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角
- 目录
- 《本草备要》羚羊角
- 《本草便读》羚羊角
- 《本草乘雅半偈》羚羊角
- 《本草崇原》羚羊角
- 《本草从新》羚羊角
- 《本草撮要》羚羊角
- 《本草分经》羚羊角
- 《本草分经》羚羊角
- 《本草分经》羚羊角
- 《本草害利》羚羊角
- 《本草经解》羚羊角
- 《本草经集注》羚羊角
- 《本草蒙筌》羚羊角
- 《本草求真》羚羊角
- 《本草图经》羚羊角
- 《本草新编》羚羊角
- 《本草衍义》羚羊角
- 《本草易读》羚羊角
- 《本草择要纲目》羚羊角
- 《雷公炮炙论》羚羊角
- 《神农本草经》羚羊角
- 《新修本草》羚羊角
- 《药性切用》羚羊角
- 《玉楸药解》羚羊角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羚羊角
- 《证类本草》羚羊角
- 《中药学》羚羊角
- 《千金翼方》羚羊角
- 《冯氏锦囊秘录》羚羊角
- 《医学衷中参西录》羚羊角
- 《顾松园医镜》羚羊角
- 《医学入门》羚羊角
- 《中国药典》羚羊角
- 《中药大辞典》羚羊角
- 《中华本草》羚羊角
《本草备要》羚羊角
泻心、肝火
苦咸微寒。羊属火,而羚羊属木,入足厥阴(肝)、手太阴、少阴(肺、心)经。目为肝窍,此能清肝,故明目去障。肝主风,其合在筋,此能祛风舒筋,故治惊痫搐搦,骨痛筋挛;肝藏魂,心主神明,此能泻心、肝邪热,故治狂越僻谬,梦魇惊骇;肝主血,此能散血,故治瘀滞恶血,血痢肿毒;相火寄于肝胆,在志为怒,(经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此能下气降火,故治伤寒伏热,烦懑气逆,食噎不通;羚之性灵,而精在角,故又辟邪而解诸毒(昂按∶痘科多用以清肝火,而《本草》不言治痘)。似羊而大,角有节、最坚劲、能碎金刚石与貘骨(貘,音麦,能食铁)。夜宿防患,以角挂树而栖(角有挂纹者真。一边有节而疏,乃山驴、山羊,非羚也)。多两角。一角者胜。锉研极细,或磨用。
引用:《本草备要》羚羊角
《本草便读》羚羊角
清肝胆之热狂.性禀轻灵.咸寒解毒.治厥阴之风痉.功专明目.辟恶除邪.(羚羊角.诸羊属火.而羚羊属木.故独入肝胆.羚之性灵.其角又为清灵之物.故亦能解毒辟邪.咸寒之品.专清肝胆之火.凡一切目病惊痫肝风肝火诸病.因肝胆之火而成者.皆可用之.其余透发痘疹等类.亦与犀角相同.)
引用:《本草便读》羚羊角
《本草乘雅半偈》羚羊角
(本经上品)
泯形则寂,至灵即惺。此言生气之能通乎天气也。二十有四,其节乎。七十有二,其候乎。
【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尝不魇寐。
【核】曰∶出石城,及华阴山谷。今出建平、宜都,诸蛮山中,及西域。形似羊,毛青而粗,夜宿独栖,挂角木上,以远害也。两角者多,一角者最胜。其角有节,蹙蹙圆绕,以角湾深锐紧小,有挂痕者为真。修治,勿用山羊角。山羊角,仅一边有节,节亦疏;羚羊角,具二十四节,内有天生木胎者,此角有神。凡使不可单用,须要不拆元对,以绳缚之,用铁锉锉细,重重密裹避风,旋旋取用,捣筛极细,更研万匝,入药免刮人肠。
【 】曰∶羚羊挂角而泯形,兽之至灵者也。性慈而不乐斗,虽有伪斗,亦往解之,因以被获。盖不惜身以济物者,故其角至神,能辟不祥,主不魇寐者,寂而惺也。节合二十有四气,而胎木者,宛如从甲而乙,起阴之气,以转生阳,所以益气也。如是则恶血自除,注下自上,上达肝窍,目眚自明,辟蛊毒恶鬼者,即转生阳以辟不祥耳。
引用:《本草乘雅半偈》羚羊角
《本草崇原》羚羊角
气味咸寒,无毒。主明目益气,起阴,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常不魇寐。
(羚,古字作 ,今字作羚,俗写从省笔也。羚羊出建平、宜都、梁州、真州、洋州、商洛诸蛮山中,及秦陇西域皆有,其形似羊而大青色,夜宿独栖,以角挂树,身不着地,为防鸷兽之患,可谓灵矣。故字从鹿从灵,省文作 。性慈不喜争斗,虽有伪斗,亦往解散。其角长尺余,有节特起环绕,如人手指握痕,得二十四节者尤有神力。两角者多。一角者更胜,角内有天生木胎。西域有金刚石,状如紫石英,百炼不消,金铁莫能击,唯绵裹羚羊角扣之,则自然冰泮。又,貘骨奸僧伪充佛牙,他物亦不能破,用此角击之亦碎,皆性相畏耳。)
羚羊角气味咸寒,禀水气也。角心木胎,禀木气也。禀水气而资养肝木,故主明目。先天之气,发原于水中,从阴出阳。羟羊角禀水精之气,故能益肾气而起阴。肝气不能上升,则恶血下注。羟羊角禀木气而助肝,故去恶血注下。羚羊乃神灵解结之兽,角有二十四节,以应天之二十四气,故辟蛊毒恶鬼不祥,而常不魇寐也。
引用:《本草崇原》羚羊角
《本草从新》羚羊角
泻心肝火.
