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
- 目录
- 《本草纲目》夏枯草
- 《本草备要》夏枯草
- 《本草便读》夏枯草
- 《本草乘雅半偈》夏枯草
- 《本草崇原》夏枯草
- 《本草从新》夏枯草
- 《本草撮要》夏枯草
- 《本草分经》夏枯草
- 《本草害利》夏枯草
- 《本草经解》夏枯草
- 《本草经集注》夏枯草
- 《本草蒙筌》夏枯草
- 《本草求真》夏枯草
- 《本草思辨录》夏枯草
- 《本草图经》夏枯草
- 《本草新编》夏枯草
- 《本草衍义》夏枯草
- 《本草易读》夏枯草
- 《本草择要纲目》夏枯草
- 《本经逢原》夏枯草
- 《得配本草》夏枯草
- 《滇南本草》夏枯草
- 《滇南本草》夏枯草
- 《雷公炮制药性解》夏枯草
- 《名医别录》夏枯草
- 《神农本草经》夏枯草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夏枯草
- 《中药炮制》夏枯草
- 《新修本草》夏枯草
- 《药笼小品》夏枯草
- 《药性切用》夏枯草
- 《玉楸药解》夏枯草
- 《证类本草》夏枯草
- 《中药学》夏枯草
- 《千金翼方》夏枯草
- 《外科全生集》夏枯草
- 《冯氏锦囊秘录》夏枯草
- 《顾松园医镜》夏枯草
- 《医学入门》夏枯草
- 《中国药典》夏枯草
- 《中药大辞典》夏枯草
- 《中华本草》夏枯草
《本草纲目》夏枯草
「气味」(茎、叶)苦、辛、寒、无毒。
「主治」
1、肝虚目痛(冷泪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汤调下。
2、赤白带下。夏枯草开花时,采来阴干,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4、产后血晕,心气欲绝,用夏枯草捣烂,绞汁服一碗,极效。
5、打伤、刀伤。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伤处。
6、汗斑白点。用夏枯草煎成浓汁,每天洗患处。
7、瘰疬(不论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两,加水两杯,煎至七成,吃完饭过一段时间以后温服。体虚者,可用夏枯草煎汁熬膏服,并以膏涂患处。兼服十全大补汤加香附、贝母、远志更好。
引用:《本草纲目》夏枯草
《本草备要》夏枯草
补阳,散结,消瘿
辛苦微寒,气禀纯阳。补肝血,缓肝火,解内热,散结气。
治瘿 湿痹,目珠夜痛(楼全善曰∶目珠连目本,即目系也。夜痛及点苦寒药更甚者,夜与寒皆阴也,夏枯气禀纯阳;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和阴也。按目白珠属阳,故昼痛,点苦寒药则效;黑珠属阴,故夜痛,点苦寒药反剧)。
冬至生,夏至枯,故名,用茎叶。
引用:《本草备要》夏枯草
《本草便读》夏枯草
夏枯草图片
虽禀纯阳之气.味仍辛苦而寒.独走厥阴.能解肝家郁火.功专散结.堪医瘰 疮疡.(此草冬至后生叶.至春而花.一到夏至即枯.故名.然各家皆言其苦寒.散结气.治瘰.惟朱丹溪言其能有补养厥阴血脉之功.想此草得春气最多.或可为助耳.观此草得阳气而生.得阴气而死.似乎禀纯阳之性.故虽属阴寒.而阴中仍含阳气.且皆取用其花.有春木发陈条达之意.虽苦寒而不遏耳.)
