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草
- 目录
- 《本草备要》龙胆草
- 《本草便读》龙胆草
- 《本草从新》龙胆草
- 《本草撮要》龙胆草
- 《本草分经》龙胆草
- 《本草分经》龙胆草
- 《本草分经》龙胆草
- 《本草分经》龙胆草
- 《本草分经》龙胆草
- 《本草害利》龙胆草
- 《本草害利》龙胆草
- 《本草求真》龙胆草
- 《本草新编》龙胆草
- 《本草易读》龙胆草
- 《本草择要纲目》龙胆草
- 《得配本草》龙胆草
- 《滇南本草》龙胆草
- 《中药炮制》龙胆草
- 《药鉴》龙胆草
- 《药笼小品》龙胆草
- 《药性切用》龙胆草
- 《玉楸药解》龙胆草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龙胆草
- 《中药学》龙胆草
- 《外科全生集》龙胆草
- 《冯氏锦囊秘录》龙胆草
- 《医学衷中参西录》龙胆草
- 《顾松园医镜》龙胆草
-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胆草
《本草备要》龙胆草
泻肝胆火,下焦湿热
大苦大寒,沉阴下行。益肝胆而泻火(相火寄于肝胆,有泻无补,泻其邪热,即所以补火也),兼入膀胱、肾经。除下焦之湿热,与防己同功。酒浸亦能外行、上行。
治骨间寒热(肾主骨),惊痫邪气(肝经风火),时气温热,热痢疸黄、寒湿香港脚(足伤湿热,则成香港脚。肿而痛者,为湿香港脚,宜清热利湿搜风。又有挛缩枯细,痛而不肿者,名干香港脚,宜养血润燥),咽喉风热,赤睛 肉(泻肝胆火,能明目。元素曰∶柴胡为主,龙胆为使,目疾要药。昂按∶若目疾初起,宜发散,忌用寒凉),痈疽疮疥。过服损胃。
引用:《本草备要》龙胆草
《本草便读》龙胆草
苦涩气寒.沉阴味劣.治淋治目.皆清肝胆之阳邪.消蛊消瘅.总退下焦之湿火.(龙胆草其味苦如胆汁.其性大寒.专清肝胆一切有余之邪火.蛊因湿热而生.瘅属湿热所致.如因虚而致病者.不可用之.此药直泄下焦.如下虚之人误服.每至遗滑不禁.胃虚者服之.即生呕恶.伤阳败胃.慎之.)
引用:《本草便读》龙胆草
《本草从新》龙胆草
泻肝胆火、下焦湿热.
大苦大寒.沉阴下行.入肝胆而泻火.兼入膀胱肾经.除下焦之湿热.与防己同功.酒浸.
亦能外行上行.治骨间寒热.(肾主骨.)惊痫邪气.(肝经风火.)时气温热.热痢疸黄.脚肿而痛者、为湿香港脚、宜清热利湿搜风、痛而不肿、挛缩枯细者、名干香港脚、宜养血润燥舒筋.)咽喉风热.赤睛弩肉.(泻肝胆火、能明目、元素曰∶柴胡为主、龙胆为使、目疾要药.凡目疾初起、宜发散、忌寒凉.)痈疽疮疥.大损胃气.
无实火者忌之.甘草水浸一宿.曝用.小豆、贯众为使.忌地黄.
