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

目录
《食物疗法》马铃薯
《中医饮食营养学》马铃薯
《中华本草》马铃薯
中药功效分类

《食物疗法》马铃薯

《食物疗法》

马铃薯,又名土山药蛋。它营养丰富,被营养学家们称为“十全十美的食品”。它既可作粮食,又可作蔬铃薯除含有蛋白质外,还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每百克高达16.8克,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12和钙、磷、等矿物质。同时它还含有维生素B6,维生素B6有防止动脉硬化的功效。所以常食马铃薯可减少脑溢血的病率。

马铃薯含钾量丰富,100克中含502毫克,有高钾蔬菜之称。钾在人体内,能加强肌的兴奋性,维持心跳节律,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马铃薯性平味甘,具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的功效。食用马铃薯时应注意,马铃薯中含有龙葵素,属有毒物质。马铃薯发芽时,素的含量急剧增高。如食用发芽的马铃薯,可出现中毒症状。因此,一定要除去发芽部分,并在煮食时放些,就比较安全了。

【应用实例】

1.胃溃疡:鲜马铃薯洗净,捣成泥,用布挤去水分,置锅里火煮,不要盖盖,蒸发掉水分,煮成黑焦结在锅底,即成锅巴。将锅巴研成末,每日早晚各服1匙。

2.慢性肠炎:将土豆100克,生姜10克洗净切碎,橘子1个去皮、,三味混合用洁净纱布绞汁。每次饭前饮1汤匙。

3.药物中毒:生土豆研汁服下。

4.皮肤溃疡:马铃薯擦丝,捣为泥,敷患处。

5.便秘:将土豆洗净切碎后,加水捣烂,用纱布绞汁,加蜂蜜适量。每日早晚空腹服下半杯,连服半个月。

6.烫伤:马铃薯磨汁,涂伤处;或将山药蛋煮熟剥下山药蛋皮贴在患处,极效。

7.黄水疮:马铃薯擦丝捣烂敷患处,纱布包扎,每日换1次.

8.腮腺炎:马铃薯加醋磨汁外涂,干了再搽。

引用:《食物疗法》马铃薯

下载:《食物疗法》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功效分类

《中医饮食营养学》马铃薯

《中医饮食营养学》

【基原】为科植物马铃薯的块茎。

【异名】土豆、山药蛋、洋山

【性味归经】甘,平。入胃、大肠经。

【功效】益气健脾,调中和胃。

【应用】

1.病后脾胃虚寒,气短乏力:腹筋150g,马铃薯100g,油15g,5g,各2.5g,文火煮烂,至肉、土豆都而入味。(《传统膳食宜忌》)

2.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和习惯性便秘:未发芽的新鲜马铃薯,洗净切碎后,加开水捣烂,用纱布包绞汁,每天早晨空腹下一两匙,酌加同服,连续半月至二十天。服药期间忌食刺激性食物。(《常见疾病手册》)

【使用注意】

马铃薯发芽,须深挖及削去芽附近的皮层,再用水浸泡,长时间煮,以清除和破坏龙葵,防止多食中毒。脾胃虚寒易腹泻者应少食。

【现代研究】

由于芽与皮内均含龙葵碱,它能破坏红细,严重中毒时导致脑充血水肿以及胃肠粘膜发炎、眼结膜炎。龙葵碱主要分布在皮部及芽中。

【按语】

我国大部分地区栽培,尤以东北产量多而质优,马铃薯是我国人民喜食物。用马铃薯制作的食品较多,目前已有马铃薯淀粉、炸马铃薯片等在市场上出售。马铃薯磨汁可治水火烫伤,加醋外敷,可治腺炎。

【参考文献】

1.《本纲目》:“功能稀痘,小儿熟食,大解痘毒。”

2.《湖南药物志》:“补中益气健脾胃消炎。”

引用:《中医饮食营养学》马铃薯(《湖南药物志》)

下载:《中医饮食营养学》chm电子书 中医古籍txt电子书

中药拼音索引:m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