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
- 目录
- 《本草纲目》黄精
- 《本草备要》黄精
- 《本草便读》黄精
- 《本草乘雅半偈》黄精
- 《本草从新》黄精
- 《本草撮要》黄精
- 《本草分经》黄精
- 《本草分经》黄精
- 《本草分经》黄精
- 《本草分经》黄精
- 《本草分经》黄精
- 《本草害利》黄精
- 《本草经集注》黄精
- 《本草蒙筌》黄精
- 《本草求真》黄精
- 《本草图经》黄精
- 《本草易读》黄精
- 《本草择要纲目》黄精
- 《本经逢原》黄精
- 《得配本草》黄精
- 《雷公炮炙论》黄精
- 《雷公炮制药性解》黄精
- 《名医别录》黄精
- 《食疗本草》黄精
- 《中药炮制》黄精
- 《新修本草》黄精
- 《药笼小品》黄精
- 《药性切用》黄精
- 《饮食须知》黄精
- 《玉楸药解》黄精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黄精
- 《证类本草》黄精
- 《中药学》黄精
- 《千金翼方》黄精
- 《冯氏锦囊秘录》黄精
- 《医学入门》黄精
- 《中国药典》黄精
- 《中药大辞典》黄精
- 《中华本草》黄精
《本草纲目》黄精
「释名」亦名黄芝、戊已芝、菟竹、鹿竹、仙人余粮、救穷草、米铺、野生姜、重楼、鸡格、龙御、垂珠。
「气味」(根)甘、平、无毒。
「主治」
1、补肝明目。用黄精二斤、蔓菁子一斤,共同九蒸九晒,研为细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常服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2、大风癞疮(风邪入血,日久成癞,鼻坏色败)。用黄精去皮,洗净,取二斤晒干,放在米饭上蒸到饭熟时,把药保存好,经常服食。
引用:《本草纲目》黄精
《本草备要》黄精
平补而润
甘平。补中益气,安五脏,益脾胃,润心肺,填精髓,助筋骨,除风湿,下三虫。以其得坤土之精粹,久服不饥(气满则不饥。脂川有人虐使婢,婢逃入山,拔草根食之甚美,久食不饥。夜宿树下,见草动疑为虎,上树避之,及晓而下,凌空若飞鸟。家人采薪见之,告其主,设网捕不得。或曰∶此岂有仙骨?不过服食灵药耳。遂设酒馔于路,果来食之,食讫遂不能去,擒而询之,指所食之草,乃黄精也)。
俗名山生姜,九蒸九晒用(仙家以为芝草之类,服之长生)。
引用:《本草备要》黄精
《本草便读》黄精
黄精图片
甘可益脾.使五脏丰盈.精完神固.润能养血.从后天平补.辟谷充饥.(黄精得土之精气而生.甘平之性.故为补益脾胃之胜品.土者万物之母.母得其养.则水火既济.金木调平.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然滋腻之品.久服令人不饥.若脾虚有湿者.不宜服之.恐其腻膈也.此药味甘如饴.性平质润.为补养脾阴之正品.可供无病患服食.古今方中不见用之.)
引用:《本草便读》黄精
《本草乘雅半偈》黄精
(别录上品)
黄精一名戊己芝,当与黄芝交相匹配。充九土之精,以御八风之侮。
【气味】甘平,无毒。
【核】曰∶隋羊公云∶黄精,芝草之精也。五符经云;黄精获天地之纯精,故一名戊己芝。南北皆有,以嵩山、茅山者佳。三月生苗,高一二尺。一根只一茎,茎梗柔脆,本黄末赤。叶如竹,不尖而短,或两叶三叶,四、五、六叶,俱两两相对,若偏生不对者,偏精也。
四月开花青白,状如小豆花。结子白色如黍粒,即名垂珠,言象形也。根如嫩姜而色黄,亦如鬼臼黄连辈。一年一节,节大不平,大者如拳,小者如拇指。一种茎叶根形俱相似,但茎不紫赤,叶尖有毛钩二枚者,钩吻也,误服杀人。博物志云∶黄帝问于天老曰,天地所生,有食之令人不死者乎?对曰∶太阳之草名黄精,食之可以长生;太阴之之精名钩吻,不可食,令人立死。今人但信钩吻杀人,不信黄精益寿,不亦惑乎?修治,以溪水洗净,蒸之,从巳至子,薄切曝干,可入药用。服食宜生,初时只可食一寸半,多则刺人咽喉,渐渐增之,十日不食,服止三尺五寸。三百日后,尽见鬼神,久则轻身飞行矣。忌梅实。
【 】曰∶无缘自生,独得土大之体用,故名黄精。一名戊己芝也。土位乎中,故补中而益中气。为风所侵而土体失,濡湿泥泞而土用废者,黄精补土之体,充土之用,即居中府藏,亦借以咸安矣。形骸躯壳,悉土所摄,轻身延年不饥,总属土事耳。
引用:《本草乘雅半偈》黄精
《本草从新》黄精
平补气血而润.
甘平.补中益气.安五脏.益脾胃.润心肺.填精髓.助筋骨.除风湿.下三尸虫.以其得坤土之精粹.久服不饥.(气满则不饥.)却病延年.似玉竹而稍大.黄白多须.故俗呼为玉竹黄精.又一种似白芨.俗呼为白芨黄精.又名山生姜.恐非真者.去须.九蒸九晒用.(每蒸一次、必半日方透.)
