来寒热,胆瘅,非此不能除。

《本草》云∶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气,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久服轻身、明目、益精。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入足少阳,主东方分也。在经主气,在脏主血。证前行则恶热,却退则恶寒,虽气之微寒,味之薄者,故能行经。若佐以三棱、广术、巴之类,故能消坚积,是主血也。妇人经水适来适断,伤寒杂病,易老俱用小柴胡汤主之,加以四物之类,并秦艽、牡丹皮辈,同为调经之剂。

《衍义》云∶柴胡,《本经》并无一字治劳,今人治劳方中鲜有不用者,凡此误世甚多。尝原病劳,有一种真脏虚损,复受邪热,因虚而致劳,故曰∶劳者,牢也,须当斟酌用之。如《经验方》治劳热,青蒿煎丸,用柴胡正合宜耳,服之无不效。

《日华子》云∶味甘,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药性论》亦谓治劳乏羸瘦。

若此等病,苟无实热,医者取而用之,不亡何待。注释本草,一字亦不可忽,盖后世所误无穷也。苟有明哲之士,自可处制,中下之士,不肯考究,枉致沦没,可不谨哉,可不戒哉。

如张仲景治寒热往来如疟,用柴胡,正合其宜。

《图经》云∶治伤寒有大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柴胡加芒硝等汤,故后人治伤寒热,此为最要之药。

东垣云∶能引清气而行阳道,伤寒外诸药所加,有热则加之,无热则不加。又能引胃气上行,升腾而行春令是也,欲其如此,又何加之。

海藏云∶能去脏腑内外俱乏,既能引清气上行而顺阳道,又入足少阳,盖以少阳之气,初出地之皮为嫩阳,故以少阳当之。

引用:《汤液本草》柴胡

下载:《汤液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新修本草》柴胡

《新修本草》

为君,味苦,平、微寒,无毒。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一名地熏,一名山菜,一名茹草,叶一名芸蒿,辛香可食。生洪农川谷及宛朐,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得茯苓、桔梗、大黄、石麻子仁、甘草、桂,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入硝石三方寸匕,疗烦满。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今出近道,状如前胡蒿叶似邪蒿,春秋有白 ,长四、五寸,香美可食,长安及河内并有之。此柴胡疗伤寒第一用。

〔谨案〕茈是古柴字。《上林赋》云∶茈姜。及《尔雅》云∶藐,茈草,并作茈字。且此草,根紫色,今太常用茈胡是也。又以木代系,相承呼为茈胡。

且检诸本草,无名此者。伤寒大小柴胡汤,最为痰气之要,若以芸蒿根为之,更作音,大谬矣。

引用:《新修本草》柴胡

下载:《新修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鉴》柴胡

《药鉴》

气平,味微苦,气味俱薄,无毒,升也,阴中之阳也。主左右胁下刺痛,日晡潮热往来。

在此其能除手足少阳寒热也。大都中病即已,不可过用,为其气味俱薄,多散故耳。治劳方中用之者,以其能提清气从左而旋,以却邪热耳。又止偏头疼,胸胁痛,疗肌解表,疏邪清热。君黄芩,伤寒门实为要剂。主常山,温疟症诚作主方。与白芍同用,能抑肝而散火。与黄连同用,能凉心而解热。经脉不调,入四物秦艽续断牡丹治之最效。产后血积,用四物三棱莪术马鞭草破之极验。逍遥散用之,散郁气而内畅。补中汤用之,提元气而左旋。

引用:《药鉴》柴胡

下载:《药鉴》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笼小品》柴胡

《药笼小品》

苦微寒。

能升清阳,为足少阳胆经表药,同黄芩治往来寒热,心烦欲呕、口苦耳聋、热入血室等症。

阴虚火炎禁用。

银州柴胡治久疟成虚,或肌热骨蒸,同地骨皮、青蒿、鳖甲,再加育阴之品治之。

引用:《药笼小品》柴胡

下载:《药笼小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性切用》柴胡

《药性切用》

味苦微寒,生用升阳解表,能引清气上行,而平少阳,厥阴之邪热,止诸疟寒热,入胆、心包、三焦。酒炒则引入血分,治热入血室;水炒除烦热;鳖血炒退骨蒸;炒入肝经而调经散结,为解表和里之专药。性虽上升,多用不能下泄。其梢专于达下;其汁,滴,治耳聋。若阴虚无邪、气升火炎者,均为切禁。

