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石脂
- 目录
- 《本草备要》赤石脂
- 《本草便读》赤石脂
- 《本草崇原》赤石脂
- 《本草从新》赤石脂
- 《本草撮要》赤石脂
- 《本草分经》赤石脂
- 《本草分经》赤石脂
- 《本草经解》赤石脂
- 《本草蒙筌》赤石脂
- 《本草求真》赤石脂
- 《本草思辨录》赤石脂
- 《本草图经》赤石脂
- 《本草新编》赤石脂
- 《本草衍义》赤石脂
- 《本草易读》赤石脂
- 《本草择要纲目》赤石脂
- 《本经逢原》赤石脂
- 《长沙药解》赤石脂
- 《得配本草》赤石脂
- 《雷公炮制药性解》赤石脂
- 《名医别录》赤石脂
- 《药笼小品》赤石脂
- 《药性切用》赤石脂
- 《药征续编》赤石脂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赤石脂
- 《证类本草》赤石脂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赤石脂
- 《中药学》赤石脂
- 《千金翼方》赤石脂
- 《冯氏锦囊秘录》赤石脂
- 《顾松园医镜》赤石脂
- 《医学入门》赤石脂
- 《中国药典》赤石脂
- 《中药大辞典》赤石脂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赤石脂
《本草备要》赤石脂
重,涩,固大小肠
甘而温,故益气生肌而调中。酸而涩,故收湿(《独行方》∶ 末,治小儿脐中汁出、赤肿)止血而固下(《经疏》云∶大、小肠下后虚脱,非涩剂无以固之。其他涩药轻浮,不能达下,惟赤石脂体重而涩,直入下焦阴分,故为久痢、泄癖要药。仲景桃花汤用之,加干姜、粳米)。疗肠癖泄痢,崩带遗精,痈痔溃疡,收口长肉,催生下胞(《经疏》云∶能去恶血,恶血化,则胞胎无阻。东垣云∶胞胎不出,涩剂可以下之。又云∶固肠、胃有收敛之能,下胎衣无推荡之峻)。细腻粘舌者良。赤入血分,白入气分(五色石脂入五脏)。研粉,水飞用。恶芫花。畏大黄。
引用:《本草备要》赤石脂
《本草便读》赤石脂
固大肠.治久痢肠红.疗崩带淋漓.甘酸温肾.养心气.可和营敛血.涂癞风蚀烂.敷贴生肌.(赤石脂此石其性最粘而有脂.用以固济炉鼎甚良.其味甘酸.其质重镇.凡用药治病.皆宜察形观色.度其性味.审其寒温.自有得心应手之妙.不必拘拘乎本草诸说.总之其治能入心肾大肠血分.其功不外乎固涩重镇.足以尽之.)
引用:《本草便读》赤石脂
《本草崇原》赤石脂
气味甘平,无毒。主治黄胆,泄痢,肠癖浓血,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疮,头疮疥瘙。久服补髓益气,肥健不饥,轻身延年,五色石脂,各随五色,补五脏。
(《本经》概言五色石脂,今时只用赤白二脂。赤白二脂,赤中有白,白中有赤,总名赤石脂。不必如《别录》分为二也。始出南山之阳,及延州、潞州、吴郡山谷中,今四方皆有。此石中之脂,如骨之髓,故揭石取之以理腻粘舌缀唇者为上。)
石脂乃石中之脂,为少阴肾脏之药。又,色赤象心,甘平属土。主治黄胆、泄痢、肠癖浓血者,脾土留湿,则外疸黄而内泄痢,甚则肠癖浓血。石脂得太阴之土气,故可治也。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者,少阴脏寒,不得君火之阳热以相济,致阴蚀而为下血赤白,邪气痈肿而为疽痔。石脂色赤,得少阴之火气,故可治也。恶疮、头疡、疥瘙者,少阴火热不得肾脏之水气以相滋,致火热上炎,而为恶疮之头疡疥瘙。石脂生于石中,得少阴水精之气,故可治也,久服则脂液内生,气血充盛,故补髓益气。补髓助精也,益气助神也,精神交会于中土,则肥健不饥,而轻身延年。《本经》概言五色石脂,故曰各随五色补五脏。
引用:《本草崇原》赤石脂
《本草从新》赤石脂
重、涩、固大小肠.