引用:《本草便读》夏枯草
《本草乘雅半偈》夏枯草
(本经下品)
【气味】辛寒,无毒。
【主治】主寒热瘰 鼠 ,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
【核】曰∶出蜀郡川谷,所在亦有,生平泽原野间。冬至后生苗,渐高至一二尺许,茎微方。叶对节生,似旋复叶而长大,边有细齿而背白。三、四月茎端作穗,长一、二寸,穗中开淡紫碎花,似丹参花,结子亦作穗,一穗四子。五月便枯,宜四月收采。土瓜为之使。
伏汞砂。
【 】曰∶冬至生,夏至枯,具三阳之正体,寒水之正化,故从内达外,自下彻上,以去寒热气结,及合湿成痹也。瘰 曰寒热病。经云∶瘰 者,皆鼠 寒热毒瓦斯,留于脉而不去也。其本在于脏,其末出于颈腋之间,浮于脉中而未内,与着于肌肉,而外为脓血者易去也。治之奈何?请从其本,引其末,可使衰去,而绝其寒热,审按其道以予之,徐往徐来以去之。决其死生,反其目视之,中有赤脉上下贯瞳子者,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岁半死;见二脉,二岁死;见二脉半,二岁半死;见三脉,三岁而死;见赤脉不下贯瞳子者,可治也。若瘿则但浮于脉,症则但着于脏,脚肿唯下,头疮唯上,虽非本末,统名寒热病也。
楼全善用治目珠疼,简要济众方用治目睛痛,此得灵枢意旨。有赤脉贯瞳子者相宜,否则涉寒,非对待法也。
(具寒水之正化,可从在内之脏本;具三阳之正体,可从在外脉中之支末。瘰 曰寒热病者,以本于脏,其末出于颈腋之间,内外相从,故名寒热,言针法也。)
(浮脉着脏,唯上唯下,尽寒热之变。)
引用:《本草乘雅半偈》夏枯草
《本草崇原》夏枯草
气味苦辛寒,无毒。主治寒热,瘰 鼠 ,颈疮,破症瘕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颈,旧作头,讹,今改正。)
(夏枯草《本经》名夕句,又名乃东,处处原野平泽间甚多,冬至后生苗,叶对节生,似旋复花叶,而有细齿,背白,苗高一二尺许,其茎微方,三四月茎端作穗,长一二寸,开花淡紫色,似丹参花,结子每一萼中有细子四粒,夏至后即枯。)
夏枯草禀金水之气,故气味苦辛寒,无毒。主治寒热,瘰 鼠 ,颈疮者,禀水气而上清其火热也。破症瘕瘿结气者,禀金气而内削其坚积也。脚肿乃水气不行于上,湿痹乃水气不布于外。夏枯草感一阳而生,能使水气上行环转,故治香港脚湿痹,而且轻身。
引用:《本草崇原》夏枯草
《本草从新》夏枯草
《本草撮要》夏枯草
《本草分经》夏枯草
《本草害利》夏枯草
〔害〕久服亦伤胃家。
〔利〕辛苦微寒,缓肝火,解内热,散结气,治瘰 、鼠 、瘿瘤、乳痈、乳岩,目珠夜痛,能散厥阴之郁火故也。土瓜为使,伏汞砂。
〔修治〕此草夏至后即枯,四月采,晒干用。
引用:《本草害利》夏枯草
《本草经解》夏枯草
气寒.味苦辛.无毒.主寒热.瘰 鼠 .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夏枯草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太阳膀胱寒水经.味苦辛无毒.得地火金之味.入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遇火令而枯.禀金水之气独全.水制火.金平木.故专主少阳相火.风木胆经之症.气味轻清.少阳也.太阳主表.表邪外入.则太阳有病.而恶寒发热矣.其主之者.味辛可以散表寒.味苦可以清热也.瘰 鼠 .皆少阳胆经风热之毒.夏枯草禀金水之气味.所以专入少阳.解风热之毒也.头乃太阳行经之地.膀胱湿热则生头疮.其主之者.气寒清热.味苦燥湿也.积聚而有形可征谓之症.乃湿热结气也.味辛可以散结.味苦可以燥湿热.所以主之也.瘿亦少阳之症.其主之者.以夏枯草专治少阳之症.而辛散之功也.湿邪伤下.脚肿湿痹.无非湿也.苦能燥湿.所以主之.且入肺与膀胱.而有祛湿之力.湿胜则身重.既有祛湿之功.所以能轻身也.