引用:《本草从新》龙胆草
《本草撮要》龙胆草
引用:《本草撮要》龙胆草
《本草分经》龙胆草
《本草分经》龙胆草
《本草分经》龙胆草
《本草分经》龙胆草
《本草分经》龙胆草
《本草害利》龙胆草
〔害〕苦寒,大损胃气,无实火者忌之。虽能除实热,泄肝胆,然胃虚血少者,不可轻试。
凡病脾胃两虚,虚而有热者,皆忌服。亦勿空腹服,令人溺不禁,以其泄太甚故也。
〔利〕大苦大寒,沉阴下行,入肝胆而泻火,兼入膀胱肾经,除下焦湿热,能明目。柴胡为主,龙胆为使,目疾要药。若目疾初起,宜发散,忌用寒凉;治小儿客忤惊疳,忌地黄。赤小豆,贯众为使。
〔修治〕二、八月,十二月,采得阴干,甘草汤浸一宿,漉出曝干用,或酒浸炒。
引用:《本草害利》龙胆草
《本草害利》龙胆草
《本草求真》龙胆草
(山草)大泻肝胆实火兼除肾经湿热
龙胆草(专入肝胆。兼入膀胱肾)。大苦大寒。性禀纯阴。大泻肝胆火邪。(时珍曰。相火寄在肝胆。有泻无补。故龙胆之益肝胆之气。正以其能泻肝胆之邪热也。)兼入膀胱肾经。除下焦湿热。与防己功用相同。故书载治骨间寒热。惊痫蛊膈。天行瘟疫。热利疸黄。寒湿脚气。(香港脚因足伤于寒湿而成。但肿而痛者为湿香港脚。宜清热利湿搜风。拘挛枯细。痛而不肿者名干香港脚。宜养血润燥。)咽喉风痹。并酒炒。同柴胡则治赤睛 肉。(汪昂曰。目疾初起。宜发散。忌用凉药。)但此苦寒至极。冯兆张云其等于严冬。黯淡惨肃。万草凋残。苦寒伐标。宜暂而不宜久。如圣世不废刑罚。所以佐德意之无穷。苟非气壮实热者。率尔轻投。其败也必矣!甘草水浸。暴用。小豆贯众为使。恶地黄。
引用:《本草求真》龙胆草
《本草新编》龙胆草
龙胆草,味苦涩,气大寒,阴也,无毒。其功专于利水消湿,除黄胆,其余治目、止痢、退热、却肿,皆推展之言也。但此种过于分利,未免耗气败血,水去血又去,湿消气又消。初起之水湿黄胆用之,不得不亟。久病之水湿黄胆用之,又不可不缓,正未可全恃之为利水神丹、消湿除痹之灵药也。
或谓龙胆草治湿热尤利,瘅病正湿热之病也,然用龙胆草以治黄胆,多有不效者,何也?
黄疸实不止湿热之一种也,有不热又成黄病者。龙胆草所能治也,龙胆草泻湿热,不能泻不热之湿也。
或疑龙胆草苦寒,虽为利湿热之要药,治黄之症,不能舍之他求,然多服损胃,黄胆之病未必全消,元气已失用矣。曰∶治湿热与治虚火大异。湿热乃热结膀胱,虚火乃火炎于肾脏。
热结于膀胱,不用龙胆之苦寒,乃膀胱之热不能下泻。湿且流于肢体,火炎于肾脏,一用知、柏之苦寒,乃肾脏之火不能下归,寒且留于脾胃。予辟用黄柏、知母之失,遇大寒之药,不论其治病之有益无益,尽戒人之不用也,不几因噎废食乎。龙胆草治黄胆,余所以教人亟用,而不可缓用也。
或问龙胆草治黄胆,何以有效、有不效?先生谓龙胆草,正治湿热之黄胆,非湿热者不能治,然实是湿热,仍不效,余不得其解也?夫湿热之不同也,久矣。湿热入肝者,其热易散;
湿热入于胆者,其湿难祛。盖湿热之邪,无不从膀胱泻出也。胆主渗入,而不主渗出,膀胱只可泻胆中已出之湿,不能泻胆中已入之湿热。故在肝者易见功,在胆者难收效耳。
或问龙胆草不能泻胆中之湿热,又用何药以收功。子曰∶泻湿热不用龙胆草,余未见其可也。然专用龙胆草,又苦不能去病。惟有如柴胡舒其胆中之气,便湿热之邪仍从外渗出,庶几难于收功者,变为易于收功乎,龙胆草正不必多用也。
或疑龙胆草利湿,利热中之湿也,不识又能利寒中之湿乎?曰∶今人利湿,不问寒热,一见水症,尽用龙胆草以利湿。不知龙胆能泻湿热,又能泻湿寒,但消湿热其功速,消湿寒其功缓。速则去湿而元气不伤,缓乃未免有伤元气矣,盖速乃龙胆草不必多用,而缓乃龙胆草势不得不久用矣。故利湿热宜用龙胆草,湿寒不宜用龙胆草。
引用:《本草新编》龙胆草
《本草易读》龙胆草
甘草汤浸晒干用。贯众、小豆为使,恶地黄、防葵。空腹服之令人溺。
