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参
- 目录
- 《本草纲目》沙参
- 《本草备要》沙参
- 《本草便读》沙参
- 《本草乘雅半偈》沙参
- 《本草崇原》沙参
- 《本草经解》沙参
- 《本草经集注》沙参
- 《本草蒙筌》沙参
- 《本草求真》沙参
- 《本草思辨录》沙参
- 《本草图经》沙参
- 《本草新编》沙参
- 《本草易读》沙参
- 《本草择要纲目》沙参
- 《本经逢原》沙参
- 《滇南本草》沙参
- 《名医别录》沙参
- 《神农本草经》沙参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沙参
- 《中药炮制》沙参
- 《汤液本草》沙参
- 《新修本草》沙参
- 《药鉴》沙参
- 《玉楸药解》沙参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沙参
- 《证类本草》沙参
- 《中药学》沙参
- 《千金翼方》沙参
- 《外科全生集》沙参
- 《冯氏锦囊秘录》沙参
- 《侣山堂类辩》沙参
- 《医学衷中参西录》沙参
- 《顾松园医镜》沙参
- 《医学入门》沙参
- 《全国中草药汇编》沙参
- 《中华本草》沙参
《本草纲目》沙参
《本草备要》沙参
补阴,泻肺火
甘苦微寒。味淡体轻,专补肺气,清肺养肝,兼益脾肾(脾为肺母,肾为肺子)。久嗽肺痿,金受火克者宜之,寒客肺中作嗽者勿服(人参补五脏之阳,沙参补五脏之阴,肺热者用之,以代人参)。
似人参而体轻松,白实者良,生沙地者长大,生黄土者瘦小。畏防己。反黎芦(北地真者难得。郑奠一曰∶能疗胸痹、心腹痛、邪热结,去皮肤游风、疥癣、恶疮、疝气、崩带)
。
引用:《本草备要》沙参
《本草便读》沙参
沙参图片
补肺阴之不足.甘苦微寒.降金令之有余.整肃上热.疏痰利咳.南参力薄形松.体润质坚.北者功优性滑.(沙参处处山原沙地皆有之.古无南北之分.然观各家本草云.其色白.其根多汁等语.似指北参而言.若南参则质粗大而松.气薄味淡.大抵甘寒入肺.清养之功.北逊于南.其润降之性.南不及北耳.南北之分.亦各随地土之所出.故大小不同.质坚质松有异也.)
引用:《本草便读》沙参
《本草乘雅半偈》沙参
(本经上品)
【气味】苦,微寒,无毒。
【核】曰∶出淄、齐、潞、随、江、淮、荆、湖州郡沙碛中。二月生苗,初生如小葵叶,圆扁不光。八、九月抽茎,茎端叶尖长,如枸杞,边有细齿。叶间开小花五出,色紫,长如铃铎,结实如冬青,实中有细子。霜后苗枯,根长尺许,若黄土地中者,根则短小。根茎俱有白汁如乳,故一名羊乳、羊婆奶。根干时,宛似人参,中黄外白,世所用者皆伪,不知为何许物,食之反损肺气。恶防己,反藜芦。
先人云∶色白而乳,肺金之津液药也。故又得知母志取苦心之名。
【 】曰∶乐树沙碛而气疏,质本秋成而性洁。参容平之金令,转炎敲为清肃者也。故可汰除肺眚,因热伤气分,为洒淅寒热,及藏真失行营卫阴阳,致气不 ,血不濡,与惊气上逆,不能 之使下者,功用颇捷。
引用:《本草乘雅半偈》沙参
《本草崇原》沙参
气味苦,微寒,无毒。主血结惊风,除寒热,补中,益肺气。《别录》云∶久服利人。
(沙参一名白参,以其根色名也。又名羊乳。俚人呼为羊婆奶,以其根茎折之皆有白汁也。始出河内川谷及冤句、般阳,今淄齐,潞随,江淮,荆湖州郡,及处处山原有之。喜生近水沙地中。)
沙参生于近水之沙地,其性全寒,苦中带甘,故曰微寒,色白多汁,禀金水之精气。血结惊气者,荣气内虚,故血结而惊气也。寒热者,卫气外虚,故肌表不和而寒热也。补中者,补中焦之精汁。补中则血结惊气可治矣。益肺者,益肺气于皮毛,益肺则寒热可除矣。所以然者,禀水精而补中,禀金精而益肺也。久服则血气调而荣卫和,故利人。
愚按∶《本经》人参味甘,沙参味苦,性皆微寒。后人改人参微温,沙参味甘,不知人参味甘,甘中稍苦,故曰微寒。沙参全寒,苦中带甘,故曰微寒。先圣立言自有深意,后人不思体会而审察之,擅改圣经,误人最甚。
引用:《本草崇原》沙参
《本草经解》沙参
气微寒.味苦.无毒.主血结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沙参气微寒.禀天初冬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心主血而藏神.神不宁则血结而易惊矣.结者散之.惊者平之.沙参味苦能散.气寒能平也.心火禀炎上之性.火郁则寒.火发则热.苦寒之味能清心火.故除寒热.阴者所以守中者也.气寒益阴.所以补中.肺为金藏.其性畏火.沙参入心.苦寒清火.所以益肺气也.