苦咸寒.羊属火.而羚羊属木.入足厥阴.(肝.)手太阴、少阴经.(肺、心.)目为肝窍.
清肝.故明目去障.肝主风.其合在筋.祛风舒筋.故治惊痫搐搦.骨痛筋挛.肝藏魂.心主神明.泻心肝邪热.故治狂越僻谬.梦魇惊骇.肝主血.散血.故治瘀滞恶血.血痢肿毒.相火寄于肝胆.在志为怒.(经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下气降火.故治伤寒伏热.烦满气逆.食噎不通.羚之性灵.而精在角.故又辟邪而解诸毒.(今痘科多用以清肝火.)性寒.能伐生生之气.无火热勿用.出西地.似羊而大.角有节.最坚劲.能碎金刚石与貘骨.(貘音麦、能食铁.)夜宿防患.以角挂树而栖.(角有挂纹者真、一边有节而疏、乃山驴山羊、非羚也.)明亮而尖不黑者良.多两角.一角者更胜.锉研极细.或磨用.
引用:《本草从新》羚羊角
《本草撮要》羚羊角
引用:《本草撮要》羚羊角
《本草分经》羚羊角
《本草分经》羚羊角
《本草分经》羚羊角
《本草害利》羚羊角
〔害〕性寒,能伐生生之气,凡肝心二经有热者,宜之。无火热勿用。
〔利〕苦咸,泻心肝肺邪热,下气降火,解毒散血,祛风舒筋。故能明目去障,治惊痫搐搦,亦治狂越僻谬梦魇,伤寒,伏热,气逆食噎不通。羚之性灵而精在角,故又辟邪,散瘀血而疗痘疮,解诸毒也。
〔修治〕出西地,似羊而大,角有节,最坚劲,能碎金石,明亮而不黑者良,多两角,一角者更胜。镑片绵包,或磨汁用,入丸散须要不拆原对,绳缚,铁锉锉细,捣筛更研万遍入药,免刮人肠。
引用:《本草害利》羚羊角
《本草经解》羚羊角
气寒.味咸.无毒.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水不祥.常不魇寐.
羚羊角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咸无毒.得地北方之水味.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气味俱降.阴也.膀胱经起于目内 .气寒可以清火.火清则水足而目明矣.益气者.咸寒益肾气之不足也.起阴者咸寒益肾.肾足则宗筋强也.味咸则破血.气寒则清热.故主恶血注下也.蛊毒.湿热之毒也.咸寒可清湿热.所以主之.羚羊性灵通神.故辟恶鬼不祥.咸寒益肾.肾水足.则精明.所以常不魇寐也.
【制方】
羚羊角同犀角、丹砂、牛黄、琥珀、天竺黄、金箔、茯神、远志、竹沥、钩藤.治癫狂.同杞子、甘菊、谷精、生地、五味、女贞子、黄柏.治肝热目翳.
引用:《本草经解》羚羊角
《本草经集注》羚羊角
味咸、苦,寒、微寒,无毒。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安心气,常不魇寐。治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温风注毒伏在骨间,除郁,惊梦,狂越,僻谬,及食噎不通。久服强筋骨,轻身,起阴,益气,利丈夫。生石城山川谷及华阴山,采无时。
今出建平宜都诸蛮中及西域,多两角者,一角者为胜。角甚多节,蹙蹙圆绕。别有山羊角极长,唯一边有节,节亦疏大,不入方用。而《尔雅》云名 羊,而羌夷云只此即名羚羊,甚?
政和》三八二页)
引用:《本草经集注》羚羊角
《本草蒙筌》羚羊角
味咸、苦,气寒。无毒。形类羊色青颇大,角多节劲锐犹长。(甚坚,劲长一二尺,节密蹙蹙旋绕。)种生川蜀山林,夜宿角挂树上。猎犬追捕,亦多获之。虏人常以货钱,州郡亦每克贡。入药拯病,锯角取尖。认弯蹙处,有挂痕深入者才真;听人耳边,似响声微出者尤妙。(如节疏无挂痕者,听无声者,并山羊、山驴角亦往往摩成痕迹欺人谋利,不可不察。)或捣末少加蜜服,或错屑共投水煎。专走肝经,因性属木。尝加紫雪,(仲景伤寒方名。)为味苦寒。解伤寒寒热,在于肌肤;散温风注毒,伏于骨肉。安心气,除魇寐惊梦狂越;泽邪气,辟蛊毒恶鬼不祥。退小儿卒热发搐惊痫,驱产妇败血冲心烦闷。去恶血注下,治食噎不通。明目益气轻身,强阴健筋坚骨。肉和五味子同炒投酒,能逐中风证筋骨急强。南人食之,免致蛇啮。
引用:《本草蒙筌》羚羊角
《本草求真》羚羊角
(兽)专泻肝火兼清心肺