甘温酸涩.能收湿止血而固下.(经疏云∶大小肠下后虚脱、非涩剂无以固之、其他涩药、轻浮不能达下、惟赤石脂体重而涩、直入下焦阴分、故为久痢泄 要药.)疗肠 泄痢.崩带遗精.痈痔溃疡.收口长肉.催生下胞.(经疏云∶能去恶血、恶血化则胞胎无阻、东垣曰∶胞胎不出、涩剂可以下之、又云∶固肠胃、有收敛之能、下胞衣、无推荡之峻.)细腻入气分.(五色石脂、各入五脏.)研粉.(亦有 者.)水飞.
引用:《本草从新》赤石脂
《本草撮要》赤石脂
引用:《本草撮要》赤石脂
《本草分经》赤石脂
《本草分经》赤石脂
《本草经解》赤石脂
气大温.味甘酸辛.无毒.主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肠 下痢赤白.小便利.及痈疽疮痔.女人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久服补髓好颜色.益智不饥.轻身延年.(火)
赤石脂气大温.禀天春夏木火之气.入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络经.味甘酸辛无毒.得地中东西土木金之味.入足阳明燥金胃土、手阳明燥金大肠.气味升多于降.阳也.心包络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代心君行事之府也.石脂气味酸温.则条畅心包络.而心君之气得所养矣.肝开窍于目.辛温疏达.则肝和而目明.精者五脏阴气之华也.甘酸之味可以益阴.所以益精而补髓也.腹者太阴经行之地.太阴为湿土.土湿而寒则痛.石脂气温.温能行寒去湿.所以主之也.胃与大肠为阳明燥金.阳虚不燥.则肠 下利.石脂温辛收涩.故主下利及小便利.盖涩可以固脱也.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火有虚实.实火可泻.虚火可补.心包络代君行事.其气味酸温.可补心包络之火也.肝藏血.肝血不藏.则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矣.味甘酸可以藏肝血.气温可以达肝气.所以主之也.久服补益阳明.阳明经行于面.所以好颜色.肾为悭藏而藏智.酸收益阴.所以益智.阳明胃气充益.所以不饥而延年也.
【制方】
引用:《本草经解》赤石脂
《本草蒙筌》赤石脂
味甘、酸、辛,气温。无毒。多产泰山,无时收采。种有五色,实共一名。虽各补脏不同,总系收敛之剂。可以隅反,不必概言。形赤粘舌为良,火 醋淬才研。畏芫花莫见,恶大黄松脂。凡百溃汤收口长肉,但诸来血止塞归经。养心气涩精,住泻痢除痛。(白者入大肠经,止泻尤妙。)
引用:《本草蒙筌》赤石脂
《本草求真》赤石脂
(石)入大肠血分固脱
赤石脂(专入大肠)。与禹余粟壳。皆属收涩固脱之剂。但粟壳体轻微寒。其功止入气分敛肺张仲景用桃花汤治下痢便脓血。取赤石脂之重涩入下焦血分而固脱。干姜之辛温暖下焦气分而补虚。粳米之甘温佐石脂干姜而润肠胃也。)禹余甘平性涩。其重过于石脂。此则功专主涩。其曰镇坠。终逊禹余之力耳。是以石脂之温。则能益气生肌。石脂之酸。则能止血固下。至云能以明目益精。亦是精血既脱。得此固敛。始见目明而精益矣。催生下胎。亦是味兼辛温。化其恶血。恶血去则胞与胎自无阻耳。故曰固肠。有之能。下胎。不无推荡之峻。细腻粘舌者良。(时珍曰。石脂虽五种。而性味主治不甚相远。)赤入血分。白入气分。研粉水飞用。恶芫花。畏大黄。
引用:《本草求真》赤石脂
《本草思辨录》赤石脂
石脂揭两石中取之。邹氏云∶两石必同根歧出而相并,脂者粘合两石之胶,故所治皆同本异趋而不相浃之病,得此乃汇于一处,专力以化之。仲圣所用石脂四方,固与邹说符合。
