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霜
- 目录
- 《本草纲目》百草霜
- 《本草备要》百草霜
- 《本草便读》百草霜
- 《本草从新》百草霜
- 《本草撮要》百草霜
- 《本草分经》百草霜
- 《本草求真》百草霜
- 《本草易读》百草霜
- 《得配本草》百草霜
- 《中药炮制》百草霜
- 《药性切用》百草霜
- 《玉楸药解》百草霜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百草霜
- 《中药学》百草霜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草霜
- 《中药大辞典》百草霜
- 《中华本草》百草霜
《本草纲目》百草霜
「释名」木柴灶的灶门口,外额上,是烟火从灶里出来的必经之路。因之,灶门边、灶额上往往结成一层黑霜,这就是百草。
「气味」辛、湿、无毒。
「主治」
1、流鼻血不止。用百草霜末吹入鼻孔,血立止。
2、吐血。用百划霜末二钱,糯米汤送下。又方:百草霜五钱、槐花末二两,共研细,每服二钱,茅根汤送下。
4、妇女血崩。用百草霜二钱,拌狗胆汁,分二次服,当归酒送下。
5、孕妇胎动下血或胎已死。用百草霜二钱、棕灰一钱、伏龙肝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二钱,白开水加酒或童泉送下。
6、胎前产后虚损、胎儿逆生横生、月经不调、月经过多等症。用百草霜、白芷,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童便、醋各少许调匀,热汤送下。二服有效。
7、妇女白带。用百草霜一两、香墨半两,研细,每次取三钱放在一片猪肝里,纸裹煨熟,细细嚼食,湿酒咽下。
8、脏毒下血。用百草霜五钱,米汤调匀,放在外面露一夜,第二天早晨,空心服下。
9、突然泻痢。用百草霜二钱,米汤调服。又方(铁刷丸):百草霜三钱、墨一钱、半夏七分、煮熟的巴豆十四粒,研匀,加黄蜡三钱、香油少许,做成丸子,分次吞服。视丸子大小,每服三、四丸至四、五十丸,姜汤送下。
10、小儿积痢。服“驻车丸”,即百草霜二钱、煨去了油的巴豆一钱,研匀,稍加面粉,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五丸。如是赤痢,利用甘草汤送下,是白痢,则用米汤送下,兼有赤、白痢,则用姜汤送下。
11、热痢脓血。用百草霜、黄连各一两,研末,每服二钱,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12、疟疾。用百草霜、黄丹,等分为末,取三钱于发病日空心服,米汤送下。二服可愈。
13、昏厥不醒,但脉搏未停。用百草霜和水灌之。同时,针刺百会、足大趾中趾甲侧。
14、咽中结块,水食难下。用百草霜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用新汲水化一丸灌下。险者不过二丸,即见效。此方名“百灵丸”。
15、鼻疮脓臭。用百草霜二钱,冷水冲服。
17、头上诸疮。用醋汤洗净后,在百草霜内加少量腻粉,以生油调匀涂患处。
18、瘭疽(手足肩北等处的肌肉里生出许多米粒般的疖子,疼痛钻心)。用百草霜、釜脐墨、灶屋尘,合研,加水一斗,煮至三沸,取汁洗疽。一天洗三、四次。
引用:《本草纲目》百草霜
《本草备要》百草霜
引用:《本草备要》百草霜
《本草便读》百草霜
疗伤寒阳毒之邪.化积行瘀.斑狂从治.医疔毒疮痈等证.温通辛散.崩带宜求.(百草霜此乃灶额烟囱内所熏之烟煤也.其质轻细.故为之霜.大抵辛温火化之物.其色黑.其体轻.能治上焦血分之疾.与釜脐墨等散血之功.主治相同.但有轻重之异耳.黑奴丸之治阳毒斑狂等证.亦谓疫邪深入血分.用此从治也.)
引用:《本草便读》百草霜
《本草从新》百草霜
轻、止血消积.
辛温止血.(鼻衄者、水调涂之、红见黑则止、水克火也.)消积.治诸血病.伤寒阳毒发狂.疸膈疟痢.咽喉口舌白秃诸疮.(时珍曰∶皆兼取火化、从治之法.)灶突上烟煤.(其质轻细、故谓之霜、魇寐卒死、水化吹鼻、白秃头疮、和猪脂涂之、诸疮以醋汤洗净、入腻粉少许、生油调涂、愈.)