引用:《本草从新》黄精
《本草撮要》黄精
《本草分经》黄精
《本草分经》黄精
《本草分经》黄精
《本草分经》黄精
《本草分经》黄精
《本草害利》黄精
〔害〕生用,则刺人咽喉。
〔利〕甘平,入脾,补中益气,安五脏,润心肺,填精髓,助筋骨,除风湿,杀下三尸虫。
似玉竹而稍大,故俗呼玉竹黄精。又一种似白芨,俗呼白芨黄精,又名山生姜,则恐非真者。溪水洗净,九蒸九晒用。
引用:《本草害利》黄精
《本草经集注》黄精
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重楼,一名菟竹,一名鸡格,一名救穷,一名鹿竹。生山谷,二月采根,阴干。
今处处有。二月始生。一枝多叶,叶状似竹而短,根似葳蕤。葳蕤根如荻根及菖蒲,概节而平直;黄精根如鬼臼、黄连,大节而不平。虽燥,并柔软有脂润。世方无用此,而为《仙经茎不紫、花不黄为异,而人多惑之。其类乃殊,遂致死生之反,亦为奇事。(《大观》卷六,《政和》一四二页)
引用:《本草经集注》黄精
《本草蒙筌》黄精
味甘,气平。无毒。山谷上肥俱出,茅山嵩山独良。茎类桃枝脆柔,一枝单长;叶如竹叶略短,两叶对生。(一说∶其叶偏生不相对者为偏精,叶相对者为正精,正精功力尤胜。又华陀漆叶青粘散云∶青粘即黄精之正叶者,未审的否?)花开似赤豆花,实结若白黍米。
(亦有不结实者。)并堪服饵,(《抱朴子》云∶服花胜实,服实胜根,但花难得,生花一斛只干得一二升,非大有役力者不能办也。)勿厌采收。冬月挖根,嫩姜仿佛。仙家称名黄精,俗呼为野生姜也。洗净九蒸九曝代粮,可过凶年。因味甘甜,又名米 。入药疗病,生者亦宜。
钩吻略同,切勿误用。安五脏六腑,补五劳七伤。除风湿,壮元阳,健脾胃,润心肺。旋服年久,方获奇功。耐老不饥,轻身延寿。小儿羸瘦,多啖弥佳。
(谟)按∶《博物志》曰∶太阳之草名黄精,饵之可以长生;太阴之草名钩吻,食之入口立死。夫钩吻,野葛之别名也。人但言钩吻杀人,并无敢食之者,何尝信黄精延寿,而饵之不厌者耶?《本经》注中载古一婢,逃入深山,得黄精饵之,日间不饥,久渐轻身,飞越山顶,莫有能追之者,此亦非虚诬也。
引用:《本草蒙筌》黄精
《本草求真》黄精
(山草)补脾阴
黄精(专入脾。兼入肺肾)。书极称羡。谓其气平味甘。治能补中益五脏。补脾胃。润心肺。填精补助筋骨。除风湿。下三虫。且得坤土之精粹。久服不饥。其言极是。(时珍曰。黄精受戊己之淳气。故为真黄宫之胜品。土者万物之母。土得其养。则水火既济。木金交合。而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但其所述逃婢一事。云其服此能飞。不无可疑。究其黄精气味。止是入脾补阴。若使挟有痰湿。则食反更助痰。况此未经火 。食则喉舌皆痹。何至服能成仙。若使事果属实。则人参更得天地中和之粹。又曷云不克成仙耶?细绎是情。殊觉谎谬。因并记之。根紫花黄。叶如竹叶者是。俗名山生姜。九蒸九晒用。
引用:《本草求真》黄精
《本草图经》黄精
黄精图片,旧不载所出州郡,但云生山谷,今南北皆有之。以嵩山、茅山者为佳。三月生苗,高一、二尺以来;叶如竹叶而短,两两相对;茎梗柔脆,颇似桃枝,本黄末赤;四月开细青白花,如小豆花状;子白如黍,亦有无子者。根如嫩生姜,黄色;二月采根,蒸过曝干用。
今通八月采,山中人九蒸九曝,作果卖,甚甘美,而黄黑色。江南人说黄精苗叶,稍类钩吻,但钩吻叶头极尖,而根细。苏恭注云∶钩吻蔓生,殊非此类,恐南北所产之异耳。初生苗时,人多采为菜茹,谓之笔菜,味极美,采取尤宜辨之。隋·羊公服黄精法云∶黄精是芝草之精也。一名葳蕤,一名仙人余粮,一名苟格,一名菟竹,一名垂珠,一名马箭,一名白芨。二月、三月采根,入地八、九寸为上。细切一石,以水二石五斗,煮去苦味,漉出,囊中压取汁,澄清,再煎如膏乃止。以炒黑豆黄末相和,令得所,捏作饼子如钱许大。初服二枚,日益之,百日知。亦焙干筛末,水服,功与上等。《抱朴子》云∶服黄精花胜其实。花,生十斛,干之可得五、六斗,服之十年,乃可得益。又《博物志》云∶天老谓黄帝曰∶太阳之草,名黄精,饵之可以长生。世传华佗漆叶青粘散云∶青粘是黄精之正叶者,书传不载,未审的否。
引用:《本草图经》黄精
《本草易读》黄精
蒸过晒干用。
甘,平,无毒。补中气而安五脏,益脾胃而润心肺,填精髓而助筋骨,除风湿而下三虫。
南北皆有,以茅山、嵩山者良。苗高一二尺。叶如竹而短,两两相对。茎梗柔脆,颇似桃枝,本黄末赤。四月开青白花,状如小豆花。结子白如黍粒,亦有无子者。根如嫩生姜而黄。
