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起石
- 目录
- 《本草纲目》阳起石
- 《本草备要》阳起石
- 《本草乘雅半偈》阳起石
- 《本草崇原》阳起石
- 《本草从新》阳起石
- 《本草撮要》阳起石
- 《本草分经》阳起石
- 《本草经集注》阳起石
- 《本草求真》阳起石
- 《本草图经》阳起石
- 《本草新编》阳起石
- 《本草衍义》阳起石
- 《本草易读》阳起石
- 《本草择要纲目》阳起石
- 《本草择要纲目》阳起石
- 《本经逢原》阳起石
- 《得配本草》阳起石
- 《雷公炮制药性解》阳起石
- 《名医别录》阳起石
- 《神农本草经》阳起石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阳起石
- 《中药炮制》阳起石
- 《吴普本草》阳起石
- 《新修本草》阳起石
- 《药性切用》阳起石
- 《玉楸药解》阳起石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阳起石
- 《证类本草》阳起石
- 《中药学》阳起石
- 《千金翼方》阳起石
- 《医学入门》阳起石
- 《全国中草药汇编》阳起石
- 《中药大辞典》阳起石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阳起石
《本草纲目》阳起石
「气味」咸、微温、无毒。
「主治」
2、滑精(元气虚寒,精滑不禁,手足常冷,大便溏泄)。用阳起石煅后研细,加钟乳粉等分,再加酒煮过的附子末,调一点面粉把药合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直至病愈为止。
引用:《本草纲目》阳起石
《本草备要》阳起石
重,补肾命
咸温。补右肾命门。治阴痿精乏,子宫虚冷,腰膝冷痹,水肿症瘕(寇宗 曰∶凡石药冷热皆有毒,宜酌用。按∶经曰,石药发癫,芳草发狂。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相遇,恐内伤脾)。出齐州阳起山,云母根也。虽大雪遍境,此山独无。以云头、雨脚鹭鸶毛、色白滋润者良(真者难得)。火 、醋淬七次,研粉,水飞用。亦有用烧酒、樟脑升炼取粉者。桑螵蛸为使。恶泽泻、菌桂。畏菟丝子。忌羊血。
引用:《本草备要》阳起石
《本草乘雅半偈》阳起石
(本经中品)
【气味】咸,微温,无毒。
【主治】主崩中漏下,破子藏中血,症瘕结气,寒热在腹中,无子,阳痿不起,补不足。
【核】曰∶阳起石,云母根也。出齐山,及云山、泰山、琅琊诸山谷。今唯齐州采取,他处不复识之矣。仅一土山,石出其中,彼人谓之阳起山,其山尝有暖气,虽盛冬大雪,独无积白,盖石气熏蒸使然也。山唯一穴,禁闭不开,每岁初冬,州官监采,第岁月积久,其穴益深, 凿他石,得之甚难。以白色明台,云头雨脚,轻松若野狼牙者为上;黄色者亦佳;
其上犹带云母者称绝品也。拣择供上,剩余者,州人方货之,不尔无繇得也。庚辛玉册云∶阳起,阳石也。齐州拣金山出者为胜。其尖似箭镞者力强,如狗牙者力微,置雪中,倏然没迹者为真,写纸上飘然飞举者乃佳也。桑螵蛸为之使。恶泽泻、菌桂、雷丸、石葵、蛇蜕皮。
畏菟丝子。忌羊血。不入汤煎用。