引用:《本草从新》百草霜
《本草撮要》百草霜
《本草分经》百草霜
《本草求真》百草霜
(土)治血止血杀蛊
百草霜(专入肝。兼入肾)。即灶突上烟煤及釜里锅煤也。因烧杂草。故名。味辛气温。观其所主。与伏龙肝相似。凡血见黑即止。蛊毒恶气。得辛温则散。故本经专主蛊毒中恶。吐血血晕。以酒或水或醋。细研温服。亦涂金疮。止血生肌。至于伤寒发斑。(斑有阳毒阴毒。)
疸膈疟痢。咽喉口舌白秃诸疮。亦须用此。以取火化从治之义。
引用:《本草求真》百草霜
《本草易读》百草霜
乃灶额中及烟炉中黑烟也。
辛,温,无毒。
衄血齿血,吹之掺之。(验方第一。)
脏毒下血,每五钱,米汤下。露一夜平旦服。(第二。)
白带,用一两,香墨半两,猪肝一页,批开,每服三钱,纸包煨食之,以酒下。(第三。)
暴泻不止,每米汤下二钱。(第四。)
一切痢下初起,每三钱,香墨一钱,半夏七分,巴霜一钱,黄蜡同香油化,丸豆大,每四五丸,姜汤下。(第五。)
引用:《本草易读》百草霜
《得配本草》百草霜
《中药炮制》百草霜
『来源』本品为杂草经燃烧后附于锅底或烟筒内的烟灰。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炮制方法』将烧杂草的锅底或烟囱内的黑灰,轻轻刮下,筛去杂质即得。
『用量』1~3克。
『贮存』瓦缸装,置干燥处。
引用:《中药炮制》百草霜
《药性切用》百草霜
《玉楸药解》百草霜
引用:《玉楸药解》百草霜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百草霜
《中药学》百草霜
【药用】本品为燃烧柴草的铁锅底下所结成的烟煤,或是烟囱中的黑灰。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胃、大肠经。
【功效】止血,止泻。
百草霜有收敛止血的功效,内服可用治咯血、呕血、衄血,常与藕节、侧柏叶、茅根等药配伍应用;又可外用止血,用于鼻衄及外伤出血等症。
2.用于食积泻痢等症。
本品又能收敛止泻,在临床上用于食积泄痢,常与山渣、六曲、木香等同用;治挟热下痢脓血者,可以配黄连研末同服。
【处方用名】百草霜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五分,包煎。或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引用:《中药学》百草霜
草
- 草
- 败草
- 蚕草
- 草豉
- 草果
- 草蒿
- 草蔻
- 草类
- 草米
- 草乌
- 草犀
- 草薢
- 草鱼
- 草汁
- 草子
- 茈草
- 稻草
- 灯草
- 兑草
- 甘草
- 灌草
- 荭草
- 火草
- 蕺草
- 剪草
- 翦草
- 剑草
- 荩草
- 蕨草
- 苦草
- 兰草
- 勒草
- 螺草
- 律草
- 葎草
- 莽草
- 茜草
- 屈草
- 莎草
- 莘草
- 酸草
- 通草
- 瓦草
- 丸草
- 小草
- 萱草
- 熏草
- 蕈草
- 烟草
- 异草
- 痈草
- 莸草
- 鱼草
- 紫草
- 八仙草
- 白通草
- 百草膏
- 百草花
- 百草灰
- 百乳草
- 败草散
- 败酱草
- 北荇草
- 不死草
- 布里草
- 草豆蔻
- 草果仁
- 草果散
- 草果药
- 草果饮
- 草还丹
- 草金零
- 草决明
- 草灵丹
- 草龙胆
- 草莓茶
- 草蜜汤
- 草青鱼
- 草神丹
- 草石蚕
- 草乌头
- 草犀根
- 草血竭
- 茶匙草
- 缠瓜草
- 车前草
- 赤爪草
- 抽筋草
- 垂盆草
- 大枫草
- 倒挂草
- 灯笼草
- 灯心草
- 地草果
- 地丁草
- 地耳草
- 地锦草
- 地精草
- 地卷草
- 地衣草
- 都管草
- 独自草
- 断罐草
- 兑蔓草
- 二草散
- 翻白草
- 风藤草
- 凤颈草
- 凤尾草
- 凤眼草
- 佛耳草
- 佛甲草
- 浮萍草
- 甘草茶
- 甘草散
- 甘草汤
- 甘草丸
- 格注草
- 梗通草
- 狗舌草
- 狗尾草
- 谷精草
- 鼓槌草
- 故草鞋
- 灌草叶
- 光明草
- 鬼钗草
- 鬼针草
- 蛤蚂草
- 含生草
- 旱莲草
- 合明草
- 合子草
- 荷包草
- 红茂草
- 胡堇草
- 虎耳草
- 虎须草
- 虎掌草
- 黄护草
- 黄花草
- 鸡肠草
- 鸡脚草
- 鸡项草
- 鸡眼草
- 积雪草
- 吉利草
- 吉祥草
- 继母草
