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柏叶
- 目录
- 《本草备要》侧柏叶
- 《本草便读》侧柏叶
- 《本草崇原》侧柏叶
- 《本草从新》侧柏叶
- 《本草撮要》侧柏叶
- 《本草分经》侧柏叶
- 《本草求真》侧柏叶
- 《本草易读》侧柏叶
- 《本草择要纲目》侧柏叶
- 《滇南本草》侧柏叶
- 《雷公炮炙论》侧柏叶
- 《中药炮制》侧柏叶
- 《汤液本草》侧柏叶
- 《药鉴》侧柏叶
- 《药笼小品》侧柏叶
- 《药性切用》侧柏叶
- 《中药学》侧柏叶
- 《顾松园医镜》侧柏叶
- 《中国药典》侧柏叶
- 《中药大辞典》侧柏叶
- 《中华本草》侧柏叶
《本草备要》侧柏叶
苦涩微寒(《本草》微温)。养阴滋肺而燥土最清血分,为补阴要药。
止吐衄崩淋,肠风尿(血)痢(血),一切血证,去冷风湿痹,历节风痛(肢节大痛,昼静夜剧,名白虎历节风。亦风寒湿所致)。涂汤火伤(捣烂水调涂),生肌杀虫,炙罨冻疮,汁乌髭发。
取侧者(丹溪曰∶多得月令之气,随月建方取),或炒或生用。桂、牡蛎为使。恶菊花。
宜酒(万木皆向阳,柏独四指,受金之正气,坚劲不凋,多寿之木,故元旦饮椒柏酒以辟邪)
。
引用:《本草备要》侧柏叶
《本草便读》侧柏叶
凉血消瘀.能入肺通肝.芳香且燥.宣风胜湿.可除崩止痢.甘苦而寒.治脏毒之难痊.医肠风而易愈.(侧柏叶万木皆向阳.而柏独西指.盖禀西方之气而有贞德者也.入药惟取叶扁而侧生者良.甘苦而寒.芳香而燥.入肝肺大肠血分.凉血燥湿.是其本功.故凡一切吐血衄血血痢血崩肠风脏毒等证.血中有湿热瘀结者.皆可用之.金能制木.治风辟邪.又其余事耳.)
引用:《本草便读》侧柏叶
《本草崇原》侧柏叶
气味苦,微温,无毒。主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生肌。(《别录》附。)
凡草木耐岁寒,冬不落叶者,阴中有阳也,冬令主太阳寒水,而水府属太阳,水脏属少阴,柏叶禀寒水之气,而太阳为标,禀少阴之气而君火为本,故气味苦,微温。主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者,得水阴之气而资养其血液也。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生肌者,得太阳之标,少阴之本,而补益其阳气也。柏子仁气味甘平,故禀太阳寒水而兼得太阴之土气。侧柏叶气味苦微温,故
引用:《本草崇原》侧柏叶(附)
《本草从新》侧柏叶
凉血、清血分湿热.
味苦微寒.性涩而燥.(西向得燥金之气.)最清血分湿热.止吐衄崩淋.肠风尿血.血痢.
一切血证.去风湿诸痹.历节风痛.(肢节大痛、昼静夜剧、名白虎历节风、亦风寒湿所致.)涂汤火伤.(捣烂、水调涂.)生肌杀虫.炙罨冻疮.汁、乌须发.丹溪以为补阴要药.
然终属苦寒燥涩之品.唯血分有湿热者.以此清之为宜.若真阴虚者.非所宜也.柏有数种.唯根上发枝数茎.蒙茸茂密.名千头柏.又名佛手柏者为真.或炒或生.用桂、牡蛎为使.恶菊花.宜酒.(头发不生、为末、和麻油涂.)
引用:《本草从新》侧柏叶
《本草撮要》侧柏叶
《本草分经》侧柏叶
《本草求真》侧柏叶
(香木)止血
侧柏叶(专入肺肝)。苦涩微寒。书言养阴滋肺燥土。然禀受西金。坚劲不凋。(魏子才六书精蕴云。万木皆向阳。而柏独西指。故字从白。白者西方也。陆佃埤雅云。柏之指西。犹针之指南也。柏有数种。入药惟取叶扁而侧生者。故曰侧柏。寇宗 曰。予官陕西。登高望柏千万树。皆一一西指。盖此木至坚。不畏霜雪。得木之正气。他木不及。所以受金之正气。所制一一西指也。)服此大能伐胃。虽有止血之功。而气味与血分无情。不过仗金气以制木。借炒黑以止血耳。(汪昂曰。肢节大痛。昼静夜剧。名白虎历节风。亦风寒湿所致。)
别录称为补益。似属未是。但涂汤火伤损。生肌杀虫。炙罨冻疮。汁染须发最佳。酒浸或炒或生用。桂牡蛎为使。恶菊花。宜酒。(元旦饮椒柏酒以辟邪。)
引用:《本草求真》侧柏叶
《本草易读》侧柏叶
或生或炒。
苦,辛,涩,平,无毒。吐血衄血,痢血溺血,赤白崩中,风冷历节。敷汤火而止痛,解蛊痢而杀虫;灭瘢痕而生肌,润鬓发而黑头。
头发黄赤,生柏叶为末一升,猪膏一斤,合丸弹大,每布裹一丸,纳泔汁中化开,沐头,一一.)