【制方】
引用:《本草经解》沙参
《本草经集注》沙参
味苦,微寒,无毒。主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治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补中。久服利人。一名知母,一名苦心,一名志取,一名虎须,一名白参,一名识美,一名文希。生河内川谷及宛朐般阳续山。二月、八月采根,曝干。(恶防己,反藜芦。)
今出近道,丛生,叶似枸杞,根白实者佳。此沙参并人参、玄参、丹参、苦参是为五参,其形不尽相类,而主治颇同,故皆有参名。又有紫参,正名牡蒙,在中品。(《大观》卷七,《政和》一八九页)
引用:《本草经集注》沙参
《本草蒙筌》沙参
味苦、甘、气微寒。无毒。江淮俱多,冤句(注前。)尤妙。丛生崖壁上,苗高二尺余。
叶类枸杞有叉丫,根若葵根而筋大。近夏花开白色,瓣瓣有白粘胶。《图经》尝云,此为小异。秋后采根曝用,中正白实者佳。反藜芦,恶防己,乃足厥阴本经药也。治诸毒排脓消肿,安五脏益肺补肝。止疝气绞疼,散浮风瘙痒。除邪热,去惊烦。易老用代人参,形实不同。
盖取味之苦甘,泻中兼补,略相类尔。
引用:《本草蒙筌》沙参
《本草求真》沙参
(山草)肺火熏蒸
沙参(专入肺)。甘苦而淡。性寒体轻。故能入肺以泄热。及泻肺火。凡久嗽肺萎。金受火克者。服此最宜。盖以热气熏蒸。非用甘苦轻淡。不能以制焚烁之势。故嗽必借此止。若寒客肺中作嗽。切勿妄用。以嗽既属寒成。复以寒药为治。不更使寒益甚乎?至书有言补肺养肝。及益脾肾。皆是从肺子母受累推究而出。服此肺不受刑。子母皆安。即肝亦不受累。诸脏并见安和耳。非真能以补阴也。(热在于肺宜用。肺热清而阴不受累。故书言人参补五脏之阳。沙参补五脏之阴。)凡书所载药性补泻。类多如斯。不独沙参为然。似人参而体轻松白实者良。生沙地长大。生黄土者瘦小。恶防己。反藜芦。
引用:《本草求真》沙参
《本草思辨录》沙参
本经沙参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血积二字,惟徐氏最为得解,云沙参为肺家气分中理血之药,色白体轻,疏通而不燥,润泽而不滞,血阻于肺者,非此不能清之。曰理血,曰血阻,曰清之,恰合沙参治血之分际。与桃仁为肺药而主瘀血之闭者,大有不同。热伤其气,斯气阻而血亦阻,心以扰乱而有惊气,营卫愆其度而有寒热,非甚重之证,故得以沙参主之。别沙参生于沙碛而气微寒,色白而折之有白汁。茎抽于秋,花开于秋,得金气多。味微甘则补肺中之土,微苦则导肺气而下之,金主攻利,寒能清热,复津润而益阴。故肺热而气虚者得之斯补,血阻者得之斯通,惊气寒热,咸得之而止。
肺恶寒,咳嗽由肺寒者多,故徐氏戒用沙参;然卫生方用沙参一味治肺热咳嗽。曰肺热,则
引用:《本草思辨录》沙参
《本草图经》沙参