引用:《药性切用》柴胡

下载:《药性切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征》柴胡

《药征》

主治胸胁苦满也。旁治寒热往来、腹中痛、胁下痞硬。

【考证】

小柴胡汤证曰∶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又云∶腹中痛。又云∶胁下痞硬。

柴胡加芒硝汤证曰∶胸胁满。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证不具也。(说在互考中)

柴胡姜桂汤证曰∶胸胁满、微结。又云∶往来寒热。

大柴胡汤证曰∶心下急、郁郁微烦。又曰∶往来寒热。又曰∶心下满痛。

以上五方,柴胡皆八两。

柴胡桂枝汤证曰∶心下支结。

以上一方,柴胡四两而八两之例。

上历观此诸方,柴胡主治胸胁苦满也。其他治往来寒热、或腹中痛、或呕吐、或小便不利,此一方之所主治。而非一味之所主治也。为则按∶《伤寒论》中,寒热、腹痛、呕吐、小便不利,而不用柴胡者多矣。胸胁苦满而有前证,则柴胡主焉。此可以见柴胡之所主治也。

【互考】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其证不具也。以渴,故代半夏以栝蒌也。今试诸世所谓疟疾,胸胁苦满而渴者,甚有效焉。其无有胸胁苦满证,则终不知也。然则胸胁苦满证,其脱也明矣。

【辨误】

《本草纲目》柴胡部中,往往以往来寒热为其主治也。夫世所谓疟疾,其寒热往来也剧矣;而有用柴胡而治也者,亦有不治也者。于是质之仲景氏之书,其用柴胡也,无不有胸胁苦满之证。今乃施诸胸胁苦满而寒热往来者,其应犹响之于声。非直疟也,百疾皆然。无胸胁苦满证者,则用之无效焉。然则柴胡之所主治,不在彼而在此。

【品考】

柴胡 处处出焉。本草以产于银州银县者为上品也。本邦药铺所鬻者有二品。曰镰仓柴胡,曰河原柴胡也。盖河原柴胡者,非柴胡之种也,不可用焉。镰仓柴胡者尤佳,去须及头,以粗布指拂拭之,锉而用焉。雷 、陈子承,称柴胡香气甚矣。而本邦之产,比诸产汉土者,形状则同,气味则薄,因稽诸说。嫩则香美也,老则不也。张元素曰∶气味俱清,故今用镰仓柴胡也。

引用:《药征》柴胡

下载:《药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柴胡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君。味苦,平、微寒,无毒。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新。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可作浴汤。《药性论》云∶能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添精补髓,天行瘟疾,热狂乏绝,胸气满,健忘。得∶茯苓、桔梗、大黄、石膏、麻子仁、甘草、桂,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入石三方寸匕,疗伤寒寒热头痛,心下烦满。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

引用:《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柴胡

下载:《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证类本草》柴胡

《证类本草》

(茈(柴字)胡(为君)_图片

味苦,平、微寒,无毒。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一名地熏,一名山菜,一名茹草,叶一名芸蒿,辛香可食。生洪农川谷及冤句。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得茯苓、桔梗、大黄、石膏、麻子仁、甘草、桂,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入硝石三方寸匕,疗伤寒,寒热头痛,心下烦满。

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

陶隐居云∶今出近道,状如前胡而强。《博物志》云∶芸蒿,叶似邪蒿,春秋有白 (音弱)

,长四、五寸,香美可食,长安及河内并有之。此茈胡疗伤寒第一用。唐本注云∶茈是古柴字。《上林赋》云茈姜,及《尔雅》云藐(音邈),茈草。并作茈字。且此草,根紫色,今太常用茈胡是也。又以木代系,相承呼为茈胡。且检诸本草,无名此者。伤寒大、小茈胡汤,最为痰气之要。若以芸蒿根为之,更作茨音,大谬矣。臣禹等谨按药性论云∶茈胡,能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良。萧炳云∶主痰满,胸胁中痞。日华子云∶味甘。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添精补髓,天行温疾,热狂乏绝,胸胁气满,健忘。

图经曰∶柴胡,生洪农山谷及冤句,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叶似竹叶,稍紧,亦有似斜蒿,亦有似麦门冬而短者。七月开黄花。生丹州,结青子,与他处者不类。根赤色,似前胡而强,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窠长者好。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张仲景治伤寒有大、小柴胡及柴胡加龙骨、柴胡加芒硝等汤。故后人治寒热,此为最要之药。

