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粉
- 目录
- 《本草便读》铅粉
- 《本草崇原》铅粉
- 《本草易读》铅粉
- 《本经逢原》铅粉
- 《长沙药解》铅粉
- 《得配本草》铅粉
- 《外科全生集》铅粉
- 《医学入门》铅粉
- 《全国中草药汇编》铅粉
- 《中药大辞典》铅粉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铅粉
《本草便读》铅粉
引用:《本草便读》铅粉
《本草崇原》铅粉
气味辛寒,无毒。主治伏尸,毒螫,杀三虫。
(因化铅而成粉,故名铅粉。《本经》名粉锡,《别录》名胡粉,今名水粉。李时珍曰∶铅锡一类也,古人名铅为黑锡,故名粉锡。)
伏尸者,伏于泉下之尸,相 而为传尸鬼疰之病。铅粉从黑变白,从阴出阳,故主治伏尸。
愚按∶黄丹、铅粉皆本黑锡所成,而变化少有不同。变白者,得金水之气而走气分。变赤者,得火土之气而走血分。黄丹禀火土之气,故入膏丹,主痈疽恶疮之用。今时则用铅粉收膏药。以代黄丹。
引用:《本草崇原》铅粉
《本草易读》铅粉
《本经逢原》铅粉
一名胡粉
辛寒,无毒。
《本经》治伏尸毒螫,杀三虫。
发明 铅粉与黄丹同类,内有豆粉、蛤粉,而无硝盐,但入气分,功专止痛生肌,亦可入膏药代黄丹用。《本经》治伏尸毒螫,杀三虫者,取铅性之重,以镇摄其邪。《金匮》甘草粉蜜汤治蛔病吐涎心痛,专取胡粉杀虫、甘草安胃、蜜以诱入虫口也。陶弘景云,疗尸虫弥良。
引用:《本经逢原》铅粉
《长沙药解》铅粉
【本经】粉锡。味辛寒。主伏尸毒螯,杀三虫。一名解锡,锡镜鼻。主女子血闭,癥瘕,伏肠,绝孕。生山谷。
《伤寒》猪肤汤方在猪肤。用之治少阴病,下利咽痛。以其止利而医疮也。甘草粉蜜汤方在甘草。用之治蛔虫,吐涎心痛,以其燥湿而杀虫也。
引用:《长沙药解》铅粉
《得配本草》铅粉
即粉锡,一名胡粉,又名水粉
辛,寒。入足少阴经气分。镇心安神,坠痰消症,杀虫止痢,疗疮拍汗。得葱汁和丸,治妇黍米淋汁温服,治鳖瘕。配黄连,敷燕口吻疮。和盐熬色变,摩小儿腹胀,及腹皮青色。(不速反胃呕哕者,火气上浮,阴阳将离也。得此镇坠之品,加入补阴之剂,俾阳火归元,吐病自止。
引用:《得配本草》铅粉
《外科全生集》铅粉
《医学入门》铅粉
铅粉有毒味辛寒,恶疮狐臭水能干,消积杀虫止溺痢,破瘀堕胎亦可餐,诸疮可用煎膏贴,油十粉四滴成丸。
即今化铅所作水粉也。其有金色者,名蜡子粉,又名粉锡、定粉、胡粉。丹溪谓∶古俗妇人用以容面,不可入药。今市皆铅粉,容面、入药两用之。治痈肿 烂,疮中出水,汤火,干湿癣疮,及股内阴下常湿痒且臭,小儿疳疮,耳后月蚀,诸狐臭,或干糁,或猪脂、牛脂调敷之。治积聚不消,去鳖瘕,疗小儿疳气,杀三虫,止小便利及久痢,逐瘀血抢心,堕胎,和水或鸡子白调服。凡使,蒸熟,炒令色变。制硫黄,可为外柜。
煎膏药法∶用真麻油十两,入锅内煎至烟起,入头发一团,待发化尽,却入药煎枯,滤去渣,慢火煎至滴水成珠不散,退火入炒,过铅粉四两,百草霜四两,以桃枝搅匀,提起听用。凡煎膏,药一两,油二两。用滤过松香煎者,油一两,松香四两;用炒过黄丹煎者,油一两,黄丹七钱。
引用:《医学入门》铅粉
铅粉
粉
- 粉
- 白粉
- 蚌粉
- 粉皮
- 粉霜
- 粉锡
- 葛粉
- 蛤粉
- 海粉
- 胡粉
- 花粉
- 蕨粉
- 麦粉
- 扑粉
- 轻粉
- 索粉
- 铁粉
- 温粉
- 蚬粉
- 白粉散
- 白螺粉
- 陈小粉
- 地栗粉
- 豆麦粉
- 粉黛散
- 粉葛根
- 粉红丸
- 粉黄膏
- 粉姜汤
- 粉身散
- 粉滓面
- 葛粉羹
- 蛤粉丸
- 蛤蜊粉
- 海蛤粉
- 红粉妆
- 胡粉散
- 黄连粉
- 姜粉散
- 金粉丸
- 栝蒌粉
- 龙粉丸
- 绿豆粉
- 牡蛎粉
- 腻粉膏
- 藕粉糕
- 韶粉散
- 生蛤粉
- 圣粉散
- 水银粉
- 松花粉
- 桃花粉
- 天花粉
- 铁粉散
- 铁粉丸
- 铁华粉
- 香粉膏
- 杏粉膏
- 玄明粉
- 玉粉丹
- 玉粉散
- 元明粉
- 泽粉茶
- 珍珠粉
- 钟乳粉
- 紫粉丸
- 八宝藕粉
- 大麦粉糊
- 大麦片粉
- 茯苓粉粥
- 葛根粉粥
- 黄连粉方
- 鸡头粉粉
- 鸡头粉羹
- 鸡胗粉粥
- 九香虫粉
- 莲子粉粥
- 菱角粉粥
- 麻黄根粉
- 糯米粉粉
- 砂仁藕粉
- 天花粉茶
- 天花粉粥
- 蚬粉蚬肉
- 玄明粉散
- 珍珠粉丸
- 止汗温粉
- 钟乳粉散
- 成炼钟乳粉
- 大麦算子粉
- 甘草粉蜜汤
- 荷叶米粉肉
- 花粉苓通茶
- 黄连胡粉散
- 灰挑银粉菜
- 鸡头粉馄饨
- 鸡头粉撅面
- 鸡头粉血粉
- 三制辟尘粉
- 麝香轻粉散
- 神效胡粉丸
- 春合口药粉方
- 冬合口药粉方
- 二物茯苓粉散
- 黄连胡粉膏散
- 鸡头粉雀舌子
- 秋合口药粉方
- 三物黄连粉散
- 夏合口药粉方
- 左归饮去茯苓加花粉归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