二八月采根。亦可劈根稀种之,一年后极稠,子亦可种。以所来多伪,近世稀用矣。
引用:《本草易读》黄精
《本草择要纲目》黄精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补五劳七伤.助筋骨.耐寒暑.益脾胃.润心肺.单服九蒸九曝食之驻颜断谷.补诸虚.止寒热.填精髓.下三尸虫.时珍曰.黄精受戊己之淳气.故为补黄宫之胜品者.万物之母.母得其养.则水火既济.木金交合而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
引用:《本草择要纲目》黄精
《本经逢原》黄精
甘平,无毒。勿误用钩吻,钩吻即野葛,叶头尖有毛钩子,又名断肠草,误服杀人。黄精则茎紫花黄,叶似竹叶也。
发明 黄精为补中宫之胜品,宽中益气,使五脏调和,肌肉充盛,骨髓坚强,皆是补阴之功。但阳衰阴盛人服之,每致泄泻痞满。不可不知。
引用:《本经逢原》黄精
《得配本草》黄精
一名仙人余粮,一名龙衔,一名救穷草。
忌梅实。
甘,平。入足太阴经。补中气,润心肺,安五脏,填精髓,助筋骨,下三虫。得蔓菁,养肝血。配杞子,补精气。
洗净砂泥,蒸晒九次用。阴盛者服之,致泄泻痞满。气滞者禁用。
引用:《得配本草》黄精
《雷公炮炙论》黄精
《雷公炮制药性解》黄精
味甘,性平无毒,入脾肺二经。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驻颜色,久服延年。
按∶黄精甘宜入脾,润宜入肺,久服方得其益,实胜于根,花胜于实,但难辨尔,与钩吻相似,然钩吻有毛钩二个,误服杀人。
雷公云∶凡使勿用钩吻,真似黄精,只是叶有毛子二个,是则认处,误服害人,黄精叶似竹叶,凡采得以溪水洗净后蒸,从巳至午,刀薄切,晒干用。
引用:《雷公炮制药性解》黄精
《名医别录》黄精
《食疗本草》黄精
(一)饵黄精,能老不饥。其法∶可取瓮子去底,釜上安置令得,所盛黄精令满。密盖,蒸之。令气溜,即曝之。第二遍蒸之亦如此。九蒸九曝。凡生时有一硕,熟有三、四斗。蒸之若生,则刺人咽喉。曝使干,不尔朽坏。〔证〕
(二)其生者,若初服,只可一寸半,渐渐增之。十日不食,能长服之,止三尺五寸。
服三百日后,尽见鬼神。饵必升天。〔证〕
(三)根、叶、花、实,皆可食之。但相对者是,不对者名偏精。〔证〕
引用:《食疗本草》黄精
《中药炮制》黄精
『常用名』山姜、黄鸡菜。
『产地』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地。
『采收季节』春秋两季采挖。
『炮制方法』洗净去杂质,捞入甑内或蒸笼内,放锅中蒸6~8小时,注意锅中加水,蒸至黄黑色揉软为度,晒干。再放甑内或蒸笼内复蒸一次,取出晒至八成干,投入缸内,加盖湿布,润透取出,切成1分厚横片,摊簸箕内,日晒夜露,以干为度。若取其增强补脾,则用蜜或黑砂糖炙,每斤药用蜂蜜或黑砂糖3两,加水溶化,撒入药内拌匀,吸尽后取出,放蒸笼内蒸至原气升起后1小时,取出晒干。
『用量』15~30克。
『贮存』装入缸内或箱子,应盖严,防蛀,防潮。忌铁器。
引用:《中药炮制》黄精
《新修本草》黄精
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重楼,一名菟竹,一名鸡格,一名救穷,一名鹿竹。生山谷,二月采根,阴干。
今处处有。二月始生,一枝多叶,叶状似竹而短,根似萎蕤。萎蕤根如荻根及菖蒲,概节而平直;黄精根如鬼臼、黄连,大节而不平。虽燥,并柔软有脂润。俗方无用此,而为《仙经实皆可饵服,酒散随宜,具在断谷方中。黄精叶乃与钩吻相似,惟茎不紫、花不黄为异,而人多惑之。其类乃殊,遂致死生之反,亦为奇事。
〔谨案〕
黄精肥地生者,即大如拳;薄地生者,犹如拇指。萎蕤肥根,颇类其小者,肌理形色,都大相似。今以鬼臼、黄连为比,殊无仿佛。又黄精叶似柳叶及龙胆、徐长卿辈而坚。其钩吻蔓生,殊非比类。
引用:《新修本草》黄精
《药笼小品》黄精
引用:《药笼小品》黄精
《药性切用》黄精
《饮食须知》黄精
《玉楸药解》黄精
味甘,入足太阳脾、足阳明胃经。补脾胃之精,润心肺之燥。
黄精滋润醇浓,善补脾精,不生胃气,未能益燥,但可助湿。上动胃逆,浊气充塞,故多服头痛,湿旺者不宜。《本草》轻身延年之论,未可尽信也。
砂锅蒸,晒用。
钩吻即野葛,形似黄精,杀人!