【制方】
夏枯草末.治血崩不止.及赤白带下.夏枯草可代柴胡升发.可代甘菊清肝.同白茯、白术、黄柏.治湿热.同连翘、金银花、贝母、元参、薄荷、花粉、紫背天葵、甘草.治瘰 有功效.用数两煎汤.煮甘菊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白芨、白蔹、甘草、生地、白芷、半枝莲.消一切肿毒甚神.
引用:《本草经解》夏枯草
《本草经集注》夏枯草
味苦、辛,寒,无毒。主治寒热,瘰 ,鼠 ,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一名夕句,一名乃东,一名燕面。生蜀郡川谷,四月采。(土瓜为之使。)(《大观》卷十一,《政和》二八三页)
引用:《本草经集注》夏枯草
《本草蒙筌》夏枯草
味苦、辛,气寒。无毒。旷野平原,随处俱有。叶类旋覆,花似丹参。冬至后发生,夏至时枯瘁,故谓夏枯草也。四月收采,洗净阴干。凡用拯 ,王瓜为使。破症坚 瘤结气,散瘰 鼠 头疮。寒热堪驱,湿痹兼却。
(谟)按∶夏枯草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即枯,故逢夏至梗枯也。丹溪有言∶善补养厥阴血脉之功,能治肝虚目疼、冷泪不止、羞明怕日、久视昏花。用夏枯草五钱、香附子一两,研细为散,茶调下咽,服之诚有神功。惜乎!《本经》未之及也。
引用:《本草蒙筌》夏枯草
《本草求真》夏枯草
(隰草)散阴中结热
夏枯草(专入肝)。辛苦微寒。按书所论治功。多言散结解热。能治一切瘿 湿痹。目珠夜痛等症。似得以寒清热之义矣。(汪昂曰。按目珠属阳。故书痛点苦寒药则效。黑珠属阴。故夜痛点苦寒药反剧。时珍曰。一男子至夜。目珠疼连眉棱骨痛及头半边肿痛。用黄连膏点之反甚。诸药不效。灸厥阴少阳。疼随止。半日又作。月余。以夏枯草二两。香附二两。甘草四钱。为末。每服一钱半。茶清调服。下咽则疼减半。至四五服。良愈矣!)何书又言气禀纯阳。及补肝血。得毋自相矛盾乎?讵知气虽寒而味则辛。凡结得辛则散。其气虽寒犹温。故云能以补血也!是以一切热郁肝经等症。得此治无不效。以其得藉解散之力耳。若属内火。治不宜用。又药何以枯名。以其冬生而夏枯也。茎叶同用。
引用:《本草求真》夏枯草
《本草思辨录》夏枯草
夏枯草或谓禀纯阳之气,或谓禀纯阴之性。以刘潜江阴在下能生阳,阳在上能化阴之说衡之,似乎刘说为长。但人身之阴阳,犹天地之阴阳,刘所谓阴在下阳在上者,自指阴始生阳极盛而言,阳之生阴之化,亦必指夏枯草而言。不知一阴生于下而草枯矣,何阳生之有。
一阴生于下而草枯,其所感者在下之阴,非在上之阳,又何得谓阳在上而化阴。其理似精非精,仍不得据此为准。窃谓夏枯草生于一阳始生之时,当为阴退阳进、阴中透阳之物。迨交夏至,阴进而上,则阳退而下,此草透阳之生意亦即至此而尽,恶得不枯。娄全善因其治目珠夜痛,点苦寒药不效之证,遂反揣之以为禀纯阳之气。夫目珠夜痛,为阴中阳结之证。夏枯草若气禀纯阳,其于阴中之阳,必锄 而难入;惟其为阴中透阳之物,以治阴中阳结之证,乃得如饥食渴饮,适偿其欲。就是思之,尚有毫厘未合否耶。至洄溪谓性禀纯阴,故一交盛阳,阴气将尽,即成熟枯槁。竟以夏至阴生之时,为阴气之将尽,疏失至此,尤令人不解矣。
引用:《本草思辨录》夏枯草
《本草图经》夏枯草
《本草新编》夏枯草
夏枯草,味苦,气温。曰寒者,误。入肺、脾、心三经。专散痰核鼠疮,尤通心气,头目之火可祛,胸膈之痞可降。世人弃而不收,谁知为药笼中必需之物乎。夫肺气为邪所壅,则清肃之令不行,而痰即结于胸膈之间而不得散。倘早用夏枯草,同二陈汤煎服,何至痰核之生。心火炎上,则头目肿痛,而痰即结于胸膈而成痞。早用夏枯草,入于芩、连、天花粉之内,何至头痛目肿乎。盖夏枯草直入心经,以通其气,而芩、连、花粉之类,得以解炎上之火也。尤妙心火一平,引火下生脾土,则脾气健旺,而痰更消亡,鼠疮从何而生乎,《本草》只言其破症坚、消寒热、祛湿痹,尚未深知夏枯草也。