- 寄奴草
- 寄生草
- 剪刀草
- 建水草
- 姜味草
- 接骨草
- 芥心草
- 金钱草
- 金星草
- 筋骨草
- 九牛草
- 九熟草
- 救穷草
- 兰草汤
- 兰花草
- 郎耶草
- 狼把草
- 老鹤草
- 离鬲草
- 离楼草
- 犁头草
- 鲤肠草
- 鳢肠草
- 丽春草
- 连钱草
- 练石草
- 灵芝草
- 刘草窗
- 龙常草
- 龙胆草
- 龙蛋草
- 龙鳞草
- 龙须草
- 龙牙草
- 龙吟草
- 龙竹草
- 楼台草
- 鹿啼草
- 鹿衔草
- 露筋草
- 螺旋草
- 马鞭草
- 马齿草
- 马豆草
- 马蹄草
- 蔓草类
- 毛建草
- 梅花草
- 虻母草
- 木甘草
- 木贼草
- 奶酣草
- 糯稻草
- 排草香
- 蓬草子
- 瓶儿草
- 萍蓬草
- 破钱草
- 菩萨草
- 蒲公草
- 七仙草
- 七星草
- 漆姑草
- 茜草根
- 茜草藤
- 青霞草
- 琼田草
- 曲节草
- 雀医草
- 如意草
- 三白草
- 三百草
- 三叶草
- 伞骨草
- 莎草根
- 蛇含草
- 蛇芮草
- 神护草
- 师草实
- 虱建草
- 狮子草
- 石胆草
- 石合草
- 石椒草
- 石筋草
- 石龙草
- 石南草
- 石楠草
- 鼠曲草
- 鼠蓑草
- 鼠尾草
- 双果草
- 双尾草
- 水甘草
- 水红草
- 水荭草
- 酸浆草
- 酸饺草
- 天精草
- 天雄草
- 田母草
- 铁线草
- 通草散
- 铜线草
- 透骨草
- 屠苏草
- 土落草
- 兔肝草
- 豚耳草
- 无心草
- 吴唐草
- 五毒草
- 五味草
- 五叶草
- 豨签草
- 豨莶草
- 隰草类
- 夏枯草
- 仙鹤草
- 仙人草
- 响铃草
- 小草汤
- 小仙草
- 杏叶草
- 萱草根
- 鸭跖草
- 牙齿草
- 燕蓐草
- 秧草根
- 羊蹄草
- 宜南草
- 倚待草
- 益决草
- 益母草
- 益奶草
- 英草花
- 英草华
- 鱼津草
- 鱼荆草
- 鱼腥草
- 鱼眼草
- 御风草
- 元宝草
- 芸香草
- 珍珠草
- 炙甘草
- 紫背草
- 紫草茶
- 紫草膏
- 紫草茸
- 紫草散
- 紫草饮
- 紫叶草
- 坐拿草
- 酢浆草
- 白米饭草
- 苍耳草散
- 草豆蔻散
- 草豆蔻丸
- 草龙胆散
- 草三棱根
- 草禹余粮
- 虫草鹌鹑
- 虫草全鸭
- 虫草胎盘
- 撮石合草
- 打不死草
- 地肤草汤
- 冬虫夏草
- 鹅不食草
- 翻白草根
- 谷精草散
- 火炭母草
- 鸡肠草散
- 鸡窠中草
- 金疮小草
- 金沸草散
- 金沸草汤
- 金钱草茶
- 井口边草
- 苦龙胆草
- 刘寄奴草
- 龙胆草散
- 罗芸香草
- 马鞭草散
- 莽草浴汤
- 萍蓬草根
- 翘草根汤
- 慎火草散
- 石逍遥草
- 水朝阳草
- 天麻草汤
- 夏枯草茶
- 夏枯草膏
- 夏枯草汤
- 夏枯草丸
- 仙人掌草
- 小草还丹
- 羊不吃草
- 野狼杷草
- 野狼尾草
- 益母草茶
- 益母草子
- 鱼腥草茶
- 炙甘草汤
- 紫草茵茶
- 紫河车草
- 昨叶何草
- 白花蛇舌草
- 白毛夏枯草
- 半支薄荷草
- 草窗痛泻方
- 草还益元丹
- 草莓葛根茶
- 虫草炖黄雀
- 虫草焖鸡块
- 垂盆草糖浆
- 大黄甘草汤
- 大黄甘草饮
- 大青草河茶
- 地胆甘草散
- 丁香草果散
- 冬虫夏草茶
- 洞天鲜草膏
- 茯苓甘草汤
- 甘草常山散
- 甘草粉蜜汤
- 甘草附子汤
- 甘草干姜汤
- 甘草黑豆汤
- 甘草桔梗汤
- 甘草麻黄汤
- 甘草泻心汤
- 干姜甘草汤
- 干姜炙草汤
- 桂枝甘草汤
- 蛤蟆芸香草
- 恒山甘草汤
- 黄毛金丝草
- 黄耆甘草汤
- 加味草金丹
- 金丝接骨草
- 金星凤尾草
- 韭叶芸香草
- 兰花双叶草
- 蓝花接骨草
- 老鸦眼睛草
- 藜芦甘草汤
- 麻附甘草汤
- 麻黄甘草汤
- 麦穗夏枯草
- 千针万线草
- 茄子东风草
- 青花黄叶草
- 人参甘草汤
- 三叶还阳草
- 莎草香附子
- 芍药甘草汤
- 芍药炙草汤
- 生姜甘草汤
- 熟水草果饮
- 四物甘草汤
- 无风独摇草
- 无风自动草
- 仙人对坐草
- 阴毒甘草汤
- 迎风不动草
- 紫背金盘草
- 紫背双叶草
- 紫背天葵草
- 紫草生地茶
- 昨叶荷草散
- 灯芯草柿饼汤
- 二百味草花膏
- 二百味花草膏
- 附子黄草果饮
- 甘草梢黑豆汤
- 海带草决明汤
- 简要夏枯草散
- 鱼腥草拌莴笋
- 栀子甘草豉汤