【 】曰∶起阳以为量,因名阳起石耳。盖阴气流行则为阳,阳气凝聚则为阴,故主凝聚以为眚,流行以为用也。阳起,云母根,高山,阳起母,云母阳起,互相 勘,则知内守外使之为用矣。
(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阴者,藏精而起;亟阳者,卫外而为固。阳起,两得之矣。)
引用:《本草乘雅半偈》阳起石
《本草崇原》阳起石
气味咸,微温,无毒。主治崩中漏下,破子脏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阴痿不起,补不足。
(阳起石乃云母根也。出齐州之齐山,庐山及太山、云山、沂州、琅琊诸山谷。今唯齐州采取,他处不复识之矣。齐州仅一土山,石出其中,彼人谓之阳起山。其山常有暖气,虽盛冬大雪遍境,独此山无积白。盖石气熏蒸使然也。山唯一穴,官司常禁闭,每发冬初,州发丁夫,遣人监取上供,岁月积久,其穴益深, 凿他石得之甚难。以白色明莹,云头雨脚轻松,如野狼牙者为上。黄色者亦重,其上犹带云母者,绝品也。拣择供上,剩余者,州人方货之,不尔,无由得也。置雪中倏然没迹者为真。画纸上于日下扬之飞举者,乃真佳也。)
阳起石者,此山之石,乃阳气之所起也,故大雪遍境,而山无积白。有形之石,阳气所钟,故置之雪中,倏然没迹,扬之日下,自能飞举。主治崩中漏下者,崩漏为阴,今随阳气而上升也。破子脏中血,及症瘕结气者,阳长阴消,阳气透发,则症结破散矣。妇人月事不以时下,则寒热腹痛而无子。阳起石贞下启元,阴中有阳,阴阳和而寒热除,月事调而生息繁矣。男子精虚,则阴痿不起。阳起石助阴中之阳,故治阴痿不起,而补肾精之不足。
引用:《本草崇原》阳起石
《本草从新》阳起石
重、补肾命.
咸温.补右肾命门.治阴痿精乏.子宫虚冷.腰膝冷痹.水肿症瘕.命门火衰者.可暂用之.(宗 曰∶凡石药、冷热皆有毒、宜酌用、经曰∶石药发癫、芳草发狂、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相遇、恐内伤脾.)出齐州阳起山.云母根也.虽大雪遍境.此山独无.以云头雨脚、鹭鸶毛、色白湿润者良.(真者难得.)火 .醋淬七次.研粉水飞.亦有用烧酒、樟脑升炼取粉者.桑螵蛸为使.恶泽泻、菌桂.畏菟丝子.忌羊血.(儒门事亲方、治丹毒肿痒、阳起石 研、新水调涂.)
引用:《本草从新》阳起石
《本草撮要》阳起石
《本草分经》阳起石
《本草经集注》阳起石
味咸,微温,无毒。主治崩中,漏下,破子藏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阴阳痿不合,补不足。治男子茎头寒,阴下湿痒,去臭汗,消水肿。久服不饥,令人有子。一名白石,一名石生,一名羊起石,云母根也。生齐山山谷及琅琊或云山、阳起山,采无时。
(桑螵蛸为之使,恶泽泻、菌桂、雷丸、蛇蜕皮,畏菟丝子。)
此所出即与云母同,而甚似云母,但浓实耳。今用乃出益州,与矾石同处,色小黄黑即矾石。云母根未知何者是?世用乃希。《仙经》亦服之。(《新修》四八页,《大观》卷四,《政和》一一二页)
引用:《本草经集注》阳起石
《本草求真》阳起石
(石)逐寒宣淤起阳
