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本草纲目》竹
「气味」竹叶:(堇竹叶)苦、平、无毒;(淡竹叶)辛、平、大寒、无毒;(苦竹叶)苦、冷、无毒。
「主治」
竹叶:
1、上气发热(急热之后饮冷水所引起)。用竹叶三斤、桔皮三两,加水一斗,煮成五升,细细饮服。三天服一剂。
2、时行发黄。用竹叶五升(切细)、小麦七升、石膏三两,加水一斗半,煮取七升,细细饮服。服尽一剂可愈。
4、脱肛不收。用淡竹叶煎浓汁热洗。
竹茹:
1、伤寒劳复,卵肿股痛。用竹茹一升,加水三升,煮沸几次后,服汁。
2、妇女劳复(病初愈因过劳复发,热气冲胸,手足抽搐,状如中风)。用淡竹茹半斤、栝楼二两、加水二升,煎成一升,分二次服下。
3、妇女损胎(孕八、九月时,或跌伤,或惊伤,心痛)。用竹茹五两,加酒一升,煎成五合服下。
4、月经不净。用竹茹微炙,研为末。每服三钱,加水一碗煎服。
5、小儿热痛,口噤体热。用竹茹三两、加醋三升,煎成一升。每服一合。
6、跌打内伤(血在胸背,胁中刺痛)。用竹茹、乱发各一团,炭火炙煎为末,加酒一升,煮开三次服下。三服可愈。
竹沥:
1、中风口噤。用竹沥、姜汁等于发,每日饮服。
2、产后中风、口噤、身直、面青,手足反张。以竹沥饮一、二升,即苏。
4、小儿狂语,夜后便发。用竹沥夜服二合。
5、妇女胎动(妊娠为房事所动,因绝)。用竹沥一程式,饮服立愈。
6、消渴尿多。频饮竹沥,数日可愈。
7、咳嗽肺痿(咳逆短气、胸中有声、吐脓痰,有臭味)。有淡竹沥一合服下。一天服三、五次,以愈为度。
8、产后虚汗。用淡竹沥三合,温服。过一会,再服一次。
引用:《本草纲目》竹
《本草从新》竹
甘而微寒.开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凉血除热.治上焦烦热.温气寒热.膈噎呕哕.(胃热.)吐血衄血.(清肺凉胃、齿血不止、浸醋含之.)肺痿惊痫.(清肝火.)崩中胎动.(凉胎气.)
层.(齿血不止、醋浸、令人含之、 其背上.)
引用:《本草从新》竹
《本草图经》竹
竹、淡竹、苦竹图片,《本经》并不载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竹之类甚多,而入药者,惟此三种,人多不能尽别。谨按《竹谱》∶ 字音斤,其竹坚而促节,体圆而质劲,皮白如霜,大者宜刺船,细者可为笛。苦竹有白有紫。甘竹似篁而茂,即淡竹也。然今之刺船者,多用桂竹。作笛别有一种,亦不名 竹。苦竹亦有二种∶一种出江西及闽中,本极粗大,笋味殊苦,不可啖;一种出江浙,近地亦时有,肉浓而叶长阔,笋微有苦味,俗呼甜苦笋,食品所最贵者,亦不闻入药用。淡竹肉薄,节间有粉,南人以烧竹沥者,医家只用此一品,与《竹谱》所说大同而小异也。竹实今不复用,亦稀有之。
引用:《本草图经》竹
《食疗本草》竹
(一)蛔虫心痛,面青,口中沫出,临死∶取叶十斤,细切。以水三石三斗,煮如饧,去滓。通寒温,空心服一升,虫即下。至重者再服,仍通宿勿食,来日平明服之。〔证〕
(二)患痔∶常取 竹叶煮汁澄清。常用以作饭。〔证〕
(三)又,患热黄、五痔∶捣汁顿服一升,重者再服。〔证〕
引用:《食疗本草》竹(蓄)
《食疗本草》竹
(一)淡竹上,甘竹次。主咳逆,消渴,痰饮,喉痹,鬼疰恶气。杀小虫,除烦热。〔证〕
(二)苦竹叶∶主口疮,目热,喑哑。〔证〕
(三)苦竹 ∶主下热壅。〔证〕
(四)苦竹根∶细锉一斤,水五升,煮取汁一升,分三服。大下心肺五脏热毒瓦斯。〔证〕
(五)笋∶寒。主逆气,除烦热,又动气,能发冷症,不可多食。越有芦及箭笋,新者稍可食,陈者不可食。其淡竹及中母笋虽美,然发背闷香港脚。〔心·嘉〕
(六)苦笋不发痰。〔证〕
(八)慈竹∶夏月逢雨,滴汁着地,生蓐似鹿角,色白。取洗之,和姜酱食之,主一切赤白痢。极验。〔遗〕
(九)慈竹沥∶疗热风,和食饮服之良。〔嘉〕
(十)淡竹沥∶大寒。主中风大热,烦闷劳复。〔证〕
(十二)竹实∶通神明,轻身益气。〔证〕
(十三) 、淡、苦、甘外,余皆不堪,不宜人。〔证〕
引用:《食疗本草》竹
《饮食须知》竹