羚羊角(专入肝。兼入心肺)。苦咸大寒。功专入肝。兼入心肺二经。考书所论主治。多属冗统。惟李时珍剖晰甚明。言羊火畜也。而羚羊则属木。故其角入厥阴肝经甚捷。同气相求也。肝主木。开窍于目。其发病也。目暗障翳。而羚羊角能平之。肝主风。在合为筋。其发病也。小儿惊痫。妇人子痫。大人中气搐搦。及筋脉挛急。历节掣痛。而羚羊角能舒之。魂者肝之神也。发病则惊骇下宁。狂越僻谬。魇寐卒死。而羚羊角能安之。血者肝之脏也。发病则瘀滞下注。疝痛毒痢。疮肿瘰 。产后血气。而羚羊角能散之。相火寄于肝胆。在气为怒。病则烦懑气逆。噎塞不通。寒热及伤寒伏热。而羚羊角能降之。羚之性灵。而筋骨之精在角。故又能辟恶而解诸毒。碎佛牙而烧烟。走蛇虺也。本经别录甚着其功。而近俗罕能发扬。惜哉!时珍之论如此。但此虽能清肝及肺。若使过用久用。则更有伐生之气耳。多两角。一角者胜。(若一边有节而疏。乃山驴山羊。非羚羊也。)锉研极细。或磨用。
引用:《本草求真》羚羊角
《本草图经》羚羊角
羚羊角图片,出石城山谷及华阴山,今秦、陇、龙、蜀、金、商州山中皆有之。戎人多捕得来货,其形似羊也,青而大。其角长一、二尺,有节如人手指握痕,又至坚劲,今人药者,皆用此角。谨按《尔雅》云∶ (与羚同),大羊。 (音元),如羊。郭璞注云∶ 似羊而大,角圆锐,好在山崖间。 似吴羊而大角,角椭,出西方。许慎注《说文解字》云∶ ,大羊而细角。陶隐居以角多节,蹙蹙圆绕者为羚羊,而角极长,唯一边有节,节亦疏大者,为山羊。山羊即《尔雅》所谓 羊也。唐注以一边有蹙文,又疏慢者,为山驴角。云时人亦用之。又以细如人指,长四、五寸,蹙文细者,为堪用。陈藏器云∶羚羊夜宿,以角挂木不着地,但取角弯中深锐紧小,犹有挂痕者是。观今市货者,与《尔雅》所谓 羊,陶注所谓山羊,唐注所谓山驴,大都相似。今人相承用之,以为 羊,其细角长四、五寸,如人指,多节蹙蹙圆绕者,其间往往弯中有磨角成痕处,京师极多,详本草及诸家所出,此乃是真 羊,而世多不用,不知其所以然者何也?又陈藏器谓真角,耳边听之,集集鸣者良。今牛、羊诸角,但杀之者,听之皆有声,不必专羚角也,自死角则无声矣。
引用:《本草图经》羚羊角
《本草新编》羚羊角
羚羊角,味咸、苦,气寒,无毒。专走肝经。解伤寒寒热在肌肤,散温风注毒伏于骨内,安心气,除魇寐惊梦狂越,辟邪气,祛恶鬼。小儿惊痫,产妇败血,皆能治之。此物亦备用,以待变者也。
羚羊角,不可轻用之药,宜于治实症,而不宜于治虚症。
或问羚羊角,别本载久服强筋骨,轻身,起阴益气,利丈夫,似乎为强阳助气之品。缪仲醇谓∶火热则阴反不能起,而筋骨软。咸寒入下焦,除邪热,则阴自起,气自益,筋骨强,身轻也。仲醇之言,未尝非是,然而羚羊角实不能补虚。仲醇亦因《本草》载有利益之语,故曲为解之云,久服强筋骨轻身,起阳益气,入下焦除热,则阴自起,气自益,筋骨强。实治邪而不补正气,不可误也。终不可据之,以望其滋补也。
引用:《本草新编》羚羊角
《本草衍义》羚羊角
《本草易读》羚羊角
引用:《本草易读》羚羊角
《本草择要纲目》羚羊角
(凡用有神羊角甚长.有二十四节.内有天生木胎.此角有神力抵下牛.凡使不可单用.须要不折元对.绳缚.铁锉锉细.重重密裹避风.以旋旋取用.捣筛极细.更研万匝入药.免刮人肠.)
【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常不魇寐.除邪气惊梦狂越僻谬.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湿风注毒伏在骨间.及食噎不通.久服强筋骨轻身.起阴益气.治中风筋挛附骨疼痛.作末蜜服.治卒热闷及热毒痢血疝气.摩水涂肿毒.治一切热毒风攻注.中恶毒风卒死.昏乱不识人.散产后恶血冲心烦闷.烧末酒服之.治小儿惊痫.治山瘴及噎塞.治惊悸烦闷.心胸恶气.瘰 恶疮溪毒.平肝舒筋.定风安魂.散血下气.辟恶解毒.治子痫痉疾.盖羊火畜也.而羚羊则属木.故其角入厥阴肝经甚捷.同气相求也.肝主木.开窍于目.其发病也.目暗障翳.而羚羊角能平之.肝主风.在合为筋.其发病也.小儿惊痫.妇人子痫.大人中风.搐搦及筋脉挛急历节掣痛.而羚角能舒之.魂者肝之神也.发病则惊骇不宁.狂越僻谬.魇寐卒使.而羚角能安之.血者肝之藏也.发病则瘀滞下注.疝痛毒痢.疮肿 .产后血气.而羚羊能散之.相火寄于肝胆.在气为怒.病则烦懑气逆噎塞不通.寒热及伤寒伏热.而羚角能降之.羚之性灵.而筋骨之精在角.故又能辟邪恶而解诸毒.本经别录甚着其功.而近俗罕能发扬.惜哉.