阳起石(专入命门)。即云母根也。虽大雪遍境。此山独无。禀纯阳之气以生。味咸气温。无毒。能补命门相火。凡因火衰寒气内停。宿血留滞。而见阴痿精滑。子宫虚冷。腰膝冷痹。水肿症瘕。服此即能有效。以其性禀纯阳者故耳!是以育龟丸用此以为嗣续宗祧之基。(阳起石合石龙子蛤蚧生犀角生附子草乌头乳香没药血竭细辛黑芝麻五倍子为末。生鳝鱼血为丸。朱砂为衣。每日空心酒下百丸。)不可以房术论也。功虽类于硫黄。但硫黄太热。号为火精。此则其力稍逊。而于阳之不能起者克起。阳起之号。于是而名。出齐州。云头雨脚鹭毛色白滋润者良。火 醋淬七次。研粉水飞用。(宗 曰。石药冷热皆有毒。亦宜斟酌。)
桑螵蛸为使。恶泽泻菌桂雷丸石葵蛇皮。畏菟丝。忌羊血。不入汤剂。
引用:《本草求真》阳起石
《本草图经》阳起石
阳起石图片,生齐山山谷及琅琊,或云山阳起山。今惟出齐州,他处不复有,或云邢州鹊山亦有之,然不甚好。今齐州城西唯一土山,石出其中,彼人谓之阳起山。其山常有温暖气,虽盛冬大雪遍境,独此山无积雪,盖石气熏蒸使然也。山唯一穴,官中常禁闭。至初冬,则州发丁夫,遣人监视取之。岁月积久,其穴益深, 凿他石,得之甚艰。以色白肌理莹明若野狼牙者为上,亦有夹他石作块者不堪。每岁采择上供之余,州中货之,不尔市贾无由得也。货者虽多,而精好者亦难得。旧说是云母根,其中犹夹带云母,今不复见此色。古服食方不见用者,今补下药多使之。采无时。
引用:《本草图经》阳起石
《本草新编》阳起石
阳起石最难得真,必得真者,依法配合方验,非云母石之根也。明透者佳。味甘,气平,有毒。入命门。治肾气乏绝,阴痿不举,破血瘕积凝腹痛,去阴囊湿痒,驱子宫冷寒。此物虽温补命门,而制之不得法,反能动燥,受害无穷。金石之药,所以不及草木之味。然亦有时不可不服金石药者,乃阴寒无火之人,又加天厌之客也。天厌之客,为天所厌绝。吾人行医,必欲使其阳道修伟,不几受逆天之愆乎。不知医道之大,实能参赞天地之穷。苟人心悔悟,上至格天,而竟无法以挽回,使其天厌终身,后嗣绝灭,亦失爱育之至仁也。故吾注《本草》,不得不阐发阳起石之奇,盖此物制之得宜,实可使天厌者重新再造,非草木之药可比也。其法用阳起石一两,先用驴鞭肉汁煮三炷香取起,白炭火烧红,即于驴鞭汁淬之七次,而阳起石可用矣。同驴肉汁入于人参、 、术、茯神、菟丝、龙骨、熟地、枸杞、山茱萸、杜仲、破故纸之中,自然重新长肉,改换筋膜,内阳既兴,外阳亦出,必非从前细小之势矣。倘舍驴鞭之汁 炼阳起石,虽亦能取效,只可兴平常之阳,不能兴天厌之阳也,且口干舌燥,亦所不免,非疮疡生,即消渴患矣。(〔批〕远公存心慈悯,且欲参赞化育,发明阳起石之奇,竟至改造天厌,再生子嗣,罔顾及天谴乎。然而,天心随人心为转移,人心善,则天亦随人心而变化,但人宜善承之,毋负远公好善之怀也。)
或问阳起石,但知其兴阳,未闻其能改造天厌,先生之论自应奇绝,但未知曾有验之否?
曰∶天有缺陷,炼石可以补天,岂人有缺陷,炼石独不可以补人乎。其有验有不验者,因人有善不善也。阳起石之能改造天厌,又何必过疑哉。
或问先生伤人死于贪生,戒丹砂之不可轻用,何于阳起石而表扬其奇,似乎有导淫之失矣。
曰∶吾尚论《本草》,功过不掩。丹砂实有过,予不敢隐。阳起石实有功,予亦不敢没。至人之生死,人自取之,于余何讥焉。
引用:《本草新编》阳起石
《本草衍义》阳起石
《本草易读》阳起石
火 酒淬水飞。螵蛸为使,恶泽泻、 桂、雷丸、蛇皮,畏菟丝子。并忌羊血一切。
咸,平,无毒。补命门而治阴痿,暖子宫而添精乏。除腰膝冷痹,消水肿症瘕。
生齐州山谷,以云头雨脚,轻松如野狼牙者为佳。
引用:《本草易读》阳起石
《本草择要纲目》阳起石
(凡入药烧后水 用之.凝白者佳.亦有用烧酒浸过.同樟脑入罐升炼取粉用者.)