大苦,寒,无毒,性沉。足厥阴、少阳药也。退二木之火燥,除二水之湿热,解天行之热黄,疗时气之温热。骨间寒热之郁,肝家惊痫之邪,赤睛赤肉之突,热痢热狂之火。消痈疡而治疮疥,兼治香港脚肿痛,止咽痛而除盗汗,且除胃中烦热。过服损胃。
生齐朐山谷及兖州。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今出近道,以吴兴者为胜。抽根十余条,类牛膝而短。四月生叶如嫩蒜,细茎如小竹枝。七月开花如牵牛,青碧色。冬后结子苗枯。
蛔攻心刺痛,吐水,水煎服。(第二。)
目中漏脓,同当归末服。(第三。)
暑天目涩,合黄连汁点之。(第四。)
咽热痛,水煎服。(第五。)
小儿盗汗,身热,同防风末服。(第六。)
一切盗汗,为末,同胆汁、酒服。(第七。)
引用:《本草易读》龙胆草
《本草择要纲目》龙胆草
【气味】
苦涩大寒无毒.沉而降.阴也.入足厥阴气分.
【主治】
益肝胆气.止惊惕.明目止烦.小儿惊痫.除下部风湿,除湿热.脐以下至足肿痛.酒浸则能上行外行.为柴胡使.泄火而疗眼中疾.相火寄旺于肝胆.龙胆能泻肝胆之热邪.而泻即是补也.但大苦大寒.过服恐伤胃中生发之气.反助火邪.亦犹过服黄连反从火化之义.
【恶】(地黄)
引用:《本草择要纲目》龙胆草
《得配本草》龙胆草
贯众、赤小豆为之使。恶地黄、防葵。
大苦,大寒。入足少阳、厥阴经气分。泻二经之邪热,治下焦之湿肿。杀蛔虫,疗黄胆,通淋秘,愈惊疳,止泻痢,消疮痈,去喉痛,除目赤。得苍耳子,治耳病。(湿热除也。)得柴胡,治目疾。配防风,治小儿盗汗。佐大麦芽,治谷疸。和鸡子清,治伤寒发狂。拌猪胆汁,治病后盗汗。
甘草水浸一宿,曝干用。生用,下行。酒炒,上行。蜜炒,中行。猪胆汁拌炒,降火愈速。
空心禁服。(令人溺不禁,太苦则下泄也。)
大损胃气,无实火者禁用。
引用:《得配本草》龙胆草
《滇南本草》龙胆草
《中药炮制》龙胆草
『来源』本品为龙胆科植物龙胆、三花龙胆、条叶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
『常用名』胆草。
『产地』湖北、江西、江苏、安徽、东北等地。
『采收季节』春秋两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冬季用温水洗,春夏秋季用冷水抢洗,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去芦,切成2厘厚横片,晒干或烘干。
『用量』3~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引用:《中药炮制》龙胆草
《药鉴》龙胆草
气寒,味苦,无毒。气味俱浓,沉也,阴也。其用有四。除下部风湿,一也。除下焦湿热,二也。除脐以下至足肿痛,三也。除寒湿香港脚,四也。又曰,益肝胆气,凡眼肿睛胀,瘀肉高起,痛不可忍者,以柴胡为君,胆草为使,此又眼病必用之药也。小儿惊病,亦多用之。
引用:《药鉴》龙胆草
《药笼小品》龙胆草
《药性切用》龙胆草
《玉楸药解》龙胆草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龙胆草
《中药学》龙胆草
【药用】本品为龙胆科植物龙胆草或其变种的根茎及根。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肝、胆经。
龙胆草善除下焦湿热,治湿热黄疸常配茵陈、栀子同用;治下部湿热可配苦参、黄柏同用。
龙胆草为泻肝胆实火的要药,对肝火上炎的症候,多配合栀子、黄芩等应用;小儿惊风、手足抽搐由肝经热盛所致者,可用龙胆草以泻实火,配钩藤、牛黄以息风定惊,火退风息,惊搐自止。