引用:《本草择要纲目》羚羊角
《雷公炮炙论》羚羊角
雷公云∶凡所用,亦有神羊角。其神羊角长,有二十四节,内有天生木胎。此角有神力,可抵千牛之力也。
凡修事之时,勿令单用,不复有验,须要不拆元对。以绳缚之,将铁错子错之,旋旋取用,勿令犯风。错末尽处,须三重纸裹,恐力散也。错得了,即单捣,捣尽,背风头重筛过,然入药中用之。若更研万匝了,用之更妙,免刮人肠也。
引用:《雷公炮炙论》羚羊角
《神农本草经》羚羊角
味咸寒。
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安心气,常不厌寐。生川谷。
《名医》曰:生石城及华阴山,采无时。
案《说文》云:羚大羊而细角。《广雅》云:美皮冷角。《尔雅》云:羚大羊。郭璞云:羚羊似羊而大,角园锐,好在山崖间。陶宏景云:《尔雅》名羱羊。据《说文》云:苋山羊细角也。《尔雅》云:羱如羊。郭璞云:羱似吴羊而大角,角椭,出西方,苋即羱正字,然本经羚字,实羚字俗写,当以羚为是《尔雅》释文,引本草作羚。
引用:《神农本草经》羚羊角
《新修本草》羚羊角
味咸、苦,寒、微寒,无毒。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安心气,常不魇寐,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温风注毒伏在骨间,除郁,惊梦,狂越,僻谬,及食噎不通。久服强筋骨,轻身,起阴,益气,利丈夫。生石城山川谷及华阴山,采无时。
今出建平宜都诸蛮中及西域,多两角者,一角者为胜。角甚多节,蹙蹙圆绕。别有山羊角极长,唯一边有节,节亦疏大,不入方用。而《尔雅》云名 羊,而羌夷云只此即名零羊,甚能陟峻 ;短角者,乃是山羊耳,亦未详其正。
〔谨案〕《尔雅》云∶羚,大羊,羊如牛大,其角堪为鞍桥,一名 羊,俗名山羊,或名野羊,善斗至死。又有山驴,大如鹿,皮堪靴用,有两角,角大小如山羊角,前言其一边有蹙文,又疏慢者是此也,陶不识谓之山羊误矣。二种并不入药,而俗人亦用山驴角者,今用细如人指,长四、五寸,蹙文细者,南山商浙间大有,梁州、龙州、直州、洋州亦贡之,古来相承用此,不用羚羊角,未知孰是也。
引用:《新修本草》羚羊角
《药性切用》羚羊角
《玉楸药解》羚羊角
引用:《玉楸药解》羚羊角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羚羊角
味咸苦,寒、微寒,无毒。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详,安心气,常不魇寐,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温风注毒伏在骨间,除邪气惊梦,狂越僻谬及食噎不通。《药性论》云∶臣。味甘。能治一切热毒风攻注,中恶、毒风,猝死昏乱不识人,散产后血冲心烦闷,小儿惊痫,治山瘴。孟诜云∶治热毒痢及血痢。
《证类本草》羚羊角
(羚羊角_图片)
味咸、苦,寒、微寒,无毒。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安心气,常不魇寐,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温风注毒伏在骨间,除邪气惊梦,狂越僻谬及食噎不通。久服强筋骨,轻身,起阴,益气,利丈夫。生石城山川谷及华阴山,采无时。
陶隐居云∶今出建平、宜都诸蛮中及西域。多两角,一角者为胜。角甚多节,蹙蹙园绕。
别有山羊角长极长,唯一边有节,节亦疏大,不入药用。《尔雅》名 羊,而羌夷云∶只此名羚羊角,甚能陟峻。短角者乃是山羊尔。亦未详其正。唐本注云∶《尔雅》云∶羚,大羊。
羊如牛大,其角堪为鞍桥。一名 羊,俗名山羊,或名野羊。善斗至死。又有山驴,大如鹿,皮堪靴用,有两角,角大小如山羊角。前言其一边有蹙文又疏慢者是此也。陶不识,谓山羊,误矣。二种并不入药。而俗人亦用山驴角者。今用细如人指,长四、五寸,蹙纹细者。
南山、商、浙间大有,今出梁州、直州、洋州亦贡之。今按陈藏器本草云∶羚羊角,主溪毒及惊悸,烦闷,卧不安,心胸间恶气毒,瘰 。肉,主蛇咬,恶疮。山羊、山驴、羚羊,三种相似,医工所用,但信市人,遂令汤丸或致乖舛。且羚羊角有神,夜宿取角挂树不着地。
