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
- 目录
- 《本草备要》牛蒡子
- 《本草便读》牛蒡子
- 《本草撮要》牛蒡子
- 《本草害利》牛蒡子
- 《本草经解》牛蒡子
- 《本草求真》牛蒡子
- 《本草易读》牛蒡子
- 《雷公炮制药性解》牛蒡子
- 《中药炮制》牛蒡子
- 《药鉴》牛蒡子
- 《药笼小品》牛蒡子
- 《玉楸药解》牛蒡子
- 《中药学》牛蒡子
- 《外科全生集》牛蒡子
- 《冯氏锦囊秘录》牛蒡子
- 《顾松园医镜》牛蒡子
- 《医学入门》牛蒡子
- 《中国药典》牛蒡子
- 《中药大辞典》牛蒡子
- 《中华本草》牛蒡子
《本草备要》牛蒡子
辛平。润肺解热,散结除风,利咽膈,理痰嗽,消斑疹,利二便,行十二经。散诸肿疮疡之毒,利腰膝凝滞之气(性冷而滑利,痘症虚寒泄泻者忌服)。
实如葡萄而褐色,酒拌蒸,待有霜,拭去用。根苦寒。竹刀刮净,绞汁,蜜和服,治中风,汗出乃愈。捣和猪脂,贴疮肿及翻花疮(肉翻出如花状)。
引用:《本草备要》牛蒡子
《本草便读》牛蒡子
苦辛入肺.散结清咽.润降松肌.消痰化热.解风温于上部.利膈疏邪.宣疹痘于周身.通肝达外.(牛蒡子一名大力子.三月生苗.初夏开花.至秋结子.故其子得秋金之气.辛胜于苦.性平.专治肺病.兼通于肝.宣散润降.均擅其长.一切咽喉痘疹诸病.凡属于肺者.皆可用之.)
引用:《本草便读》牛蒡子
《本草撮要》牛蒡子
引用:《本草撮要》牛蒡子
《本草害利》牛蒡子
〔害〕其性冷而滑利,痘家惟宜血热便闭之症,若气虚色白,大便自利,或泄泻者,切勿妄投。痧疹不忌,泄泻用之不妨,痈疽已溃,非便闭亦不宜服。
〔利〕辛苦而寒,泻热散结除风,宣肺气,清咽喉,理痰嗽,通行诸经,开毛窍除热毒,散诸肿疮疡为痘疹要药。
〔修治〕七月采子,十月采根。凡用子,拣净以酒拌蒸,待有白霜重出,以布拭去,焙干捣粉。用根,以竹刀刮去土,生布拭了,捣绞取汁用。
引用:《本草害利》牛蒡子
《本草经解》牛蒡子
气平.味辛.无毒.主明目补中.除风伤.(一名恶实酒蒸拭净焙)
牛蒡子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味甘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牛蒡气平清热.味辛散郁.郁热清.则目得血而能视矣.所以明目.中者阴之守也.人身阴阳.求之升降.牛蒡辛平清肺.肺气下降则阴生.所以补中也.风伤于卫.卫附皮毛.皮毛者肺之合也.辛平疏肺.则皮毛解散.所以除风伤也.