沙参图片,生河内川谷及冤句般阳续山,今出淄、齐、潞、随州,而江、淮、荆、湖州郡或有之。苗长一、二尺以来,丛生崖壁间;叶似枸杞而有义牙,七月间紫花;根如葵根,筋许大,赤黄色,中正白实者佳。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南土生者,叶有细有大,花白,瓣上仍有白粘胶,此为小异。古方亦单用。葛洪卒得诸疝小腹及阴中相引痛如绞,自汗出欲死者。捣筛末,酒服方寸匕,立瘥。
引用:《本草图经》沙参
《本草新编》沙参
沙参,味苦而甘,气微寒。无毒。入肺、肝二经。治诸毒,排脓消硬,宁五脏,益肺补肝,止疝气绞疼实神,散淫风瘙痒,除邪热,去惊烦。可为君药,但其功甚缓,必须多用分量为得。易老用代人参,乃过矣。说者论其能安五脏,与人参同功,又云人参补五脏之阳,沙参补五脏之阴,皆不知沙参之功用而私臆之也。夫沙参止入肺、肝二经,诸经不能俱入也。既不能俱入,何以《本草》言其能安五脏。不知人身肺、肝病,乃五脏不安矣。沙参能滋肺气,乃上焦宁谧,而中、下二焦安有乱动之理。沙参又能通肝气,肝气通,乃中、下二焦之气又通。下气既通,岂有逆之犯之变哉。此上焦又安其位,无浮动之病也。安五脏之义如此,古今差会其意,谓沙参能安五脏,用之以代人参,误矣。然乃沙参非补阴之物乎?沙参不补阴,何如能入肝、肺之经。沙参益肝、肺二脏之阴,非补心、脾、肾三脏之阴也,且阴阳之功用不同,人参补阳,能回阳于顷刻。沙参补阴,乃不能回阳于须臾。故人参少用,可以成功;
而沙参非多用,必难取效。是沙参不可以代人参,又明矣。
或问沙参益阴,何以能治疝气?前人但言其功,未彰其义也。夫沙参治疝,此缪仲醇之言也。其所以能治之故,仲醇又未明言,余当畅其故。凡疝病,成于湿者居其六,成于房劳而得风者居其三,成于胎气者居其一,然皆阴虚邪中之也。沙参补阴,阴足,邪自难留。况沙参又善消诸硬,疝症之不能久愈者,正以腹中有硬也。沙参消硬,而疝无巢穴,不攻自散矣。
沙参治疝之义如此,而余更有说焉。沙参治疝,必须多用以益阴,少加野杜若根佐之,乃奏功更神。有沙参补阴为君,又得杜若根攻邪为佐,乃攻补并用,又何各疝病之不尽拔其根株哉。
或疑沙参益阴,为补阴圣药,何以仲景张公不入之于地黄丸中?夫地黄丸中之若干药,皆并入阴之中,沙参止补肝、肺之阴,所以仲景夫子不取也。虽肺为肾之母,肝为肾之子,子母可以同治。然而既欲独补肾,又顾母补肺,又顾子而补肝、胆, 于子母之间,补肾功力反分纷而不全,故弃不用也。倘或肺气大虚,不妨加沙参,同麦冬、五味,入之丸中,为肺肾之两治;倘或肝气大伤,不妨加沙参,同芍药、当归,入之丸中,为肝肾之双疗也。
或问沙参补五脏之阴,先生谓只补肺、肝之二脏,与前人之论大殊,何也?曰∶沙参固能补五脏之阴,何以治肺、肝乃效,而治心、脾、肾则不效。安与补,各有义也。安者,宁静之辞;补者,滋润之谓。用沙参五脏宁静者,连心、脾、肾言。用沙参而滋润者,主肺、肝而言之也。用药先不知五脏之所益,何以治病哉。