但取角弯中深锐紧小,犹有挂痕者即是真,慢无痕者非,作此分别,余无它异。真角,耳边听之集集鸣者良。陶云一角者,谬也。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羚羊角,臣,味甘。能治一切热毒风攻注,中恶毒风,卒死昏乱不识人,散产后血冲心烦闷,烧末酒服之。主小儿惊痫,治山瘴,能散恶血。烧灰治噎塞不通。孟诜云∶羚羊,北人多食,南人食之,免为蛇虫所伤。和五味子炒之,投酒中经宿,饮之治筋骨急强,中风。又角,主中风筋挛,附骨疼痛,生摩和水涂肿上及恶疮,良。又卒热闷,屑作末,研和少蜜服。亦治热毒痢及血痢。
图经曰∶羚羊角,出石城山谷及华阴山,今秦、陇、龙、蜀、金、商州山中皆有之。戎人多捕得来货,其形似羊也,青而大,其角长一、二尺,有节如人手指握痕,又至坚劲。今入药者皆用此角。谨按《尔雅》云∶羚,大羊。 (音元),如羊。郭璞注云∶羚,似羊而大,角圆锐,好在山崖间; 似吴羊而大角,角椭,出西方。许慎注《说文解字》云∶羚,大羊而细角。陶隐居以角多节,蹙蹙圆绕者为羚羊;而角极长,唯一边有节,节亦疏大者为山羊。
山羊,即《尔雅》所谓 羊也。唐注以一边有蹙文又疏慢者为山驴角,云时人亦用之。又以细如人指,长四、五寸,蹙纹细者为堪用。陈藏器云∶羚羊夜宿以角桂木不着地,但取角弯中深锐紧小,犹有挂痕者是。观今市货者,与《尔雅》所谓 羊,陶注所谓山羊,唐注所谓山驴,大都相似。今人相承用之,以为 羊其细角长四、五寸,如人指多节蹙蹙园绕者,其间往往弯中有磨角成痕处,京师极多,详本草及诸家所出,此乃是真 羊,而世多不用,不知其所以然者何也?又陈藏器谓∶真角,耳边听之集集鸣者良。今牛羊诸角,但杀之者听之皆有声,不必专羚角也,自死角则无声矣。
雷公凡所用亦有神羊角。其神羊角长有二十四节,内有天生木胎。此角有神力,可抵千牛之力也。凡修事之时,勿令单用,不复有验,须要不拆原对,以绳缚之,将铁错子错之,旋旋取用,勿令犯风,错未尽处,须三重纸裹,恐力散也。错得了即单捣,捣尽,背风头,重筛过,然入药中用之,若更研万匝了,用之更妙,免刮人肠也。食疗伤寒热毒,下血,末服之即瘥。又疗疝气。外台秘要治噎。羚羊角屑不拘多少自在末之,饮服方寸匕,亦可以角摩噎上,良。千金方∶疗产后心闷不识人,汗出。羚羊角烧末,以东流水服方寸匕,未瘥再服。肘后方∶血气逆心烦满。烧羚羊角若水羊角末,水服方寸匕。子母秘录∶治胸胁痛及腹痛热满。烧羚羊角末,水服方寸匕。又方∶治小儿洞下痢。羊角中骨烧末,饮服方寸匕。产宝令易产。羚羊角一枚,刮尖为末,以酒调方寸匕。
衍义曰∶羚羊角,今皆取有挂痕者。陈藏器取耳边听之集集鸣者良。亦强出此说,未尝遍试也。今将他角附耳,皆集集有声,不如有挂痕一说尽矣。然多伪为之,不可不察也。
引用:《证类本草》羚羊角
《中药学》羚羊角
【药用】本品为牛科植物赛加羚羊角及他种羚羊的角。
【性味与归经】咸,寒。入肝经。
【功效】平肝息风,清热明目。
【临床应用】1.用于肝阳上亢的头晕目眩。
羚羊角平肝阳的作用显着,故事用于头晕目眩属于肝阳上亢者,可配合菊花、石决明等同用。
羚羊角平肝息风的功效颇佳,凡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是为要药。因本品兼有清热作用,故常用治热病高热、热极生风的病症,可配合菊花、桑叶、鲜生地、白芍、钩藤等药同用。
3.用于高热、狂躁、神昏等症。
羚羊角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用于温热病高热神昏、狂妄躁动等症,常配合犀角、黄连等制成丸散服用。
4.用于目赤肿痛。
本品又能清肝火,治疗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多与龙胆草、黄芩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羚羊角片(镑成片,入煎剂用)、羚羊粉(研粉,入丸散,或吞服)
【一般用量与用法】吞服每次一分至三分。入煎剂一般用三分至一钱,须另煎冲服。
【按语】1.羚羊角善清肝火、解热毒,且能平肝息风而镇痉,功效颇佳,为治热病惊厥、手足抽搐的要药。在临床应用时主要有下列两个原则:在高热神昏抽搐或肝经热盛生风、手足抽搐较剧时可以使用。又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或肝火亢盛所引起的目赤肿痛、头痛等症,症情较剧而用一般药物效果不显者,可考虑暂时应用。
2.本品药价昂贵,故现在临床多入丸散,或研粉吞服,很少作为煎剂应用。
【方剂举例】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羚羊片、桑叶、川贝、鲜生地、钩藤、滁菊、茯神、白芍、竹茹。治热盛干风内动,手足??瘲
引用:《中药学》羚羊角
《千金翼方》羚羊角