【气味】
咸微温无毒.
【主治】
男子妇人下部虚冷.肾气乏绝.子脏久寒.右肾命门气分药也.下焦虚寒者宜用之.须水飞用之.凡石药冷热皆有毒.务宜斟酌.即用亦非久服之药.
引用:《本草择要纲目》阳起石
《本草择要纲目》阳起石
(凡入药烧后水 用之.凝白者佳.又用火中 赤.酒淬七次.研细水飞过日干.亦有用烧酒浸过.同樟脑入罐升炼取粉用者.)
【气味】
咸微温无毒.
【主治】
崩中漏下.破子脏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阴痿不起.补不足.疗男子茎头寒.阴下湿痒.去臭汗.消水肿.久服不饥.令人有子.补肾气.精乏腰疼.膝冷湿痹.子宫久冷.冷症寒瘕.止月水不定.治带下温疫冷气.补五劳七伤.补命门不足.散诸热肿.
引用:《本草择要纲目》阳起石
《本经逢原》阳起石
《本经》名白石
咸温,无毒。色白,揉之如绵不脆者真,质坚脆者即伪。 过,烧酒淬七次,杵细,水飞用。
《本经》主崩中漏下,破子脏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阴痿不起,补不足。
发明 阳起石乃云母之根,右肾命门药,下焦虚寒者宜之。黑锡丹用此,正以补命门阳气不足也。《本经》治崩中漏下,阳衰不能统摄阴血也。又言破子脏中血,症瘕结气。是指阴邪畜积而言。用阳起石之咸温,散其所结,则子脏安和,孕自成矣。阴虚火旺者忌用,以其性专助阳也。
引用:《本经逢原》阳起石
《得配本草》阳起石
桑螵蛸为之使。畏菟丝子。恶泽泻、雷丸、菌桂、石葵、蛇蜕皮。忌羊血。
咸,温。入命门。治下焦虚冷,阴痿,腰痹,崩漏,症结。(肾气不摄则漏,肾气不运则结。)
配伏龙肝,水调扫缠喉风。(更以凉药灌入鼻中。)配钟乳粉、附子,治元气虚寒。
云头雨脚及鹭鸶毛者真,色白滋润者良。 赤,酒淬七次,研细,水飞过晒干用。不入汤。
气悍有毒,不宜轻用。
引用:《得配本草》阳起石
《雷公炮制药性解》阳起石
味咸,性温无毒,入肾经。主肾绝阴痿,崩中漏下,症瘕结气。有云头雨脚及鹭鸶毛者真,桑螵蛸为使,畏菟丝,恶泽泻、官桂、蛇蜕、雷丸,忌羊血。
按∶阳起石咸温之品,宜归水脏。崩漏症结,皆肾虚所。故咸疗之,难得其真,勿宜误用。
引用:《雷公炮制药性解》阳起石
《名医别录》阳起石
无毒.主治男子茎头寒,阴下湿痒,去臭汗,消水肿.久服不饥,令人有子.一生,一名羊起石,云母根也.生齐山及 ,或云山、阳起山,采无时.(桑螵蛸为之恶泽泻、菌桂、雷丸、蛇蜕皮,畏菟丝.)
《本经》原文∶阳起石,味咸,微温.主崩中漏下,破子臧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阴痿不起,补不足.一名白石.生山谷.