或疑沙参补阴,不必论其补脏也。嗟乎。用药不知脏腑,又何以用药乎。知脏腑而用药,尚有不能取胜之时,况不知是补何脏之药,而昧昧从事,毋怪其用药之无功也。
引用:《本草新编》沙参
《本草易读》沙参
恶防己,反藜芦。
甘,苦,微寒。入肝、脾、肺三经。清肺火,养肝气。治久嗽之肺痿,疗猝痛之疝气。
处处山原有之。叶如枸杞,而小有细齿。开紫白花,结实如冬青。生沙地者长尺余,大一虎口,生土地者短而小。根茎皆有白汁。秋月采者白而实,春月采者黄而虚。货者往往系蒸压实以乱人参,但体轻松,味淡而短耳。肺寒者忌用。
肺热咳嗽,水煎服。(验方第一。)
猝得疝气,痛引阴中如绞。为末酒冲服。(第二。)
白带,每米饮下二钱末。(第三。)
皮肤风痒,疥癣恶疮,内服外洗。(第四。)
引用:《本草易读》沙参
《本草择要纲目》沙参
引用:《本草择要纲目》沙参
《本经逢原》沙参
甘淡微寒,无毒。有南北二种,北者质坚、性寒,南者体虚力微。反藜芦。
《本经》主血结,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
发明 沙参专泄肺气之热,故喘嗽气壅,小便赤涩不利,金受火克。阴虚失血,或喘咳寒热及肺痿等疾宜之。《本经》主血结惊气者,因惊气入心,心包热郁而血结也。除寒热者,郁热解而寒热除也。补中益肺气者,用以清理脾胃之虚热,则津液复而正气受益矣。洁古言,肺寒用人参,肺热用沙参。好古言,沙参性寒,补五脏之阴,总未达轻虚泄热之义也。
《卫生方》治肺热咳嗽,沙参一味,水煎服之。《肘后方》治卒然疝痛,自汗欲死,沙参为末,酒服立瘥。《证治要诀》治妇人白带,沙参为末,米饮服之。盖沙参专开肺气,肺气清则木邪散,而疝自除,带自愈矣。时珍云∶人参甘苦而温,其体重实,专补脾胃元气,因而益肺与肾,故内伤元气者宜之。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清肺气,因而益肺与肾,故金受火克者宜之。此即《本经》补中益肺气之谓,一补阳而生阴,一补阴而制阳。不可不辨。
引用:《本经逢原》沙参
《滇南本草》沙参
沙参图片,味甘,性平、微寒。入肺经,能补肺气,以及六腑之阴气。肺气盛则五脏六腑之气皆盛。性微寒,故补阴气。肺热者,可以代人参用,刮去皮,铜锅蜜炒。
(附方)专治诸虚之症。
沙参(一两) 嫩鸡(一只去肠) 入沙参在鸡腹内,用砂锅水煎烂食之。若肺家有痰火及热者评云∶鸡热、非沙参热也。
──务本卷二
引用:《滇南本草》沙参
《名医别录》沙参
无毒.主治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补中.一名苦心一名志取,一名虎须,一名白参,一名识美,一名文希.生河内及宛朐、般阳续山.二月八月采根,曝干.(恶防己,反藜芦.)
《本经》原文∶沙参,味苦,微寒.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久服利人.一名知母.生川谷.