或问夏枯草,近人亦知用之,但不能入之汤剂之内也,今欲用之,不知多寡宜若何耳?
夫夏枯草,阴药也,阴药宜多用以出奇,而不可少用以待变也。
引用:《本草新编》夏枯草
《本草衍义》夏枯草
引用:《本草衍义》夏枯草
《本草易读》夏枯草
辛,苦,微寒,无毒。散瘿破症,平瘰治 。止目睛之夜疼,解香港脚之肿满。
生蜀郡川谷,五月便枯,四月采之,今处处原野有之。高一二尺,其茎微方,叶对节生,似旋覆叶而长大,有细齿。茎端作穗,长一二寸,一穗有子四粒。
目睛疼冷泪,同香附末服。(验方第一。)
赤白带,为末饮下。(第二。)
血崩不止。同上。(第三。)
扑伤金疮,嚼封之。(第四。)
汗瘢白癜,日日煎洗。(第五。)
夜间珠疼连梭骨,同香附、甘草,汤、散均可。(第七。)
引用:《本草易读》夏枯草
《本草择要纲目》夏枯草
《本经逢原》夏枯草
苦辛温,无毒。
《本经》主寒热瘰 ,鼠 ,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
发明 夏枯草,《本经》专治寒热瘰 ,有补养厥阴血脉之功。以辛能散结,苦能除热,而症结瘿气散矣。言轻身者,脚肿湿痹愈,而无重着之患也。佐以香附、甘草,治目珠疼夜甚者,以其禀纯阳之气,而散阴中结滞之热也。又能解内热,缓肝火,从治之法,并治痘后余毒,及肝热目赤者效。久服亦防伤胃,以善走厥阴助肝木之气耳。
引用:《本经逢原》夏枯草
《得配本草》夏枯草
土瓜为之使。伏汞砂。
微辛、微苦,气寒。入足厥阴经气分。解阴中郁结之热,通血脉凝滞之气。合香附、贝母,治头疮瘰 。调茶清、香附、甘草,治目珠热痛。
土瓜水浸,焙燥用。治目痛,沙糖水浸,焙干用。气虚者禁用。
引用:《得配本草》夏枯草
《滇南本草》夏枯草
《滇南本草》夏枯草
《雷公炮制药性解》夏枯草
味苦辛,性寒无毒,入肝经。主瘰?瘿瘤,湿脾脚肿,肝虚目痛,冷泪羞明,散血破症,生肌解毒,土瓜为使。
按∶夏枯草三四月开花,是时正厥阴风木主令,其为肝经之药明矣。丹溪曰∶夏至即枯者,盖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则枯也。
引用:《雷公炮制药性解》夏枯草
《名医别录》夏枯草
《神农本草经》夏枯草
引用:《神农本草经》夏枯草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夏枯草
味苦辛寒。主寒热,瘰 ,鼠 头疮,火气所发。破症散瘿结气,火气所结。嘴肿湿痹,湿热之在下者。轻身。湿火退则身健也。
此以物禀之气候为治,又一义也。凡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惟此草至夏而枯。盖其性禀纯阴,得少阳之气勃然兴发,一交盛阳,阴气将尽,即成熟枯槁。故凡盛阳留结之病,用此为治,亦即枯灭,此天地感应之妙理也。凡药之以时候荣枯为治者,俱可类推。
《中药炮制》夏枯草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带花的果穗。
『常用名』夏枯花、夏枯球。
『产地』长江中部各省。
『采收季节』6月采收。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用清水洗净泥土,捞入筐内,滤干水分,去根,切横片3分长,晒干。
『用量』9~15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