刘潜江不以东垣、海藏、濒湖、仲醇专主收涩为然,就本经补髓益气鬯发其义,虽不如邹氏之亲切证明,而所见自超。抑愚窃有以伸之∶别录于赤石脂曰补髓好颜色,则其补髓确是脑髓,与白石脂之补骨髓有别,本经且主头疡;何东垣但以为性降乎。夫髓生于精,精生于谷,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是中土者生精化髓之源也。而石脂味甘大温,补益脾胃,质粘能和胃阴,性燥复扶脾阳。其所以上际,则辛入肺为之。所以至脑,则酸入肝为之。(外台述删繁论凡髓虚实之应主于肝胆)石脂确有补脑髓之理,千金赤石脂散,治冷冻饮料过度,致令脾胃气弱,痰饮吐水无时,本事方云试之甚验,盖即邹氏所谓联合其涣散者,谓石脂为胃药非脾药可乎。夫下之精秘,则上之髓盈。石脂补髓,亦半由于秘精。
秘精易而补髓难,故本经别录,皆于补髓上冠以久服字。千金羌活补髓丸不收石脂,而无比山药丸,曰此药通中入脑鼻必酸痛勿怪。入脑自指石脂,而石脂未尝专任,可知虚损之难疗而无近效也。
引用:《本草思辨录》赤石脂
《本草图经》赤石脂
赤石脂图片,生济南、射阳及泰山之阴。苏恭云∶济南泰山不闻出者,惟虢州卢氏县、泽州陵川县、慈州吕乡县并有,及宜州诸山亦出,今出潞州。以色理鲜腻者为胜,采无时。古人亦有单服食者。《乳石论》载服赤石脂,发则心痛,饮热酒不解,治之用葱豉绵裹,水煮饮之。
《千金翼》论曰治痰饮吐水无时节者,其源以冷冻饮料过度,遂令脾胃气羸,不能消于饮食,饮食入胃,则皆变成冷水,反吐不停,皆赤石脂散主之。赤石脂一斤,捣筛,服方寸匕,酒饮自任,稍稍加至三匕。服尽一斤,则终身不吐淡水,又不下痢,补五脏,令人肥健。有人淡饮,服诸药不效,用此方遂愈。其杂诸药用者,则张仲景治伤寒下痢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其方用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末用,干姜一两,粳米半升,以水七升煮之,米熟为准,去滓,每饮七合,内赤石脂末一方寸匕服,日三愈。止后服,不尔尽之。又有乌头赤石脂丸,主心痛彻背者。乌头一分,附子二分,并炮,赤石脂、干姜、蜀椒各四分。五物同杵末,以蜜和丸,大如梧子,先食服一丸,不知,稍增之。
引用:《本草图经》赤石脂
《本草新编》赤石脂
赤石脂,味甘、酸、辛,气温,无毒。入脾与大肠。凡有溃疮,收口长肉甚验。能止血归经,养心气,涩精,住泻痢。此亦止涩之药,内外科俱不可缺者也。
赤石脂,禀土金之气,而色赤则象离火,寒邪之下痢白积者,似可涩之。若大热暴注滞下,全是湿热,似宜祛暑祛积,未可用此以止涩之也。
或问赤石脂酸涩之味,过于收敛,似不可轻用?曰∶病有泄泻太滑者,非此不能止。有不可不用之时,亦不宜慎重而失之也。
引用:《本草新编》赤石脂
《本草衍义》赤石脂
引用:《本草衍义》赤石脂
《本草易读》赤石脂
火 水飞。畏芫花,恶大黄、松脂。
甘,涩,辛,温,无毒。手足阳明、手少阴、足太阴药也。疗肠 泻痢,止崩带遗精。
益气补心,收湿止血,长肉收口,明目催生。
南方山谷有之,有五色,今惟赤白二种入药。白者入气分,主治略同。
赤白痢,为末服。(验方第一。)
小儿疳痢,末服。(第三。)
痢后脱肛,为末敷之。(第四。)
经水过多,同故纸末服,米汤下。(第五。)
痰饮吐水,末服,酒下,尽一斤。(第六。)
桃花汤 石脂 干姜 大米治脓血痢,腹痛虚寒者。(诸方第一。)
脂粮汤 赤石脂 禹余粮治大肠滑痢。(第二。)
引用:《本草易读》赤石脂
《本草择要纲目》赤石脂
【气味】
甘酸辛大温无毒.降也.阳中阴也.
【主治】
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肠癖下痢赤白.小便利.及痈疽疮痔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久服补髓好颜色.益智不饥.轻身延年.补五脏虚乏.补心血.生肌肉.浓肠胃.除水湿.收脱肛.
