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胡
- 目录
- 《本草纲目》前胡
- 《本草备要》前胡
- 《本草便读》前胡
- 《本草从新》前胡
- 《本草撮要》前胡
- 《本草分经》前胡
- 《本草分经》前胡
- 《本草分经》前胡
- 《本草分经》前胡
- 《本草分经》前胡
- 《本草害利》前胡
- 《本草害利》前胡
- 《本草经解》前胡
- 《本草经集注》前胡
- 《本草蒙筌》前胡
- 《本草求真》前胡
- 《本草图经》前胡
- 《本草易读》前胡
- 《本草择要纲目》前胡
- 《本经逢原》前胡
- 《得配本草》前胡
- 《滇南本草》前胡
- 《雷公炮炙论》前胡
- 《雷公炮制药性解》前胡
- 《名医别录》前胡
- 《中药炮制》前胡
- 《汤液本草》前胡
- 《吴普本草》前胡
- 《新修本草》前胡
- 《药鉴》前胡
- 《药笼小品》前胡
- 《药性切用》前胡
- 《玉楸药解》前胡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前胡
- 《证类本草》前胡
- 《中药学》前胡
- 《千金翼方》前胡
- 《外科全生集》前胡
- 《冯氏锦囊秘录》前胡
- 《顾松园医镜》前胡
- 《医学入门》前胡
- 《中国药典》前胡
- 《中药大辞典》前胡
- 《中华本草》前胡
《本草纲目》前胡
「释名」《唐韵》作湔胡。
「主治」肺热、痰热、风头痛、反胃呕逆、小儿疳气等症。李时珍指出:前胡,“其功长于下气,故能治痰热、喘嗽、痞膈、呕逆诸疾。气下则火降,痰亦降矣。所以有推陈致新之绩,为痰气要药。”
引用:《本草纲目》前胡
《本草备要》前胡
宣,解表,泻,下气,治风痰
辛以畅肺解风寒,甘以悦脾理胸腹,苦泻厥阴(肝)之热,寒散太阳(膀胱)之邪(微寒,一云微温)。性阴而降,功专下气,气下则火降而痰消(气有余便是火,火则生痰)。能除实热。
治痰热哮喘,咳嗽呕逆,痞膈霍乱,小儿疳气,有推陈致新之绩。明目安胎。无外感者忌用(按∶柴胡、前胡均是风药。但柴胡性升、前胡性降,为不同。肝胆经风痰,非前胡不能除)。
引用:《本草备要》前胡
《本草便读》前胡
引用:《本草便读》前胡
《本草从新》前胡
宣、解表、泻下气、治风痰.
辛以畅肺.解风寒.甘以入脾.理胸腹.(气香.)苦泄厥阴(肝)之热.寒散太阳(膀胱)之邪.性阴而降.功颛下气.气下则火降而痰消.(气有余便是火、火则生痰.)能除实(热.)
治痰热哮喘.咳嗽呕逆.痞膈霍乱.(乃手足太阴、阳明之药、与柴胡纯阳上升、入少阳、厥阴者不同.)无实热与外感者忌用.(柴胡前胡、均是风药、但柴胡性升、前胡性降为异、之.)味甘气香.性软.冬月采者良.内有硬者.名雄前胡.须拣去勿用.半夏为使.恶皂角.忌火.
引用:《本草从新》前胡
《本草撮要》前胡
引用:《本草撮要》前胡
《本草分经》前胡
《本草分经》前胡
《本草分经》前胡
《本草分经》前胡
《本草分经》前胡
《本草害利》前胡
〔害〕此散有余邪热实痰之药,不可施之少血气虚之病。凡阴虚火炽,煎熬真阴,凝结为痰,而发咳嗽,真虚而气不归元,以致胸胁逆满,头疼不因于痰,而由阴血虚,内热心烦,外现寒热,而非实热,与外感者均忌。
〔利〕苦甘辛寒,入肺、脾、肝、膀胱四经。宣散风寒而解表,下气降火以消痰。前胡主降,柴胡上升,性有不同。前胡治风痰,与半夏治湿痰,贝母治燥痰者各别。
引用:《本草害利》前胡
《本草害利》前胡
《本草经解》前胡
气微寒.味苦.无毒.主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前胡气微寒.禀天初冬寒水之气.入足太阳膀胱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胸者肺之部也.心火刑肺.则肺之津液不下行.郁于胸中而成痰矣.前胡味苦清心火.所以主痰满胸也.人身之气.左升右降.心火乘肺.肺不能降.则升亦不升而胁中痞矣.前胡味苦气寒.清心降气.肺气降.则升者亦升.而痞愈矣.心腹结气.邪热之气结于心腹也.寒能下气.苦能散结.所以主之.风头痛.伤风而头痛也.风为阳邪.苦寒抑阳.故止头痛.去痰下气.清心宁肺之功也.伤寒寒热.乃阳盛阴虚之风热症也.苦寒清热.所以治之.苦寒之味.行秋冬肃杀之令.所以推陈致新.盖陈者去而新者方来也.味苦清火.所以明目.气寒助阴.所以益精也.
