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药
- 目录
- 《本草纲目》没药
- 《本草备要》没药
- 《本草便读》没药
- 《本草乘雅半偈》没药
- 《本草从新》没药
- 《本草撮要》没药
- 《本草分经》没药
- 《本草蒙筌》没药
- 《本草求真》没药
- 《本草图经》没药
- 《本草新编》没药
- 《本草衍义》没药
- 《本草易读》没药
- 《本草择要纲目》没药
- 《本经逢原》没药
- 《得配本草》没药
- 《海药本草》没药
- 《雷公炮制药性解》没药
- 《中药炮制》没药
- 《汤液本草》没药
- 《药笼小品》没药
- 《玉楸药解》没药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没药
- 《证类本草》没药
- 《中药学》没药
- 《外科全生集》没药
- 《冯氏锦囊秘录》没药
- 《医学衷中参西录》没药
- 《顾松园医镜》没药
- 《医学入门》没药
- 《全国中草药汇编》没药
- 《中药大辞典》没药
- 《中华本草》没药
《本草纲目》没药
「释名」末药。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
1、关节疼痛。用没药末半两、虎胫骨(酥炙,研末)三两,和匀,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2、筋骨损伤。用米粉四两,炒黄,加入没药、乳香末各半两,酒调成膏,摊贴痛处。
3、刀伤。用乳香、没药各一钱,以童便半碗、酒半碗,温化服下。
4、妇女务晕。用没药末一钱,酒送服。
5、产后恶血。用没药、血竭末各一钱,童便、温酒各半碗,煎开后送服。过一阵再服一次,恶血自下。
引用:《本草纲目》没药
《本草备要》没药
苦平(《经疏》云∶应兼辛)。入十二经。散结气,通滞血,消肿定痛生肌(寇宗 曰∶血滞则气壅,气壅则经络满急,故肿且痛),补心胆虚,肝血不足(推陈致新,能生好血)。
治金疮杖疮(血肉受伤,故瘀而发热作痛),恶疮痔漏,翳晕目赤(肝经血热),产后血气痛,破症堕胎(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消肿止痛生肌,故每兼用。疮疽已溃者忌用,脓多者勿敷)。出诸南番。赤色、类于琥珀者良。主治与乳香同。
引用:《本草备要》没药
《本草便读》没药
没药图片
活血与乳香相仿.性利能宣.行瘀则没药为长.味平而苦.(没药亦树脂也.味苦平.其治虽与乳香相仿.而行瘀散血.则没药独擅其长.故能治金疮杖疮症瘕痈肿等证.所以能止痛者.血瘀则痛.气壅亦痛也.外科药用之.其理概可想见.)
引用:《本草便读》没药
《本草乘雅半偈》没药
(宋开宝)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主破血,止痛,疗金疮,杖疮,诸恶疮,痔漏,卒下血,目中翳晕肤赤痛。久服舒筋膜,通血脉,固齿牙,长须发。
【核】曰∶出波斯,及海南,今广州亦有之。其木根株,俱似橄榄。叶青茂密。岁久者,脂溢下地,凝结成块,色黑而香,状似安息。市肆多用松脂、沥清,伪造入药,殊为患也。
【 】曰∶没药,谐声也。水中有所取,曰没。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之文;出于中,散于外,曰乐。盖人身精血膏液,涕唾汗溺之属,皆归于水,如水中有眚,则灌溉之用不行,致筋不转,脉不摇,齿不生,发不长矣。亦即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之文,不出于中,不散于外矣。没药功力,能入水有取,若眚翳除,而筋转,而脉摇,而齿生发长,成合自繇。岂复有罔发于中,失散于外,为症瘕,为疮疡,为痔漏,为恶血,为翳膜肤赤之患。
引用:《本草乘雅半偈》没药
《本草从新》没药
一名末药.宣、散瘀定痛.
苦平.入十二经,散结气,通滞血,消肿定痛.(血滞则气壅、气壅则经络满急、故肿且痛.)生肌.(推陈致新、能生好血.)治金疮杖疮.恶疮痔漏.翳晕目赤.(肝经瘀热.)产后血气痛.破症堕胎.(乳香活血、没药散瘀、皆能消肿、止痛、生肌、故每兼用.)诸痛不由血瘀.而由血虚.产后恶露去多.腹中虚痛.痈疽已溃.法当咸禁.出诸南番.色赤类琥珀者良.制法同上.(筋骨损伤、米粉四两、炒黄、入没药乳香末各半两、酒调成膏、摊贴之.)