引用:《本草择要纲目》赤石脂
《本经逢原》赤石脂
甘酸辛温,无毒。五色石脂并温,无毒。
《本经》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肠 下痢赤白,小便利,及痈疽疮痔,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
发明 赤石脂功专止血固下。仲景桃花汤治下利便脓血者,取石脂之重涩入下焦血分而固脱,干姜之辛温,暖下焦气分而补虚,粳米之甘温,佐石脂而固肠胃也。火热暴注;初痢有积热者勿用。《本经》养心气,明目益精,是指精血脱泄之病而言,用以固敛其脱,则目明精益矣。疗腹痛肠 等疾,以其开泄无度,日久不止,故取涩以固之也。治产难胞衣不出,乃指日久去血过多无力迸下,故取重以镇之也。东垣所谓胞衣不出,涩剂可以下之。
设血气壅滞而胞衣不出,又非石脂所宜也。其白者敛肺气、涩大肠。《金匮》风引汤用之专取以杜虚风复入之路也。青者入肝,黄者入脾,黑者入肾,总取治崩利水之功,各随其色而用之。
引用:《本经逢原》赤石脂
《长沙药解》赤石脂
【本经】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等。味甘平。主黄疸,泄利,肠癖,脓血,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创,头疡,疥搔。久服,补髓益气,肥健,不饥,轻身延年。五石脂,各随五色补五脏。生山谷中。
味甘、酸、辛,性涩,入手少阴心、足太阴脾、手阳明大肠经。敛肠胃而断泄利,护心主而止痛楚。
《伤寒》桃花汤,干姜三两,粳米一升,赤石脂一斤,用一半研末。水七升,煮米熟,去渣,温服七合,入赤石脂末方寸匕。治少阴病,腹痛下利,小便不利,便脓血者。以水土湿寒,脾陷肝郁,二气逼迫,而腹为之痛。木愈郁而愈泄,水道不通,则谷道不敛,膏血脱陷,凝瘀腐败,风木摧剥,而下脓血。粳米补土而泻湿,干姜温中而驱寒,石脂敛肠而固脱也。
赤石脂禹余粮汤,赤石脂一斤,禹余粮一斤。治伤寒下利不止,利在下焦,服理中汤,利益甚者。己土湿陷,庚金不敛,则为泄利。而己土湿陷之利,其病在中,理中可愈,庚金不敛之利,其病在下,理中不能愈。石脂、余粮,涩滑而断泄利也。
乌头赤石脂丸方在乌头。用之治心痛彻背,以其保宫城而护心君也。
赤石脂酸收涩固,敛肠住泄,护心止痛,补血生肌,除崩收带,是其所长。最收湿气,燥脾土,治停痰吐水之病。更行瘀涩,破凝滞,有催生下衣之能。兼医痈疽、痔瘘、反胃、脱肛之证。
引用:《长沙药解》赤石脂
《得配本草》赤石脂
畏芫花、豉汁。恶大黄、松脂。
甘、酸、温涩。入手少阴、足阳明经。浓肠胃,除水湿。收脱肛,止崩带,下胞胎,补心血,生肌肉。(能助火以生土,故长肌肉。)得干姜、胡椒,醋糊丸,治大肠寒滑,小便精出。配干姜、粳米,治久痢脓血。(以其直入下焦,故为久痢之要药。)配破故纸,治经水过多。配伏龙肝为末,敷脱肛。配牡蛎、盐,糊丸,治小便不禁。佐川椒、附子,治心痛彻背。研末敷脐,止汗。
赤入血分,白入气分,粘舌者良。 ,醋淬研,水飞用。非寒痢白积不宜用,初病湿热者禁
引用:《得配本草》赤石脂
《雷公炮制药性解》赤石脂
味甘,性平无毒,入心经。主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下痢,痈疽疮痔,女子崩漏产难,下胞衣,恶大黄及松脂,畏芫花。
按∶石脂色赤,宜入心经,腹痛诸证,皆火为之殃,崩漏诸证,皆血为之祸,心主血属火,得石脂以疗之,而更何庸虞哉?
引用:《雷公炮制药性解》赤石脂
《名医别录》赤石脂
味甘、酸、辛,大温,无毒.主养心气,明目,益精,治腹痛,泄 ,下痢赤白,利,及痈疽疮痔,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久服补髓,好颜色,益智,不饥,延年.生济南、射阳,及太山之阴,采无时.(恶大黄,畏芫花.)