引用:《中药炮制》夏枯草
《新修本草》夏枯草
味苦、辛,寒,无毒。主寒热、瘰 、鼠 、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
一名夕句,一名乃东,一名燕面。生蜀郡川谷,四月采。
土瓜为之使,〔谨案〕此草,生平泽,叶似旋复,首春即生,四月穗出,其花紫白似丹参花,五月便枯。处处有之。
引用:《新修本草》夏枯草
《药笼小品》夏枯草
《药性切用》夏枯草
《玉楸药解》夏枯草
《证类本草》夏枯草
(夏枯草_图片)
味苦、辛,寒、无毒。主寒热,瘰 ,鼠 ,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一名夕句,一名乃东。一名燕面。生蜀郡川谷。四月采。(土瓜为之使。)
唐本注云∶此草生平泽。叶似旋复,首春即生,四月穗出,其花紫白似丹参花,五月便枯。
图经曰∶夏枯草,生蜀郡川谷,今河东、淮、浙州郡亦有之。冬至后生,叶似旋复。三月、四月开花,作穗紫白色,似丹参花,结子亦作穗。至五月枯,四月采。
简要济众治肝虚目睛疼,冷泪不止,筋脉痛及眼羞明怕日。补肝散∶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为末。每服一钱,腊茶调下。无时候服。
衍义曰∶夏枯草,今又谓之郁臭。自秋便生,经冬不瘁。春开白花,中夏结子,遂枯。
古方九烧灰,合紧面药。初生嫩时,作菜食之,须浸洗,淘去苦水,治瘰 鼠漏。
引用:《证类本草》夏枯草
《中药学》夏枯草
【药用】本品文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花序及果穗。
【性味与归经】辛、苦,寒。入肝、胆经。
【功效】清肝火,散郁结。
【临床应用】1.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目珠疼痛;头痛、晕眩等症。
夏枯草能清泄肝火,为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头痛、头晕的要药,常配菊花、石决明等同用;如肝虚目珠疼痛,至夜尤剧,可与当归、白芍等配合应用。
2.用于瘰历痰核
瘰历痰核,多由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痰火结郁而成。夏枯草能清肝火、散郁结,为治疗瘰历结核属于痰火者一味常用药物,长期服用有一定效果,临床常配合玄参、贝母、连翘、牡蛎、昆布等同用。
【处方用名】夏枯草(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夏枯草为清肝火、散郁结的要药,它所主治的大多是肝经的病症。
2.本品配以菊花、决明子,可清肝明目,治目赤肿痛、配以石决明、钩藤,可平降肝阳,治头痛、头晕;配以玄参、贝母、牡蛎等品,可软坚散结,治瘰历结核。
3.近年来临床上又用于肿瘤。
【方剂举例】夏枯草膏《医宗金鉴》:夏枯草、当归、白芍、玄参、乌药、浙贝、僵蚕、昆布、陈皮、桔梗、抚芎、甘草、香附、红花。治肝燥血旺,瘰历坚硬。
引用:《中药学》夏枯草
《千金翼方》夏枯草
《外科全生集》夏枯草
《冯氏锦囊秘录》夏枯草
禀纯阳之气,故冬至生,夏至枯也。且得金水之气,故味苦辛,性微寒,无毒。入足厥阴、少阳经。辛能散结,苦能泄热。故治一切寒热瘰 ,破 坚瘿乳痈乳岩及火郁目珠痈极怕日羞明之要药。茎端作穗,开淡紫花,采阴干用之。