引用:《本草从新》没药
《本草撮要》没药
《本草分经》没药
《本草蒙筌》没药
《本草求真》没药
(香木)入心破血宣瘀止痛
没药(专入心。兼入肝。)苦平兼辛。诸书亦载能补心胆与肝。盖谓瘀血不除。则新血安生。乳香气味辛温。既能行气活血。又有没药之苦以破其瘀。则推陈致新。自有补益之妙。(宗曰。没药大概通滞血。血滞则气壅瘀。气壅瘀则经络满急。经络满急故痛且肿。凡打扑跌。皆伤经络。气血不行。瘀壅作肿痛也。)是以古方。乳香必同没药兼施。(生肌散每每相兼而用。)谓其可止疼痛。义由此也。今人不明药品气味。动以书载补益。岂不误甚?出南香色赤类琥珀者良。治同乳香。
引用:《本草求真》没药
《本草图经》没药
没药图片,生波斯国,今海南诸国及广州或有之。木之根株,皆如橄榄,叶青而密。岁久者,则有膏液流滴在地下,凝结成块,或大或小,亦类安息香。采无时。今方多用治妇人内伤痛楚,又治血晕及脐腹 刺者。没药一物,研细,温酒调一钱便止。又治历节诸风骨节疼痛,昼夜不可忍者。没药半两研,虎胫骨三两涂酥炙黄色,先捣罗为散,与没药同研令细,温酒调二钱,日三服。大佳。
引用:《本草图经》没药
《本草新编》没药
没药,味苦、辛,气平,无毒。入脾、肾二经。消肿突恶疮、痈疽溃腐,破血止痛如神,疗坠堕跌打损伤尤效。亦内、外可用之药,而外治更奇也。
没药亦有赝者,尤难辨。辨法亦投之水中,立时色黯者为真,否则假物,无益于用,不如勿用也。
引用:《本草新编》没药
《本草衍义》没药
《本草易读》没药
去油用。
辛,苦,无毒。散血消肿,定痛生肌。疗诸疮金疮杖疮,破症瘕宿血瘀血。平产后血刺,兼亦解痔漏。
生波斯国,今南海及广州咸有之。树大如松。采时掘树下为坎,用斧伐其皮,脂流于坎,旬者。其块大小不定,黑色,似安息香。
妇女腹痛,酒服一钱。(验方第一。)
月经作禽兽形,用棉塞住阴户,没药末一两,用白汤点舌丹 乳香 没药 硼砂 明雄黄 熊胆 真血竭 葶苈 真沉香 梅片(各一钱) 麝珠(各二分)
共为末,另用蟾酥二钱,以人乳化开,丸绿豆大,金箔为衣。每用一丸,入葱白内打碎,酒送服,取汗。外敷亦可。治一切红肿热毒、初起疔疮,并实火牙痛、喉痛、口舌诸疮,及小儿惊风。若慢惊及一切虚症不治。(诸方第一。)
引用:《本草易读》没药
《本草择要纲目》没药
引用:《本草择要纲目》没药
《本经逢原》没药
苦平无毒。修治与乳香同。
发明 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为用。凡刃伤打损坠马,并宜热酒调服。若妊妇胎气不安勿用,产后恶露去多腹中虚痛,痈疽已溃而痛,及筋骨胸腹诸痛,若不因瘀血者,皆不可服。
引用:《本经逢原》没药
《得配本草》没药
苦,平。微寒。入十二经血分。乳香功专活血而定痛,没药功专散血而消肿。得虎胫骨,治历节风痛。配血竭、童便,去产后恶血。
箬上烘去油,同灯心研则细。痈疽已溃,血虚腹痛,孕妇,三者禁用。
气血疼痛,疮毒壅肿,皆用乳、没治之。盖血滞则气瘀,气瘀则经络满,故痛而且肿,得乳、没以通其气血,肿痛自除。然气血之瘀滞,亦有气虚不行、血虚不动者。有邪气入于肌肉,致气血凝滞者。宜审其虚实,或补或散,以乳、没为佐,勿专恃散血活血之剂以为功也。
引用:《得配本草》没药
《海药本草》没药
谨按徐表《南州记》∶生波斯国,是彼处松脂也。状如神香,赤黑色。味苦、辛,温,无毒。主折伤马坠,推陈置新,能生好血。凡服皆须研烂,以热酒调服,近效。堕胎,心腹俱痛,及野鸡漏痔,产后血气痛,并宜丸散中服尔。(《大观》卷十三页37,《政和》页330,《纲目》页1373)
引用:《海药本草》没药
《雷公炮制药性解》没药
味苦辛,性平无毒,入十二经。主破症结宿血,止痛,疗金疮杖疮痔疮,诸恶肿毒,跌打损伤,目中翳晕,历节诸风,骨节疼痛,制同乳香。
按∶没药与乳香同功,大抵血滞则气壅淤,气壅淤则经络满急,故痛且肿,得没药以宣通气血,宜其治矣。
引用:《雷公炮制药性解》没药
《中药炮制》没药
『来源』本品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或爱伦堡没药树的干燥胶树脂。
『产地』土耳其、叙利亚、非洲等地。
『采收季节』春夏采收。