【处方用名】龙胆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龙胆草善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配以柴胡、山栀、黄芩,则清肝泻火;配木通、车前子、泽泻,则清利湿热;配黄连、牛黄、钩藤,则泻火定惊;配茵陈、郁金、黄柏,则利湿退黄。
【方剂举例】龙胆泻肝汤《和剂局方》: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甘草。治肝胆实火上逆、胁痛口苦、耳聋耳肿,及肝胆湿热下注、小便淋浊、下疳溃烂、囊痈便毒、阴痒阴肿等症。
引用:《中药学》龙胆草
《外科全生集》龙胆草
《冯氏锦囊秘录》龙胆草
禀天地纯阴之气以生,故其味苦涩,大寒,无毒。足厥阴、足少阴、足阳明三经药也。铜刀切去芦,酒洗晒干,或用甘草汁浸一宿,晒干用。
龙胆草,止泻痢,去肠中小虫;却惊痫,益肝胆二气,胃中伏热,及时行温热。
能除下焦湿肿,并酒疸黄肿堪退;疗客忤肝气;治痈肿口疮;敌惊痫,杀蛊毒。酒浸为柴胡辅佐,上行治眼目赤疼, 肉必加,翳障通用。空腹饵之,令尿不禁。
主治(痘疹合参) 专治痘疹,目赤肿痛,肝胆胃中实热,宜酒洗晒干用。虚人泻泄并忌。
按∶龙胆草大苦大寒,譬之严冬暗淡惨肃,万卉凋残,先哲谓苦寒伐标,宜暂不宜久。如盛世不废刑罚,所以佐得义之无穷。苟非气壮实热者,率而轻投,其败也必矣。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龙胆草
《医学衷中参西录》龙胆草
《顾松园医镜》龙胆草
〔苦涩大寒,入肝,胆二经。〕主肝、胆热邪,清下焦湿火。〔能治脐下至足肿疼,湿热香港脚诸疾。下行之功,同于防己。〕治目赤肿痛,瘀肉高起;〔酒炒则能上行外行。佐柴胡为目疾必用之药。〕祛肠中小虫,婴儿惊痫。理疮疥,杀蛊毒。禀纯阴之气,但以荡涤肝胆之热为职。
脾胃虚人,不可轻投。。
引用:《顾松园医镜》龙胆草
龙胆草
草
- 草
- 败草
- 蚕草
- 草豉
- 草果
- 草蒿
- 草蔻
- 草类
- 草米
- 草乌
- 草犀
- 草薢
- 草鱼
- 草汁
- 草子
- 茈草
- 稻草
- 灯草
- 兑草
- 甘草
- 灌草
- 荭草
- 火草
- 蕺草
- 剪草
- 翦草
- 剑草
- 荩草
- 蕨草
- 苦草
- 兰草
- 勒草
- 螺草
- 律草
- 葎草
- 莽草
- 茜草
- 屈草
- 莎草
- 莘草
- 酸草
- 通草
- 瓦草
- 丸草
- 小草
- 萱草
- 熏草
- 蕈草
- 烟草
- 异草
- 痈草
- 莸草
- 鱼草
- 紫草
- 八仙草
- 白通草
- 百草膏
- 百草花
- 百草灰
- 百草霜
- 百乳草
- 败草散
- 败酱草
- 北荇草
- 不死草
- 布里草
- 草豆蔻
- 草果仁
- 草果散
- 草果药
- 草果饮
- 草还丹
- 草金零
- 草决明
- 草灵丹
- 草莓茶
- 草蜜汤
- 草青鱼
- 草神丹
- 草石蚕
- 草乌头
- 草犀根
- 草血竭
- 茶匙草
- 缠瓜草
- 车前草
- 赤爪草
- 抽筋草
- 垂盆草
- 大枫草
- 倒挂草
- 灯笼草
- 灯心草
- 地草果
- 地丁草
- 地耳草
- 地锦草
- 地精草
- 地卷草
- 地衣草
- 都管草
- 独自草
- 断罐草
- 兑蔓草
- 二草散
- 翻白草
- 风藤草
- 凤颈草
- 凤尾草
- 凤眼草
- 佛耳草
- 佛甲草
- 浮萍草
- 甘草茶
- 甘草散
- 甘草汤
- 甘草丸
- 格注草
- 梗通草
- 狗舌草
- 狗尾草
- 谷精草
- 鼓槌草
- 故草鞋
- 灌草叶
- 光明草
- 鬼钗草
- 鬼针草
- 蛤蚂草
- 含生草
- 旱莲草
- 合明草
- 合子草