陈藏器陶云∶芸蒿是茈胡,主伤寒。云∶紫姜作紫,此草紫色。《上林赋》云∶茈姜,今常用茈胡是也。雷公曰∶凡使,茎长软,皮赤,黄髭须。出在平州平县,即今银州银县也。

西畔生处,多有白鹤、绿鹤于此翔处,是茈胡香直上云间,若有过往闻者皆气爽。凡采得后去髭并头,用银刀削上赤薄皮少许,却以粗布拭了,细锉用之。勿令犯火,立便无效也。孙尚药∶治黄胆。柴胡一两去苗,甘草一分,上都细锉,作一剂,以水一碗,白茅根一握,同煎至七分,绞去滓,任意时时服,一日尽。别说云∶谨按柴胡,唯银夏者最良,根如鼠尾,长一、二尺,香味甚佳。

今虽不见于《图经》,俗亦不识其真,故市人多以同华者代之,然亦胜于他处者,盖银夏地多,同华亦沙苑所出也。

衍义曰∶茈胡,《本经》并无一字治劳,今人治劳方中,鲜有不用者。呜呼!凡此误世甚多尝原病劳,有一种真脏虚损,复受邪热,邪因虚而致劳,故曰劳者牢也。当须斟酌用之。如《经验方》中,治劳热青蒿煎丸。用茈胡正合宜耳,服之无不效,热去即须急已。若或无热,得此愈甚,虽至死,人亦不怨,目击甚多。日华子又谓补五劳七伤。《药性论》亦谓治劳乏羸瘦。若此等病,苟无实热,医者执而用之,不死何待!注释本草,一字亦不可忽,盖万世之后,所误无穷耳。苟有明哲之士,自可处治。中下之学,不肯考究,枉致沦没,可不谨哉!可不戒哉!如张仲景治寒热往来如疟状,用柴胡汤,正合其宜。

引用:《证类本草》茈(柴字)胡(为君)

下载:《证类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柴胡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半夏为之使恶石英畏女菀藜芦。

柴胡,味苦平,性微寒无毒。升也,阴中之阳也。其用有四∶左右两旁胁下痛;日晡潮热往来生;在脏调经内主血;在肌主气上行经。手足少阳表里四经之药也。

引用:《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柴胡

下载:《珍珠囊补遗药性赋》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学》柴胡

《中药学》

【药用】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或狭叶柴胡等的根或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平。入心包络、肝、三焦、胆经。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发热等症。

柴胡功能解表,治疗感冒常与葛根、羌活等同用。

2.用于寒热往来、疟疾等症。

柴胡有较佳的退热作用,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常与黄芩、半夏等同用(如小柴胡汤);对疟疾症,柴胡又可与草果、青皮等配伍应用。

3.用于肝气郁结、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等症。

柴胡既具良好的疏肝解郁作用,又为疏肝诸药之向导,是治肝气郁结之要药。对肋疼痛无论内由肝郁、外因伤仆皆可应用;凡见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不调或痛经等,均可与当归、白芍、香附、郁金等药同用。

4.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症。

柴胡药性升浮,配党参黄耆等补气药物,对气虚下陷的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症,有升举阳气作用。

【处方用名】春柴胡、软柴胡、南柴胡、细柴胡(生用,用茎叶者)

硬柴胡、北柴胡、秋柴胡(生用,用根者)

鳖血拌柴胡(用鳖血、陈酒拌匀,主要用于虚热病症。)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柴胡一药,具有轻清升散,又能疏泄的特点。既能透表退热、疏肝解郁,又可用于升举阳气。因此,它在临床上是一味既可用于实症,又可用于虚症的药物。由于配伍不同而可发挥它各种不同的功效,如:配葛根、羌活,则发汗解表;配黄芩、青蒿,则透表泄热;配常山、草,则截疟退热;配香附、郁金,则疏肝解郁;配党参、黄耆、白朮、升麻等,则升举阳气。但阴亏津少及肝阳上亢者不宜应用。

2.柴胡与葛根,轻清升散的功用相近似,故在解表退热时常同用。但各有特长,柴胡能疏肝解郁,配益气药可升阳举陷,用于子宫脱垂、脱肛,然无生津解渴之功;葛根有生津止渴作用,能生发清阳,用于水泻,然无疏肝解郁功能。

【方剂举例】小柴胡汤《伤寒论》: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治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等症。