『炮制方法』将没药大的,应捶成小块,分为大、中、小,按档分开炒,以免大小颗粒混同炒之不匀。将铁锅烧热投入没药,微火炒至锅内见油,投入灯草(药1斤,灯草150克),炒至末药不粘灯草,色枯起锅,倾入石板或木板上压平,切成四分小块。
『用量』3~9克。
『贮存』装铁箱内加盖。
引用:《中药炮制》没药
《汤液本草》没药
《药笼小品》没药
《玉楸药解》没药
引用:《玉楸药解》没药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没药
《证类本草》没药
(没药_图片)
味苦,平,无毒。主破血止痛,疗金疮杖疮,诸恶疮痔漏,卒下血,目中翳晕痛肤赤。生波斯国。似安息香,其块大小不定,黑色。(今附)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没药单用亦得。
味苦、辛。能主打 损,心腹血瘀,伤折 跌,筋骨瘀痛,金刃所损,痛不可忍。皆以酒投饮之。良。日华子云∶破症结,宿血,消肿毒。
图经曰∶没药,生波斯国,今海南诸国及广州或有之。木之根之株皆如橄榄,叶青而密。
岁久者,则有膏液流滴在地下,凝结成块,或大或小,亦类安息香。采无时。今方∶多用治妇人内伤痛楚,又治血晕及脐腹 刺者。没药一物,研细,温酒调一钱,便止。又治历节诸风,骨节疼痛,昼夜不可忍者。没药半两,研,虎胫骨三两涂酥炙黄色,先捣罗为散,与没药同研令细。温酒调二钱,日三服,大佳。
海药∶谨按徐表《南州记》∶生波斯国,是彼处松脂也。状如神香,赤黑色。味苦、辛,温,无毒。主折伤马坠,推陈置新,能生好血。凡服皆须研烂,以热酒调服,近效。堕胎心腹俱痛及野鸡漏痔,产后血气痛,并宜丸散中服尔。
衍义曰∶没药,大概通滞血。打扑损疼痛,皆以酒化服。血滞则气壅淤,气壅淤则经络满急,经络满急故痛且肿。凡打扑着肌肉须肿胀者,经络伤,气血不行壅淤,故如是。
引用:《证类本草》没药
《中药学》没药
【药用】橄榄科灌木或小乔木没药树CommiphoramyrrhaEngl.及其同属植物中取得的干燥胶树脂。
【性味与归经】苦,平。归心、肝、脾经。
【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临床应用】1.用于脘腹疼痛,风湿痹痛,跌扑伤痛,经行腹痛等症
没药与乳香的功用相同,故两药经常配合同用以治上述症候。
2.用于疮疡肿痛或溃破久不收口
【处方用名】没药制没药灸没药炒没药(炒去油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易败胃气,胃弱者慎用。
引用:《中药学》没药
《外科全生集》没药
《冯氏锦囊秘录》没药
禀金水之气以生,故味苦,辛,微寒,无毒,阴也。入足厥阴经。夫恶疮痔漏,皆因血热瘀滞,而成金刀杖疮,亦皆血肉受伤。而致此药,苦能泄辛能散,寒能除热。
水属阴,血以类相从,故能入阴分,而散瘀血。及治血热诸疮也。孕妇忌服,血虚腹疼痈疽已溃,并宜忌之,制法同乳香。
没药,散血止痛,一切金疮杖疮,恶疮痔 ,损伤瘀血肿痛,及产后心腹血气刺痛。然乳香能活血去风伸筋,没药能散瘀去腐,皆能止痛生肌者,令血勿凝泣也。产后恶露去多,及痈疽已溃者,并忌之。
主治(痘疹合参) 治痘余毒成痈,破血理气,止痛而不主虚也。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没药
《医学衷中参西录》没药
乳香∶气香窜,味淡,故善透窍以理气。没药∶气则淡薄,味则辛而微酸,故善化瘀以理血。其性皆微温,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故凡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痛皆能治之。又善治女子行经腹疼,产后瘀血作疼,月事不以时下。其通气活血之力,又善治风寒湿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遂及一切疮疡肿疼,或其疮硬不疼。外用为粉以敷疮疡,能解毒、消肿、生肌、止疼,虽为开通之品,不至耗伤气血,诚良药也。