【制方】
引用:《本草经解》牛蒡子
《本草求真》牛蒡子
(隰草)清肺风热
牛蒡子(专入肺)。又名恶实。又名鼠粘子。辛苦冷滑。今人止言。凡遇疮疡痈肿痘疹等症。无不用此投治。然尤未绎其义。凡人毒瓦斯之结。多缘外感风寒。营气不从。逆于肉里。故生痈毒。牛蒡味辛且苦。既能降气下行。复能散风除热。(深得表里两解之义。)是以感受风邪热毒。而见面目浮肿。咳嗽痰壅。咽间肿痛。疮疡斑疹。及一切臭毒痧闭。痘疮紫黑便闭等症。无不借此表解里清。但性冷滑利。多服则中气有损。且更令表益虚矣。至于脾虚泄泻。为尤忌焉。实如葡萄而褐色。酒拌蒸。待有霜。拭去用。
引用:《本草求真》牛蒡子
《本草易读》牛蒡子
酒蒸焙干,研粉用。大力子、恶实、鼠粘子。
辛,苦,无毒,性降。除瘾疹之风湿,解咽喉之风热,平疮疡之肿毒,开腰膝之凝滞。
处处有之。三月生苗,高三四尺,四月开花成丛,淡紫色,结实如枫 而小,萼上细刺百十攒簇之,一 有子数十颗。其根大者如臂,长者近尺,其色灰黔。七月采子,十月采根。
浮肿咽塞,酒下末。(验方第一。)
头痛有痰,同旋花末,茶下。(第三。)
咽膈壅涎,同炙草、荆穗末,汤下缓之。(第四。)
咽中痘疹,同桔梗、甘草煎。(第六。)
痘热狂,咽塞便秘,同荆穗、甘草煎。(第八。)
便痈肿痛,炒末,同芒硝蜜水下。(第九。)
水肿腹大,炒末丸服。(十一。)
引用:《本草易读》牛蒡子
《雷公炮制药性解》牛蒡子
味辛,性温无毒,入十二经。主风湿瘾疹盈肌,咽喉风热不利,诸肿疮疡之证,腰膝凝滞之气,润肺止嗽,散气消痰。酒拌蒸,待有白霜出,拭去,干焙捣用,一名恶实,一名鼠粘子。
按∶《主治秘诀》及东垣皆云,牛蒡子辛温,故能入十二经而通散也。洁古云∶吞一枚可出
引用:《雷公炮制药性解》牛蒡子
《中药炮制》牛蒡子
『常用名』大力子、鼠粘子、恶实。
『产地』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收。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筛去灰尘,投入锅内,不断翻动,炒至有炮声起锅,摊冷,碾细备用。有少数生用。
『用量』3~9克。
『贮存』装铁箱内,加盖,防鼠。
引用:《中药炮制》牛蒡子
《药鉴》牛蒡子
引用:《药鉴》牛蒡子
《药笼小品》牛蒡子
《玉楸药解》牛蒡子
引用:《玉楸药解》牛蒡子
《中药学》牛蒡子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苦,寒。入肺、胃经。
本品疏散风热,且能利咽,临床应用以风热表症兼有咽喉肿痛者为宜,常配合桔梗、银花、连翘等同用。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牛蒡子散风热而透疹,对麻疹初起、疹出不畅者,往往配升麻、葛根、蝉蜕、薄荷等同用。
3.用于咳嗽咯痰不畅。
牛蒡子散风热,宣肺气,祛痰而止咳,故外感风热,咳嗽不畅痰多者,往往用为要药,可配荆芥、桔梗、甘草等同用。
4.用于疮痈肿痛等症。
【处方用名】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熟牛蒡、炒牛蒡(炒微焦用)
【按语】1.牛蒡子辛苦而寒,主要有透发与清泄两种功效,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解热毒。但本品透发的力量较弱,并无发汗作用,故在用于感风热或透发麻疹时,须与薄荷同用,始能收透发之效。至于它的清泄热毒的作用,则较显著,无论咽喉红肿,痄腮肿痛,疮痈肿毒以及痰热咳嗽等症,都可适用,常与银花、连窍等配伍。
2.牛蒡子疏散风热的作用,与薄荷相似,常配合同用,唯牛蒡清热解毒之功较优,薄荷解表发汗之力较强。
3.由于它性寒滑利,能滑肠通便,故脾虚腹泻者忌用;痈疽已溃、脓水清稀者也不宜应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引用:《中药学》牛蒡子
《外科全生集》牛蒡子
引用:《外科全生集》牛蒡子