四逆散《伤寒论》:柴胡、白芍、枳实、甘草,治肝气郁结,胸胁脘腹疼痛,或兼有泄泻。

消郁散(原名逍遥散)《和剂局方》:柴胡、当归、白芍、白朮、茯苓、甘草、薄荷、煨生姜。治肝气抑郁、血虚火旺、头痛目眩、两胁作痛、月经不调。

清胰汤(天津南开医院方):柴胡、黄芩、胡黄连、白芍、木香、延胡、生大黄、芒硝。治急性胰腺炎、腹中阵痛或串痛、拒按、口渴、便秘、尿赤等症。

引用:《中药学》柴胡

下载:《中药学》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医方考》柴胡

《医方考》

《衍义》云∶柴胡,《本经》并无一字治劳。今人治劳方中鲜有不用者,凡此误世甚多。斯言也,谓病原不同,不可一概而施之尔!故又继之曰∶如经验方中治劳热青蒿煎丸,用柴胡正合宜耳。又尾之曰∶服之无有不效。世人因前言而概不用柴胡,虽当用者亦必不用。呜呼!藏器一言,举世割股。丹溪一出,众口滋阴。《衍义》片词,柴胡未弃,更不求其证脉而可否之。此之谓侏儒观场,随众喧喝尔,求其真知则未也。

引用:《医方考》柴胡

下载:《医方考》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瘴疟指南》柴胡

《瘴疟指南》

卫生方云.夫人身本地水火风.四大假合.阴阳和会.上焦属火为阳.下焦属水为阴.遇有寒热.见上热下寒之疾.不能升降既济之.而反用药.实实虚虚.则水火解散.而人身坏矣.尝谓见司教彭亮一曰.染瘴身热心烦.自以为实热乘渴.以冷水吞黄连黄芩丸.又取冷水以渍胸膈.至日晡小便渐多.更服黄芩汤小柴胡汤.是夜连进数服.小便愈数.次日早.热渐才退.而即逝.可畏哉.夫下元为人身根本.根本既虚.身乎何有.小柴胡汤.今人但知为可用退热.抑知其所以用乎.夫仲景制方惟用之以治足少阳胆经伤寒.盖胆无出入道路.柴胡乃本经药.邪在半表半里.非柴胡黄芩之苦.能发传经之热则不可.佐以半夏之辛.以散除烦呕.复用人参甘草之甘.以缓中和之气.又且存攻守之意也.倘不择其可而概用之.鲜有不蹈彭司教之辙者.大凡瘴病误用柴胡汤后.愈增烦渴.舌愈黑.身沉重.自利频频.手稍冷.渐渐厥者.二三日决死.或发哕者.七日内死.或痰逆而哑者.七日死.俱所目击者.或曰.若然柴胡断不可用与.余曰.柴胡能治邪气在半表.非不可用也.但必须其症一定.不可已.方可用之.亦不可遽用.其性极寒.必须先温中.固下正气后.及十四日后.其病退时.脉亦弦数.外症的系实热.方可用之.亦当与正气平胃养胃兼用可也.或李待制柴胡散.尤为稳当.

引用:《瘴疟指南》柴胡

下载:《瘴疟指南》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外科全生集》柴胡

《外科全生集》

去皮,切,忌经火。苦寒,行两胁,入胆经,畅气血,肩背痛。银柴胡亦同,劳羸者尤宜。根上升,梢下行。

引用:《外科全生集》柴胡

下载:《外科全生集》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冯氏锦囊秘录》柴胡

《冯氏锦囊秘录》

禀仲春之气以生,兼得地之辛味春气生而升,故味苦平微寒无毒,为少阳经表药。

宜去芦锉片用。若入补中脾胃药,蜜酒拌炒干尤妙。

柴胡,泻肝火,去心下痰结热烦,散诸经血凝气聚,解肌表热,寒热往来,伤寒温疟,痰实结胸,耳聋口苦,头眩目赤;在脏主血,在经主气,胎前产后,经脉不调,热入血室,止偏头痛,胸胁刺痛,胆痹疼痛。湿痹拘挛,气药血药,并可加入;疮疽中用之者,亦取其能散诸经血结气聚也。若病在太阳服之,犹引贼入门。若阳气下陷而有热者,用之引清气,以顺阳道,而平少阳厥阴之邪热。若劳在肺肾者用之,益增伤阴耗气之患。有色黄白而软大者,名银柴胡,乃治痨热骨蒸之要药也。