乳香、没药不但流通经络之气血,诸凡脏腑中,有气血凝滞,二药皆能流通之。医者但知其善入经络,用之以消疮疡,或外敷疮疡,而不知用之以调脏腑之气血,斯岂知乳香、没药者哉。
乳香、没药,最宜生用,若炒用之则其流通之力顿减,至用于丸散中者,生轧作粗渣入锅内,隔纸烘至半熔,候冷轧之即成细末,此乳香、没药去油之法。
《顾松园医镜》没药
〔辛苦平,入肝经。制法同乳香。〕散血止诸痛,〔凡胸腹胁肋骨节筋痛,不由血瘀,而因于血虚者忌之。〕通滞消诸肿。〔热瘀血滞则气壅,故经络满急,发肿作痛。善通壅滞,则血行而气畅,肿自消,痛自止,故为外科折伤家之要品。〕祛恶露,止血晕,〔善入血分而行瘀。〕可攻目翳,〔散肝经之血热,则赤痛除而翳退矣。〕堪除血痢。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故每相兼用之。
产后恶露去多,痈疽已溃,法宜禁之。孕妇勿服,以其堕胎也。。
引用:《顾松园医镜》没药
《医学入门》没药
没药苦平疗疮痍,破血止痛最为奇,腹心筋骨疼皆用,产后金疮也相宜。
没,沦没也。木之膏液没入地中凝结成块,大小不一,亦波斯国松脂也。但其色黑,无毒。东垣云∶没药在治疮散血之科。凡血滞则气壅,经络满急而作痛肿,此药推陈致新,故能破宿血,消肿止痛,为疮家奇药也。又治妇人内伤 结,脐腹 刺,堕胎,心腹俱痛,产后血晕、血气痛及历节诸风,骨节疼痛,一切金疮、杖疮、打扑折伤皆宜。兼治卒下血,目中翳晕肤赤。制同乳香。
引用:《医学入门》没药
没药
药
- 药
- 白药
- 擦药
- 虫药
- 吹药
- 敷药
- 箍药
- 黄药
- 灰药
- 疥药
- 枯药
- 鹿药
- 面药
- 山药
- 芍药
- 石药
- 贴药
- 乌药
- 洗药
- 癣药
- 牙药
- 烟药
- 研药
- 眼药
- 药酒
- 药王
- 扎药
- 白疮药
- 白膏药
- 白芍药
- 白眼药
- 白药子
- 百药煎
- 百药祖
- 补肺药
- 补肝药
- 补脾药
- 补肾药
- 补心药
- 草果药
- 掺药方
- 赤芍药
- 搐鼻药
- 疮药方
- 催生药
- 刀箭药
- 发斑药
- 敷药方
- 膏药方
- 黑疮药
- 黑敷药
- 黑药方
- 红膏药
- 怀山药
- 淮山药
- 黄敷药
- 黄药根
- 黄药散
- 黄药脂
- 黄药子
- 火毒药
- 接骨药
- 枯痔药
- 淋药方
- 麻药方
- 秘药饼
- 青敷药
- 杀疥药
- 山药茶
- 山药酒
- 山药面
- 山药汤
- 山药粥
- 芍药散
- 芍药汤
- 水膏药
- 水眼药
- 台乌药
- 提泡药
- 贴眼药
- 丸药方
- 乌头药
- 乌药茶
- 乌药散
- 乌髭药
- 五畜药
- 五谷药
- 五果药
- 洗眼药
- 洗药方
- 消导药
- 泻肺药
- 泻肝药
- 泻脾药
- 泻肾药
- 泻心药
- 泻眼药
- 熏渫药
- 牙宣药
- 眼药膏
- 药棋子
- 药蛆方
- 药实根
- 药丝线
- 熨药方
- 中气药
- 坐导药
- 白芍药散
- 白芍药汤
- 常用齿药
- 陈家白药
- 赤芍药散
- 大刑膏药
- 锭子眼药
- 对眼药方
- 甘家白药
- 寒门要药
- 红芍药散
- 喉科秘药
- 黄药子散
- 会州白药
- 火门要药
- 接骨药方
- 解百药毒
- 解毒药散
- 金丝膏药
- 开瞽眼药
- 麻药类方
- 秘药加料
- 雀儿药粥
- 山药拨粥
- 山药汤圆
- 善应膏药
- 芍药花茶
- 芍药黄汤
- 神圣膏药
- 湿门要药
- 暑门要药
- 随时用药
- 外敷药方
- 万寿药酒
- 乌髭药方
- 洗干头药
- 下疳掺药
- 消毒围药
- 眼药奇方
- 阳症围药
- 药兜肚方
- 阴症敷药
- 用贴疮药
- 杖疮膏药
- 治痞膏药
- 种子药酒
- 煮针药方
- 白术芍药汤
- 白薇芍药散
- 鼻血吹药方
- 痹药昏昏散
- 雌黄芍药丸
- 当归芍药方
- 当归芍药散
- 当归芍药汤
- 对开瞽药方
- 二宜膏点药
- 发背膏药方
- 发背熏药方
- 仿西洋眼药
- 茯苓山药茶
- 肝胆木气药
- 桂枝芍药汤
- 黄芪山药茶
- 黄芩芍药汤
- 惊风门要药
- 君火相火药
- 溃死肉药方