引用:《名医别录》阳起石
《神农本草经》阳起石
味咸微温。
主崩中漏下,破子臧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阴痿不起(《御览》引,作阴阳不合),补不足(《御览》引,有句挛二字)。一名白石。生山谷。
《吴普》曰:阳起石,神农扁鹊酸无毒,桐君雷公岐伯咸无毒,李氏小寒,或生太山(《御览》引云,或阳起山,采无时)。
《名医》曰:一名石生,一名羊起石,云母根也,生齐山及琅邪,或云山阳起山,采无时。
引用:《神农本草经》阳起石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阳起石
味咸微温。主崩中漏下,寒滑之病。破子脏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凡寒凝血滞之病,皆能除之。阴痿不起,补不足。强肾补阳益气。
阳起石得火不燃,得日而飞;硫黄得日无焰,得火而发。皆为火之精,而各不同。盖阳起石禀日之阳气以成,天上阳火之精也;硫黄禀石之阳气以成,地上阴火之精也。所以硫黄能益人身阴火之阳,阳起石能益人身阳火之阳也。五行各有阴阳,亦可类推。
《中药炮制》阳起石
『来源』本品为硅酸盐类矿物阳起石的矿石。
『产地』湖北、湖南等地。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装入瓦罐内,投入武火中煅至红透,取出放入铁锅内,为增强壮阳作用,每斤药用白酒四两,趁热淬透,取出,晾干,研粉即得。
『用量』3~9克。
『贮存』装缸内加盖,生者宜专人管。
引用:《中药炮制》阳起石
《吴普本草》阳起石
《新修本草》阳起石
味咸,微温,无毒。主崩中漏下,破子藏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阴阳痿不合,补不足。疗男子茎头寒,阴下湿痒,去臭汗,消水肿。久服不饥,令人有子。一名白石,一名石生,一名羊起石,云母根也。生齐山山谷及琅 或云山、阳起山,采无时。
桑螵蛸为之使,恶泽泻、菌桂、雷丸、蛇脱皮,畏菟丝子。此所出即与云母同,而甚似云母,但浓实耳。今用乃出益州,与矾石同处,色小黄黑即矾石。云母根未知何者是?俗用乃希。《仙经》亦服之。
〔谨案〕此石以白色、肌理似阴孽、仍夹带云母绿润者为良,故《本经黑者为云胆,又名地涿,服之损人,黑阳起石必为恶矣。《经》言生齐山,齐山在齐州历城西北五六里,采访无阳起石,阳起石乃在齐山西北六七里卢山出之。《本经》云∶或云山,云、卢字讹矣。今太山、沂州唯有黑者,其白者独出齐州也。
引用:《新修本草》阳起石
《药性切用》阳起石
《玉楸药解》阳起石
引用:《玉楸药解》阳起石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阳起石
味咸,微温,无毒。主崩中漏下,破子脏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阴痿补不足,疗男子茎头寒,阴下湿痒,去臭汗,消水肿。《药性论》云∶味甘,平。主补肾气精乏,腰疼膝冷,湿痹,能暖女子子宫久冷,冷症寒瘕,止月水不定。
萧炳云∶臣。日华子云∶治带下,温疫,冷气,补五劳七伤。桑螵蛸为使。恶∶泽泻、菌桂、石葵、雷丸、蛇蜕皮。畏∶菟丝。忌∶羊血。
《证类本草》阳起石
(阳起石_图片)