- 荷包草
- 红茂草
- 胡堇草
- 虎耳草
- 虎须草
- 虎掌草
- 黄护草
- 黄花草
- 鸡肠草
- 鸡脚草
- 鸡项草
- 鸡眼草
- 积雪草
- 吉利草
- 吉祥草
- 继母草
- 寄奴草
- 寄生草
- 剪刀草
- 建水草
- 姜味草
- 接骨草
- 芥心草
- 金钱草
- 金星草
- 筋骨草
- 九牛草
- 九熟草
- 救穷草
- 兰草汤
- 兰花草
- 郎耶草
- 狼把草
- 老鹤草
- 离鬲草
- 离楼草
- 犁头草
- 鲤肠草
- 鳢肠草
- 丽春草
- 连钱草
- 练石草
- 灵芝草
- 刘草窗
- 楼台草
- 鹿啼草
- 鹿衔草
- 露筋草
- 螺旋草
- 马鞭草
- 马齿草
- 马豆草
- 马蹄草
- 蔓草类
- 毛建草
- 梅花草
- 虻母草
- 木甘草
- 木贼草
- 奶酣草
- 糯稻草
- 排草香
- 蓬草子
- 瓶儿草
- 萍蓬草
- 破钱草
- 菩萨草
- 蒲公草
- 七仙草
- 七星草
- 漆姑草
- 茜草根
- 茜草藤
- 青霞草
- 琼田草
- 曲节草
- 雀医草
- 如意草
- 三白草
- 三百草
- 三叶草
- 伞骨草
- 莎草根
- 蛇含草
- 蛇芮草
- 神护草
- 师草实
- 虱建草
- 狮子草
- 石胆草
- 石合草
- 石椒草
- 石筋草
- 石南草
- 石楠草
- 鼠曲草
- 鼠蓑草
- 鼠尾草
- 双果草
- 双尾草
- 水甘草
- 水红草
- 水荭草
- 酸浆草
- 酸饺草
- 天精草
- 天雄草
- 田母草
- 铁线草
- 通草散
- 铜线草
- 透骨草
- 屠苏草
- 土落草
- 兔肝草
- 豚耳草
- 无心草
- 吴唐草
- 五毒草
- 五味草
- 五叶草
- 豨签草
- 豨莶草
- 隰草类
- 夏枯草
- 仙鹤草
- 仙人草
- 响铃草
- 小草汤
- 小仙草
- 杏叶草
- 萱草根
- 鸭跖草
- 牙齿草
- 燕蓐草
- 秧草根
- 羊蹄草
- 宜南草
- 倚待草
- 益决草
- 益母草
- 益奶草
- 英草花
- 英草华
- 鱼津草
- 鱼荆草
- 鱼腥草
- 鱼眼草
- 御风草
- 元宝草
- 芸香草
- 珍珠草
- 炙甘草
- 紫背草
- 紫草茶
- 紫草膏
- 紫草茸
- 紫草散
- 紫草饮
- 紫叶草
- 坐拿草
- 酢浆草
- 白米饭草
- 苍耳草散
- 草豆蔻散
- 草豆蔻丸
- 草三棱根
- 草禹余粮
- 虫草鹌鹑
- 虫草全鸭
- 虫草胎盘
- 撮石合草
- 打不死草
- 地肤草汤
- 冬虫夏草
- 鹅不食草
- 翻白草根
- 谷精草散
- 火炭母草
- 鸡肠草散
- 鸡窠中草
- 金疮小草
- 金沸草散
- 金沸草汤
- 金钱草茶
- 井口边草
- 刘寄奴草
- 罗芸香草
- 马鞭草散
- 莽草浴汤
- 萍蓬草根
- 翘草根汤
- 慎火草散
- 石逍遥草
- 水朝阳草
- 天麻草汤
- 夏枯草茶
- 夏枯草膏
- 夏枯草汤
- 夏枯草丸
- 仙人掌草
- 小草还丹
- 羊不吃草
- 野狼杷草
- 野狼尾草
- 益母草茶
- 益母草子
- 鱼腥草茶
- 炙甘草汤
- 紫草茵茶
- 紫河车草
- 昨叶何草
- 白花蛇舌草
- 白毛夏枯草
- 半支薄荷草
- 草窗痛泻方
- 草还益元丹
- 草莓葛根茶
- 虫草炖黄雀
- 虫草焖鸡块
- 垂盆草糖浆
- 大黄甘草汤
- 大黄甘草饮
- 大青草河茶
- 地胆甘草散
- 丁香草果散
- 冬虫夏草茶
- 洞天鲜草膏
- 茯苓甘草汤
- 甘草常山散
- 甘草粉蜜汤
- 甘草附子汤
- 甘草干姜汤
- 甘草黑豆汤
- 甘草桔梗汤
- 甘草麻黄汤
- 甘草泻心汤
- 干姜甘草汤
- 干姜炙草汤
- 桂枝甘草汤
- 蛤蟆芸香草
- 恒山甘草汤
- 黄毛金丝草
- 黄耆甘草汤
- 加味草金丹
- 金丝接骨草