主治(痘疹合参) 解肌表热。凡初发热,而热毒太甚者,亦可用以托痘,痘后寒症不宜用。专主肝、胆二经。是经为清净之腑,在半表半里,无出入之路,风邪所蓄。

不可汗吐下者,用此和解之。若欲升阳平肝,则又仗以所使成功也。

按∶柴胡乃少阳经半表半里之药,疟症有热时如火,形瘦骨立者,此名痨疟。热从髓出,加以刚剂,气血愈亏矣,非柴胡莫能愈也。若病在太阳,用之太早,犹引贼入内。病在阴经者,用之其重伤其表,世俗不明,表里混投,可以藏拙,然杀人不可胜数矣。至于气虚者用之,不过些小以助参、 之力,非柴胡能退热也。若遇痨症便用,不死安待?惟痨症在肝经者,别有银柴胡一种,色白而软,专理肝痨五疳羸热,亦非小柴胡也。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柴胡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医学衷中参西录》柴胡

《医学衷中参西录》

柴胡∶味微苦,性平。禀少阳生发之气,为足少阳主药,而兼治足厥阴。肝气不舒畅者,此能舒之;胆火甚炽盛者,此能散之;至外感在少阳者,又能助其枢转以透膈升出之,故《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寒热,寒热者少阳外感之邪也。又谓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诚以五行之理,木能疏土,为柴胡善达少阳之木气,则少阳之气自能疏通胃土之郁,而其结气饮食积聚自消化也。

《神农本草经》柴胡主寒热,山茱萸亦主寒热。柴胡所主之寒热,为少阳外感之邪,若伤寒疟疾是也,故宜用柴胡和解之,山萸肉所主之寒热,为厥阴内伤之寒热,若肝脏虚极忽寒忽热,汗出欲脱是也,故宜用山萸肉补敛之。二证之寒热虽同,而其病因判若天渊,临证者当细审之,用药慎勿误投也。

柴胡非发汗之药,而多用之亦能出汗。小柴胡汤多用之至八两,按今时分量计之,且三分之(古方一煎三服,故可三分)一剂可得八钱。小柴胡汤中如此多用柴胡者,欲借柴胡之力升提少阳之邪以透膈上出也。然多用之又恐其旁行发汗,则上升之力不专,小柴胡汤之去渣重煎,所以减其发汗之力也。

或疑小柴胡汤既非发汗之药,何以《伤寒论》百四十九节服柴胡汤后有汗出而解之语?不知此节文义,原为误下之后服小柴胡汤者说法。夫小柴胡汤,系和解之剂,原非发汗之剂,特以误下之后,胁下所聚外感之邪,兼散漫于手少阳三焦,因少阳为游部,手、足少阳原相贯彻也。此时仍投以小柴胡和解之,则邪之散漫于三焦者,遂可由手少阳外达之经络作汗而解,而其留于胁下者,亦与之同气相求,借径于手少阳而汗解,故于发热汗出上,特加一却字,言非发其汗而却由汗解也。然足少阳之由汗解原非正路,乃其服小柴胡汤后,胁下之邪欲上升透膈,因下后气虚不能助之通过,而其邪之散漫于手少阳者,且又以同类相招,遂于蓄极之时而开旁通之路,此际几有正气不能胜邪气之势,故必先蒸蒸而振,大有邪正相争之象,而后发热汗出而解,此即所谓战而后汗也。观下后服柴胡汤者,其出汗若是之难,则足少阳之病由汗解,原非正路益可知也。是以愚生平临证,于壮实之人用小柴胡汤时,恒减去人参,而于经医误下之后者,若用小柴胡汤必用人参以助其战胜之力。

用柴胡以治少阳外感之邪,不必其寒热往来也。但知其人纯系外感,而有恶心欲吐之现象,是即病在少阳,欲借少阳枢转之机透膈上达也。治以小柴胡可随手奏效,此病机欲上者因而越之也。又有其人不见寒热往来,亦并不喜呕,惟频频多吐粘涎,斯亦可断为少阳病,而与以小柴胡汤。盖少阳之去路为太阴湿土,因包脾之膜原与板油相近,而板油亦脂膜,又有同类相招之义,此少阳欲传太阴,而太阴湿土之气经少阳之火铄炼,遂凝为粘涎频频吐出,投以小柴胡汤,可断其入太阴之路,俾由少阳而解矣。又∶柴胡为疟疾之主药,而小心过甚者,谓其人若或阴虚燥热,可以青蒿代之。不知疟邪伏于胁下两板油中,乃足少阳经之大都会,柴胡能入其中,升提疟邪透膈上出,而青蒿无斯力也。若遇阴虚者,或热入于血分者,不妨多用滋阴凉血之药佐之;若遇燥热者,或热盛于气分者,不妨多用润燥清火之药佐之。是以愚治疟疾有重用生地熟地治愈者,有重用生石膏知母治愈者,其气分虚者,又有重用参、 治愈者,然方中无不用柴胡也。