味咸苦,寒,微寒,无毒。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安心气,常不魇寐。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温风注毒伏在骨间,除邪气,惊梦,狂越僻谬,及食噎不通。久服强筋骨,轻身,利丈夫。生石城山川谷及华阴山,采无时。
引用:《千金翼方》羚羊角
《冯氏锦囊秘录》羚羊角
夫羊,火畜也。羚羊,则属木,味咸,气寒,无毒。入手太阴、少阴,足厥阴经。
性灵能通神灵,故能僻邪气蛊恶,使心气安而无魇寝惊梦也。且厥阴为风木之位,热甚风生,能入肝,除热散邪,则目为肝窍而自明,肌肤寒热温风,皆自散也,火热太甚则阴反不起,骨消筋软,咸寒,走下焦而除邪热,则阴自起,气自益,筋骨强,身自轻也。
羚羊角,清肺肝火,凉营安神,除惊明目,益气起阴,辟邪蛊恶,安心气,使睡卧安宁,除邪热,筋强骨健,散伤寒,寒热在于肌肤,散温风,注毒伏于骨肉,盖属木而入厥阴甚捷,咸寒而直入至阴之位,所以善治筋骨受热而软缓,肝营消烁而目昏,肝魂妄越而靥寐惊狂,犀角镇心,凉心血。羊角镇肝凉肝营。
主治(痘疹合参) 清肺肝,解热毒血热,痘症宜之。较之犀角,凉心镇心者,更无冰伏痘毒之患,故功力尤稳耳。
按∶羚羊角,外有二十四节挂痕,内有天生木胎,有神力抵千牛,虽能清肺,更切理肝,故不宜多用久用,以伐厥阴生生之气。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羚羊角
《医学衷中参西录》羚羊角
羚羊角∶性近于平不过微凉。最能清大热,兼能解热中之大毒。且既善清里,又善透表,能引脏腑间之热毒达于肌肤而外出,疹之未出,或已出而速回者,皆可以此表之,为托表麻疹之妙药。即表之不出而毒瓦斯内陷者,服之亦可内消。又善入肝经以治肝火炽盛,至生眼疾,及患吐衄者之妙药。所最异者性善退热却不甚凉,虽过用之不致令人寒胃作泄泻,与他凉药不同。此乃具有特殊之良能,非可以寻常药饵之凉热相权衡也。或单用之,或杂他药中用,均有显效。今特将所用羚羊角治愈之病十余则,详录于下以征明之。
【附案】壬寅之岁,季春夜半,表弟刘××之子,年六岁,于数日间出疹,因其苦于服药,强与之即作呕吐,所以未求诊视。今夜忽大喘不止,有危在顷刻之势,不知还可救否。遂与同往视之,见其不但喘息迫促,且精神恍惚,肢体骚扰不安;脉象摇摇而动,按之无根;其疹出第三日即靥,微有紫痕,知其毒火内攻,肝风已动也。因思熄风、清火,且托毒外出,惟羚羊角一味能兼擅其长,且色味俱无,煎汤直如清水,孺子亦不苦服。
遂急取羚羊角三钱煎汤,视其服下,过十余分钟即安然矣。
奉天王××之孙女,年五六岁,患眼疾。先经东医治数日不愈,延为诊视。其两目 肉长满,遮掩目睛,分毫不露,且疼痛异常,号泣不止。遂单用羚羊角二钱,俾急煎汤服之。时已届晚九点钟,至夜半已安然睡去,翌晨 肉已退其半。又煎渣服之,全愈。盖肝开窍于目,羚羊角性原属木,与肝有同气相求之妙,故善入肝经以泻其邪热,且善伏肝胆中寄生之相火,为眼疾有热者无上妙药。
奉天韩姓媪,年六十余,臂上生疔毒,外科不善治疗,致令毒火内攻,热痰上壅,填塞胸臆,昏不知人。
有东医数人为治移时不愈,气息益微。延为诊视,知系痰厥。急用蓬砂五钱,煮至融化,灌下三分之二,须臾呕出痰涎若干,豁然顿醒。而患处仍肿疼,其疔生于左臂,且左脉较右脉洪紧,知系肝火炽盛,发为肿毒也。遂投以清火解毒之剂,又单将羚羊角二钱煎汤兑服,一剂而愈。
奉天王××之幼女,年五岁,因出疹倒靥过急,毒火内郁,已过旬日,犹大热不止,其形体病久似弱,而脉象确有实热,且其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知非轻剂所能治愈。将为疏方,为开羚羊角二钱,生石膏二两,煎汤一大盅,俾徐徐饮下。连服两剂,全愈。
奉天刘××之幼女,年四岁,于孟夏时胸腹之间出白痧若干,旋即不见,周身壮热,精神昏愦,且又泄泻,此至危之候也。为疏方∶生怀山药、滑石各八钱,连翘、生杭芍各三钱,蝉蜕、甘草各二钱,羚羊角一钱(另煎兑服),煎汤一大盅,和羚羊角所煎之汤,共盅半,分三次温服下,其白痧复出,精神顿爽,泻亦遂止。
继又用解毒清火之品调之,全愈。
奉天马××之幼子,年四岁,因出疹靥急,来院求为延医。其状闭目喘促,精神昏昏,呼之不应,周身壮热,大便数日未行。断为疹毒内攻,其神明所以若斯昏沉,非羚羊角、生石膏并用不可。遂为疏方∶生石膏一两,玄参、花粉各六钱,连翘、金银花各三钱,甘草二钱,煎汤一大盅,又用羚羊角二钱煎汤半盅,混合,三次温服下,尽剂而愈。
奉天陈姓女,年六七岁,疹后旬余灼热不退,屡服西药不效。后愚视之,脉象数而有力,知其疹毒之余热未清也。俾单用羚羊角一钱煎汤饮之,其热顿愈。