味甘性微寒。诸 皆发冷血及气,多食难化困脾,小儿食多成瘕。同羊肝食,令人目盲。勿同沙糖食。 ,味 难食,多食发风动气作胀。淡竹 ,多食发背闷香港脚。刺竹 有小毒,食之落人发。箭竹 ,性硬难化,小儿勿食。桃竹,味苦有小毒,南人谓之黄 ,灰汁煮之可食,不尔戟人喉。酸 出粤南,用沸汤泡去苦水,投冷井水中浸二三日取出,缕如丝绳,醋煮可食。凡煮 少入薄荷食盐,则味不 ,或以灰汤煮过,再煮乃佳。芦 忌巴豆,干 忌沙糖、 鱼、羊心肝,食 伤,用香油、生姜解之。
引用:《饮食须知》竹
- 慈竹
- 慈竹 知识
- 芦竹
- 芦竹 知识
- 毛竹
- 玉竹
- 玉竹 知识
- 竹柏
- 竹蜂
- 竹黄
- 竹黄 知识
- 竹鸡
- 竹菌
- 竹沥
- 竹沥 知识
- 竹茹
- 竹实
- 竹荪
- 竹荪 知识
- 竹叶
- 竹叶 知识
- 竹衣
- 竹鱼
- 竹芋
- 棕竹
- 斑竹花 知识
- 扁竹兰
- 慈竹花 知识
- 慈竹沥
- 慈竹箨
- 淡竹根
- 淡竹叶
- 淡竹叶 知识
- 桂竹香
- 夹竹桃
- 夹竹桃 知识
- 苦竹根
- 苦竹沥
- 苦竹茹
- 苦竹叶
- 芦竹根 知识
- 木竹子
- 南天竹
- 南天竹 知识
- 青竹标
- 山竹子
- 水竹叶
- 天竹黄
- 玉竹粥
- 竹蠹虫
- 竹根七
- 竹节参
- 竹节树
- 竹卷心
- 竹沥汤
- 竹沥饮
- 竹沥粥
- 竹沥粥 知识
- 竹龙散
- 竹皮汤
- 竹茹汤
- 竹叶菜
- 竹叶椒
- 竹叶兰 知识
- 竹叶汤
- 竹叶心
- 棕竹根
- 柏竹沥膏
- 大竹沥汤
- 淡竹茹汤
- 淡竹叶汤
- 淡竹叶粥
- 甘竹茹汤
- 桂竹糖芥
- 青竹茹汤
- 玉竹饮子
- 玉竹猪心
- 竹皮大丸
- 竹笋米粥
- 竹叶防风
- 半夏竹茹汤
- 第三竹沥汤
- 第一竹沥汤
- 腐竹白果粥
- 腐竹白果粥 知识
- 黄花夹竹桃
- 橘皮竹茹汤
- 人参竹叶汤
- 桑菊薄竹饮
- 竹沥达痰丸 知识
- 竹沥导痰丸
- 竹叶黄耆汤
- 竹叶黄芩汤
- 竹叶柳蒡汤 知识
- 竹叶石膏汤
- 竹叶石膏汤 知识
- 竹叶泻经汤
- 第二大竹沥汤
- 黄花夹竹桃叶
- 丁香柿蒂竹茹汤
竹
- 扁竹
- 地竹
- 鹿竹
- 青竹
- 玉竹
- 竹付
- 竹黄
- 竹火
- 竹鸡
- 竹菌
- 竹沥
- 竹肉
- 竹茹
- 竹荪
- 竹笋
- 竹叶
- 竹鱼
- 冰竹茶
- 淡竹沥
- 淡竹茹
- 淡竹叶
- 苦竹沥
- 苦竹叶
- 龙竹草
- 毛竹叶
- 芩竹茶
- 青竹叶
- 桃竹笋
- 天竹桂
- 天竹黄
- 甜竹沥
- 甜竹茹
- 鲜竹叶
- 玉竹茶
- 竹甘茶
- 竹根汤
- 竹鸡肉
- 竹节参
- 竹橘茶
- 竹卷心
- 竹沥茶
- 竹沥膏
- 竹沥汤
- 竹沥粥
- 竹苓茶
- 竹龙散
- 竹麦茶
- 竹梅茶
- 竹皮汤
- 竹茹茶
- 竹茹汤
- 竹舒茶
- 竹荪汤
- 竹叶茶
- 竹叶酒
- 竹叶散
- 竹叶汤
- 竹叶饮
- 竹叶粥
- 竹帚子
- 柏竹沥膏
- 大竹沥汤
- 淡竹茹汤
- 淡竹叶汤
- 甘竹茹汤
- 黄竹叶汤
- 卷心竹叶
- 芦火竹火
- 木通竹茶
- 青竹茹汤
- 酸枣竹茶
- 香薷竹茶
- 小竹沥汤
- 玉竹薄茶
- 玉竹猪心
- 竹沥葛茶
- 竹沥姜茶
- 竹沥清茶
- 竹皮大丸
- 竹叶菜粥
- 竹叶防风
- 竹叶甘茶
- 竹叶黄汤
- 竹叶茵茶
- 菠萝玉竹茶
- 济主竹茹汤
- 橘皮竹茹汤
- 栝蒌竹皮汤
- 芦根竹茹粥
- 糯皮竹茹汤
- 人参竹茹汤
- 人参竹叶汤
- 桑菊薄竹饮
- 竹沥导痰丸
- 竹沥茯苓茶
- 竹沥姜星茶
- 竹茹半夏汤
- 竹叶薄荷茶
- 竹叶车前茶
- 竹叶防风汤
- 竹叶葛风茶
- 竹叶黄耆汤
- 竹叶黄芩汤
- 竹叶苓石茶
- 竹叶芹竹叶
- 竹叶石参茶
- 竹叶石膏汤
- 竹叶泻经汤
- 瑞竹堂四神丸
- 竹木刺肉内方
- 丁香柿蒂竹茹汤
- 箬竹叶包绿豆粽
- 小柴胡加竹茹汤
- 四君子汤加竹沥姜汁
- 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
- 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竹沥姜汁
- 竹叶石膏黄芩泽泻半夏甘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