夏枯草,味辛苦而性微寒,散结气而解内热,补肝血缓肝火,破 坚瘿瘤,散瘰鼠,寒热并治,湿痹兼却,更治目珠疼痛,至夜则甚者如神,此草禀纯阳之性,夏至后得阴气即枯,所以治厥阴火郁之目疾,及郁怒所成乳岩乳痈,并一切痈肿也。(目白珠属阳,故昼痛,点苦寒药则效;黑珠属阴,故夜痛,点苦寒药反剧。夏枯草,气禀纯阳,补厥阴血脉,故治夜痛如神,以纯汤之气,而胜浊阴,且散厥阴郁火耳。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夏枯草
《顾松园医镜》夏枯草
《医学入门》夏枯草
夏枯草味苦辛寒,鼠 头疮瘿结团,明目破 除香港脚,能消湿痹又滋肝。
月令云∶靡草死,得金气而生,至夏火盛而死,火克金之义也。无毒,主寒热鼠 、瘰 、头疮,散瘿结气,破 瘕,除香港脚湿痹。兼治肝虚睛疼、冷泪羞明,入香附子一倍为末,茶清下一钱,效。丹溪云∶有补养血脉之功,久服轻身长年。四月采,阴干。王瓜为使。
引用:《医学入门》夏枯草
夏枯草
草
- 草
- 败草
- 蚕草
- 草豉
- 草果
- 草蒿
- 草蔻
- 草类
- 草米
- 草乌
- 草犀
- 草薢
- 草鱼
- 草汁
- 草子
- 茈草
- 稻草
- 灯草
- 兑草
- 甘草
- 灌草
- 荭草
- 火草
- 蕺草
- 剪草
- 翦草
- 剑草
- 荩草
- 蕨草
- 苦草
- 兰草
- 勒草
- 螺草
- 律草
- 葎草
- 莽草
- 茜草
- 屈草
- 莎草
- 莘草
- 酸草
- 通草
- 瓦草
- 丸草
- 小草
- 萱草
- 熏草
- 蕈草
- 烟草
- 异草
- 痈草
- 莸草
- 鱼草
- 紫草
- 八仙草
- 白通草
- 百草膏
- 百草花
- 百草灰
- 百草霜
- 百乳草
- 败草散
- 败酱草
- 北荇草
- 不死草
- 布里草
- 草豆蔻
- 草果仁
- 草果散
- 草果药
- 草果饮
- 草还丹
- 草金零
- 草决明
- 草灵丹
- 草龙胆
- 草莓茶
- 草蜜汤
- 草青鱼
- 草神丹
- 草石蚕
- 草乌头
- 草犀根
- 草血竭
- 茶匙草
- 缠瓜草
- 车前草
- 赤爪草
- 抽筋草
- 垂盆草
- 大枫草
- 倒挂草
- 灯笼草
- 灯心草
- 地草果
- 地丁草
- 地耳草
- 地锦草
- 地精草
- 地卷草
- 地衣草
- 都管草
- 独自草
- 断罐草
- 兑蔓草
- 二草散
- 翻白草
- 风藤草
- 凤颈草
- 凤尾草
- 凤眼草
- 佛耳草
- 佛甲草
- 浮萍草
- 甘草茶
- 甘草散
- 甘草汤
- 甘草丸
- 格注草
- 梗通草
- 狗舌草
- 狗尾草
- 谷精草
- 鼓槌草
- 故草鞋
- 灌草叶
- 光明草
- 鬼钗草
- 鬼针草
- 蛤蚂草
- 含生草
- 旱莲草
- 合明草
- 合子草
- 荷包草
- 红茂草
- 胡堇草
- 虎耳草
- 虎须草
- 虎掌草
- 黄护草
- 黄花草
- 鸡肠草
- 鸡脚草
- 鸡项草
- 鸡眼草
- 积雪草
- 吉利草
- 吉祥草
- 继母草
- 寄奴草
- 寄生草
- 剪刀草
- 建水草
- 姜味草
- 接骨草
- 芥心草
- 金钱草
- 金星草
- 筋骨草
- 九牛草
- 九熟草
- 救穷草
- 兰草汤
- 兰花草
- 郎耶草
- 狼把草
- 老鹤草
- 离鬲草
- 离楼草
- 犁头草
- 鲤肠草
- 鳢肠草
- 丽春草
- 连钱草
- 练石草
- 灵芝草
- 刘草窗
- 龙常草
- 龙胆草
- 龙蛋草
- 龙鳞草
- 龙须草
- 龙牙草
- 龙吟草
- 龙竹草
- 楼台草
- 鹿啼草
- 鹿衔草
- 露筋草
- 螺旋草
- 马鞭草
- 马齿草
- 马豆草
- 马蹄草
- 蔓草类
- 毛建草
- 梅花草
- 虻母草
- 木甘草
- 木贼草
- 奶酣草
- 糯稻草
- 排草香
- 蓬草子
- 瓶儿草
- 萍蓬草