引用:《名医别录》沙参
《神农本草经》沙参
味苦微寒。
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久服利人。一名知母。生川谷。
《吴普》曰:白沙参,一名苦心,一名识美,一名虎须,一名白参,一名志取,一名文虎,神农黄帝扁鹊无毒,岐伯咸,李氏大寒,生河内川谷,或般阳渎山,三月生如葵,叶青,实白如芥,根大白如芜菁,三月采(《御览》)。
《名医》曰:一名苦心,一名志取,一名虎须,一名白参,一名识美,一名文希,生河内及冤句,般阳续山,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案《广雅》云:苦心,沙参也,其蒿,青蓑也;《范子计然》云:白沙参,出洛阳,白者善。
引用:《神农本草经》沙参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沙参
味苦,微寒。主血积,肺气上逆之血。惊气,心火犯肺。除寒热,肺家失调之寒热。
补中,肺主气,肺气和则气充而三焦实也。益肺气。色白体轻故入肺也。久服利人。肺气清和之效。
肺主气,故肺家之药气胜者为多。但气胜之品必偏于燥,而能滋肺者,又腻滞而不清虚,惟沙参为肺家气分中理血之药,色白体轻,疏通而不燥,润泽而不滞,血阻于肺者,非此不能清也。
引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沙参
《中药炮制》沙参
『来源』本品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的干燥根。
『常用名』南沙参。
『产地』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河南。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冬春季用温水抢洗,夏秋季用冷水抢洗,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横片1分厚。如鲜品,当时刮去表皮,用冷水抢洗,捞起滤干水分,切横片1分厚晒干。
『用量』9~18克。
『贮存』装缸内或箱内加盖,防潮及虫蛀。
引用:《中药炮制》沙参
《汤液本草》沙参
《新修本草》沙参
味苦,微寒,无毒。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疗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补中。久服利人。一名知母,一名苦心,一名志取,一名虎须,一文希。生河内川谷及宛朐般阳续山。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恶防己,反藜芦。今出近道,丛生,叶似枸杞,根白实者佳。此沙参并人参、玄参、丹参、苦参是为五参,其形不尽相类,而主疗颇同,故皆有参名。又有紫参,正名牡蒙,在中品。
〔谨案〕紫参、牡蒙各是一物,非异名也。今沙参出华州为善。
引用:《新修本草》沙参
《药鉴》沙参
气微寒,味苦甘,无毒。主安五脏,止疝气,去惊烦。排脓消肿,其功甚捷。益肺补肝,其效若神。童便制,治痰之邪热无比。玄参佐之,散浮风瘙痒何难。易老用之以代人参,良有以也。但甘则补五脏之阳,苦则补五脏之阴。反藜芦,恶防己。
引用:《药鉴》沙参
《玉楸药解》沙参
引用:《玉楸药解》沙参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沙参
《证类本草》沙参
(沙参一_图片)
(沙参二_图片)
味苦,微寒,无毒。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疗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补中。久服利人。一名知母,一名苦心,一名志取,一名虎须,一名白参,一名识美,一名文希。生河内川谷及冤句、般阳续山,二月、八月采根,曝干。(恶防己,反藜芦。)
陶隐居云∶今出近道。丛生,叶似枸杞,根白实者佳。此沙参并人参是为五参,其形不尽相类,而主疗颇同,故皆有参名。又有紫参,正名牡蒙,在中品。唐本注云∶紫参、牡蒙,各是一物,非异名也。今沙参出华州为善。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花白色,根若葵根。
药性论云∶沙参,臣。能去皮肌浮风,疝气下坠,治常欲眠,养肝气,宣五脏风气。日华子云∶补虚,止惊烦,益心肺,并一切恶疮疥癣及身痒,排脓,消肿毒。
图经曰∶沙参,生河内川谷及冤句、般阳续山,今出淄、齐、潞、随州,而江、淮、荆、湖州郡或有之。苗长一、二尺以来,丛生崖壁间,叶似枸杞而有叉牙。七月开紫花,根如葵根,箸许大,赤黄色,中正白实者佳。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南土生者,叶有细有大,花白,瓣上仍有白粘胶,此为小异。古方亦单用。葛洪卒得诸疝,小腹及阴中相引痛如绞,自汗出欲死者。捣筛末,酒服方寸匕,立瘥。
引用:《证类本草》沙参
《中药学》沙参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珊湖菜(北沙参)或桔梗科植物杏叶沙参、轮叶沙参(均为南沙参)的根。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入肺、胃经。