引用:《名医别录》赤石脂
《药笼小品》赤石脂
《药性切用》赤石脂
《药征续编》赤石脂
主治水毒下利。故兼治便脓血。
【考证】
桃花汤证曰∶下利便脓血。
赤石脂禹余粮汤证曰∶下利不止。
上二方,赤石脂各一斤。
乌头赤石脂丸,证不具。
上一方,赤石脂一两。
据此三方,则赤石脂,治水毒下利不止便脓血明矣。
【互考】
赤石脂配干姜,则治腹痛下利。若无腹痛,则不配干姜。
乌头赤石脂丸,证不具。但云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虽然,此方岂惟治心背彻痛乎?后世误载之《金匮要略·心痛》病篇内。故世医皆以为但治心痛之方也。 按∶此方本当在六经病篇内,某证条下,而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矣。今详前后之条,及病证方法,盖厥阴病,蛔厥,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下利恶寒者主之。当是同甘草粉蜜汤,大建中汤等,在乌梅丸之前后矣。《外台秘要》第七心背彻痛方内曰∶仲景《伤寒论》,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小注云∶出第十五卷中。然则是本《伤寒论·蒸阴病》篇内方,而必有前后之证存矣。何以言之?则蜀椒治蛔厥。干姜治下利腹痛,乌头、附子,并治四肢厥逆,赤石脂惟治下利。由此观之,此方岂惟治心背彻痛乎?余尝疑乌梅能治蛔,故蛔厥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则此方不可无乌梅矣。然则乌头是乌梅之误矣乎?凡仲景之方,无乌头、附子并用者,则益知乌头是乌梅之误矣。 又按∶《外台秘要》第七久心痛方内,有范汪疗久心痛方,又名乌头赤石脂丸。方内有桂心,(桂心即桂枝,唐方皆以桂枝为桂心)无附子,此为异耳。或疑附子是桂枝之误矣乎?桂枝能治上冲而厥者,乌头、附子,本同物同功,并存以俟明者试效而已。
桃花汤方曰∶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是分赤石脂一斤以为各半斤。干姜一两,粳米一升,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取七合,又取半斤赤石脂末内方寸匕,温服,一日三服。后内赤石脂末方寸匕者,未知何故也,宜随仲景之法施之。《外台秘要》引崔氏方,阮氏桃花汤,分两法,则与此不同,可考。
【品考】
赤石脂理腻粘苦缀唇,鲜红桃花色者为上品,近年佐渡州所产者是也。凡方有桃花名者,以
引用:《药征续编》赤石脂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赤石脂
《证类本草》赤石脂
(赤石脂_图片)
味甘、酸、辛,大温,无毒。主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泄 ,下痢赤白,小便利,及痈疽疮痔,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久服补髓,好颜色,益智,不饥,轻身延年。生济南、射阳及泰山之阴。采无时。(恶大黄,畏芫花。)
唐本注云∶此石济南太山不闻出者,今虢州卢氏县、泽州陵川县及慈州吕乡县并有,色理鲜腻,宜州诸山亦有。此五石脂中,又有石骨,似骨,如玉坚润,服之力胜钟乳。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赤石脂,君,恶松脂,补五脏虚乏。
