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
- 目录
- 《本草纲目》荞麦
- 《本草备要》荞麦
- 《本草从新》荞麦
- 《本草撮要》荞麦
- 《本草分经》荞麦
- 《本草求真》荞麦
- 《本草易读》荞麦
- 《本草择要纲目》荞麦
- 《得配本草》荞麦
- 《食疗本草》荞麦
- 《食物疗法》荞麦
- 《药性切用》荞麦
- 《饮食须知》荞麦
- 《证类本草》荞麦
- 《饮膳正要》荞麦
- 《全国中草药汇编》荞麦
- 《中药大辞典》荞麦
- 《中华本草》荞麦
《本草纲目》荞麦
「气味」甘、平、寒、无毒。
「主治」
1、咳嗽上气。用荞麦粉四两、茶末二钱、生蜜二两,加水一碗,搅于极匀,饮服。引气下降,即愈。
2、水肿气喘。用生大戟一钱、荞麦面二钱,加水作饼炙熟为末,空心服,茶送下。以大小便通畅为度。
3、赤白带下。用荞麦炒焦为末,加鸡蛋白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5、痈疽发背。用荞麦面、硫磺各二两,共研为末,加水作成饼,晒干收存,每取一饼磨水敷疮。
6、汤火伤。用荞麦面炒黄,研末,水调敷伤处,有特效。
7、瘰养成围颈。用荞麦(炒,去壳)、海藻、白僵蚕(炒,去丝),等分为末,白梅浸汤取肉,取一半和药末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六、七十丸,食睡卧时米汤送下。一天服五次。若与淡菜同服更好。
9、小肠疝气。用荞麦仁(炒,去尖)、胡卢巴(酒浸、晒干)各四两、小茴香(炒)一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酒送下。
10、腹痛微泻。用荞麦作饭。连食三、四次,即愈。
引用:《本草纲目》荞麦
《本草备要》荞麦
引用:《本草备要》荞麦
《本草从新》荞麦
《本草撮要》荞麦
引用:《本草撮要》荞麦
《本草分经》荞麦
《本草求真》荞麦
荞麦(专入肠胃)。味甘性寒。治能降气宽肠。消积去秽。凡白带白浊泄痢。痘疮溃烂。汤火灼伤。气盛湿热等症。是其所宜。且炒焦热水冲服。以治绞肠痧腹痛。醋调涂之。以治小儿丹毒赤肿亦妙。盖以味甘入肠。性寒。气动而降。能使五脏滓滞。皆炼而去也。(俗言一年沉积在肠胃者即去也。)若使脾胃虚弱。不堪服食。食则令人头眩。作面和猪羊肉食。食则令人须眉脱落。又不可合黄鱼以食。皆是其性动降之故。(时珍曰。荞麦最降气宽肠。故能炼肠胃滓滞。而治浊带泄痢腹痛上气之疾。气盛有湿热者宜之。)麦秆烧灰淋汁。即碱。用化锻石。能去靥肉。
引用:《本草求真》荞麦
《本草易读》荞麦
甘,平,微寒,无毒。宽肠降气,磨积消痈。除白浊白带,治脾积泄泻。涂丹毒而消热肿,疗痢疾而止绞肠。
绞肠痧痛,用面炒焦,热水冲服。(验方第一。)
赤肿热痛,醋合面敷之。(第三。)
嗽而上气,面四两,茶末二钱,蜜二两,水一碗,顺手搅千下,服之,良久气下不止,即愈也。(第四。)
十水肿喘,同大戟末作饼,炙熟为末,茶下,以利为度。(第五。)
男子白浊,炒末,鸡子清合,丸豆大,每五十,盐水下。(第六。)
赤白带下。同上。(第七。)
噤口痢疾,每沙糖水下面二钱。(第八。)
痈疽发背,麦面、硫黄各二两,井水合饼,晒干,每用一饼,磨水敷之。痛令不痛,不痛令痛。(第九。)
疮头黑凹,用面煮食即发起。(第十。)
痘疮溃烂,用面频敷。(十一。)
汤火伤,炒面水合敷,神效。(十二。)
男子败积,同大黄末酒下。(十三。)
女子败血。同上。(十四。)
头风畏冷,水调饼敷之,数作汗出愈。(十五。)
染发令黑(十六。)
引用:《本草易读》荞麦
《本草择要纲目》荞麦
《得配本草》荞麦
《食疗本草》荞麦
(一)难消,动热风。不宜多食。〔心〕
(二)虽动诸病,犹压丹石。能练五脏滓秽,续精神。其叶可煮作菜食,甚利耳目,下气。其 (茎)为灰,洗六畜疮疥及马扫蹄至神。〔心 〕
(荞麦)
(三)味甘平,寒,无毒。实肠胃,益气力,久食动风,令人头眩。和猪肉食之,患热风,脱人眉须。虽动诸病,犹挫丹石。能炼五脏滓秽,续精神。作饭与丹石人食之,良。其饭法∶可蒸使气馏,于烈日中曝,令口开。使舂取人作饭。叶作茹食之,下气,利耳目。多食即微泄。烧其穣作灰,淋洗六畜疮,并驴马躁蹄。〔嘉补〕
引用:《食疗本草》荞麦〈寒〉
《食物疗法》荞麦