- 破钱草
- 菩萨草
- 蒲公草
- 七仙草
- 七星草
- 漆姑草
- 茜草根
- 茜草藤
- 青霞草
- 琼田草
- 曲节草
- 雀医草
- 如意草
- 三白草
- 三百草
- 三叶草
- 伞骨草
- 莎草根
- 蛇含草
- 蛇芮草
- 神护草
- 师草实
- 虱建草
- 狮子草
- 石胆草
- 石合草
- 石椒草
- 石筋草
- 石龙草
- 石南草
- 石楠草
- 鼠曲草
- 鼠蓑草
- 鼠尾草
- 双果草
- 双尾草
- 水甘草
- 水红草
- 水荭草
- 酸浆草
- 酸饺草
- 天精草
- 天雄草
- 田母草
- 铁线草
- 通草散
- 铜线草
- 透骨草
- 屠苏草
- 土落草
- 兔肝草
- 豚耳草
- 无心草
- 吴唐草
- 五毒草
- 五味草
- 五叶草
- 豨签草
- 豨莶草
- 隰草类
- 仙鹤草
- 仙人草
- 响铃草
- 小草汤
- 小仙草
- 杏叶草
- 萱草根
- 鸭跖草
- 牙齿草
- 燕蓐草
- 秧草根
- 羊蹄草
- 宜南草
- 倚待草
- 益决草
- 益母草
- 益奶草
- 英草花
- 英草华
- 鱼津草
- 鱼荆草
- 鱼腥草
- 鱼眼草
- 御风草
- 元宝草
- 芸香草
- 珍珠草
- 炙甘草
- 紫背草
- 紫草茶
- 紫草膏
- 紫草茸
- 紫草散
- 紫草饮
- 紫叶草
- 坐拿草
- 酢浆草
- 白米饭草
- 苍耳草散
- 草豆蔻散
- 草豆蔻丸
- 草龙胆散
- 草三棱根
- 草禹余粮
- 虫草鹌鹑
- 虫草全鸭
- 虫草胎盘
- 撮石合草
- 打不死草
- 地肤草汤
- 冬虫夏草
- 鹅不食草
- 翻白草根
- 谷精草散
- 火炭母草
- 鸡肠草散
- 鸡窠中草
- 金疮小草
- 金沸草散
- 金沸草汤
- 金钱草茶
- 井口边草
- 苦龙胆草
- 刘寄奴草
- 龙胆草散
- 罗芸香草
- 马鞭草散
- 莽草浴汤
- 萍蓬草根
- 翘草根汤
- 慎火草散
- 石逍遥草
- 水朝阳草
- 天麻草汤
- 仙人掌草
- 小草还丹
- 羊不吃草
- 野狼杷草
- 野狼尾草
- 益母草茶
- 益母草子
- 鱼腥草茶
- 炙甘草汤
- 紫草茵茶
- 紫河车草
- 昨叶何草
- 白花蛇舌草
- 半支薄荷草
- 草窗痛泻方
- 草还益元丹
- 草莓葛根茶
- 虫草炖黄雀
- 虫草焖鸡块
- 垂盆草糖浆
- 大黄甘草汤
- 大黄甘草饮
- 大青草河茶
- 地胆甘草散
- 丁香草果散
- 冬虫夏草茶
- 洞天鲜草膏
- 茯苓甘草汤
- 甘草常山散
- 甘草粉蜜汤
- 甘草附子汤
- 甘草干姜汤
- 甘草黑豆汤
- 甘草桔梗汤
- 甘草麻黄汤
- 甘草泻心汤
- 干姜甘草汤
- 干姜炙草汤
- 桂枝甘草汤
- 蛤蟆芸香草
- 恒山甘草汤
- 黄毛金丝草
- 黄耆甘草汤
- 加味草金丹
- 金丝接骨草
- 金星凤尾草
- 韭叶芸香草
- 兰花双叶草
- 蓝花接骨草
- 老鸦眼睛草
- 藜芦甘草汤
- 麻附甘草汤
- 麻黄甘草汤
- 千针万线草
- 茄子东风草
- 青花黄叶草
- 人参甘草汤
- 三叶还阳草
- 莎草香附子
- 芍药甘草汤
- 芍药炙草汤
- 生姜甘草汤
- 熟水草果饮
- 四物甘草汤
- 无风独摇草
- 无风自动草
- 仙人对坐草
- 阴毒甘草汤
- 迎风不动草
- 紫背金盘草
- 紫背双叶草
- 紫背天葵草
- 紫草生地茶
- 昨叶荷草散
- 灯芯草柿饼汤
- 二百味草花膏
- 二百味花草膏
- 附子黄草果饮
- 甘草梢黑豆汤
- 海带草决明汤
- 鱼腥草拌莴笋
- 栀子甘草豉汤
- 产死妇人冢上草
- 大黄厚朴甘草汤
- 豆蔻草果炖乌鸡
- 茯苓白术甘草汤
- 茯苓杏仁甘草汤
- 甘草小麦大枣汤
- 桔梗甘草防风汤