图经曰∶赤石脂,生济南、射阳及泰山之阴。苏恭云∶济南泰山不闻出者,唯虢州卢氏县、泽州陵川县、慈州吕乡县并有,及宜州诸山亦出,今出潞州。以色理鲜腻者为胜。采无时。古人亦有单服食者。《乳石论》载服赤石脂,发则心痛,饮热酒不解,治之用葱豉绵裹,水煮饮之。《千金翼》论曰∶治痰饮吐水无时节者,其源以冷冻饮料过度,遂令脾胃气羸,不能消于饮食,饮食入胃,则皆变成冷水,反吐不停,皆赤石脂散主之。赤石脂一斤,捣筛,服方寸匕,酒饮自任,稍稍加至三匕。服尽一斤,则终身不吐痰水。又不下痢,补五脏,令人肥健。有人淡饮,服诸药不效,用此方遂愈。其杂药用者,则张仲景治伤寒下痢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其方用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末用,干姜一两,粳米半升,以水七升煮之,米熟为准,去滓,每饮七合,纳赤石脂末方寸匕服,日三愈。止后服,不尔,尽之。
又有乌头赤石脂丸,主心痛彻背者。乌头一分,附子二分,并炮,赤石脂、干姜、蜀椒各四分,五物同杵末,以蜜和丸,大如梧子,先食服一丸,不知,稍增之。
斗门经∶治小儿疳泻。用赤石脂杵罗为末如面,以粥饮调半钱服,立瘥。或以京芎等分同服,更妙。
衍义曰∶赤石脂,今四方皆有,以舌试之,粘着者为佳。有人病大肠寒滑,小便精出,诸热药服及一斗二升,未甚效。后有人教服赤石脂、干姜各一两,胡椒半两,同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及饭前米饮下五、七十丸,终四剂,遂愈。
引用:《证类本草》赤石脂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赤石脂
《中药学》赤石脂
【药用】本品为单斜品系的多水高岭士。
【性味与归经】甘、酸、涩,温。入胃、大肠经。
【临床应用】1.用于虚寒性泄泻及久痢脱肛等症。
赤石脂酸涩收敛,有涩肠止泻之效,主要用于虚寒性泄泻或久痢不止,常与禹余粮、党参、焦白朮、干姜等配合同用,对久痢兼有出血症状者,更为适宜。
赤石脂能入血分,有止血之功,故可用治崩漏等症,常与侧柏叶、乌贼骨等同用。此外,本品还可外治疮痈久不敛合,有生肌收口作用。
【处方用名】赤石脂。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八钱,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桃花汤《伤寒论》:赤石脂、干姜、粳米。治伤寒下利便脓血不止。
【文献摘录】《本经》:「主泄痢,肠澼脓血,下血赤白。」
《本草纲目》:「补心血....厚肠胃,除水湿,收脱肛。」
引用:《中药学》赤石脂
《千金翼方》赤石脂
味甘酸辛,大温,无毒。主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泻 ,下痢赤白,小便利及痈疽疮痔,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久服补髓,好颜色,益智不饥,轻身延年。生济南,射阳及太山之阴,采无时。
引用:《千金翼方》赤石脂
《冯氏锦囊秘录》赤石脂
禀土金之气,色赤则象火,故味甘、酸、辛,气大温,无毒。气薄味浓,降而能收,阳中阴也。入手阳明大肠,兼入手足少阴经。味涩可以去脱,色赤可以入血,甘温可以补中,所以为阴分收敛补益及涤除温热之用也。
赤石脂,系收敛之剂。火锻醋淬,研碎,百溃疡疽,收口长肉,一切来血,止塞归经,养心气塞精,住泻痢除痛。治肠癖 下,崩带脱肛,取色赤以和畅血脉。且体重而涩,直入下焦,以收敛也。治胞衣不下者,取体质之重,兼辛温而使恶血化也。故云∶“固肠胃有收敛之能,下胞衣无推荡之峻”。
主治(痘疹合参) 治痘疮胃虚泻痢不止者,权用人丸药,为去脱收涩之方,宜红醋淬用之。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赤石脂
《顾松园医镜》赤石脂
〔辛甘酸温,入心、肾、胃、大肠四经。研细宜调服。〕止久痢泄泻,除崩淋赤滞。〔下焦虚脱,无以闭藏,他药固涩,性多轻浮,惟此体重性涩,能直入下焦血分而固脱。〕吐饮无时,小便不禁,调服即止,〔有人频吐稀清痰水,诸药不效,服此而愈。〕肛门下脱,肌肉难生,敷之立效,〔一切疮痈不敛,赤石脂研末掺之,即生肌如神。〕痢疾积滞未尽,服之有祸。。
引用:《顾松园医镜》赤石脂
