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
- 目录
- 《本草便读》三棱
- 《本草分经》三棱
- 《本草求真》三棱
- 《本草易读》三棱
- 《本草择要纲目》三棱
- 《雷公炮制药性解》三棱
- 《中药炮制》三棱
- 《汤液本草》三棱
- 《药鉴》三棱
- 《玉楸药解》三棱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棱
- 《中国药典》三棱
- 《中药大辞典》三棱
- 《中华本草》三棱
- 《全国中草药汇编》三棱
《本草便读》三棱
味苦平用以入肝.能磨积攻坚.善破血中之气.性克削.偏于伤正.虽消症化癖.还防病里之虚.(三棱肝经血分药也.专于破血.而能行血中之气.故每与莪术相辅而行.其根形如鲫有棱.出楚荆地.故名.性苦平.无毒.破血积症瘕等证.功与莪术相似.而微有区别耳.)
引用:《本草便读》三棱
《本草分经》三棱
《本草求真》三棱
(芳草)破肝经血分之气
三棱(专入肝)。味苦气平。皮黑肉白。大破肝经血分之气。故凡一切血瘀气结。疮硬食停。老块坚积。靡不借此味苦。入以血分。行其气滞。俾血自气而下。但此若以血药同投。则于血可通。以气药同入。则于气可治。仍须和以补气健脾之味方良。(汪昂曰。昔有人患症癖死。遗言开腹取之。得病块如石。文理五色。削成刀柄。因刈三棱。柄消成水。绣按其人患癖。腹内血块虽有。但云削成刀柄。不无诳诞。)若使专用克伐。则胃气愈虚。气反不行。而积增大矣。出荆地。色黄体重。若鲫鱼而小者良。今世所用皆草三棱。醋浸炒。或面裹煨。
引用:《本草求真》三棱
《本草易读》三棱
醋炒用。
甘,平,温,苦,无毒。散一切血瘀,开诸般气结。有通经坠胎之能,擅止痛消肿之权。
荆襄、江淮、济南、河陕间皆有之,多生荒废陂泽湿地。春时丛生,夏秋抽茎,茎端复生数叶,花开六七枚,皆细碎成穗,黄紫色,中有细子。其茎叶花实俱有三棱,并与香附苗叶花实一样,但长大尔。其根多须,削去须皮,恰似鲫鱼。今举世所用,皆淮南红蒲根也,其体至坚,茎叶花实不复有三棱。刻削鱼形,因缘差失,不复辨别。
癖气块,同青皮、陈皮、木香、肉蔻、槟榔,少加 砂丸服。(验方第一。)
癖不瘥,胁下如石,同大黄为末,醋熬膏。生姜、陈皮汤下,以利为度。(第二。)
小儿气癖,煎汁作羹粥食。(第三。)
三棱煎 三棱(一斤)
引用:《本草易读》三棱
《本草择要纲目》三棱
《雷公炮制药性解》三棱
味苦,性平无毒,入肺脾二经。主行气行血,多年症癖如石,能消为水,面裹煨。醋炒用。
按∶三棱为血中气药,脾裹血,肺主气,宜并入焉。盖血随气上,气聚则血下流,故生症癖之患,非三棱不治,然有斩关之势,虚人忌之。
引用:《雷公炮制药性解》三棱
《中药炮制》三棱
『来源』本品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小黑三棱、细叶黑三棱或莎草科植物荆三棱的干燥块茎。
『常用名』山棱、三林。
『产地』河南、河北、湖北、江西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将原药洗净,放入盆内,用清水浸1~2天,取出滤干水份,投入缸内上盖湿布润透以1~2天取出,切成2厘厚横片,晾干。若取其入肝,则用醋炒,每斤药片用醋2两拌匀,投入锅内炒至黄色为度。若取其活血行血,则用酒炒,炒法同上。
『用量』6~12克。
『贮存』装入箱内加盖,防潮。
引用:《中药炮制》三棱
《汤液本草》三棱
引用:《汤液本草》三棱
《药鉴》三棱
引用:《药鉴》三棱
《玉楸药解》三棱
引用:《玉楸药解》三棱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棱
三棱∶气味俱淡,微有辛意。莪术∶味微苦,气微香,亦微有辛意。性皆微温,为化瘀血之要药。以治男子 癖,女子 瘕,月闭不通,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其行气之力,又能治心腹疼痛,胁下胀疼,一切血凝气滞之证。若与参、术、 诸药并用,大能开胃进食,调血和血。若细核二药之区别,化血之力三棱优于莪术,理气之力莪术优于三棱。
药物恒有独具良能,不能从气味中窥测者,如三棱、莪术性近和平,而以治女子瘀血,虽坚如铁石亦能徐徐消除,而猛烈开破之品转不能建此奇功,此三棱、莪术独具之良能也。而耳食者流,恒以其能消坚开瘀,转疑为猛烈之品而不敢轻用,几何不埋没良药哉。
三棱、莪术,若治陡然腹胁疼痛,由于气血凝滞者,可但用三棱、莪术,不必以补药佐之;若治瘀血积久过坚硬者,原非数剂所能愈,必以补药佐之,方能久服无弊。或用黄 六钱,三棱、莪术各三钱,或减黄 三钱,加野台参三钱,其补破之力皆可相敌,不但气血不受伤损,瘀血之化亦较速,盖人之气血壮旺,愈能驾驭药力以胜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