【制方】
引用:《本草经解》前胡
《本草经集注》前胡
味苦,微寒,无毒。主治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藜芦。)
前胡似茈胡而柔软,为治殆欲同。而《本经》上品有茈胡而无此。晚来医乃用之,亦有畏恶,明畏恶非尽出《本经》也。此近道皆有,生下湿地,出吴兴者为胜。(《大观》卷八,《?
引用:《本草经集注》前胡
《本草蒙筌》前胡
味苦,气微寒。无毒。山谷多产,秋月采根。色白兼黄,气香甚窜。凡用入药,须日曝干。畏藜芦,恶皂荚。以半夏为使,去痰实如神。胸胁中痞满立除,心腹内结气即逐。治伤寒寒热,又推陈致新。消风止头疼,保婴利疳气。
引用:《本草蒙筌》前胡
《本草求真》前胡
(山草)降肝胆外感风邪痰火实结
前胡(专入肝胆)。味苦微寒。功专下气。凡因风入肝胆。火盛痰结。暨气实哮喘。(气有余便是火。)咳嗽呕逆。痞膈霍乱。及小儿疳气等症。升药难投。须当用此苦泄。俾邪去正复。不似柴胡性主上升。引邪外出。而无实痰实气固结于其中也。按二胡均是风药。一升一降。用各不同。若使兼有外感风邪。与痰火实结。而用柴胡上升。不亦如火益热乎?故必用此下降。但症外感绝少。只属阴虚火动。并气不归元。胸胁逆满者切忌。(以其苦泄故也。)
引用:《本草求真》前胡
《本草图经》前胡
前胡图片,旧不着所出州土,今陕西、梁、汉、江、淮、荆、襄州郡及相州、孟州皆有之。春生苗,青白色,似斜蒿;初出时有白芽,长三、四寸,味甚香美,又似芸蒿。七月内开白花,与葱花相类;八月结实;根细青紫色。二月、八月采,曝干。今 延将来者,大与柴胡相似,但柴胡赤色而脆,前胡黄而柔软不同耳。一说∶今诸方所用前胡,皆不同;京师北地者,色黄白,枯脆,绝无气味。江东乃有三、四种∶一种类当归,皮斑黑,肌黄而脂润,气味浓烈。一种色理黄白,似人参而细短,香味都微。又有如草乌头,肤黑而坚,有两、三歧为一本者,食之亦戟人咽喉。中破以姜汁渍,捣服之,甚下膈,解痰实。然皆非前胡也。今最上者,出吴中。又寿春生者,皆类柴胡,而大,气芳烈,味亦浓苦,疗痰下气最要,都胜诸道者。
引用:《本草图经》前胡
《本草易读》前胡
去净皮髭,竹沥浸晒干。半夏为使,畏皂角,恶藜芦。
辛,苦,甘,寒,无毒,性降。手足太阴、阳明药也。下气开结,清肺化痰。平喘嗽呕逆之症,疗痞满霍乱之 。除内外痰热,消诸般气滞,兼安妇人生胎,亦治小儿诸疳。无外感症者忌用。
今陕西、梁汉、江淮、荆襄及相州、孟州皆有之,吴兴者胜。时珍曰∶前胡有数种,惟以色似斜蒿,叶如野菊而细瘦,嫩时可食,秋月开白花,其根皮黑肉白,有香气者为真。生北地者良。
引用:《本草易读》前胡
《本草择要纲目》前胡
【气味】
苦微寒无毒.阳中之阴.降也.(凡用以刀刮去苍黑皮.甜竹沥浸令润.日中晒干用.)
入手足太阳阳明经.
【主治】
痰热喘嗽.痞膈呕逆.伤寒寒热.小儿疳气.有推旧致新之绩.降痰下气之功.