引用:《玉楸药解》黄精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黄精
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药性论》云∶君。日华子云∶补五劳七伤,助筋骨,止饥,耐寒暑,益脾胃,润心。《神仙芝草经》云∶宽中益使五脏调良,肌肉充盛,骨体坚强,其力倍。二月采,阴干。所在皆有,唯茅山生者
《证类本草》黄精
(黄精_图片)
味甘,平,无毒。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重楼,一名菟竹,一名鸡格,一名救穷,一名鹿竹。生山谷。二月采根,阴干。
陶隐居云∶今处处有。二月始生,一枝多叶,叶状似竹而短,根似萎蕤。萎蕤根如荻根及菖蒲, 节而平直;黄精根如鬼臼、黄连,大节而不平。虽燥,并柔软有脂润。俗方无用此,而为《仙经》所贵。根、叶、华、实皆可饵服,酒散随宜,具在断谷方中。黄精叶乃与钩吻相似,唯茎不紫、花不黄为异,而人多惑之。其类乃殊,遂致死生之反,亦为奇事。唐本注云∶黄精肥地生者,即大如拳。薄地生者,犹如拇指。萎蕤肥根颇类其小者,肌理形色都大相似。今以鬼臼、黄连为比,殊无仿佛。又黄精叶似柳及龙胆、徐长卿辈而坚。其钩吻蔓生,殊非比类。今按别本注∶今人服用,以九蒸九曝为胜,而云阴干者恐为烂坏。臣禹锡等谨按抱朴子云∶一名垂珠。服其花,胜其实,其实胜其根。但花难得,得其生花十斛,干之才可得五、六斗耳。而服之日可三合,非大有役力者,不能办也。服黄精仅十年,乃可得其益耳,且以断谷不及术,术饵令人肥健,可以负重涉险,但不及黄精甘美易食。凶年之时,可以与老小代粮,人食之谓为米脯也。广雅云∶黄精,龙衔也。永嘉记云∶黄精,出嵩阳永宁县。药性论云∶黄精,君。陈藏器云∶黄精,陶云将钩吻相似,但一善一恶耳。按∶钩吻即野葛之别名。若将野葛比黄精,则二物殊不相似,不知陶公凭何此说。其叶偏生,不对者为偏精,功用不如正精。萧炳云∶黄精,寒。日华子云∶补五劳七伤,助筋骨,止饥,耐寒暑,益脾胃,润心肺。单服九蒸九曝,食之驻颜,入药生用。
图经云∶黄精,旧不载所出州郡,但云生山谷,今南北皆有之,以嵩山、茅山者为佳。
三月生,苗高一、二尺以来,叶如竹叶而短,两两相对。茎梗柔脆,颇似桃枝,本黄末赤。四月开细青白花,如小豆花状。子白如黍,亦有无子者。根如嫩生姜,黄色。二月采根。蒸过,曝干用。今通八月采,山中人九蒸九曝,作果卖,甚甘美而黄黑色。江南人说∶黄精苗叶稍类钩吻,但钩吻叶头极尖而根细。苏恭注云∶钩吻蔓生。殊非比类,恐南北所产之异耳。初生苗时,人多采为菜茹,谓之笔菜,味极美,采取尤宜辨之。隋·羊公《服黄精法》云∶黄精是芝草之精也,一名萎蕤,一名仙人余粮,一名苟格,一名菟竹,一名垂珠,一名马箭,一名白芨。二月、三月采根,入地八、九寸为上。
细切一石,以水二石五斗煮去苦味,漉出,囊中压取汁,澄清,再煎如膏乃止。以炒黑豆黄末相和,令得所,捏作饼子如钱许大。初服二枚,日益之,百日知。亦焙干筛末,水服,功与上等。《抱朴子》云∶服黄精花胜其实。花,生十斛,干之可得五、六斗,服之十年,乃可得益。又《博物志》云∶天老谓黄帝曰∶太阳之草名黄精,饵之可以长生。世传华佗漆叶青粘散云∶青粘是黄精之正叶者,书传不载,未审的否。
雷公云∶凡使,勿用钩吻,真似黄精,只是叶有毛钩子二个,是别认处,若误服害人。
黄精叶似竹叶。凡采得,以溪水洗净后蒸,从巳至子,刀薄切,曝干用。食疗饵黄精,能老不饥。其法∶可取瓮子去底,釜上安置令得所,盛黄精令满。密盖蒸之,令气溜,即曝之。第二遍蒸之亦如此。九蒸九曝。凡生时有一硕,熟有三、四斗。蒸之若生,则刺人咽喉;曝使干,不尔朽坏。其生者,若初服,只可一寸半,渐渐增之。十日不食,能长服之,只三尺五寸。服三百日后,尽见鬼神,饵必升天。根、叶、花、实皆可食之。但相对者是,不对者名偏精。圣惠方神仙∶服黄精成地仙,根茎不限多少。细锉阴干捣末,每日净水调服,任意多少。一年之周,变老为少。稽神录∶临川有士人虐所使婢,婢乃逃入山中,久之见野草枝叶可爱,即拔取根食之甚美,自是常食,久而遂不饥,轻健。夜息大树下,闻草中动,以为虎,惧而上树避之。及晓下平地,其身 然凌空而去。或自一峰之顶,若飞鸟焉。数岁,其家人采薪见之,告其主,使捕之不得,一日遇绝壁下,以网三面围之,俄而腾上山顶。其主异之,或曰此婢安有仙骨,不过灵药服食。遂以酒馔五味香美,置往来之路,观其食否,果来食,食讫遂不能远去,擒之,具述其故。指所食之草,即黄精也。道脏·神仙芝草经∶黄精,宽中益气,五脏调良,肌肉充盛,骨体坚强,其力倍,多年不老,颜色鲜明,发白更黑,齿落更生。先下三尸虫∶上尸,好宝货,百日下;中尸,好五味,六十日下;下尸,好五色,三十日下,烂出。花、实、根三等,花为飞英,根为气精。博物志∶昔黄帝问天老曰∶天地所生,岂有食之令人不死乎?天老曰∶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饵之可以长生;太阴之草,名曰钩吻,不可食之,入口立死。人信钩吻之杀人,不信黄精之益寿,不亦甚乎。灵芝瑞草经∶黄芝即黄精也。
