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梅
目录
《本草纲目》梅
《本经逢原》梅
《得配本草》梅
《中药大辞典》梅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纲目》梅

《本草纲目》

「气味」(生青梅)酸、平、无毒。(乌梅,即梅熏黑者)酸、温、平、涩、无毒。(白梅梅、霜梅

「主治」

1、痈疸疮肿。用盐梅烧存性,研为末,加轻粉少许,以香油涂搽患处四围。

2、喉痹乳蛾。用青梅二十枚、盐十二两,淹五天;另用明矾三两,桔梗白芷防风各二两,皂荚三十个,共研为末,拌梅汁和梅,收存瓶中。每取一枚,噙咽津液。凡中风普厥,牙关不开,用此方擦牙,很有效。

3、泄痢口渴。用乌梅煎汤代喝。

4、赤痢腹痛。用陈白梅同茶、水各半煎服。

5、大便下血久痢不止。用乌梅三两烧存性,研为末,加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6、小便尿血。用乌梅烧存性,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送下。

7、血崩。用乌梅内七枚,烧存性,研末,米汤送服。一天服二次。

8、大便不通。用乌梅十颗,泡热水中去,做成枣子大的丸子,塞肛门内,不久好可通便

9、霍乱吐泻。用盐梅煎汤细细饮服。

10、蛔虫上行。出于口鼻,用乌梅煎汤频饮,并含口中好安。

11、主咳。用乌梅肉微炒,罂粟壳去筋膜、蜜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睡时蜜汤调下。

12、伤寒。用乌梅十四枚,盐五合,加水一升煎取半升,一次服下取吐,吐后须避风。

引用:《本草纲目》梅

下载:《本草纲目》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经逢原》梅

《本经逢原》

榔梅

酸平无毒。

《本经》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青黑痣、蚀恶肉

梅花开于冬,而实熟于夏,得木之全气,故其味最酸。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胆液,故食则津生,类相感应也。所主之病,皆取酸收之义。梅之种类最多,惟榔梅最胜。相传是真武折梅枝插榔树株而誓曰,吾道若成,果实。其种从均州太和山来,榔即榆树中之一种,其梅如脆异常,故近世谓之消梅。食之开胃生津,清神安睡,乃榔之本性也。《本经》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皆指陈藏者而言。若青梅则凝涩滞气,决非偏枯不仁者所宜。凡皆尔,不独青梅为然。乌梅酸收益津开胃,同建茶、干姜休息痢,能敛肺涩肠止呕敛汗定喘安蛔。仲景治蛔厥乌梅丸用之,得酸即止,用丸不用汤者,欲留有形之物入于虫口也。今治血痢必用之,中风惊痰喉痹肿痛,痰厥僵仆,牙关紧闭者,取乌梅擦牙龈即开。血痢不止,以乌梅烧存性,米汤服之渐止。恶疮 烧灰研敷,恶肉自消,此即《本经》去死肌恶肉之验。又《丹方》治女人脚上眼,乌梅肉饭上蒸烂,和米醋研如糊,涂上一宿即去。白梅咸酸,主中风牙关紧闭,擦牙涎出即开。去 肉方多用之,木针刺在肉中者,嚼敷即出。梅核仁明日益气除烦热,能治妇人子脏中风气积滞,《千承泽丸用之。梅叶煮汁治休息痢及干霍乱效。以之渍水洗则不脆。洗夏衣生霉点即去有验。

引用:《本经逢原》梅

下载:《本经逢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得配本草》梅

《得配本草》

白梅

名盐梅、梅。

酸、咸、平。治泻痢烦渴,疗霍乱呕吐。配轻油,涂痈疽

配生矾末,为丸含咽,治喉痹乳蛾。同皂角烧炭,敷发背。(发热茶清调,不发热醋调。)

大青梅以盐汁渍之,日晒夜渍,十日成矣,久乃上霜。

酸,平。治休息痢及霍乱,煎浓汁饮之。夏衣生霉点,煎汤洗之即去。配棕榈炭,治月水不止。

甘、酸、平。发痘解毒

引用:《得配本草》梅

下载:《得配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拼音索引:m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