【恶】(与柴胡同)
【畏】(亦同)
引用:《本草择要纲目》前胡
《本经逢原》前胡
苦微寒,无毒。甄权曰∶甘辛平无毒。白色者良。去尾用。
发明 前胡入手足太阴、阳明、少阳,其功长于下气,故能治痰热喘嗽,痞膈诸疾,气下则火降,痰亦降矣。为痰气之要味。治伤寒寒热及时气内外俱热,按∶二胡通为风药,但柴胡主升,前胡主降,有不同耳。又按∶前胡治气实风痰,凡阴虚火动之痰,及不因外感而有痰音者禁用。
引用:《本经逢原》前胡
《得配本草》前胡
半夏为之使。畏藜芦。恶皂荚。
辛、苦、微寒。入手足太阴、阳明、足厥阴经气分。功端下气降火,清肺热,散风邪。
化痰热,定喘嗽,止呕逆,除烦闷,治小儿疳热。得桔梗,治热痰咳逆。去皮及髭丫,甜竹沥浸润,晒干用。气虚逆满,病非外邪实热者,禁用。
引用:《得配本草》前胡
《滇南本草》前胡
前胡图片,味苦辛,性寒。阴中阳也。解散伤风伤寒发汗要药。止咳嗽,升降肝气,明目退翳,除内外之痰,有推陈治新之功。
(附方)治伤风头痛,发热怕寒,身体困疼,鼻流清涕。
前胡(一钱) 陈皮(一钱) 甘葛(一钱) 枳壳(五分) 苏叶(五分) 黄芩(一钱) 荆芥(五分) 薄荷(五分) 引用生姜(一片)。水煎服。忌油荤。
(又方)治反胃。
昔一人,得翻胃,吐食不安之症,得此方服效。
前胡(十两打碎,忌铁器) 白酒(五斤) 共入沙罐内,重汤煮二炷香,取出,俟冷。
每用将酒炖化,热饮三杯,七日痊愈。忌鱼、羊、蛋、蒜。(白酒即清烧酒)。
──务本卷三
引用:《滇南本草》前胡
《雷公炮炙论》前胡
《雷公炮制药性解》前胡
味苦甘辛,性微无毒,入肺肝脾膀胱四经。主伤寒痰嗽痞满,心腹结气,解热开胃,推陈致新,亦止夜啼儿,佐使畏恶同柴胡。
按∶前胡辛可畅肺,以解风寒,甘可悦脾,以理胸腹,苦能泄厥阴之火,温能散太阳之邪。
雷公云∶凡使勿用野蒿根,缘真似前胡,只是味粗酸,若误用,令人反胃不受食。若是前胡,味甘气香,凡修事,先用刀刮去苍黑皮并髭,细锉,用甜水浸令润,于日中晒干用之。
引用:《雷公炮制药性解》前胡
《名医别录》前胡
《中药炮制》前胡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干燥根。
『常用名』信前胡、信胡、全胡。
『产地』江苏、安徽、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春秋两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洗净泥沙,春冬用温水浸20分钟,夏秋季用冷水浸10分钟,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成2厘厚横片,晒干。
引用:《中药炮制》前胡
《汤液本草》前胡
《吴普本草》前胡
《新修本草》前胡
味苦,微寒,无毒。主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疗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
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藜芦。 前胡似柴胡而柔软,为疗殆欲同。而《本经》上品有柴胡而无此。晚来医乃用之,亦有畏恶,明畏恶非尽出《本经》也。此近道皆有,生下湿地,出吴
引用:《新修本草》前胡
《药鉴》前胡
气平寒,味苦,无毒。主心腹结气,治伤寒寒热。消风止头疼,保婴利疳气。使半夏,去胸膈痰实。君枳实,除胸膈痞满。痘家解毒用之,取其气寒,以平胸中无形之热毒。取其味苦,以泄胸中有形之痰实。盖热平则毒消,实泄则痰清,此分气味而言之也。总则痰固火生,火动痰行,此又不可不知。畏藜芦,恶皂荚。
引用:《药鉴》前胡
《药笼小品》前胡
《药性切用》前胡
《玉楸药解》前胡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前胡
《证类本草》前胡
(前胡_图片)
味苦,微寒,无毒。主疗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藜芦。)