【功效】润肺止咳,养胃生津。
【临床应用】1.用于肺虚有热、干咳少痰,或久咳声哑等症。
沙参功能清肺养阴,且益肺气,为治肺虚热咳的要药,常与川贝、麦冬等配伍。
2.用于胃阴耗伤、津少口渴等症。
沙参甘凉柔润,能养胃阴而复津液,故可用于热病伤津、舌绛口渴等症,常与麦冬、生地、石斛等品同用。
【处方用名】南沙参、大沙参、空沙参(其形粗大,质较疏松,功同北沙参而作用较弱。)
北沙参、北条参、细条参(其形细长,质坚致密,功效较佳。)、鲜沙参(即南沙参之新鲜者,清肺热之功较佳,多用于肺虚有火、咳嗽痰多。)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鲜者用量加倍。
【附药】1.珠儿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叶三七(或称纽子三七)的根。性味苦微甘寒。功能补肺清热,养阴生津。适用于气阴两虚、津少口渴,以及咳血等症。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2.西洋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西洋参的根。性味苦甘凉。功能补肺降火,养胃生津。适用于肺阴不足、虚热喘咳、咯血,或热病伤阴燥咳等症。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南沙参与北沙参是两种植物,一般认为两药功用相似,但南沙参偏于清肺袪痰,养胃生津的作用较差;北沙参养胃生津的作用较佳。
2.据古代文献记载,前人所用沙参,系南沙参。至清代《本草纲目拾遗》、《本经逢原》两书,始载有沙参分南、北两种。
【方剂举例】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沙参,麦门冬、玉竹、甘草、桑叶、扁豆、天花粉。治燥伤肺阴,发热咳嗽。
【文献摘录】《本经》:「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
《本草纲目》:「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本经逢原》:「有南北二种,北者质坚性寒,南者体虚力微。」
《千金翼方》沙参
味苦,微寒,无毒。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疗胃痹,心腹痛,结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补中。久服利人。一名知母,一名苦心,一名志取,一名虎须,一名白参,一名识美,一名文希。生河内川谷,及冤句般阳续山,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引用:《千金翼方》沙参
《外科全生集》沙参
《冯氏锦囊秘录》沙参
禀天地清和之气,味苦、甘,微寒,无毒。放散结除热则有之,补中益气则不及也。
沙参,味淡体轻,专补脾气而益脾与肾,久咳肺痿,金受火克者宜之。寒客肺中作嗽者勿服。主寒热咳嗽胸痹头痛,定心内惊烦,退皮间邪热,易老服代人参,盖取味之苦甘,泻中兼补略相类耳。
按∶沙参气轻力薄,非肩弘任大之品也。人参甘温体重,专益肺气补血而生阴;沙参甘寒,体轻专清肺热,补阴而制阳,一行春气,一行秋气,不相侔也。故脏腑无实热,及寒客肺经,而嗽者勿服。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沙参
《侣山堂类辩》沙参
沙参、人参、黄 ,皆《神农本经》上品,咸主补养元气。沙参色白,气味甘苦,微寒,主补中,益肺气。肺气者,胃腑所生之宗气,上出于肺,以司呼吸。人一呼则八万四千毛窍皆阖,一吸则八万四千毛窍皆开,故肺主皮毛。补中者,宗气生于胃腑也。人参色白微黄,气味甘温,资胃腑之精气者也,故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志。盖五脏之精气神志,胃腑之所生也。黄 色黄,气味甘温,补益脾气者也。脾气者,元真之气也。(元真者,先天之真元,生于地水之中。)三焦通会元真于肌腠,故脾主肌肉。黄 主痈疽久败,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 ,补虚,小儿百病。盖血气留滞于肌肉,则为痈肿,肌腠之气营运,则肌肉生而脓肿消矣。大风癞疾,乃风邪伤荣,而热出于 肉,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经云∶肠 为痔。盖脾气孤弱,五液注下,则生痔漏。鼠 者,邪气陷放脉中而为,留于肉腠,则为马刀侠瘿。盖脾土盛而元气行,则痈 诸病皆解矣。补虚者,补肌肉羸瘦也。主小儿百病者,小儿五脏柔脆,中土之气未足,若过于饮食,则脾气伤而不能运化矣。脾弱则胃强矣,胃强则消谷善饥,脾弱则肌肉消瘦,胃热则津液不生,而热疳、食疳之病生焉。是以黄 、白术、黄连、枳实为小儿之要药。盖清其胃热,脾气营运,则无五疳、五痨之病矣;腠理固密,则无急、慢惊风之证矣。三者皆补中之品,而各有所主之分。
按本草千种有奇,愚所论者,错综辩证,百不及一。同志高明,引伸触类,一可贯十,十可HT 百。至参阅前人议论,是则曰是,非则曰非。阐先圣之奥义,以开来学,是予所深望焉!
