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子
- 目录
- 《本草纲目》金樱子
- 《本草备要》金樱子
- 《本草便读》金樱子
- 《本草乘雅半偈》金樱子
- 《本草从新》金樱子
- 《本草撮要》金樱子
- 《本草分经》金樱子
- 《本草经解》金樱子
- 《本草蒙筌》金樱子
- 《本草求真》金樱子
- 《本草图经》金樱子
- 《本草新编》金樱子
- 《本草衍义》金樱子
- 《本草易读》金樱子
- 《本草择要纲目》金樱子
- 《本经逢原》金樱子
- 《得配本草》金樱子
- 《滇南本草》金樱子
- 《雷公炮炙论》金樱子
- 《雷公炮制药性解》金樱子
- 《中药炮制》金樱子
- 《药笼小品》金樱子
- 《药性切用》金樱子
- 《玉楸药解》金樱子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金樱子
- 《证类本草》金樱子
- 《中药学》金樱子
- 《冯氏锦囊秘录》金樱子
- 《顾松园医镜》金樱子
- 《医学入门》金樱子
- 《中国药典》金樱子
- 《中药大辞典》金樱子
- 《中华本草》金樱子
《本草纲目》金樱子
「气味」酸、涩、平、无毒。
「主治」
1、活血强身。霜后摘取金樱子果实,捣去刺,劈去核,以水淘洗后,再捣烂,放入大锅水中熬煎。用得绝火。煎至水减半时,过滤,继续熬煎成膏。每服一匙,用暖酒一碗调下。
2、补血益精。用金樱子(去刺及子,焙过)四两、缩砂二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3、久痢不止。用罂粟壳(醋炒)、金樱子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在。每服五至七丸,陈皮煎汤化下。
4、痈肿。用金樱子嫩叶捣极烂,加盐少许涂肿处,留出疮头透气。
引用:《本草纲目》金樱子
《本草备要》金樱子
涩精,固肠
酸涩。入脾、肺、肾三经。固精秘气。
治梦泄遗精(和芡实为丸,名水陆丹),泄痢便数(丹溪曰∶经络隧道,以通畅为平和,而昧者以涩性为快,熬膏食之,自作不靖,咎将谁执李时珍曰∶无故而食,以恣欲则不可。
若精气不固者,服之何害)。
似榴而小,黄赤有刺。取半黄,(熟则纯甘)去刺核用。熬膏亦良(《笔谈》云∶熬膏则甘,全失涩味)。
引用:《本草备要》金樱子
《本草便读》金樱子
金樱子图片
味酸涩以性温.达肝脾而入肾.涩精固气.虚而无火则相宜.闭蛰封藏.病若有邪慎勿使.(金樱子酸涩性温.然须带生采之.太熟则色红味甘.全失涩味.且服之利人.故采药当及时也.凡子皆降.可入下焦.其功全在固涩.凡一切久痢遗精.大小便不固.无邪热者.皆可用之也.)
引用:《本草便读》金樱子
《本草乘雅半偈》金樱子
(蜀本草)
【气味】酸涩平,无毒。
【核】曰∶丛生郊野,山林尤多,唯江西,剑南、岭外者最胜。茎叶都似蔷薇而多刺。
四月开花白腻。夏秋结实,实亦有刺,大似指顶,形如石榴而稍长。核似大营子核而有毛。
【 】曰∶含桃曰樱,金樱子色金色而形相肖也。气味酸涩平,对待以治之。经云∶涩可去脱。开肠洞泄,便溺遗失,精气溢泻,以及血液妄行,寝汗不禁,皆脱也。倘涩因涩用,亦莫之敢撄。
(滑者涩之,脱者收之,对待法也。涩因涩用为从治;从治则反实其实矣。虽然,涩可待滑,收可待脱,还须裁其本,度其标,评其后先,定其缓急。不独可以待诸标本,亦可以顺诸流行矣。)
引用:《本草乘雅半偈》金樱子
《本草从新》金樱子
涩精固肠.
酸涩平,固精秘气,治滑精.(膏和芡实为丸、名水陆二仙丹.)泄痢便数.性涩而不利于气.(丹溪曰∶经络隧道、以通畅为和平、昧者喜其涩精而服之、致生别证、自作不靖、咎将谁执、时珍曰∶无故而服以纵欲则不可、若精气不固者、服之何害.)似榴而小.黄赤有刺.取半黄者.(熟则纯甘.)去刺核研.或熬膏.(熬膏则甘、全失涩味.)