味咸,微温,无毒。主崩中漏下,破子脏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阴阳痿不起,补不足,疗男子茎头寒,阴下湿痒,去臭汗,消水肿。久服不饥,令人有子。
一名白石,一名石生,一名羊起石,云母根也。生齐山山谷及琅邪或云山、阳起山。采无时。(桑螵蛸为之使,恶泽泻、菌桂、雷丸、蛇蜕皮,畏菟丝。)
陶隐居云∶此所出即与云母同,而甚似云母但浓实尔。今用乃出益州与矾石同处,色小黄黑即矾石。云母根未知何者是?俗用乃稀。《仙经》亦服之。唐本注云∶此石以白色、肌理似殷孽,仍夹带云母绿润者为良,故《本经》一名白石。今有用纯黑如炭者,误矣。云母条中既云黑者名云胆,又名地涿,服之损人,黑阳起石必为恶矣。《经》言生齐山,齐山在齐州历城西北五、六里,采访无阳起石,阳起石乃齐山西北六、七里卢山出之。《本经》云∶或云山,云、卢字讹矣。今泰山、沂州唯有黑者,其白者独出齐州也。臣禹锡等谨按吴氏云∶阳起石,神农、扁鹊∶酸,无毒。桐君、雷公、歧伯∶咸,无毒。季氏∶小寒。或生泰山。杨损之云∶不入汤。药性论云∶阳起石,恶石葵,忌羊血。味甘,平。主补肾气,精乏腰疼,膝冷湿痹,能暖女子子宫久冷,冷症寒瘕,止月水不定。萧炳云∶阳起石,臣。南海药谱云∶阳起石唯泰山所出黄者绝佳,邢州鹊山白者亦好。日华子云∶治带下,温疫,冷气,补五劳七伤。合药时烧后水淬用,凝白者为上。
图经曰∶阳起石,生齐山山谷及琅邪或云山、阳起山。今唯出齐州,他处不复有,或云邢州鹊山亦有之,然不甚好。今齐州城西唯一土山,石出其中,彼人谓之阳起山,其山常有温暖气,虽盛冬大雪遍境,独此山无积雪,盖石气熏蒸使然也。山唯一穴,官中常禁闭。至初冬,则州发丁夫,遣人监视以之。岁月积久,其穴益深,才凿他石,得之甚艰。以色白、肌理莹明若野狼牙者为上。亦有夹他石作块者不堪。每岁采择上供之,余州中货之,不尔,市贾无由得也。货者虽多,而精好者亦难得。旧说是云母根,其中犹夹带云母,今不复见此色。古服食方不见用者,今补下药多使之。采无时。
丹房镜源∶阳起石,可为外匮。青霞子∶阳起,治肾之疾。
衍义曰∶阳起石,如野狼牙者佳。其外色不白,如姜石。其大块者,亦内白。治男子、妇人下
引用:《证类本草》阳起石
《中药学》阳起石
【药用】本品为单斜品系石棉类矿石。
【性味与归经】咸,微温。入肾经。
【功效】温肾壮阳。
本品能补肾壮阳,温暖下焦,对肾气虚寒的阳痿等症,可与补骨脂、鹿茸、菟丝子、肉苁蓉等药配伍,制丸应用。
【处方用名】阳起石(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如入丸剂应用,每次吞服量为一分至三分。
【文献摘录】《本经》:「主崩中漏下,破子脏中血,……无子,阴痿不起。」
《药性本草》:「补肾气精乏,腰疼膝冷湿痹,子宫久冷。」
引用:《中药学》阳起石
《千金翼方》阳起石
味咸,微温,无毒。主崩中漏下,破子脏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阴痿不起,补不足。疗男子茎头寒,阴下湿痒,去臭汗,消水肿。久服不饥,令人有子。一名白石,一名石生,一名羊起石,云母根也。生齐山山谷及郎邪或云山、阳起山,采无时。
引用:《千金翼方》阳起石
《医学入门》阳起石
阳起石咸温无毒,治男阴痿最有功,主女瘕 腹内痛,止崩漏下暖子宫。
生阳起山。性善升,能助人阳气。主男子下虚阳衰乏,阴痿不起,茎头寒,阴下湿痒臭汗,暖腰膝;治女人子脏中血瘕 结,寒热腹痛,月水不定,崩中带下,子宫久冷无子;兼治冷湿痹风,消水肿,久服令人有子。