《医学入门》赤石脂
赤石脂甘酸且温,生肌敛口疮无痕,固肠胃又涩精血,下胎衣为入心源。白者性味俱相似,青黄黑各应脏论。
赤以色言,脂乃石之膏粘也,无毒。降也,阳中之阴也。敷痈疽、疮疖、痔 ,排脓止痛,生肌敛口,固肠胃,疗腹痛泄 、寒滑疳泻、下痢赤白、涩精益精,止小便利及淋沥。又止吐血、衄血及女子崩中漏下,难产胞衣不下。经云∶涩可去脱。石脂为收敛涩剂,而又能催生下胞衣者,何也?盖赤脂入丙,白脂入庚故也。所以赤者主养心气,镇惊悸。凡使,色理鲜腻粘舌者佳。火通赤,放冷细研,水飞三次。晒干。恶大黄,畏芫花。白石脂,味甘、酸,平,无毒,主养肺。青石脂,味酸,平,无毒,主养肝胆气。黄石脂,味苦,平,无毒,主养脾气。黑石脂,味咸,平,无毒,主养肾气,强阴。
《图经》云∶五色石脂,主治并同,后人分之,今惟用赤白二种,余不复识,制法同上。曾青、燕屎为使。恶松脂、细辛。畏黄芩、黄连、甘草。得浓朴并米饮,止便脓。
引用:《医学入门》赤石脂
赤石脂
赤石
石
- 石
- 白石
- 败石
- 苍石
- 慈石
- 磁石
- 锻石
- 矾石
- 封石
- 浮石
- 海石
- 滑石
- 黄石
- 姜石
- 金石
- 旷石
- 理石
- 砺石
- 淋石
- 陵石
- 路石
- 络石
- 落石
- 礞石
- 涅石
- 砒石
- 青石
- 秋石
- 烧石
- 石鳌
- 石碑
- 石布
- 石蚕
- 石床
- 石垂
- 石莼
- 石胆
- 石耳
- 石肺
- 石肝
- 石羔
- 石膏
- 石斛
- 石花
- 石黄
- 石灰
- 石碱
- 石荆
- 石剧
- 石榴
- 石龙
- 石绿
- 石芒
- 石梅
- 石蜜
- 石南
- 石脑
- 石脾
- 石漆
- 石耆
- 石青
- 石濡
- 石蕊
- 石蛇
- 石肾
- 石松
- 石蒜
- 石髓
- 石炭
- 石韦
- 石苇
- 石苋
- 石香
- 石蟹
- 石癣
- 石燕
- 石药
- 石鱼
- 石芸
- 遂石
- 温石
- 文石
- 消石
- 硝石
- 信石
- 玄石
- 礜石
- 晕石
- 长石
- 赭石
- 终石
- 逐石
- 安石榴
- 白矾石
- 白肌石
- 白石膏
- 白石华
- 白石英
- 白羊石
- 碧石青
- 草石蚕
- 磁石酒
- 磁石丸
- 代赭石
- 丹石散
- 淡秋石
- 地石榴
- 锻石酒
- 锻石散
- 鹅管石
- 二石茶
- 二石散
- 矾石散
- 矾石丸
- 方解石
- 飞滑石
- 飞水石
- 甘石膏
- 海浮石
- 寒水石
- 合玉石
- 黑石华
- 黑羊石
- 花乳石
- 花蕊石
- 花芷石
- 滑石散
- 滑石汤
- 滑石粥
- 黄石茶
- 黄石华
- 活磁石
- 金精石
- 金石部
- 金石斛
- 金石类
- 金星石
- 金牙石
- 荆石茶
- 井泉石
- 空青石
- 厉石华
- 练石草
- 练石散
- 炼秋石
- 龙石膏
- 龙石散
- 卢甘石
- 炉甘石
- 络石藤
- 麦饭石
- 曼诣石
- 曼诸石
- 没石子
- 礞石丸
- 墨石子
- 凝水石
- 婆娑石
- 菩萨石
- 朴硝石
- 禽石燕
- 青礞石
- 秋石丹
- 秋石方
- 鹊石散
- 三石散
- 三石汤
- 山慈石
- 山磁石
- 蛇含石
- 生石膏
- 石斑鱼
- 石菖蒲
- 石车茶
- 石胆草
- 石蠹虫
- 石甘茶
- 石膏散
- 石膏汤
- 石膏丸
- 石归茶
- 石合草
- 石红茶
- 石喉茶
- 石胡荽
- 石斛茶
- 石斛酒
- 石斛散
- 石花菜
- 石椒草
- 石筋草
- 石茎散
- 石决明
- 石栏干
- 石莲花
- 石莲散
- 石莲子
- 石流赤
- 石流黄
- 石流青
- 石硫赤
- 石硫黄
- 石硫磺
- 石榴根
- 石榴浆
- 石榴壳
- 石榴皮
- 石榴叶
- 石榴枝
- 石龙草
- 石龙刍
- 石龙芮
- 石龙子
- 石梅茶
- 石米茶
- 石南草
- 石南散
- 石南汤
- 石南藤
- 石南丸
- 石南叶
- 石楠草
- 石楠藤
- 石楠叶
- 石脑油
- 石葡萄
- 石荠宁
- 石钱茶
- 石青苔
- 石首鱼
- 石髓铅
- 石韦茶
- 石韦散
- 石韦汤
- 石苇散