- 苓桂五味甘草汤
- 刘草窗痛泻要方
- 麻黄附子甘草汤
- 麻黄附子炙草汤
- 清蒸虫草白花鸽
- 芍药附子甘草汤
- 芍药甘草附子汤
- 五物甘草生摩膏
- 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
-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 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
- 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
- 茯苓甘草五味姜辛汤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
-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 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
-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 桂枝芍药知母甘草汤
- 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
- 黄连半夏石膏甘草汤
- 黄连黄芩阿胶甘草汤
- 黄连石膏半夏甘草汤
- 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
- 桔梗甘草茯苓泽泻汤
- 桔梗甘草枳实芍药汤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 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 人参白术芍药甘草汤
- 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
- 栀子连翘甘草栝蒌汤
- 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
- 枳实厚朴白术甘草汤
- 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
- 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
- 大黄厚朴枳实半夏甘草汤
- 茯苓甘草五味姜辛半夏汤
- 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
-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 黄连黄芩麦冬桔梗甘草汤
- 浓朴半夏生姜甘草人参汤
- 浓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 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 乌头麻黄黄芪芍药甘草汤
- 大黄石膏茯苓白术枳实甘草汤
- 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
- 枳实橘皮桔梗半夏生姜甘草汤
- 竹叶石膏黄芩泽泻半夏甘草汤
- 桔梗甘草枳实芍药加地黄牡丹汤
- 桂枝甘草麻黄生姜大枣细辛附子汤
- 苓桂五味甘草去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