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神

目录
《本草备要》茯神
《本草崇原》茯神
《本草撮要》茯神
《本草分经》茯神
《本草经解》茯神
《本草求真》茯神
《本草新编》茯神
《本草易读》茯神
《本草择要纲目》茯神
《本经逢原》茯神
《名医别录》茯神
《汤液本草》茯神
《药鉴》茯神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茯神
《千金翼方》茯神
《外科全生集》茯神
《医学衷中参西录》茯神
《医学入门》茯神
《全国中草药汇编》茯神
《中药大辞典》茯神
《中华本草》茯神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备要》茯神

《本草备要》

补心

主治略同茯苓,但茯苓入脾,肾之用多,茯神入心之用多。开心益智,安魂养神。疗风眩心虚,健忘多恚。

即茯苓抱生者(昂按∶以其抱心,故能补心也)。去皮及中木用。

茯神心木,名黄松节。疗诸筋挛缩,偏风 斜,心掣健忘(心木一两,乳香一钱,石器炒研,名松节散。每服二钱,木瓜汤下,治一切筋挛疼痛。乳能伸筋,木瓜舒筋也)。

引用:《本草备要》茯神

下载:《本草备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崇原》茯神

《本草崇原》

气味甘平,无毒。主辟不祥,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安魂魄,养精神。(《别录》附。)

(离木本体,不附根而生者,为茯苓。不离本体,抱根而生者,为茯神。虽分二种,总以

引用:《本草崇原》茯神(附)

下载:《本草崇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撮要》茯神

《本草撮要》

味甘淡.入手少阴经.功专开心益智.止惊悸.虚人小肠不利.得枣仁安神.得乳香、木瓜酒治筋骨挛痛.

引用:《本草撮要》茯神

下载:《本草撮要》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分经》茯神

《本草分经》

主治与茯苓同,而入心之用居多,安魂养神,疗心虚惊悸。黄松节即茯神心木,疗筋挛偏风心掣健忘。

引用:《本草分经》茯神

下载:《本草分经》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经解》茯神

《本草经解》

气平.味甘.无毒.主辟不祥.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安魂魄.养精神.

茯神气平.禀天秋平之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平味和.降中有升.阴也.

茯神味甘气平.得中正之气味.和脾肺.位一身之天地.所以能辟不祥也.诸风皆属肝木.木虚则风动而眩.其主之者.味甘性缓.可以益肝伤.气平清金.可以定风木也.五劳.五脏劳伤其神也.五劳神伤.则阴火动而口干矣.

茯神甘平.安神.故止口干.惊悸多恚怒善忘.皆心肾不交.而肝木不宁之症.

茯神气平益肺.肺气下降.则心亦下交.味甘益脾.脾气上升.则肾亦上交.盖天地位则水火宁.土金实则风木定.五行相制之道也.其开心益智者.皆气平益肺之功.肺益.则水道通而心火有制.所以心神开朗而光明.肺益.则金生肾水.所以伎巧出而智益也.肝者魂之居.肺者魄之处.

茯神气平益肺.肺宁肝和.故安魂魄.精者阴之华.神者阳之灵.

茯神味甘益脾.脾和则饮食纳.而精神得所养也.

【制方】

茯神同沉香丸.名朱雀丸.治心神恍惚.专为末.艾汤服.治心孔有汗.及心虚梦泄白浊

引用:《本草经解》茯神

下载:《本草经解》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求真》茯神

《本草求真》

(寓木)导心痰湿

茯神(专入心)。功与茯苓无异。但神抱心以生。苓则不从心抱。故苓则能入脾与肾。而神则多入心。书曰服此开心益智。安魂(肝藏魂。)定魄。(肺藏魄。)无非入心导其痰湿。故能使心与肾交通之谓耳。(的解)心木书名黄松节。味苦性温。能治诸筋挛缩。偏风 斜。心掣健忘。(汪昂曰。方用心木一两。乳香一钱。石器炒研。名松节散。每服二钱。木瓜汤下。治一切筋挛疼痛。乳香能伸筋。木瓜能舒筋也。)亦是入血之意。取苓有心者是。(汪昂曰。以其抱心。故能治心也。)去皮及中木用。

引用:《本草求真》茯神

下载:《本草求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新编》茯神

《本草新编》

茯苓,味甘、淡,气平,降也,阳中阴也,无毒。有赤、白二种,白者佳,亦可用入心、脾、肺、肝、肾五脏,兼入膀胱、大小肠、膻中、胃经。助阳利窍通便,不走精气,利血仅在腰除湿行水,养神益智,生津液,暖脾,去痰火,益肺,和魂练魄,开胃浓肠,却惊痫安胎孕,久服耐老延年。