荞麦也称花麦、玉麦。在人们吃腻了精米细面的今天,荞麦以其独有的营养成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这一转变是很有益处的。荞麦所含的蛋白质不仅不低于大米和白面,而且其中的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还都超过米、面,这是人体(尤其儿童)两种不可缺少的必需氨基酸。荞麦中油酸、亚油酸的含量很高,这两种脂肪酸在人体内起着降低血脂的作用,而且也是前列腺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荞麦面中含有的维生素B1不比白面少,而维生素B和烟酸含量,则明显地高于白面。荞麦面中还含有其它粮食中很少具有的芦丁成分。烟酸和芦丁具有降低血脂和胆固醇以及保护血管的重要作用,是治疗心血管病的良药。祖国医学认为,荞麦性味甘凉,入脾、大肠二经,功能清热利湿,开胃宽肠,下气消积。荞麦面含红色莹光素,部分人食之可发生对光敏感症(又名荞麦病)或过敏性皮炎,且不宜多食,否则会引起消化不良,肿瘤病人忌食荞麦。
【应用实例】
1.痢疾:荞麦面6克(炒),砂糖水调,顿服。
2.带下:荞麦粉500克(炒金黄色),鸡蛋清10个,甘草末60克,上药和温水调为丸,晒干待用,每日早晚各1次,开水送下,每次30克。
4.小儿丹毒:荞麦粉以醋调敷,早、晚更换。
5.疝气:荞麦面适量,生川乌15克,白胡椒9克,共研细末,用烧酒拌成泥状,包扎在脚心。
6.淋症:荞麦面炒,白糖各等份,水浸,空腹服,每次30~60克。
7.下乳:荞麦花约50克煎水,煮鸡蛋每日吃一个。
10.腹泻:荞麦面作饭食之,连用三四天可愈。
引用:《食物疗法》荞麦
《药性切用》荞麦
《饮食须知》荞麦
味甘性寒。脾胃虚寒者食之,大脱元气,落眉发。多食难消,动风气,令人头眩。作面和猪羊肉热食,不过八九顿,即患热风。须眉脱落,还生亦希。泾以北,人多此疾。勿同雉肉、黄鱼食。与诸矾相反,近服蜡矾等丸药者忌之。误食令腹痛致死。荞麦穣作 ,辟壁虱。
引用:《饮食须知》荞麦
《证类本草》荞麦
味甘,平、寒,无毒。实肠胃,益气力。久食动风,令人头眩。和猪肉食之,患热风,脱人眉须,虽动诸病,犹挫丹石,能炼五脏滓秽,续精神。作饭与丹石人食之良。其饭法可蒸,使气馏于烈日中曝令口开,使舂取仁作饭。叶作茹,食之下气,利耳目,多食即微泄。烧其穣作灰,淋洗六畜疮,并驴、马躁蹄。〔(新补) 见陈藏器、孟诜、萧炳、陈士良、日华子。〕图经文具小麦条下。
孙真人∶荞麦合猪、羊肉食,成风癞。兵部手集∶孩子赤丹不止。荞麦面、醋和敷之,瘥。
醋和涂之。丹房镜源∶蒿麦灰煮粉霜。
引用:《证类本草》荞麦
《饮膳正要》荞麦
荞麦
麦
- 麦
- 大麦
- 浮麦
- 麦冬
- 麦粉
- 麦麸
- 麦面
- 麦苗
- 麦散
- 麦丸
- 麦芽
- 麦种
- 米麦
- 乔麦
- 瞿麦
- 雀麦
- 小麦
- 燕麦
- 野麦
- 诸麦
- KT麦
- 参麦汤
- 大麦饭
- 大麦面
- 大麦汤
- 大麦芽
- 豆麦粉
- 豆麦汤
- 浮小麦
- 淮小麦
- 煎麦散
- 焦麦芽
- 芦麦茶
- 麦地茶
- 麦冬丸
- 麦饭石
- 麦煎散
- 麦门冬
- 麦奴丸
- 麦神茶
- 麦汤散
- 麦芽茶
- 芪麦茶
- 瞿麦散
- 瞿麦穗
- 沙麦茶
- 小麦米
- 小麦曲
- 小麦汤
- 小麦粥
- 玉麦须
- 竹麦茶
- 大麦粉糊
- 大麦米粥
- 大麦奴汤
- 大麦片粉
- 麦冬夏茶
- 麦麸汤圆
- 麦门冬茶
- 麦门冬煎
- 麦门冬散
- 麦门冬汤
- 麦门冬饮
- 麦门冬粥
- 参麦自然饮
- 柴胡麦冬散
- 大麦算子粉
- 腹皮麦冬茶
- 甘麦大枣汤
- 寒食麦仁粥
- 黑豆小麦煎
- 济生麦冬散
- 栝蒌瞿麦丸
- 麦冬地骨茶
- 麦冬清肺饮
- 麦穗夏枯草
- 麦芽青皮饮
- 麦芽山楂饮
- 人参麦冬散
- 生麦门冬汤
- 菟丝麦冬茶
- 葛根麦门冬散
- 加味麦门冬汤
- 麦门冬理中汤
- 麦芽山楂蛋羹
- 人参麦门冬散
- 甘草小麦大枣汤
- 括蒌瞿麦薯蓣丸
- 黄连黄芩麦冬桔梗甘草汤
- 济生归脾汤去木香加丹皮麦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