- 产死妇人冢上草
- 大黄厚朴甘草汤
- 豆蔻草果炖乌鸡
- 茯苓白术甘草汤
- 茯苓杏仁甘草汤
- 甘草小麦大枣汤
- 桔梗甘草防风汤
- 苓桂五味甘草汤
- 刘草窗痛泻要方
- 麻黄附子甘草汤
- 麻黄附子炙草汤
- 清蒸虫草白花鸽
- 芍药附子甘草汤
- 芍药甘草附子汤
- 五物甘草生摩膏
- 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
-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 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
- 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
- 茯苓甘草五味姜辛汤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
-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 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
-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 桂枝芍药知母甘草汤
- 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
- 黄连半夏石膏甘草汤
- 黄连黄芩阿胶甘草汤
- 黄连石膏半夏甘草汤
- 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
- 桔梗甘草茯苓泽泻汤
- 桔梗甘草枳实芍药汤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 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 人参白术芍药甘草汤
- 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
- 栀子连翘甘草栝蒌汤
- 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
- 枳实厚朴白术甘草汤
- 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
- 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
- 大黄厚朴枳实半夏甘草汤
- 茯苓甘草五味姜辛半夏汤
- 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
-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 黄连黄芩麦冬桔梗甘草汤
- 浓朴半夏生姜甘草人参汤
- 浓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 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 乌头麻黄黄芪芍药甘草汤
- 大黄石膏茯苓白术枳实甘草汤
- 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
- 枳实橘皮桔梗半夏生姜甘草汤
- 竹叶石膏黄芩泽泻半夏甘草汤
- 桔梗甘草枳实芍药加地黄牡丹汤
- 桂枝甘草麻黄生姜大枣细辛附子汤
- 苓桂五味甘草去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
霜
- 霜
- 冬霜
- 粉霜
- 砒霜
- 铅霜
- 柿霜
- 元霜
- 巴豆霜
- 蚕蛾霜
- 赤霜散
- 瓜子霜
- 金霜散
- 鹿角霜
- 秋霜散
- 霜降水
- 霜降雨
- 兀霜膏
- 西瓜霜
- 杏霜汤
- 玉霜膏
- 玉霜丸
- 紫金霜
- 紫霜散
- 紫霜丸
- 鹿角霜丸
- 铅白霜散
- 铅白霜丸
- 霜打荷花
- 霜降液雨
- 救砒霜毒方
- 雨霜雪露水汤
- 张走马玉霜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