- 凉血芍药汤
- 梅疮擦药方
- 梅疮膏药方
- 蜜枣扒山药
- 脾胃土气药
- 人参芍药汤
- 乳痈围药方
- 乳肿涂药方
- 杀鬼烧药方
- 山药半夏粥
- 山药扁豆糕
- 山药参术茶
- 山药苍术茶
- 山药炒肉片
- 山药酥油粥
- 芍药柏皮丸
- 芍药甘草汤
- 芍药黄连汤
- 芍药清肝散
- 芍药知母汤
- 芍药炙草汤
- 神仙刀箭药
- 生肌敛疮药
- 史国公药酒
- 四季金疮药
- 送蛋药酒方
- 损伤补药方
- 痰毒敷药方
- 痰核围药方
- 桃仁芍药汤
- 天台乌药散
- 贴疮膏药方
- 外敷麻药方
- 外感荣卫药
- 乌药平气汤
- 乌药顺气散
- 乌药顺气汤
- 乌髭揩牙药
- 无比山药丸
- 性保健方药
- 牙痛噙药方
- 整骨麻药方
- 枳实芍药散
- 制炉甘石药
- 治背疽糁药
- 痔漏擦药方
- 中风门要药
- 肿痛围药方
- 阿婆赵荣二药
- 春合口药粉方
- 春趣宜人膏药
- 大麻风汤药方
- 冬合口药粉方
- 归参山药猪腰
- 桂枝加芍药汤
- 桂枝去芍药汤
- 黄芍药桂酒汤
- 解春心动泄药
- 开盐酱服药方
- 口疳吹药神方
- 千金不易膏药
- 清蒸山药炉鸭
- 秋合口药粉方
- 山药茯苓包子
- 山药枸杞蒸鸡
- 甜酒酿山药羹
- 乌须黑发药酒
- 乌髭鬓揩牙药
- 洗杨梅疮药方
- 洗油污衣服药
- 夏合口药粉方
- 芎汤加芍药方
- 张洁古芍药汤
- 治发背敷药方
- 保婴至宝锭子药
- 齿衄固齿擦药方
- 肺与大肠金气药
- 桂枝芍药知母汤
- 黄芪芍药桂酒汤
- 黄芪芍药桂枝汤
- 加减乌药顺气饮
- 筋骨闪挫膏药方
- 麻黄人参芍药汤
- 山药桂圆炖甲鱼
- 山药桂圆三七粥
- 芍药附子甘草汤
- 芍药甘草附子汤
- 芍药四物解肌汤
- 芍药汤加芒硝方
- 肾家水火二气药
- 天下第一金疮药
- 治疟疾膏药效方
- 种子红药连城丸
- 风湿诸般疼痛膏药
- 锦羹秘授西洋药酒
- 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
- 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
- 桂枝加芍药加大黄汤
-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 桂枝芍药知母甘草汤
- 黄耆芍药桂枝苦酒汤
- 桔梗甘草枳实芍药汤
- 人参白术芍药甘草汤
- 孙思邈进药表还睛丸
- 治小腹痛诸药不效方
- 治诸毒疮发背围药方
- 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
- 汾州郭助教家神圣眼药
- 锦囊风气跌扑膏药神方
- 锦囊新定痨嗽膏滋药方
- 西岳莲华峰神传齿药方
- 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
- 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
-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 桂枝去芍药加麻附细辛汤
- 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
- 黄连黄芩栀子牡丹芍药汤
- 乌头麻黄黄芪芍药甘草汤
- 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
-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 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 桂枝去芍药加牡蛎龙骨救逆汤
-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
- 桔梗甘草枳实芍药加地黄牡丹汤
-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