- 石苇汤
- 石苇丸
- 石燕丸
- 石英煎
- 石长生
- 石芷茶
- 石钟乳
- 石子汤
- 四石汤
- 桃花石
- 特生石
- 铜矿石
- 握雪石
- 无石子
- 五石汤
- 五羽石
- 吸铁石
- 硝石汤
- 玄黄石
- 玄精石
- 羊肝石
- 阳起石
- 银星石
- 禹粮石
- 元精石
- 越砥石
- 云母石
- 钟乳石
- 紫加石
- 紫石华
- 紫石英
- 白石英散
- 白石英丸
- 撮石合草
- 大硝石丸
- 代赭石散
- 矾石兑丸
- 寒水石散
- 花蕊石丹
- 花蕊石散
- 藿石香茶
- 金钗石斛
- 络石藤茶
- 没石子丸
- 三黄石膏
- 石都念子
- 石防风散
- 石硫黄散
- 石榴根皮
- 石榴花茶
- 石首鱼鲞
- 石下长卿
- 石逍遥草
- 石中黄子
- 石子荠汤
- 水中石子
- 酸枣石茶
- 硝石大丸
- 小石榴煎
- 研朱石槌
- 阳起石散
- 阳起石汤
- 阳起石丸
- 钟乳石散
- 冢上砖石
- 紫白石英
- 紫石英酒
- 紫石英丸
- 紫石煮散
- 百合滑石散
- 柴胡石膏散
- 柴胡石膏汤
- 大黄硝石汤
- 单行石膏汤
- 豆腐石膏汤
- 二物石膏汤
- 矾石白术散
- 矾石滑石散
- 滑石白鱼散
- 滑石代赭汤
- 滑石石膏散
- 藿香石膏茶
- 金钗石斛丸
- 九节石菖蒲
- 馏水石膏饮
- 麻黄石膏汤
- 麻杏甘石汤
- 麻杏石甘汤
- 礞石滚痰丸
- 木通滑石茶
- 南恩洲石蛇
- 羌活石膏茶
- 人参石膏汤
- 三黄石膏汤
- 三黄石青汤
- 三石泽兰丸
- 石刺木根皮
- 石膏粳米汤
- 石膏羌活散
- 石斛地黄煎
- 石斛瓜蒌茶
- 石斛夜光丸
- 石榴皮石榴
- 太乙玄精石
- 太阴玄精石
- 五石乌头丸
- 硝石大黄丸
- 硝石矾石散
- 兖州白羊石
- 兖州黑羊石
- 制炉甘石药
- 茱萸硝石汤
- 竹叶苓石茶
- 竹叶石参茶
- 竹叶石膏汤
- 紫石寒食散
- 紫石门冬丸
- 大五石泽兰丸
- 莨菪酒硝石饮
- 烧石子茴香散
- 小五石泽兰丸
- 旋复代赭石汤
- 旋覆代赭石汤
- 乙字花蕊石散
- 百合滑石代赭汤
- 槟榔散石榴根煎
- 滑石乱发白鱼散
- 内补石斛秦艽散
- 十二物寒水石散
- 石膏阿斯匹林汤
- 土石间新出泉水
- 小青龙加石膏汤
- 小青龙加石青汤
- 旋复花代赭石汤
- 隐君礞石滚痰丸
- 紫石英柏子仁丸
- 紫石英天门冬丸
- 白术石膏半夏干姜汤
- 淮南八公石斛万病散
- 黄连半夏石膏甘草汤
- 黄连石膏半夏甘草汤
- 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 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
- 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
- 木防己去石膏加芒硝茯苓汤
- 木防已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 大黄石膏茯苓白术枳实甘草汤
- 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
- 竹叶石膏黄芩泽泻半夏甘草汤
脂
- 脂
- 车脂
- 峰脂
- 虎脂
- 麋脂
- 面脂
- 皮脂
- 松脂
- 驼脂
- 熊脂
- 胭脂
- 雁脂
- 燕脂
- 鱼脂
- 予脂
- 脂麻
- 猪脂
- 白石脂
- 补骨脂
- 枫香脂
- 枫叶脂
- 枫脂香
- 黑石脂
- 黄石脂
- 黄药脂
- 降脂饮
- 青石脂
- 松脂膏
- 五灵脂
- 五石脂
- 胭脂雪
- 羊脂煎
- 羊脂菌
- 野驼脂
- 脂麻仁
- 猪脂油
- 白石脂散
- 白石脂丸
- 百炼松脂
- 补骨脂丸
- 甲煎唇脂
- 青羊脂膏
- 五灵脂丸
- 五色石脂
- 锡磷脂丸
- 地黄羊脂煎
- 玉屑面脂方
- 七制补骨脂不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