头发不生,柏叶为末,香油合敷。(第二。)
汤火伤,生捣敷之三二日,止痛灭瘢。(第三。)
月水不断,同白芍炙末,每酒下三钱,室女同木贼炒末服,米饮下。(第四。)
尿血,同黄连为末酒下。(第七。)
吐血不止,同上,或蜜丸或水煎。(第九。)
霍乱转筋,捣敷脚上,煎汁淋之。(第十。)
引用:《本草易读》侧柏叶
《本草择要纲目》侧柏叶
(凡用 去两畔并心枝丫.用糯泔浸七日.以酒拌蒸一伏时.每一斤用黄精自然汁十二两浸焙.又浸又焙.待汁干用之.此服食治法也.常用或生或炒.各从本方.)
【气味】
苦微温无毒.
【主治】
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生肌.治冷风历节疼痛.止尿血.炙 冻疮.烧取汁涂头黑润鬓发.敷汤火伤.止痛灭瘢.服之疗蛊痢.作汤常服.杀五脏虫.益人.柏属阴与金善守.故采其叶随月建.方取其多得月令之气.此补阴之要药.其性多燥.久服之.大益脾土.以滋其肺.柏性后凋而耐久.禀坚凝之质.乃多寿之木.所以可入服食.道家以之点汤常饮.元旦以之浸酒辟邪.皆有取于此也.
【畏】(羊蹄草 菊花)
引用:《本草择要纲目》侧柏叶
《滇南本草》侧柏叶
《雷公炮炙论》侧柏叶
雷公云∶凡使,勿用花柏叶并丛柏叶。有子圆叶,其有子圆叶成片,如大片云母,叶叶皆侧,叶上有微赤毛。若花柏叶,其树浓叶成朵,无子;丛柏叶,其树绿色,不入药中用。
黄精自然汁浸了,焙干,又浸又焙,待黄精汁干尽,然后用之。
如修事一斤,用黄精自然汁十二两。
引用:《雷公炮炙论》侧柏叶
《中药炮制》侧柏叶
『来源』本品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枝梢与叶。
『常用名』侧柏。
『产地』各地皆产。
『采收季节』11月采收。
『炮制方法』放入簸箕内揉散,摘去小枝梗、筛净灰尘。若取其止血,则炒炭,用文火拌炒,至焦黑色取出。放地摊冷。
『用量』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
引用:《中药炮制》侧柏叶
《汤液本草》侧柏叶
《药鉴》侧柏叶
气微寒,味微苦。主吐血衄血痢血崩血尿血。久服轻身益气,令人能耐寒暑,更治冷风历节疼痛,此补阴之要药也。其性善守。凡采,必须择月建方向采之,为其得月令之气也。
但性多燥,须用蜜水浸之,饭上蒸熟,阴干,服之大益脾土,以滋其肺也。
引用:《药鉴》侧柏叶
《药笼小品》侧柏叶
《药性切用》侧柏叶
《中药学》侧柏叶
【药用】本品为柏科植物侧柏的枝叶。
【性味与归经】苦、涩,微寒。入肺、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
【临床应用】用于各种出血病症。
侧柏叶生敛止血,且有凉血作用,故主要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出血病症,如咯血、呕血、鼻衄、尿血、便血及崩漏等,多与仙鹤草、蒲黄、藕节、生地等同用。
【处方用名】侧柏炭(炒至外呈黑色为度)、生侧柏叶(洗净,晒干,切断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侧柏叶止血效用较好,为治疗各种出血病症的要药。性属寒凉,所以主要用于血热妄行的出血症;若虚寒性出血,本品又可配合干姜、艾叶等同用。研末,还可用于外伤出血。
引用:《中药学》侧柏叶
《顾松园医镜》侧柏叶
引用:《顾松园医镜》侧柏叶
柏
- 柏
- 柏茶
- 柏木
- 柏皮
- 柏实
- 地柏
- 黄柏
- 疥柏
- 卷柏
- 榲柏
- 小柏
- 柏白皮
- 柏花丸
- 柏灰散
- 柏连散
- 柏墨散
- 柏母丸
- 柏砂茶
- 柏子仁
- 柏子丸
- 参柏茶
- 苍柏茶
- 侧柏散
- 车柏茶
- 赤柏茶
- 川黄柏
- 黄柏茶
- 黄柏膏
- 黄柏酒
- 黄柏木
- 黄柏散
- 黄柏汤
- 黄柏丸
- 卷柏散
- 卷柏丸
- 牛柏茶