天津俞××之幼子,年四岁,出疹三日,似靥非靥,周身壮热,渴嗜饮水,其精神似有恍惚不稳之意,其脉象有力,摇摇而动。恐其因热发痉,为开清热托毒之方,加羚羊角一钱以防其发痉,购药至,未及煎而痉发,且甚剧,遂将羚羊角与诸药同时各煎,取汤混合,连连灌下,其痉即愈。又将其方去羚羊角,再煎服一剂,全愈。
沧州张××,来院询方,言其家有周岁小儿出疹,延医调治数日,其疹倒靥皆黑斑,有危在旦夕之势,不知尚可救否。细询之,知毒热内陷。为开羚羊角一钱及玄参、花粉、连翘各数钱,俾将羚羊角另煎汤半茶盅,与余三味所煎之汤兑服,一剂而愈。
沧州赵××幼子,年五岁,因感受温病发痉,昏昏似睡,呼之不应,举家惧甚,恐不能救。其脉甚有力,肌肤发热。因晓之曰∶“此证因温病之气循督脉上行,伤其脑部,是以发痉,昏昏若睡,即西人所谓脑脊髓炎也。病状虽危,易治也。”遂单用羚羊角二钱,煎汤一盅,连次灌下,发痉遂愈,而精神亦明了矣。继用生石膏、玄参各一两,薄荷叶、连翘各一钱,煎汤一大盅,分数次温饮下,一剂而脉静身凉矣。盖痉之发由于督脉,因督脉上统脑髓神经也(督脉实为脑髓神经之根本)。羚羊之角乃其督脉所生,是以善清督脉与神经之热也。
沧州刘××之幼子,甫周岁,发生扁桃体炎喉证,不能食乳,剧时有碍呼吸,目睛上泛。急用羚羊角一钱,煎汤多半杯,灌下,须臾呼吸通顺,食乳如常。
沧州李氏妇,年二十余,因在西医院割瘰 ,住其院中,得伤寒证甚剧,西医不能治。延往诊视,其喘息迫促,脉数近七至,确有外感实热,而重诊无力,因其割瘰 已至三次,屡次闻麻药,大伤气分故也,其心中觉热甚难支,其胁下疼甚。急用羚羊角二钱,煎一大盅,调入生鸡子黄三枚,服下,心热与胁疼顿止。继投以大剂白虎加人参汤,每剂煎汤一大碗,仍调入生鸡子黄三枚,分数次温服下,连服二剂全愈。
内子王氏生平有病不能服药,闻药气即思呕吐。偶患大便下血甚剧,时愚自奉还籍,彼自留奉,因粗识药性,且知羚羊角毫无药味,自用羚羊角一钱煎汤服之,立愈。
友人毛××,善治吐衄闻名。其治吐衄之方,多用羚羊角。曾询其立方之义。××谓∶吐衄之证多因冲气上冲,胃气上逆,血即随之妄行。其所以冲胃冲逆者,又多为肝火、肝气之激发,用羚羊角以平肝火、肝气,其冲气不上冲,胃气不上逆,血自不妄行而归经矣。愚深韪斯论,遇吐衄证仿用之,果效验异常。
所可虑者,羚羊角虽为挽回险证之良药,然其价昂贵,愚因临证细心品验,遇当用羚羊角之证,原可以他药三种并用代之,其药力不亚羚羊角,且有时胜于羚羊角,则鲜茅根、生石膏与西药阿斯匹林并用是也。今爰将此三药并用之分量酌定于下,且为定一方名,以便于记忆。
【甘露清毒饮】
鲜茅根(六两,去净皮切碎) 生石膏(两半,捣细) 阿斯匹林(半瓦)
将前二味煎汤一大碗,分三次送服阿斯匹林,两点钟服一次。若初次服药后遍身出汗,后两次阿斯匹林宜少服,若分毫无汗,又宜稍多服。以服后微似有汗者方佳。至石膏之分量,亦宜因证加减,若大便不实者宜少用,若泻者石膏可不用,待其泻止便实仍有余热者,石膏仍可再用。
壬申正月中旬,子××两臂及胸间肉皮微发红,咽喉微疼,疑将出疹,又强被友人挽去,为治小儿发疹。
将病治愈,归家途中又受感冒,遂觉周身发冷,心中发热。愚适自津还籍,俾用生石膏细末一两,煎汤送服阿斯匹林一瓦,周身得汗,发冷遂愈,心中之热亦轻,皮肤则较前益红。迟半日又微觉发冷,心中之热更增剧,遂又用生石膏细末二两,煎汤送服阿斯匹林半瓦。服后微解肌,病又见愈。迟半日仍反复如故,且一日之间下大便两次,知其方不可再用。时地冻未解,遣人用开冻利器,剖取鲜茅根六两,煎汤一大碗,分三次服,每次送服阿斯匹林三分之一瓦。服后未见汗而周身出疹若干,病愈十分之八九,喉已不疼。隔两日觉所余之热又渐增重,且觉头目昏沉,又剖取鲜茅根八两,此时因其热增,大便已实,又加生石膏两半,共煎汤一大碗,仍分三次送服阿斯匹林如前。上半身又发出白泡若干,病遂全愈。观此可知此三药并用之妙,诚可代羚羊角矣。后返津时,值瘟疹流行,治以此方,皆随手奏效。
附录∶
唐山赵××来函∶
小女一年有余,于季夏忽大便两三次带有粘滞,至夜发热,日闭目昏睡,翌晨手足筋惕肉 。后学断其肝风已动。因忆先生论羚羊角最善清肝胆之火,且历数其奇异之功效,真令人不可思议。为急购羚羊角尖一钱,上午九点煎服,至十一点周身得微汗,灼热即退。为其药甚珍贵,又将其渣煎服三次,筋惕亦愈。继服滋阴清燥汤一剂,泻痢均愈。
《顾松园医镜》羚羊角
〔咸寒,入肝经。外有二十四节挂痕,内有天生木胎,力抵千牛。须不拆元对,锉屑研极细用,免刮人肠。〕治筋脉挛急,历节掣痛,〔羊为火畜,而羚则属木,故角治肝经诸病。肝主风,在人为筋,此能平肝定风舒筋,又筋脉挛急,燥热所致,此则又咸能入血,寒能除热。〕散产后恶血冲心烦闷。〔有祛恶血下逆气之功。