《冯氏锦囊秘录》牛蒡子
至秋而成,得天地清凉之气,故味辛苦平无毒。辛能散结,苦能泄热,入手太阴。
足阳明经,乃散风清热,解毒清利咽喉之圣药。痧症始末之必需,血热痘疹之要品。但性冷而滑利,气虚泄泻者,切忌勿服。临用炒燥研碎,则不出气,若牙痛用牛蒡子,生研碎绵裹,噙患处,嗽去苦水即愈。
牛蒡子,主润肺散气,牙齿蚀痛,面目浮肿,退风热咽痛,及风湿瘾疹,毒成疮疡,辛能散结,苦能泻热,为痘疹利咽喉,解阳明,消痈肿,散风除热,清里解毒之要药。
主治(痘疹合参) 润肺金而退风热,利咽膈而散诸肿,治喉痛散结气,发痘凉血,助药行浆,解阳明热毒。凡痘红紫热盛便闭者最宜。但通肌滑窍,多服则内动中气,外致表虚。如病后气血虚弱,用之反致耗散真元。若出不快而泄泻者,尤忌之。痈疽已溃者勿服。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牛蒡子
《顾松园医镜》牛蒡子
〔辛凉,入肺、胃二经。酒炒研。〕散风热,利咽膈。〔风热上搏,则为咽痛,为痰壅,咽膈不利,辛凉解散而自安。〕斑疹、痧、痘必需,〔开毛窍,除热毒,故所必需。〕肿毒、痈、疽莫缺,〔以其能散诸种疮疡之毒。〕散风除热解毒之要药。
性冷而滑,泄泻者忌用。。
引用:《顾松园医镜》牛蒡子
《医学入门》牛蒡子
牛蒡子辛疏风拥,头面目齿咽喉肿,皮肤疮疡筋骨挛,补中止渴消痰壅。
牛好食其根,一名恶实,俗名鼠粘子。无毒。疗诸风遍身毒肿、头面目赤肿、齿牙疼痛、咽膈不利,除皮肤疮疹,利腰膝筋骨拘挛,通十二经。吞一粒,可出痈疽头,兼能补中止消渴,宽胸痰,解痘毒。微炒捣碎用。根茎蒸熟,疗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肿,热中逐水。叶入盐少许,封疔肿,敷金疮,夏月浴皮肤习习如虫行风。
以上行气开表药。
引用:《医学入门》牛蒡子
牛蒡子
牛
- 牛
- 榉牛
- 牛扁
- 牛黄
- 牛角
- 牛筋
- 牛酪
- 牛肉
- 牛乳
- 牛酥
- 牛髓
- 牛膝
- 牛鱼
- 牵牛
- 天牛
- 蜗牛
- 白牛膝
- 川牛膝
- 杜牛膝
- 伏牛花
- 附牛丸
- 怀牛膝
- 淮牛膝
- 黄牛肉
- 黄牛屎
- 九牛草
- 桔牛茶
- 牛柏茶
- 牛蚕茶
- 牛苍茶
- 牛车肉
- 牛胆丸
- 牛肝菌
- 牛黄膏
- 牛黄煎
- 牛黄散
- 牛黄丸
- 牛胶饮
- 牛角腮
- 牛角鳃
- 牛荆茶
- 牛李膏
- 牛领藤
- 牛奶藤
- 牛旁子
- 牛皮胶
- 牛萍茶
- 牛肉脯
- 牛乳腐
- 牛舌实
- 牛髓丸
- 牛尾参
- 牛膝茶
- 牛膝膏
- 牛膝酒
- 牛膝肉
- 牛膝散
- 牛膝汤
- 牛膝丸
- 牛旋茶
- 牛泽茶
- 牵牛花
- 牵牛丸
- 牵牛子
- 青牛膝
- 水牛角
- 水牛肉
- 酸牛奶
- 土牛膝
- 蜗牛散
- 犀牛角
- 犀牛肉
- 攒牛蹄
- 紫金牛
- 黑牛髓煎
- 红烧牛鞭
- 蛞蝓蜗牛
- 牛黄双丸
- 牛皮癣方
- 牛髓膏子
- 牛膝煎丸
- 牛膝蹄筋
- 牵牛子散
- 砂锅牛尾
- 生牛膝酒
- 水牛连贴
- 水牛肉方
- 土牛膝根
- 小九牯牛
- 小牛角散
- 巴戟牛膝茶
- 春牛角上土
- 苁蓉牛膝汤
- 枸杞炖牛尾
- 枸杞牛肉片
- 黑白牵牛仁
- 黄牛脑子酒
- 九物牛黄丸
- 韭汁牛乳饮
- 木瓜牛膝丸
- 牛黄白术丸
- 牛黄鳖甲丸
- 牛黄冰连散
- 牛黄夺命散
- 牛黄甘露丸
- 牛黄金虎丹
- 牛黄凉膈丸
- 牛黄清心丸
- 牛黄生犀丸
- 牛黄通膈丸
- 牛黄犀角丸
- 牛黄泻心汤
- 牛黄益金散
- 牛黄朱砂丸
- 牛马易壮方
- 牛奶子烧饼
- 牛膝木瓜汤
- 生金牛黄汤
- 天麻烧牛尾
- 菟丝牛膝茶
- 益气牛乳方
- 治牛皮癣方
- 大牛角中仁散
- 丹参牛膝煮散
- 和太师牛黄丸
- 牛黄小乌犀丸
- 治牛皮癣效方
- 牛膝海桐皮煎丸
- 载盐车牛角上土
- 治食牛肉中毒方
- 治啖蛇牛肉食之欲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