引用:《本草从新》金樱子
《本草撮要》金樱子
引用:《本草撮要》金樱子
《本草分经》金樱子
《本草经解》金樱子
气平.味酸涩无毒.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久服令人耐寒轻身.金樱子气平.禀天秋成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酸涩无毒.得地东生西收金木之味.入足厥阴肝经.入手阳明燥金大肠经.气味俱降.阴也.十剂云.涩可去脱.脾泄下痢.大肠不禁也金樱子味酸涩.所以固脱也.小便气化乃出.金樱子气平益肺.肺气足以收摄.则小便利自止.五脏六腑之精.皆藏于肾.所以疏泄.肝散之也.金樱子味酸敛肝.肝不疏泄.精气自涩矣.久服酸平益肺.肺主皮毛.皮毛固所以耐寒.肺主气.气充所以轻身也.
【制方】
引用:《本草经解》金樱子
《本草蒙筌》金樱子
味甘、微涩,气平、温。无毒。丛生篱落山野,似小石榴稍长。芒刺遍身,霜后红熟。采收去净刺核,任凭煎液为丸。涩精滑自流,梦中精泄;止小便数去,睡后尿遗。杀寸白虫,塞休息痢。捣烂绞汁,用有两股。熬稠糖入酒鲜黄,调铁粉染须润黑。花收染皓发亦验,根煮杀蛔虫尤灵。皮治带下崩中,炒过煎服即止。
引用:《本草蒙筌》金樱子
《本草求真》金樱子
(灌木)收涩脾肾与肺精气
金樱子(专入肾脾肺。形如黄罂)。生者酸涩。熟者甘涩。用当用其将熟之际。得微酸甘涩之妙。取其涩可止脱。甘可补中。酸可收阴。故能善理梦遗崩带遗尿。且能安魂定魄。补精益气。壮筋健骨。此虽收涩佳剂。然无故熬膏频服而令经络隧道阻滞。非惟无益。反致增害。(震亨曰。经络隧道。以通畅为平和。而昧者取涩性为快。熬金樱膏为煎食之。自作不靖。咎将谁属?)诸凡药品。须当审顾。不可不知。似榴而小。黄赤有刺。取半黄者。(熟则纯甘。)去刺核熬膏。甘多涩少。
引用:《本草求真》金樱子
《本草图经》金樱子
金樱子图片,旧不载所出州土,云在处有之,今南中州郡多有,而以江西、剑南、岭外者为胜。
丛生郊野中,大类蔷薇,有刺;四月开白花;夏秋结实,亦有刺,黄赤色,形似小石榴。十一月、十二月采。江南、蜀中人熬作煎,酒服,云补治有殊效。宜州所供,云本草谓之营实。其注称白花者善,即此也。今校诸郡所述,与营实殊别也。洪州、昌州皆能煮其子作煎,寄至都下,服食家用和鸡头实作水陆丹,益气补真,甚佳。
引用:《本草图经》金樱子
《本草新编》金樱子
金樱子,味甘,微涩,气平、温,无毒。入肾与膀胱之经。涩精滑,止梦遗遗尿,杀寸白虫。此物世人竟采以涩精,谁知精滑,非止涩之药可止也。遗精梦遗之症,皆尿窍闭而精窍开。不兼用利水之药以开尿窍,而仅用涩精之味以固精门,故愈涩而愈遗也。所以用金樱子,必须兼用芡实、山药、莲子、薏仁之类,不单止遗精而精滑反涩。用涩于利之中,用补于遗之内,此用药之秘,而实知药之深也。
或问金樱子乃涩精之药,先生谓涩精而精愈遗,必加利水之药同治,其论实精。但恐利多而精不能涩,意者治遗精者,多用金樱子为君,少用利药为佐使乎?曰∶利水过多,亦非治遗之妙法,必须补多于涩之中,涩多于利之内,自然精足而不遗。尿窍开而精窍闭也。(〔批〕二语定论。)
或问金樱子凌冬而色愈有神,其得于金气者深矣。金能生水,似能益精而不止涩精也。
不知金樱子非益精之物,使金樱子益精,则必涩精而无不效矣。唯其止能涩精,而不能益精,所以愈涩而愈遗也。
金樱子内多毛及子,必去之净,方能补肾涩精。其腹中之子,偏能滑精,煎膏不去其子,全无功效。
引用:《本草新编》金樱子
《本草衍义》金樱子
《本草易读》金樱子
引用:《本草易读》金樱子
《本草择要纲目》金樱子
【气味】
咸涩平无毒.
【主治】
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久服令人耐寒轻身.又止遗泄.取其温且涩也.世人待红熟时.取汁熬膏.味甘全断涩味.都全失本性.大误也.惟当取半黄者.干捣末用之.若无故而服之以取快欲则不可.若精气不固者.服之何咎之有.