形如野狼牙,色白明莹者佳。火 醋淬七次,细研水飞用。桑螵蛸为使。恶泽泻、菌桂、雷丸、蛇蜕,畏菟丝子,忌羊血。
引用:《医学入门》阳起石
阳起石
石
- 石
- 白石
- 败石
- 苍石
- 赤石
- 慈石
- 磁石
- 锻石
- 矾石
- 封石
- 浮石
- 海石
- 滑石
- 黄石
- 姜石
- 金石
- 旷石
- 理石
- 砺石
- 淋石
- 陵石
- 路石
- 络石
- 落石
- 礞石
- 涅石
- 砒石
- 青石
- 秋石
- 烧石
- 石鳌
- 石碑
- 石布
- 石蚕
- 石床
- 石垂
- 石莼
- 石胆
- 石耳
- 石肺
- 石肝
- 石羔
- 石膏
- 石斛
- 石花
- 石黄
- 石灰
- 石碱
- 石荆
- 石剧
- 石榴
- 石龙
- 石绿
- 石芒
- 石梅
- 石蜜
- 石南
- 石脑
- 石脾
- 石漆
- 石耆
- 石青
- 石濡
- 石蕊
- 石蛇
- 石肾
- 石松
- 石蒜
- 石髓
- 石炭
- 石韦
- 石苇
- 石苋
- 石香
- 石蟹
- 石癣
- 石燕
- 石药
- 石鱼
- 石芸
- 遂石
- 温石
- 文石
- 消石
- 硝石
- 信石
- 玄石
- 礜石
- 晕石
- 长石
- 赭石
- 终石
- 逐石
- 安石榴
- 白矾石
- 白肌石
- 白石膏
- 白石华
- 白石英
- 白石脂
- 白羊石
- 碧石青
- 草石蚕
- 赤石脂
- 磁石酒
- 磁石丸
- 代赭石
- 丹石散
- 淡秋石
- 地石榴
- 锻石酒
- 锻石散
- 鹅管石
- 二石茶
- 二石散
- 矾石散
- 矾石丸
- 方解石
- 飞滑石
- 飞水石
- 甘石膏
- 海浮石
- 寒水石
- 合玉石
- 黑石华
- 黑石脂
- 黑羊石
- 花乳石
- 花蕊石
- 花芷石
- 滑石散
- 滑石汤
- 滑石粥
- 黄石茶
- 黄石华
- 黄石脂
- 活磁石
- 金精石
- 金石部
- 金石斛
- 金石类
- 金星石
- 金牙石
- 荆石茶
- 井泉石
- 空青石
- 厉石华
- 练石草
- 练石散
- 炼秋石
- 龙石膏
- 龙石散
- 卢甘石
- 炉甘石
- 络石藤
- 麦饭石
- 曼诣石
- 曼诸石
- 没石子
- 礞石丸
- 墨石子
- 凝水石
- 婆娑石
- 菩萨石
- 朴硝石
- 禽石燕
- 青礞石
- 青石脂
- 秋石丹
- 秋石方
- 鹊石散
- 三石散
- 三石汤
- 山慈石
- 山磁石
- 蛇含石
- 生石膏
- 石斑鱼
- 石菖蒲
- 石车茶
- 石胆草
- 石蠹虫
- 石甘茶
- 石膏散
- 石膏汤
- 石膏丸
- 石归茶
- 石合草
- 石红茶
- 石喉茶
- 石胡荽
- 石斛茶
- 石斛酒
- 石斛散
- 石花菜
- 石椒草
- 石筋草
- 石茎散
- 石决明
- 石栏干
- 石莲花
- 石莲散
- 石莲子
- 石流赤
- 石流黄
- 石流青
- 石硫赤
- 石硫黄
- 石硫磺
- 石榴根
- 石榴浆
- 石榴壳
- 石榴皮
- 石榴叶
- 石榴枝
- 石龙草
- 石龙刍
- 石龙芮
- 石龙子
- 石梅茶
- 石米茶
- 石南草
- 石南散
- 石南汤
- 石南藤
- 石南丸
- 石南叶
- 石楠草
- 石楠藤
- 石楠叶
- 石脑油
- 石葡萄
- 石荠宁
- 石钱茶
- 石青苔
- 石首鱼
- 石髓铅
- 石韦茶
- 石韦散
- 石韦汤
- 石苇散
- 石苇汤
- 石苇丸
- 石燕丸
- 石英煎