茯神,即茯苓之一种。但茯神抱松木之根而生者也,犹有顾本之义,故善补心气,止恍惚惊悸,尤治善忘,其余功用,与茯苓相同,此二种,利中有补,久暂俱可用也,可君可臣,而又可佐使。惟轻重之宜分,无损益之可论。或谓汗多而阴虚者宜忌,少用之何损哉。或言小便素利者勿服,恐助燥损阴,微用之何妨。初病与久病相殊,而健脾正宜于久病,何必尽去夫茯苓也。丹溪曰∶茯苓有行水之能,久服损人。八味丸用之,亦不过接引诸药,归就肾经,去中积陈,而以为搬运之功也。夫八味丸有、附、熟地、山萸之直入于肾,何藉茯苓之引经耶。仲景张夫子用茯苓于八味丸中,大有深意。以熟地纯阴,而性过于腻滞,虽泽泻利水,熟地之滋润已足相制,然而泽泻过于利水,未必健脾以去湿。故亦用茯苓以佐之,利腰脐而又不走气,使泽泻亦不过于渗泄,则泻中有补,助熟地、山药山茱速于生阴,实非徒为接引而用之也。

或问茯苓健脾,而张仲景公用之益肾,意者脾肾同治耶?夫茯苓虽亦入脾,而张夫子用之全非取其健脾,止取其益肾耳,夫肾恶燥,而亦恶湿,过燥则水干,而火易炽,过湿则邪住,而精难生。用茯苓于六味丸中,泻肾中之邪水,以补肾中之真水也,故与健脾之意全不相干,勿认作脾肾同治也。

或问茯苓不健脾而益肾,而茯苓实健脾之物也,意者肾健而脾亦健乎?夫肾健而脾亦健,此六味汤之功用也。茯苓只能益肾以通胃耳,胃为肾之关门,肾气足而关门旺,不可单归功于茯苓也。然而,茯苓之气实先通于胃。夫茯苓下利之物,如何能上行于胃。不知茯苓尤通上下之窍,而胃亦是水,利水而水不入海,将何注乎。故下通膀胱,而上通于胃,胃气得肾气之升腾,而胃气有不更开,饮食有不更进乎。似乎脾健而能容,实亦胃健而能受焉也。

或疑茯苓、泽泻,同是利水之物,而或言过于利水,或言未能健脾,皆是与人相反,谓先生不好奇得乎?曰∶非好奇也。二味实各有功用,不得不分言之耳。泽泻,泻之中有补,表其补之功,则其泻正可用也;茯苓,补中有泻,论其泻之益,则其补亦可用也。凡药有功有过,明辨功过于胸中,自然临症无差也。

或问六味丸中阐已尽,不识茯苓于前说之外,尚有异论乎?前说不足以尽茯苓之义也。

仲景夫子用茯苓于六味丸中也,岂特泻肾中之邪水,以补肾中之真水哉。茯苓更能入肾,以通肾中之火气。肾中火气,上通胃而下通膀胱二经。苟无肾火之气以相通,则上水不能入,而下水不能出矣。上水不能入者,非不能饮也,饮水而水之气不消;下水不能出者,非不能容,而水之气不泄不消,而水势必奔迫于中焦,而不能化矣,惟有火气以相通,而上下之水始周流而无滞。六味补肾中之水,而不补肾中之火,则火不能自通于胃与膀胱矣。得茯苓代为宣化,而上下之水得行,何致有不消不泄之虑哉。茯苓用之于六味丸中者,尚有如此妙义也。

又问茯苓用之于六味丸中,奇义如此,而用之于八味丸中,亦别有意义乎?曰∶有。茯苓泻水,亦能泻火。泻水者泻肾中之邪水,则泻火者独不泻肾中之邪火乎。八味丸用桂、附以补火者,补肾中之真火也。然补肾中之真火,而肾中之邪火不去,则真火不生,反助邪火而上升矣。仲景夫子用茯苓于八味丸中,正取其泻邪火以补真火也。桂、附得茯苓之助,无邪火之相干,自然真火之速长。于是火生而脾土得其益,受水谷而能容,胃土得其益,进饮食而无碍,肺气调,而心气降、肝气平矣。

又问茯苓用之四君子汤六君子汤,似非尽利水也,何独不言其奇乎?夫茯苓用之于阴药之内,可以出奇。茯苓用之于阳药之间,无以显异,不过佐人参白术,分消其水湿,以固其脾土而开胃气也。

又问茯苓用之于都气丸中,亦未见出奇,必得肉桂,而后泻水,安在入肾气丸中即能出奇乎?曰∶肾气丸之妙,全在茯苓。茯苓利水,人人知之。利水之中,得群阴之助,更能于补水中,以行其利水之权;得二阳之助,更能于补火之中,以全其化水之神。止利其邪水,而不使涛泛溢,又不损其真水,而转使热气薰蒸,通上下三焦,消内外二湿,皆茯苓为君之功也。倘以茯苓为臣,而君以熟地,势必中焦阻滞,水积于皮肤而不得直入于膀胱矣,又何以泻之哉。