- 金星凤尾草
- 韭叶芸香草
- 兰花双叶草
- 蓝花接骨草
- 老鸦眼睛草
- 藜芦甘草汤
- 麻附甘草汤
- 麻黄甘草汤
- 麦穗夏枯草
- 千针万线草
- 茄子东风草
- 青花黄叶草
- 人参甘草汤
- 三叶还阳草
- 莎草香附子
- 芍药甘草汤
- 芍药炙草汤
- 生姜甘草汤
- 熟水草果饮
- 四物甘草汤
- 无风独摇草
- 无风自动草
- 仙人对坐草
- 阴毒甘草汤
- 迎风不动草
- 紫背金盘草
- 紫背双叶草
- 紫背天葵草
- 紫草生地茶
- 昨叶荷草散
- 灯芯草柿饼汤
- 二百味草花膏
- 二百味花草膏
- 附子黄草果饮
- 甘草梢黑豆汤
- 海带草决明汤
- 简要夏枯草散
- 鱼腥草拌莴笋
- 栀子甘草豉汤
- 产死妇人冢上草
- 大黄厚朴甘草汤
- 豆蔻草果炖乌鸡
- 茯苓白术甘草汤
- 茯苓杏仁甘草汤
- 甘草小麦大枣汤
- 桔梗甘草防风汤
- 苓桂五味甘草汤
- 刘草窗痛泻要方
- 麻黄附子甘草汤
- 麻黄附子炙草汤
- 清蒸虫草白花鸽
- 芍药附子甘草汤
- 芍药甘草附子汤
- 五物甘草生摩膏
- 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
-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 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
- 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
- 茯苓甘草五味姜辛汤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
-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 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
- 桂枝芍药知母甘草汤
- 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
- 黄连半夏石膏甘草汤
- 黄连黄芩阿胶甘草汤
- 黄连石膏半夏甘草汤
- 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
- 桔梗甘草茯苓泽泻汤
- 桔梗甘草枳实芍药汤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 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 人参白术芍药甘草汤
- 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
- 栀子连翘甘草栝蒌汤
- 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
- 枳实厚朴白术甘草汤
- 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
- 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
- 大黄厚朴枳实半夏甘草汤
- 茯苓甘草五味姜辛半夏汤
- 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
-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 黄连黄芩麦冬桔梗甘草汤
- 浓朴半夏生姜甘草人参汤