- 石长生
- 石芷茶
- 石钟乳
- 石子汤
- 四石汤
- 桃花石
- 特生石
- 铜矿石
- 握雪石
- 无石子
- 五石汤
- 五石脂
- 五羽石
- 吸铁石
- 硝石汤
- 玄黄石
- 玄精石
- 羊肝石
- 银星石
- 禹粮石
- 元精石
- 越砥石
- 云母石
- 钟乳石
- 紫加石
- 紫石华
- 紫石英
- 白石英散
- 白石英丸
- 白石脂散
- 白石脂丸
- 赤石脂散
- 赤石脂汤
- 赤石脂丸
- 撮石合草
- 大硝石丸
- 代赭石散
- 矾石兑丸
- 寒水石散
- 花蕊石丹
- 花蕊石散
- 藿石香茶
- 金钗石斛
- 络石藤茶
- 没石子丸
- 三黄石膏
- 石都念子
- 石防风散
- 石硫黄散
- 石榴根皮
- 石榴花茶
- 石首鱼鲞
- 石下长卿
- 石逍遥草
- 石中黄子
- 石子荠汤
- 水中石子
- 酸枣石茶
- 五色石脂
- 硝石大丸
- 小石榴煎
- 研朱石槌
- 钟乳石散
- 冢上砖石
- 紫白石英
- 紫石英酒
- 紫石英丸
- 紫石煮散
- 百合滑石散
- 柴胡石膏散
- 柴胡石膏汤
- 大黄硝石汤
- 单行石膏汤
- 豆腐石膏汤
- 二物石膏汤
- 矾石白术散
- 矾石滑石散
- 滑石白鱼散
- 滑石代赭汤
- 滑石石膏散
- 藿香石膏茶
- 金钗石斛丸
- 九节石菖蒲
- 馏水石膏饮
- 麻黄石膏汤
- 麻杏甘石汤
- 麻杏石甘汤
- 礞石滚痰丸
- 木通滑石茶
- 南恩洲石蛇
- 羌活石膏茶
- 人参石膏汤
- 三黄石膏汤
- 三黄石青汤
- 三石泽兰丸
- 石刺木根皮
- 石膏粳米汤
- 石膏羌活散
- 石斛地黄煎
- 石斛瓜蒌茶
- 石斛夜光丸
- 石榴皮石榴
- 太乙玄精石
- 太阴玄精石
- 五石乌头丸
- 硝石大黄丸
- 硝石矾石散
- 兖州白羊石
- 兖州黑羊石
- 制炉甘石药
- 茱萸硝石汤
- 竹叶苓石茶
- 竹叶石参茶
- 竹叶石膏汤
- 紫石寒食散
- 紫石门冬丸
- 大五石泽兰丸
- 莨菪酒硝石饮
- 烧石子茴香散
- 乌头赤石脂丸
- 小五石泽兰丸
- 旋复代赭石汤
- 旋覆代赭石汤
- 乙字花蕊石散
- 百合滑石代赭汤
- 槟榔散石榴根煎
- 赤石脂禹余粮汤
- 滑石乱发白鱼散
- 内补石斛秦艽散
- 十二物寒水石散
- 石膏阿斯匹林汤
- 土石间新出泉水
- 小青龙加石膏汤
- 小青龙加石青汤
- 旋复花代赭石汤
- 隐君礞石滚痰丸
- 紫石英柏子仁丸
- 紫石英天门冬丸
- 白术石膏半夏干姜汤
- 淮南八公石斛万病散
- 黄连半夏石膏甘草汤
- 黄连石膏半夏甘草汤
- 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 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
- 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
- 木防己去石膏加芒硝茯苓汤
- 木防已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 大黄石膏茯苓白术枳实甘草汤
- 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
- 竹叶石膏黄芩泽泻半夏甘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