〕癫痫狂乱均收,惊邪梦魇皆宜。〔癫痫狂乱,有因惊而得者。魂者肝之神也,发病则为惊骇,为梦魇,此能平肝安魂,故悉主之。〕定疝痛而消瘰 ,〔皆赖其入肝除热舒筋之功。〕辟邪恶而解诸毒。〔性灵而筋骨之精在角故也。〕治目昏而退翳,,〔清肝热也。〕壮筋骨而起阴,〔热则骨消筋缓,咸寒入下焦除热,则筋骨强而阴自起。〕能除时疾瘴气寒热,〔辟邪解毒清热之功。〕可医热闷血痢噎塞。〔治热闷者,清热安魂也,治血痢者,凉血解毒也,治噎塞者,下气除热也。〕独入厥阴,清热平肝,定风舒筋,安魂散血下气辟邪解毒之要药。
肝经无热者勿用。
引用:《顾松园医镜》羚羊角
《医学入门》羚羊角
羚羊角味苦咸寒,主伤寒热清肺肝,痛风毒痢皆能止,又消食噎辟邪干。
羚,聆也,耳边听之有声,然他角亦有声,但取角节蹙圆绕挛中深锐,紧小有挂痕者真。无毒。入足厥阴经。
主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清肺能止热毒下痢血痢,清肝能治风毒伏骨疼痛蜷挛。古法为末,酒调服之,催产难;烧灰服之,治产后血冲心烦,又治食噎不通。雷公云∶角有神,能辟蛊毒梦魇惊狂,小儿惊痫,山岚瘴气,故又曰 羊,言有神灵也。入药勿令单用,须要不拆原对,以绳缚定,锉为末,勿令犯风,研极细入药,免刮人肠。
引用:《医学入门》羚羊角
羚羊角
角
- 角
- 槐角
- 角刺
- 角蒿
- 角思
- 菱角
- 龙角
- 鹿角
- 麋角
- 牛角
- 犀角
- 皂角
- 麈角
- 都角子
- 豆角菜
- 槐角丸
- 槐角子
- 角刺粥
- 角发酒
- 龙角丸
- 鹿角菜
- 鹿角胶
- 鹿角酒
- 鹿角散
- 鹿角霜
- 鹿角丸
- 麋角丸
- 麋茸角
- 牛角腮
- 牛角鳃
- 水牛角
- 犀角散
- 犀角汤
- 犀角丸
- 犀角饮
- 犀牛角
- 鲜角膏
- 皂角刺
- 皂角膏
- 皂角散
- 皂角丸
- 皂角子
- 八角金盘
- 大犀角汤
- 大犀角丸
- 角落木皮
- 菱角粉粥
- 鹿角胶丸
- 鹿角胶粥
- 鹿角霜丸
- 麋茸麋角
- 撇列角儿
- 莳萝角儿
- 水晶角儿
- 小牛角散
- 小犀角丸
- 春牛角上土
- 朵角消毒饮
- 黄连犀角汤
- 加味槐角丸
- 口角疮烂方
- 麋角鹿茸丸
- 牛黄犀角丸
- 三黄犀角散
- 社坛四角土
- 犀角大青汤
- 犀角地黄汤
- 犀角麻黄汤
- 犀角清毒饮
- 犀角人参散
- 犀角人参饮
- 犀角升麻汤
- 犀角消毒饮
- 犀角玄参汤
- 消毒犀角饮
- 皂角化痰丸
- 大牛角中仁散
- 犀角旋复花汤
- 载盐车牛角上土
羚
羚羊
羊
- 羊
- 黄羊
- 山羊
- 羊齿
- 羊胆
- 羊肺
- 羊肝
- 羊骨
- 羊酪
- 羊梅
- 羊脑
- 羊肉
- 羊乳
- 羊肾
- 羊实
- 羊屎
- 羊髓
- 羊桃
- 羊蹄
- 羊头
- 羊心
- 羊血
- 白黄羊
- 白羊石
- 黑羊石
- 柳蒸羊
- 闹羊花
- 青羊胆
- 青羊肝
- 山羊肉
- 山羊屎
- 山羊血
- 蜀羊泉
- 双羊肾
- 羊藏羹
- 羊肚参
- 羊肚羹
- 羊肚蕈
- 羊耳朵
- 羊肺散
- 羊肺汤
- 羊肝胆
- 羊肝散
- 羊肝石
- 羊肝丸
- 羊肝粥
- 羊羔酒
- 羊骨汤
- 羊骨粥
- 羊密膏
- 羊蜜膏
- 羊皮面
- 羊肉羹
- 羊肉汤
- 羊肉丸
- 羊肉粥
- 羊乳根
- 羊乳丸
- 羊乳饮
- 羊肾汤
- 羊蹄菜
- 羊蹄草
- 羊蹄根
- 羊头烩
- 羊头脍
- 羊五脏
- 羊腰面
- 羊腰子
- 羊杂面
- 羊脏羹
- 羊脂煎
- 羊脂菌
- 羊踯躅
- 淫羊霍
- 淫羊藿
- 攒羊头
- 炙羊心
- 炙羊腰
- 煮羊肾
- 熬羊胸子
- 白羊肝丸
- 白羊肾羹
- 白羊藓汤
- 带花羊头
- 黑尾黄羊
- 青羊脂膏
- 羊不吃草
- 羊骨髓方
- 羊脊骨羹
- 羊脊骨粥
- 羊奶地丁
- 羊肉挂面
- 羊肉黄汤
- 羊痫风方
- 羊踯躅花
- 羊踯躅华
- 淫羊桂茶
- 淫羊藿茶
- 苁蓉羊肉粥
- 当归羊肉羹
- 当归羊肉汤
- 地黄羊脂煎
- 附片蒸羊肉
- 枸杞炖羊肉
- 枸杞羊肾粥
- 归地炖羊肉
- 韭莱炒羊肝
- 秘传羊肝丸
- 兖州白羊石
- 兖州黑羊石
- 羊肝猪胆丸
- 羊骨葱姜粥
- 羊肉当归汤
- 羊肉地黄汤
- 羊肉杜仲汤
- 羊肉扶羸丸
- 羊肉萝卜汤
- 治羊须疮方
- 参芪清蒸羊肉
- 治羊儿疯奇方
- 当归生姜羊肉汤
- 治黄水疮羊须疮屡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