- 浓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 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 乌头麻黄黄芪芍药甘草汤
- 大黄石膏茯苓白术枳实甘草汤
- 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
- 枳实橘皮桔梗半夏生姜甘草汤
- 竹叶石膏黄芩泽泻半夏甘草汤
- 桔梗甘草枳实芍药加地黄牡丹汤
- 桂枝甘草麻黄生姜大枣细辛附子汤
- 苓桂五味甘草去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
龙
- 龙
- 地龙
- 龙齿
- 龙骨
- 龙角
- 龙葵
- 龙荔
- 龙脑
- 龙眼
- 龙珠
- 石龙
- 白龙参
- 白龙茶
- 白龙丹
- 白龙骨
- 白龙散
- 白龙汤
- 白龙丸
- 白龙须
- 斑龙丸
- 斑龙宴
- 抱龙丸
- 苍龙丸
- 赤龙散
- 从龙汤
- 地龙散
- 地龙松
- 地龙藤
- 飞龙丹
- 风龙茶
- 伏龙肝
- 伏龙散
- 葛龙茶
- 过江龙
- 过山龙
- 黑龙丹
- 黑龙散
- 黑龙丸
- 红龙散
- 黄龙汤
- 黄龙丸
- 黄龙尾
- 黄龙眼
- 火龙膏
- 金龙丸
- 九龙丹
- 九龙丸
- 莲龙茶
- 六龙丹
- 龙常草
- 龙齿散
- 龙齿丸
- 龙蛋草
- 龙粉丸
- 龙骨散
- 龙骨丸
- 龙虎丹
- 龙荟丸
- 龙角丸
- 龙鳞草
- 龙脑膏
- 龙脑散
- 龙脑香
- 龙脑饮
- 龙砂汤
- 龙石膏
- 龙石散
- 龙手藤
- 龙须菜
- 龙须草
- 龙须散
- 龙牙草
- 龙牙散
- 龙眼茶
- 龙眼肉
- 龙吟草
- 龙竹草
- 漏龙茶
- 盘龙参
- 蟠龙茶
- 青龙汤
- 青龙丸
- 神龙丹
- 升龙茶
- 石龙草
- 石龙刍
- 石龙芮
- 石龙子
- 水龙子
- 四龙丹
- 乌龙丹
- 乌龙膏
- 乌龙散
- 乌龙髓
- 乌龙丸
- 五龙丹
- 五龙散
- 五龙丸
- 犹龙汤
- 玉龙膏
- 玉龙散
- 竹龙散
- 子龙丸
- 自龙丸
- 左龙丸
- 赤龙皮汤
- 赤龙浴水
- 大黄龙丸
- 大青龙汤
- 伏龙肝散
- 伏龙肝汤
- 枸杞龙茶
- 龙理痰汤
- 龙脑薄荷
- 龙脑膏香
- 龙雄蛇油
- 龙眼参茶
- 龙眼姜茶
- 龙眼肉茶
- 龙眼肉粥
- 五爪金龙
- 小抱龙丸
- 小青龙汤
- 紫背龙牙
- 斑龙百补丸
- 陈氏玉龙汤
- 当归龙荟丸
- 二加龙骨汤
- 飞龙夺命丹
- 枸杞龙眼茶
- 琥珀黑龙丹
- 黄连龙骨汤
- 回阳玉龙膏
- 加减黄龙汤
- 龙齿镇心丹
- 龙马自来丹
- 龙脑安神丸
- 龙脑鸡苏丸
- 龙脑天麻煎
- 龙脑芎犀丸
- 龙脑硬毒散
- 龙眼百合茶
- 龙眼莲子羹
- 秘制白龙丹
- 青龙五生膏
- 什锦乌龙粥
- 神效龙脑膏
- 十全抱龙丸
- 苏子龙肝粥
- 锁阳龙骨茶
- 鼍龙点眼方
- 稀痘龙风膏
- 银耳乌龙汤
- 大青龙汤麻黄
- 龙眼酸枣仁粥
- 蜜饯姜枣龙眼
- 小青龙汤麻黄
- 赤脚道人龙骨丸
- 大青龙加附子汤
- 大青龙加黄芩汤
- 桂枝龙骨牡蛎汤
- 小青龙加石膏汤
- 小青龙加石青汤
- 珍珠龙脑生肌散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 人参地黄龙骨牡蛎茯苓汤
- 桂枝去芍药加牡蛎龙骨救逆汤
-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
-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