或问夏子益集奇异治病之方,有人十指节断坏,惟有筋连无节出如灯心,长数寸,遍身绿毛,以茯苓、胡黄连,煎饮而愈,岂亦有义乎?曰∶是湿热出虫耳。茯苓以去湿,黄连解热,湿热散而虫自死矣。惟是虫身长绿毛,实有秘义。此人必手弄青蛙,戏于池塘之中,绿毛之在池内,欲吞之而不可得,故气冲而手,久之而手烂,得至阴之毒而不散,故皮烂而肉腐,生长虫绿毛也。惜吾发异议,无人证之耳。

或问今人用茯苓,多用人乳浸泡,久制则白色变红,其有益于人乎?夫补药而用茯苓者,恐纯补之脏滞,故用之通达,使于泻之中,以助其补之力也,若过用乳制,则通利之性全失,一味呆补,反不能佐补药以成功。此近人不知用药之功,而妄为制变,不可以为法也。

引用:《本草新编》茯苓(茯神)

下载:《本草新编》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易读》茯神

《本草易读》

甘,平,无毒。疗风眩风虚,止惊悸健忘,除心下痛坚,解小肠涩淋,辟一切不详,补五般精神。

生大山大松下,二八月采,所在大松处皆有之。出泰山者理小,不复采用。出华山者形极粗大。壅州南山亦有之,不如华山者。出大松下,附根而生,无、叶、、实,作块,皮黑而皱,内坚而白。在土底下。大者数斤。有赤白二种。或云松脂变成,或云假松气而生。又曰茯苓皆自作块,不附着根,茯神块小,包根而生。此说为胜。盖假松气而生也,千年者有神。近世所用,皆自云南来者。又曰下有茯苓,则上有灵气,如丝之状,山人亦时见之,非菟丝子之丝也。

山间独汗,茯苓末,水下。(验方第一。)

胸胁气逆腹满,茯苓同参煎服。(第二。)

梦泄成白浊,茯苓末,米汤下。(第三。)

五苓散 茯苓 猪苓 泽泻 白 桂枝治微热而渴,小便不利,脉浮数,此水停也。又治渴饮水,水入即吐,此水逆也。(诸方第一。)

半夏加茯苓汤 半夏 生姜 茯苓治呕而不渴者。(第二。)

茯苓甘草汤 茯苓 甘草 桂枝 生治汗出不渴者。(第三。)

茯苓饮 茯苓 人参 白术 枳实 陈皮 生姜治吐水后,胸满不食者。(第四。)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汤原方,去桂枝,加茯苓、白术治头痛发热,无汗,心下满,小便不利者。(第五。)

茯苓泽泻汤 茯苓 泽泻 甘 桂枝 生姜治呕而饮水者。(第六。)

引用:《本草易读》茯神

下载:《本草易读》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草择要纲目》茯神

《本草择要纲目》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五劳口干.止惊悸.疗风眩风虚.开心益智.安魂魄.养精神.补劳乏.主心下急痛坚满.人虚而小肠不利.加而用之.神木即茯神心内木.疗毒风筋挛.心神惊掣.治香港脚痹痛

引用:《本草择要纲目》茯神

下载:《本草择要纲目》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本经逢原》茯神

《本经逢原》

甘淡平无毒。即茯苓中之抱根而生者。

发明 《神农本经》只言茯苓,《名医别录》始添茯神,而主治皆同。后人治心病必用茯神,故洁古云,风眩心虚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未尝不治心病也。陶弘景始言茯苓赤泻、白补,此发前人之秘。时珍谓茯苓、茯神只当云赤入血分,白入气分,如牡丹芍药之义。

茯神中所抱之木,治风湿筋骨挛缩与松节同功。

引用:《本经逢原》茯神

下载:《本经逢原》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名医别录》茯神

《名医别录》

味甘,平.主辟不祥,治风眩、风虚、五劳、七伤,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安魂魄,养精神.生太山大松下.二月、八月采,阴干.(间为之使.得甘草、防风、芍药、紫石英麦门冬共治五脏.恶白蔹,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

《本经》原文∶茯苓,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

引用:《名医别录》茯神

下载:《名医别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汤液本草》茯神

《汤液本草》

阳也,味甘。无毒。

《珍》云∶治风眩心虚,非此不能安。

《药性论》云∶君,主惊痫,安神定志,补虚乏。主心下急痛坚满,人虚而小便不利者。

引用:《汤液本草》茯神

下载:《汤液本草》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药鉴》茯神

《药鉴》

气温,味甘,无毒。阳也,专理心经,善补心血。止恍惚惊悸,治恚怒健忘。开心益智,安

引用:《药鉴》茯神

下载:《药鉴》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茯神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平。主辟不祥,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魂魄,养精神。《药性论》云∶君。味甘,无毒。主惊痫,安神定志,补劳乏,心下急痛坚满,人虚而小肠不利。其心名黄松节,偏治中偏风,口 斜,毒风筋挛,不语,心神惊掣,虚而健忘。忌∶米醋及酸物。