引用:《证类本草》黄精
《中药学》黄精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黄精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脾、肺经。
【功效】补脾润肺。
【临床应用】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肺虚咳嗽,消渴,及病后虚羸等症。
本品有补中益气、润肺的功效,对脾胃虚弱,体倦乏力等症,常与党参、白朮等药配合应用;对肺虚燥咳,常与沙参、天冬、麦冬等配合应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治糖尿病,常配合山药、黄耆、天花粉、枸杞子等同用。
【处方用名】黄精、制黄精(蒸熟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文献摘录】《别录》:「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
《本草纲目》:「补诸虚....填精髓。」
引用:《中药学》黄精
《千金翼方》黄精
《冯氏锦囊秘录》黄精
得土之冲气,禀乎季春之令,故味甘平,气和无毒。其色正黄,味浓气薄。以溪水洗净后蒸,从巳至子,竹刀薄切晒干用。
黄精,安五脏六腑,补五劳七伤,除风湿,壮元阳,健脾胃,润心肺,旋服年久,方获奇功。耐老不饥,轻身延寿,小儿羸瘦,多啖弥佳。黄帝曰∶太阳之草名黄精,饵之可以长生,味甘而浓,气薄而平,能益脾阴填精髓也。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黄精
《医学入门》黄精
黄精无毒味甘平,大补劳伤心肺清,除风湿益牌胃气,十年专服可长生。
得太阳之精也。补五劳七伤,润心肺,除风湿,益脾胃,补中益气,安五脏,耐寒暑,服十年乃可延年不饥。其花胜其实,但难得耳。二月采正精,阴干入药,生用。若单服之,先用滚水绰去苦汁,九蒸九晒。但此物与钩吻相似,误用杀人。钩吻即野葛,蔓生,叶头尖处有两毛钩子。黄精如竹叶相对,根如嫩姜,黄色。又偏精不用。
引用:《医学入门》黄精
黄精
黄
- 黄
- 雌黄
- 大黄
- 地黄
- 黄柏
- 黄辨
- 黄辩
- 黄参
- 黄虫
- 黄丹
- 黄豆
- 黄独
- 黄矾
- 黄符
- 黄膏
- 黄瓜
- 黄环
- 黄酒
- 黄橘
- 黄绢
- 黄菌
- 黄蜡
- 黄连
- 黄栌
- 黄麻
- 黄米
- 黄皮
- 黄芪
- 黄耆
- 黄芩
- 黄散
- 黄鳝
- 黄蓍
- 黄石
- 黄秫
- 黄鼠
- 黄孙
- 黄汤
- 黄土
- 黄丸
- 黄屑
- 黄羊
- 黄杨
- 黄药
- 黄银
- 黄鱼
- 黄芝
- 姜黄
- 硫黄
- 麻黄
- 嫩黄
- 牛黄
- 蒲黄
- 人黄
- 蛇黄
- 石黄
- 松黄
- 藤黄
- 土黄
- 雄黄
- 徐黄
- 熏黄
- 竹黄
- 白黄羊
- 冰黄散
- 炒黄面
- 川大黄
- 川黄柏
- 川黄连
- 雌黄丸
- 大黄茶
- 大黄酒
- 大黄散
- 大黄汤
- 大黄丸
- 大黄饮
- 地黄膏
- 地黄煎
- 地黄酒
- 地黄散
- 地黄汤
- 地黄丸
- 地黄饮
- 地黄粥
- 豆黄卷
- 二黄散
- 二黄汤
- 防风黄
- 粉黄膏
- 服地黄
- 干地黄
- 根黄方
- 胡黄连
- 胡黄莲
- 黄白散
- 黄白支
- 黄柏茶
- 黄柏膏
- 黄柏酒
- 黄柏木
- 黄柏散
- 黄柏汤
- 黄柏丸
- 黄雌鸡
- 黄雌鸣
- 黄大豆
- 黄胆方
- 黄矾散
- 黄矾丸
- 黄敷药
- 黄狗肾
- 黄瓜菜
- 黄褐侯
- 黄鹤丹
- 黄护草
- 黄花菜
- 黄花草
- 黄花了
- 黄花鱼
- 黄花子
- 黄昏汤