《医学衷中参西录》沙参
沙参∶味淡微甘,性凉。色白,质松,中空,故能入肺,清热滋阴,补益肺气,兼能宣通肺郁,故《神农本草经》谓其主血积,肺气平而血之上逆者自消也。人之魂藏于肝,魄藏于肺,沙参能清补肺脏以定魄,更能使肺金之气化清肃下行,镇戢肝木以安魂,魂魄安定,惊恐自化,故《神农本草经》又谓主惊气也。
徐灵胎曰∶“肺主气,故肺家之药气胜者为多。但气胜之品必偏于燥,而能滋肺者又腻滞而不清虚,惟沙参为肺家气分中理血药,色白体轻,疏通而不燥,润泽而不滞,血阻于肺者,非此不能清也。”沙参以体质轻松,中心空者为佳,然必生于沙碛之上,土性松活,始能如此。渤海之滨,沙碛绵亘,纯系蚌壳细末,毫无土质,其上所长沙参,粗如拇指,中空大于藕孔。
其味且甘于他处沙参,因其处若三四尺深即出甜水,是以所长之沙参,其味独甘,鲜嚼服之,大能解渴,故以治消渴尤良。其叶光泽如镜,七月抽茎开白花,纯禀金气,肺热作嗽者,用之甚效,洵良药也。
【附案】近族曾孙女××,自动失乳,身形羸弱,自六七岁时恒发咳嗽,后至十一二岁嗽浸增剧,概服治嗽药不效。愚俾用生怀山药细末熬粥,调以白糖令适口,送服生鸡内金细末二三分,或西药百布圣二瓦,当点心服之,年余未间断。劳嗽虽见愈,而终不能除根。诊其脉,肺胃似皆有热,遂俾用北沙参轧为细末,每服二钱,日两次。服至旬余,咳嗽全愈。然恐其沙参久服或失于凉,改用沙参三两、甘草二两,共轧细,亦每服二钱,以善其后。
引用:《医学衷中参西录》沙参解
《顾松园医镜》沙参
〔甘苦微寒,入肺经〕清肺火,治久咳,肺痿须用,〔清肺之功。〕寒热能除,〔补阴之效。〕兼治身痒,复医疮癣。〔肺主皮毛,清肺热则自安。〕沙参甘寒体轻,专清肺热,补阴而制阳。人参甘温体重,专益肺气,补阳而生阴。又云∶沙参能补五脏之阴,人参能补五脏之阳,然亦须本脏药同用之。
寒客肺经而嗽者勿服。。
引用:《顾松园医镜》沙参
《医学入门》沙参
沙参性寒甘苦味,能除表热与胃痹,卒疝恶疮身浮痒,散血积兮补阴气。
生砂地,叶似枸杞,根如葵,筋大外赤黄内白,一名白参,出华州者良。无毒。主肌表间热,头痛寒热,胃痹心腹痛结热,卒得疝气下坠绞痛,一切恶疮疥癣,浮风身痒,散血分积,养肝之功居多,常欲眠而多惊烦者最宜,故曰厥阴本药也。兼泻肺热,能补五脏之阴,亦随各脏引至。易老常以此代人参,取其甘也。米泔浸晒。恶防己,反藜芦。
引用:《医学入门》沙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