陶隐居云∶前胡,似茈胡而柔软,为疗殆欲同,而《本经》上品有茈胡而无此,晚来医乃用之。亦有畏恶,明畏恶非尽出《本经》也。此近道皆有,生下湿地,出吴兴者为胜。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前胡,使,味甘、辛。能去热实,下气。主时气内外俱热。单煮服佳。
日华子云∶治一切劳,下一切气,止嗽,破症结,开胃下食,通五脏,主霍乱转筋,骨节烦闷,反胃呕逆,气喘,安胎,小儿一切疳气。越、衢、婺、睦等处皆好。七、八月采。外黑里白。
图经曰∶前胡,旧不着所出州土,今陕西、梁、汉、江淮、荆襄州郡及相州、孟州皆有之。
春生苗,青白色,似斜蒿。初出时有白芽,长三、四寸,味甚香美,又似芸蒿。七月内开白花,与葱花相类。八月结实。根细,青紫色。二月、八月采,曝干。今 延将来者,大与柴胡相似。但柴胡赤色而脆,前胡黄而软不同耳。一说,今诸方所用前胡皆不同。京师北地者,色黄白,枯脆,绝无气味。江东乃有三、四种,一种类当归,皮斑黑,肌黄而脂润,气味浓烈。一种色理黄白,似人参而细短,香味都微。又有如草乌头,肤黑而坚,有两、三歧为一本者,食之亦戟人咽喉。中破以姜汁渍,捣服之,甚下膈,解痰实。然皆非前胡也。今最上者出吴中。又寿春生者,皆类柴胡而大。气芳烈,味亦浓苦,疗痰下气最要,都胜诸道者。
雷公云∶凡使,勿用野蒿根,缘真似前胡,只是味粗酸。若误用,令人胃反不受食。若是前胡,味甘、微苦。凡修事,先用刀刮上苍黑皮并髭土了,细锉,用甜竹沥浸令润,于日中晒干用之。外台秘要∶治小儿夜啼。前胡捣筛,蜜丸如小豆。日服一丸,熟水下,至五、六丸,以瘥为度。
引用:《证类本草》前胡
《中药学》前胡
【药用】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辛,微寒。入肺经。
【临床应用】用于肺气不降、痰稠喘满、咯痰不爽及风热郁肺、咳嗽痰多等症。
前胡辛散苦降,稍有散风之力,长于降气化痰,故适用于肺气不降、清肃之令不行,痰稠喘满,咯痰不畅等症,常于桑白皮、苏子、杏仁等药配伍;至于用治风热郁肺、咳嗽痰多,可与薄荷、牛蒡子、桔梗等品同用。
【处方用名】嫩前胡、粉前胡、前胡(洗净,晒干,切片用)、炙前胡(蜜炙用,润肺降气化痰)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前胡与白前都能降气化痰,但前胡尚可宣散风热,白前则专主降气。
2.前胡与柴胡都有发散的力量,两药配伍同用可用于散风解热,故前人称二胡为风药。但前胡治在肺经而主下降,柴胡治在肝胆而主上升,这是二药不同之点。
引用:《中药学》前胡
《千金翼方》前胡
《外科全生集》前胡
引用:《外科全生集》前胡
《冯氏锦囊秘录》前胡
得土金之气,感秋冬之令,故味苦、辛、平,微寒,无毒。入手太阴、少阳。苦寒能降,辛平能散,所以为下气除痰,去结散邪之药。
前胡,善消痰壅,哮喘咳嗽,胸胁痞满,心腹结气,伤寒寒热,风寒头痛,去风痰,除实热。
主治(痘疹合参) 风初热疑似未明,风寒咳嗽痰涎者可用。
按∶前胡,辛以畅肺,解风寒,甘以悦脾理胸腹,苦泄厥阴之热,寒散太阳之邪,性阴主降,与柴胡上升者不同,长于下气,气下则火降,痰亦降矣。若不因外感之痰,及阴虚火动者,并气不归元,胸胁逆满者,切戒勿入。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前胡
《顾松园医镜》前胡
〔辛苦微寒,入肺、脾、胃、大肠四经。〕散风邪,〔辛也。〕清肺热,〔辛先入肺,苦能泄热而性又微寒也。〕下气消痰,止咳定喘。〔长于下气,与柴胡上升之性不同,气降则痰亦降,而咳喘俱止。〕能祛气实风痰,与贝母之治燥痰,半夏之治湿痰者各别。
凡阴虚火动之痰,及不因外感而有痰者勿服。。
引用:《顾松园医镜》前胡
《医学入门》前胡
前胡无毒亦苦寒,主治时内联外热,下气消痰清头目,安胎治疳破 结。
苗比柴胡先生。主伤寒时气,内外俱热,半表里证,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头目昏痛,骨节烦疼,咳喘呕吐寒热。《日华》又谓能安胎及小儿疳气,破 结,开胃进食者,总皆消痰下气,推陈致新也。水洗刮去黑皮并芦,或用竹沥浸润晒干。半夏为使,恶皂荚,畏藜芦。
引用:《医学入门》前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