- 黄荆根
- 黄赖鱼
- 黄连茶
- 黄连粉
- 黄连膏
- 黄连煎
- 黄连酒
- 黄连散
- 黄连汤
- 黄连丸
- 黄梁米
- 黄粱米
- 黄寮郎
- 黄苓散
- 黄龙汤
- 黄龙丸
- 黄龙尾
- 黄龙眼
- 黄明胶
- 黄牛肉
- 黄牛屎
- 黄芪茶
- 黄芪粥
- 黄荠水
- 黄茄根
- 黄茄子
- 黄芩茶
- 黄芩散
- 黄芩汤
- 黄颡鱼
- 黄石茶
- 黄石华
- 黄石脂
- 黄鼠肉
- 黄土散
- 黄土汤
- 黄药根
- 黄药散
- 黄药脂
- 黄药子
- 黄煮散
- 藿黄茶
- 鸡黄散
- 鸡子黄
- 姜黄散
- 姜黄鱼
- 金黄散
- 浸黄酒
- 荆黄汤
- 硫黄散
- 硫黄汤
- 硫黄丸
- 硫黄香
- 柳黄散
- 麻黄茶
- 麻黄根
- 麻黄煎
- 麻黄散
- 麻黄汤
- 麻黄丸
- 牛黄膏
- 牛黄煎
- 牛黄散
- 牛黄丸
- 蒲黄茶
- 蒲黄散
- 蒲黄汤
- 朴黄丸
- 轻黄散
- 人中黄
- 软黄丸
- 三黄丹
- 三黄散
- 三黄汤
- 三黄丸
- 三黄圆
- 山黄茶
- 蛇黄丹
- 蛇黄丸
- 生地黄
- 十黄散
- 石流黄
- 石硫黄
- 熟地黄
- 蜀黄环
- 四黄散
- 松黄汤
- 天竹黄
- 天竺黄
- 土黄连
- 退黄丸
- 西黄丸
- 犀黄散
- 犀黄丸
- 小黄膏
- 小黄酒
- 小黄丸
- 泻黄散
- 芎黄散
- 芎黄汤
- 雄黄虫
- 雄黄散
- 雄黄丸
- 玄黄丹
- 玄黄石
- 鲟黄鱼
- 野猪黄
- 益黄散
- 益黄汤
- 真黄散
- 炙黄鸡
- 珠黄散
- 紫黄茶
- 八味黄散
- 拔毒黄散
- 大补黄汤
- 大豆黄卷
- 大黄虫丸
- 大黄蜂子
- 大黄龙丸
- 大芎黄汤
- 当归黄汤
- 地黄煎丸
- 地黄小煎
- 防风黄汤
- 防己黄汤
- 肺痈黄散
- 干地黄汤
- 干地黄丸
- 桂枝黄汤
- 黑地黄丸
- 黑尾黄羊
- 胡黄连丸
- 黄白术汤
- 黄鳖甲散
- 黄病神丹
- 黄雌鸡肉
- 黄雌鸡汤
- 黄胆神方
- 黄茯苓汤
- 黄茯神汤
- 黄褐侯肉
- 黄花菜饮
- 黄花地丁
- 黄建中汤
- 黄苦酒汤
- 黄理中汤
- 黄连补汤
- 黄连粉方
- 黄六一汤
- 黄焖狗肉
- 黄焖鹿筋
- 黄胖病方
- 黄茄茎叶
- 黄人参汤
- 黄蜀葵花
- 黄五物汤
- 黄芽白菜
- 黄药子散
- 黄益损汤
- 黄竹叶汤
- 姜黄腱子
- 九蒸大黄
- 九蒸地黄
- 蚵黄连丸
- 乐令黄汤
- 麻黄醇酒
- 麻黄根茶
- 麻黄根粉
- 麻黄根散
- 麻黄汤洗
- 内补黄散
- 内补黄汤
- 内托黄汤
- 牛黄双丸
- 蒲黄瓜齑
- 人参黄散
- 三黄宝蜡
- 三黄石膏
- 上二黄丸
- 芍药黄汤
- 神效黄汤
- 升麻黄汤
- 生地黄鸡
- 生地黄煎
- 生地黄散
- 生地黄汤
- 生地黄丸
- 生地黄粥
- 生干地黄
- 生硫黄丸
- 石硫黄散
- 石中黄子
- 熟大黄汤
- 熟地黄散
- 熟地黄汤
- 熟地黄丸
- 天竺黄散
- 鲜地黄汁
- 小地黄丸
- 小黄米酒
- 雄黄兑散
- 雄黄锐散
- 雄黄熏方
- 羊肉黄汤
- 一枝黄花
- 灶心黄土
- 灶中黄土
- 蒸大黄丸
- 治黄病方
- 治黄胆方
- 治黄丁方
- 竹叶黄汤
- 铸钟黄土
- 八味地黄丸
- 白术地黄茶
- 白术麻黄茶
- 百合地黄汤
- 半夏麻黄丸
- 备急大黄丸
- 鳖甲地黄汤
- 虫草炖黄雀
- 雌黄芍药丸
- 大胡黄连丸
- 大黄附子汤
- 大黄甘草汤
- 大黄甘草饮
- 大黄甘遂汤
- 大黄干漆汤
- 大黄黄芩汤
- 大黄牡丹茶
- 大黄牡丹汤
- 大黄朴硝汤
- 大黄生地茶
- 大黄香蒲汤
- 大黄硝石汤
- 大黄泄热汤
- 大黄泻热汤
- 大黄一物汤
- 大黄蟅虫丸
- 大黄枳芍茶
- 大黄左经汤
- 当归地黄汤
- 当归六黄汤
- 地肤大黄汤
- 地黄门冬酒
- 地黄清肺饮
- 地黄生姜粥
- 地黄羊脂煎
- 地黄枣仁粥
- 防风黄芪汤
- 防风黄耆汤
- 防风黄芩丸
- 防己地黄汤
- 防己黄芪汤
- 防己黄耆汤
- 附子麻黄汤
- 甘草麻黄汤
- 干姜大黄茶
- 干熟地黄丸
- 葛根黄连汤
- 葛根麻黄汤
- 桂附地黄丸
- 桂枝黄芩汤
- 桂枝加黄汤
- 桂枝麻黄汤
- 河间地黄饮
- 河间雄黄散
- 厚朴大黄汤
- 厚朴麻黄汤
- 琥珀地黄丸
- 黄白术肉桂
- 黄柏止泄汤
- 黄酒蛋黄羹
- 黄连阿胶散
- 黄连阿胶汤
- 黄连阿胶丸
- 黄连茯苓汤