引用:《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茯神

下载:《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千金翼方》茯神

《千金翼方》

平。主辟不祥,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安魂魄,养精神,生太山山谷松下,二月八月采,阴干。

引用:《千金翼方》茯神

下载:《千金翼方》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外科全生集》茯神

《外科全生集》

安魂魄,养心血,治心神不安

引用:《外科全生集》茯神

下载:《外科全生集》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医学衷中参西录》茯神

《医学衷中参西录》

茯苓∶气味俱淡,性平。善理脾胃,因脾胃属土,土之味原淡(土味淡之理,徐灵胎曾详论之),是以《内经》谓淡气归胃,而《慎柔五书》上述《内经》之旨,亦谓味淡能养脾阴。盖其性能化胃中痰饮为水液,引之输于脾而达于肺,复下循三焦水道以归膀胱,为渗湿利痰之主药。然其性纯良,泻中有补,虽为渗利之品,实能培土生金,有益于脾胃及肺。且以其得松根有余之气,伏藏地中不外透生苗,故又善敛心气之浮越以安魂定魄,兼能泻心下之水饮以除惊悸,又为心经要药。且其伏藏之性,又能敛抑外越之水气转而下注,不使作汗透出,兼为止汗之要药也。其抱根而生者为茯神,养心之力,较胜于茯苓。茯苓若入煎剂,其切作块者,终日煎之不透,必须切薄片,或捣为末,方能煎透。

【附录】友人××曰∶“嵊县吴氏一家,以种苓为业。春间吴氏之媳病,盖产后月余,壮热口渴不引饮,汗出不止,心悸不寐,延余往治。病患面现红色,脉有滑,急用甘草、麦冬竹叶柏子仁浮小麦大枣煎饮不效;继用酸枣仁汤,减川芎加浮小麦大枣,亦不效;又用归脾汤龙骨牡蛎萸肉则仍然如故。

当此之时,余束手无策,忽一人进而言曰∶‘何不用补药以缓之’,余思此无稽之谈,所云补药者,心无见识也,姑漫应之。时已届晚寝之时,至次日早起,其翁奔告曰∶‘予媳之病昨夜用补药医痊矣。’余将信将疑,不识补药究系何物。乃翁持渣来见,钵中有茯苓四五两,噫!茯苓焉,胡为云补药哉?余半晌不能言。危坐思之,凡病有一线生机,皆可医治。茯苓固治心悸之要药,亦治汗出之主药。仲景治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可知心悸者汗出过多,心液内涸,肾水上救入心则悸,余药不能治水,故用茯苓以镇之。是证心悸不寐,其不寐由心悸而来,即心悸亦从汗出而来,其壮热口渴不引饮、脉滑,皆有水气之象,今幸遇种苓家,否则汗出不止,终当亡阳,水气凌心,必当灭火,是谁之过欤?余引咎而退。”观竹××此论,不惜暴一己之失,以为医界说法,其疏解经文之处,能将仲景用茯苓之深意,彰彰表出,固其析理之精,亦见其居心之浓也。

湖北天门县崔××来函云∶一九三○年,姓妇,头目眩晕、心中怔忡呕吐涎沫,有时觉气上冲,昏愦不省人事。他医治以安神之药无效,继又延医十余人皆服药无效,危险已至极点。生诊其脉,浮而无力,视其形状无可下药。恍悟《衷中参西录》茯苓解中,所论重用茯苓之法,当可挽回此证。遂俾单用茯苓一两煎汤服之,服后甫五分钟,病即轻减,旋即煎渣再服,益神清气爽,连服数剂,病即全愈。后每遇类此证者,投此方皆可奏效。

引用:《医学衷中参西录》茯苓、茯神解

下载:《医学衷中参西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医学入门》茯神

《医学入门》

茯神能疗风虚眩,恚怒惊悸善忘健,补虚劳乏辟不祥,心下坚满亦可羡。

假松之气,津盛发泄于外者,结为茯苓;津气不甚盛者,抱根而生,名为茯神,言专能敛伏神气也。味甘,气平。无毒。阳也。治风眩、风虚、心虚之要药。止恚怒、惊悸、善忘,开心益智,定魂魄,养精神;疗五劳口干,补虚乏,辟不祥;又治心下急痛坚满。人虚而小便不利者,加而用之。去皮及根,畏恶同茯苓。

引用:《医学入门》茯神

下载:《医学入门》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拼音索引:f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茯神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