【附案】一人年过四旬,胁下掀疼,大便七八日未行,医者投以大承气汤,大便未通而胁下之疼转甚。其脉弦而有力,知系肝气胆火恣盛也,投以拙拟金铃泻肝汤加柴胡、龙胆草各四钱,服后须臾大便通下,胁疼顿愈。审是,则《神农本草经》谓“柴胡主肠胃中饮食积聚,推陈致新”者,诚非虚语也。且不但能通大便也,方书通小便亦多有用之者,愚试之亦颇效验。盖小便之下通,必由手少阳三焦,三焦之气化能升而后能降,柴胡不但升足少阳实兼能升手少阳也。

引用:《医学衷中参西录》柴胡解

下载:《医学衷中参西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顾松园医镜》柴胡

《顾松园医镜》

〔苦微寒,入肝、胆二经。见火无效。〕治少阳伤寒,〔寒热往来为少阳半表之邪,不可施汗吐下三法。法当和解,须用柴胡,〕疗时疾发热。〔风温、温热时气之邪,属肝、胆、三焦、心包络受病,柴胡正为四家引经之药。性升散而气微寒,故解表除热。〕或诸疟,或杂症,往来寒热悉能除;或早晨,或日晡,身体潮热咸商用。〔东垣云∶诸疟皆以柴胡为君,随所发时,见何经症,佐以引经之药。又云∶能引清气而行阳道,伤寒外诸有热者则加之,无热则不加,然亦须审察病源,合宜而用则可。〕头痛头眩,目赤目昏皆效;耳鸣耳聋。〔皆风热上壅之故。〕胁满胁痛咸安安。〔邪解则上症自除。〕治热入血室。〔经水适来适断,热邪乘虚陷入血室,其血必结。和解热邪,宣畅气血,症自愈矣。东垣云∶其能散诸经血结气聚,功同连翘,十二经疮家皆可用之。〕升阳气下陷。〔东垣云∶其能引胃气上行,升腾而行春令。时珍又言∶柴胡能引少阳清气上行,升麻能引阳明清气上行。〕凡病患虚而气升,及阴虚火炽炎上者均忌。银州柴胡,俗治劳热骨蒸,按仲淳言其功用,不过优于升散,恐非除虚热之药,须酌用之。

引用:《顾松园医镜》柴胡

下载:《顾松园医镜》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医学入门》柴胡

《医学入门》

柴胡苦寒泻三焦,在肌行经脏血调,伤寒温疟胎产主,升清且退内伤潮。

柴,木也;胡,系也,以木代系相承也。无毒。升也,阴中之阳也。泻三焦火邪,所以能除手足少阳寒热,泻肝火也。东垣云∶在肌主气行经,在脏主血调经。凡外感内伤及温疟往来寒热,胸胁满疼,诸痰热咳,肠胃结气,五脏游气,皆在经而未入于脏也,宜此行经和中解肌,佐以人参适宜。凡妇人经脉不调,用小柴胡汤合四物汤,加秦艽、牡丹皮辈调之;若有血积,更加三棱、莪术之类。又经行适外感热入血室,夜潮谵语,及胎前产后感冒,时行寒热不可汗吐下者,仲景用小柴合四物四君子和之。经云推陈致新,除大肠停水作胀,发黄,饮食积聚,骨节烦疼,肩背强急,湿痹拘挛,皆在脏而为血分疾也。宜此宣畅血脉,佐以黄芩尤妙。《象》云∶除虚劳,去早晨潮热,惟内伤劳役元气不陷者,佐参、 升气而祛邪则可。若元气下绝及阴火多汗者,误服必死。抑论伤寒大、小柴胡汤,以功言也,非柴胡有大小二种。其南柴胡最粗不用,俱用关陕江湖近道间所产茎长软皮赤黄者佳。外感生用,内伤升气酒炒三遍,有咳汗者蜜水炒,半夏为使。畏皂荚、女菀、藜芦,忌铜

又有一种出银州白色者,治劳蒸用之,以其色白入肺,质稍实不轻散。本草惟言银州者胜,未尝分言也。

引用:《医学入门》柴胡

下载:《医学入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拼音索引:c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柴胡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