- 黄连贯众散
- 黄连胡粉散
- 黄连解毒汤
- 黄连橘皮汤
- 黄连龙骨汤
- 黄连磨积丸
- 黄连木通丸
- 黄连清膈丸
- 黄连清化丸
- 黄连清心汤
- 黄连犀角汤
- 黄连香薷饮
- 黄连消毒散
- 黄连消毒饮
- 黄连泻心汤
- 黄连猪肚丸
- 黄毛金丝草
- 黄牛脑子酒
- 黄芪陈皮粥
- 黄芪当归汤
- 黄芪炖母鸡
- 黄芪猴头汤
- 黄芪甲鱼汤
- 黄芪建中汤
- 黄芪汽锅鸡
- 黄芪山药茶
- 黄芪五物汤
- 黄芪蒸乳鸽
- 黄芪猪肝汤
- 黄耆赤风汤
- 黄耆防风汤
- 黄耆甘草汤
- 黄耆建中汤
- 黄耆桃红汤
- 黄耆五物汤
- 黄芩半夏丸
- 黄芩牡丹汤
- 黄芩清畅茶
- 黄芩芍药汤
- 黄鼠野狼肉
- 己椒苈黄丸
- 加减地黄汤
- 加减黄龙汤
- 加减泻黄散
- 加味地黄丸
- 加味麻黄散
- 加味三黄丸
- 加味硝黄散
- 解毒雄黄丸
- 金黄如意散
- 进退黄连汤
- 九物牛黄丸
- 酒煮大黄丸
- 酒煮黄连丸
- 凉血地黄汤
- 六味地黄汤
- 六味地黄丸
- 麻黄白术汤
- 麻黄醇酒汤
- 麻黄茯苓汤
- 麻黄附子汤
- 麻黄甘草汤
- 麻黄葛根汤
- 麻黄桂枝汤
- 麻黄加术汤
- 麻黄解表茶
- 麻黄羌活汤
- 麻黄升麻汤
- 麻黄石膏汤
- 麻黄汤麻黄
- 麻黄续命汤
- 麻黄引气汤
- 麻黄左经汤
- 明睛地黄丸
- 明目地黄丸
- 牡丹大黄汤
- 木通地黄茶
- 内疏黄连汤
- 牛黄白术丸
- 牛黄鳖甲丸
- 牛黄冰连散
- 牛黄夺命散
- 牛黄甘露丸
- 牛黄金虎丹
- 牛黄凉膈丸
- 牛黄清心丸
- 牛黄生犀丸
- 牛黄通膈丸
- 牛黄犀角丸
- 牛黄泻心汤
- 牛黄益金散
- 牛黄朱砂丸
- 浓朴大黄汤
- 浓朴麻黄汤
- 破黄七神丹
- 蒲黄一物散
- 七味地黄丸
- 七物黄连汤
- 千金地黄煎
- 钱氏益黄散
- 钱乙泻黄散
- 噙化三黄丸
- 青黛雄黄散
- 青花黄叶草
- 清脑黄连膏
- 人参地黄丸
- 肉桂黄连茶
- 如圣地黄丸
- 如圣柘黄丸
- 乳香硫黄散
- 三黄败毒散
- 三黄补血汤
- 三黄解毒汤
- 三黄祛热煎
- 三黄石膏汤
- 三黄石青汤
- 三黄熟艾汤
- 三黄犀角散
- 三黄泻热汤
- 三黄泻心汤
- 三黄枳术丸
- 三物黄芩汤
- 芍药黄连汤
- 射干麻黄汤
- 神效雄黄丸
- 升麻地黄散
- 生干地黄散
- 生金牛黄汤
- 生熟地黄丸
- 生熟地黄饮
- 十味地黄丸
- 石斛地黄煎
- 熟干地黄散
- 熟干地黄汤
- 熟干地黄丸
- 桃仁大黄茶
- 头痛硫黄丸
- 温中大黄汤
- 五利大黄汤
- 五香麻黄汤
- 犀角地黄汤
- 犀角麻黄汤
- 洗眼黄连散
- 硝石大黄丸
- 泻心三黄汤
- 雄黄黄芩散
- 雄黄解毒散
- 雄黄解毒丸
- 雄黄圣饼子
- 熊胆冰黄散
- 羊肉地黄汤
- 养血地黄丸
- 郁金黄连丸
- 知母黄芩汤
- 知母麻黄汤
- 栀子大黄汤
- 治黄胖肿方
- 治黄肉随方
- 仲景三黄汤
- 竹叶黄耆汤
- 竹叶黄芩汤
- 滋阴地黄丸
- 白虎加地黄汤
- 百合鸡子黄汤
- 大青龙汤麻黄
- 丹溪治黄胆方
- 附子黄草果饮
- 干地黄当归丸
- 根据源麻黄汤
- 桂枝黄鳖甲汤
- 桂枝加大黄汤
- 桂枝加黄芪汤
- 桂枝加黄耆汤
- 和剂黄连膏子
- 和太师牛黄丸
- 胡黄连麝香丸
- 黄桂枝五物汤
- 黄酒核桃泥汤
- 黄连胡粉膏散
- 黄芪干烧鲥鱼
- 黄芪软炸里脊
- 黄芪银耳炖鸡
- 黄芍药桂酒汤
- 加味黄五物汤
- 交感地黄煎丸
- 理中加黄芪汤
- 麻黄加知母汤
- 内托黄酒煎汤
- 牛黄小乌犀丸
- 三黄白头翁汤
- 三物黄连粉散
- 升麻加黄连汤
- 生地黄自然汁
- 薯蓣鸡子黄粥
- 小黄连阿胶丸
- 小青龙汤麻黄
- 伊芳尹三黄汤
- 治黄胆如金方
- 败毒散加黄芩汤
- 鼻衄三黄补血汤
- 大黄附子细辛汤
- 大黄甘遂阿胶汤
- 大黄厚朴甘草汤
- 大黄黄连泻心汤
- 大青龙加黄芩汤
- 葛根黄连黄芩汤
- 葛根黄芩黄连汤
- 桂枝二麻黄一汤
- 桂枝加黄五两汤
- 桂枝麻黄各半汤
- 黄花菜马齿苋饮
- 黄连黄芩泻心汤
- 黄芪桂枝五物汤
- 黄芪米醋脆皮鲤
- 黄芪芍药桂酒汤
- 黄芪芍药桂枝汤
- 黄耆桂枝五物汤
- 鸡胆汁黄瓜藤饮
- 加减八味地黄汤
- 锦囊加减地黄丸
- 揩牙乌髭地黄散
- 麻黄附子甘草汤
- 麻黄附子细辛汤
- 麻黄附子炙草汤
- 麻黄桂枝各半汤