- 翘柏茶
- 生卷柏
- 知柏茶
- 柏竹沥膏
- 柏子仁茶
- 柏子仁散
- 柏子仁丸
- 赤芍柏茶
- 青黛柏茶
- 柏子养心茶
- 柏子养心丸
- 当归柏仁茶
- 黄柏止泄汤
- 木通柏地茶
- 芍药柏皮丸
- 乌柏木根皮
- 香蕉柏仁茶
- 知柏八味丸
- 栀子柏皮汤
- 柏子仁炖猪心
- 预备一物柏枝散
- 紫石英柏子仁丸
- 大黄黄柏栀子芒硝汤
- 地黄黄柏茯苓栝蒌汤
- 地黄黄柏黄连半夏汤
- 青娥丸加黄柏知母方
- 补中益气汤加黄柏知母方
- 地黄黄柏秦皮茯苓泽泻汤
- 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方
- 六味地黄丸如黄柏知母方
- 四物汤加黄芩黄柏槐花方
柏叶
叶
- 叶
- 艾叶
- 茶叶
- 柴叶
- 葱叶
- 葛叶
- 荷叶
- 花叶
- 槐叶
- 堇叶
- 茎叶
- 荆叶
- 韭叶
- 橘叶
- 蕨叶
- 兰叶
- 蓝叶
- 柳叶
- 箬叶
- 三叶
- 桑叶
- 松叶
- 苏叶
- 藤叶
- 桐叶
- 苇叶
- 叶散
- 枣叶
- 竹叶
- 艾叶茶
- 艾叶酒
- 八叶汤
- 白果叶
- 百叶尖
- 薄荷叶
- 扁豆叶
- 茶叶方
- 臭橘叶
- 楮叶散
- 椿木叶
- 大青叶
- 淡竹叶
- 丁香叶
- 冬桑叶
- 都咸叶
- 毒木叶
- 对叶参
- 番泻叶
- 枫叶脂
- 芙蓉叶
- 干桑叶
- 干苏叶
- 皋芦叶
- 枸骨叶
- 枸橘叶
- 谷树叶
- 灌草叶
- 荷叶茶
- 荷叶煎
- 荷叶藕
- 荷叶散
- 荷叶粥
- 胡瓜叶
- 胡颓叶
- 藿香叶
- 橘子叶
- 苦竹叶
- 落癸叶
- 毛竹叶
- 南烛叶
- 女贞叶
- 枇杷叶
- 蕲艾叶
- 青蒿叶
- 青竹叶
- 雀梅叶
- 人参叶
- 忍冬叶
- 三叶草
- 桑叶茶
- 石榴叶
- 石南叶
- 石楠叶
- 蜀漆叶
- 双叶参
- 水杨叶
- 蒴细叶
- 松叶酒
- 酸榴叶
- 天竺叶
- 苇叶汤
- 吴葵叶
- 梧叶皮
- 五叶草
- 五叶茶
- 鲜竹叶
- 香椿叶
- 香橼叶
- 杏叶草
- 叶下珠
- 茵芋叶
- 泽兰叶
- 柞叶汤
- 竹叶茶
- 竹叶酒
- 竹叶散
- 竹叶汤
- 竹叶饮
- 竹叶粥
- 紫苏叶
- 紫叶草
- KT芦叶
- 薄荷茎叶
- 车前叶粥
- 车前子叶
- 樗木根叶
- 大青叶茶
- 淡竹叶汤
- 地肤苗叶
- 滇中茶叶
- 荷叶本汤
- 荷叶升茶
- 花生叶茶
- 黄茄茎叶
- 黄竹叶汤
- 卷心竹叶
- 李叶浴汤
- 马兰根叶
- 南烛枝叶
- 楠木枝叶
- 牛蒡根叶
- 枇杷叶散
- 枇杷叶粥
- 桑叶杞茶
- 水杨枝叶
- 棠梨枝叶
- 西河柳叶
- 杏叶防风
- 迎春花叶
- 玉蜀根叶
- 竹叶菜粥
- 竹叶防风
- 竹叶甘茶
- 竹叶黄汤
- 竹叶茵茶
- 紫苏梗叶
- 昨叶何草
- 白萝卜秆叶
- 板蓝青叶茶
- 赤柽柳枝叶
- 独叶一枝花
- 桂花荷叶茶
- 荷叶米粉肉
- 荷叶糯米粥
- 荷叶翘苓茶
- 荷叶止崩茶
- 红萝卜秆叶
- 姜糖苏叶饮
- 韭叶芸香草
- 兰花双叶草
- 曼陀罗茎叶
- 七叶一枝花
- 青花黄叶草
- 人参竹叶汤
- 三叶还阳草
- 桑叶薄荷饮
- 桑叶菊花饮
- 十叶香薷饮
- 柿叶山楂茶
- 西河柳枝叶
- 叶氏雄朱丸
- 芫花叶苗茎
- 竹叶薄荷茶
- 竹叶车前茶
- 竹叶防风汤
- 竹叶葛风茶
- 竹叶黄耆汤
- 竹叶黄芩汤
- 竹叶苓石茶
- 竹叶芹竹叶
- 竹叶石参茶
- 竹叶石膏汤
- 竹叶泻经汤
- 紫背双叶草
- 昨叶荷草散
- 茺蔚茎叶花穗
- 千金方松叶酒
- 箬竹叶包绿豆粽
- 山楂决明荷叶汤
- 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
- 竹叶石膏黄芩泽泻半夏甘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