- 麻黄人参芍药汤
- 麻黄调心泄热汤
- 养血当归地黄汤
- 茵陈栀子大黄汤
- 早服二妙地黄汤
- 枳实栀子大黄汤
- 铸铧锄孔中黄土
- 巴郡太守奏三黄丸
- 白虎加黄连阿胶汤
- 白芷黄荆实瓦垄子
- 百合地黄加牡蛎汤
- 二陈加黄连栀子汤
- 根据源麻黄续命汤
-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 麻黄连轺赤子豆汤
- 枳实大黄栀子豉汤
- 猪苓加黄连牡丹汤
- 大黄黄柏栀子芒硝汤
- 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
- 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
- 地黄黄柏茯苓栝蒌汤
- 地黄黄柏黄连半夏汤
- 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
- 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
- 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
-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 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
- 桂枝加芍药加大黄汤
- 黄连半夏石膏甘草汤
- 黄连黄芩阿胶甘草汤
- 黄连石膏半夏甘草汤
- 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
- 黄耆芍药桂枝苦酒汤
- 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 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 青娥丸加黄柏知母方
- 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
- 四逆加吴茱萸黄连汤
- 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
- 枳实栀子豆豉大黄汤
- 地黄半夏牡蛎酸枣仁汤
- 二陈加山栀黄连生姜汤
- 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
- 黄连黄芩半夏猪胆汁汤
- 黄芪五物加干姜半夏汤
- 加减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 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
- 小儿初生大便血蒲黄散
- 治黄水疮羊须疮屡验方
- 补中益气汤加黄柏知母方
- 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
- 大黄厚朴枳实半夏甘草汤
- 地黄黄柏秦皮茯苓泽泻汤
- 黄连阿胶半夏桃仁茯苓汤
- 黄连黄芩麦冬桔梗甘草汤
- 黄连黄芩栀子牡丹芍药汤
- 苓甘五味姜辛半杏大黄汤
- 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方
- 六味地黄丸如黄柏知母方
- 人参地黄龙骨牡蛎茯苓汤
- 四物汤加黄芩黄柏槐花方
- 乌头麻黄黄芪芍药甘草汤
- 治黄胆未退及小便出血方
- 百合地黄牡丹皮半夏茯苓汤
- 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
-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
- 大黄石膏茯苓白术枳实甘草汤
- 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
-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 竹叶石膏黄芩泽泻半夏甘草汤
- 桔梗甘草枳实芍药加地黄牡丹汤
- 桂枝甘草麻黄生姜大枣细辛附子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