引用:《本草择要纲目》金樱子
《本经逢原》金樱子
甘酸涩温,无毒。剖开去核及毛用。
发明 金樱子止小便遗泄、涩精气,取其甘温而涩也。夫经络隧道以通畅为和平,而昧者无过服之,以取快欲则不可。若精气不固者服之,何咎之有。但阴虚多火人误服,每致溺涩茎痛,不可不慎。
引用:《本经逢原》金樱子
《得配本草》金樱子
甘、涩、微酸,性温。入足少阴经血分。固精秘气,止血生津。治虚痢,收虚汗,敛虚火,平虚嗽,定虚喘,疗怔忡。得人参、熟地,治精从便出。配芡实、莲子,治阴虚作泻。
霜熟时采用,不及时反令人泻。去毛刺用。不当涩而涩之,令人减食。(隧道不能通畅也。)
引用:《得配本草》金樱子
《滇南本草》金樱子
《雷公炮炙论》金樱子
《雷公炮制药性解》金樱子
味酸涩,性温无毒,入脾肺肾三经。主脾泄下痢,血崩带下,涩精气,止遗泄,除咳嗽,止小便,助真气,润颜色,久服延年。先去刺,剖开去子,复拭去毛用。
按∶丹溪曰∶金樱子属土而有金与水,脾肺肾之入,固其宜也。又曰∶经络隧道,以通畅为和平,味者取其涩性,煎膏食之,自作不靖,咎将谁执?此恐过服者伤脾百发也。须九十月间半熟时采之,太生令人利、太熟功力薄。
引用:《雷公炮制药性解》金樱子
《中药炮制》金樱子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干燥果实。
『常用名』金英子。
『产地』湖北及长江以南各省。
『采收季节』10~11月采收。
『炮制方法』取原药剪去柄,放箩筐内擦去刺,放清水中洗净灰尘晒干。金樱子肉,取净药切开,挖去种籽及绒毛,洗净晒干。
『用量』12~18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引用:《中药炮制》金樱子
《药笼小品》金樱子
《药性切用》金樱子
《玉楸药解》金樱子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金樱子
《证类本草》金樱子
(金樱子_图片)
味酸、涩,平、温,无毒。疗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久服令人耐寒,轻身。方术多用。云是今之刺梨子。形似 而小,色黄有刺,花白。在处有之。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术多用,言是今之刺榆子,形如 而小。今医家用之甚验。雷公炮炙论云∶林檎向里子名金樱子,与此同名而已。医方中亦用林檎子者。日华子云∶金樱花,平。止冷热痢,杀寸白、蛔虫等。和铁粉研,拔白发,敷之再出黑者,亦可染发。又云金樱东行根,平,无毒。治寸白虫。锉二两,入糯米三十粒,水二升,煎五合。空心服,须臾泻下,神验。又云∶皮,平,无毒。炒,止泻血及崩中带下。
图经曰∶金樱子,旧不载所出州土,云在处有之,今南中州郡多有,而以江西、剑南、岭外者为胜。丛生效野中,大类蔷薇,有刺。四月开白花。夏秋结实,亦有刺,黄赤色,形似小石榴,十一月、十二月采,江南、蜀中人熬作煎,酒服,云补治有殊效。宜州所供。云本草谓之营实。其注称白花者善,即此也。今校诸郡所述,与营实殊别也。洪州、昌州皆能煮,其子作煎,寄至都下。服食家用和鸡头实作水陆丹,益气补真甚佳。
孙真人食忌金樱子煎,经霜后,以竹夹子摘取,于大木臼中,转杵却刺,勿损之,擘为两片,去其子。以水淘洗过,烂捣入大锅,以水煎,不得绝火。煎约水耗半,取出澄滤过,仍重煎似稀饧。每服取一匙,用暖酒一盏调服。其功不可具载。沈存中金樱子,止遗泄,取其温衍义曰∶金樱子,经九月、十月熟时采。不尔,复令人利。
八种海药余
引用:《证类本草》金樱子
《中药学》金樱子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果实和花托。
【性味与归经】酸,平。入肾、大肠经。
【临床应用】1.用于肾虚滑精、遗精、遗尿、小便频数及带下等症。
金樱子酸涩收敛,功能固精缩尿。用治肾虚滑精、遗精,可单独熬膏服;也可与潼蒺藜、菟丝子、补骨脂等配伍同用。在临床上常用本品与芡实相配,制成丸药,用治遗精、小便频数、妇女带下等症。
2.用于脾虚久泻。
金樱子又能收涩固肠而止泻,用治脾虚久泻,可单用熬膏服,也可与白朮、山药、茯苓、芡实等健脾药同用。
此外,本品在临床上还可用以治疗子宫脱垂症,也是取它固涩的功效。
【处方用名】金樱子(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
【文献摘录】《蜀本草》:「主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
《本草备要》:「固精秘气,治梦泄遗精,泄痢便数。」
引用:《中药学》金樱子
《冯氏锦囊秘录》金樱子
得阳气而兼木化,故味酸、涩,气平、温,无毒。入足太阳、手阳明、足少阴经。
湿可去脱,故主小便不禁,梦遗精滑之症。
金樱子,入脾。肾二经,涩遗精,精滑自流,为收敛虚脱之药。
按∶金樱子,味酸而功专止涩,然经络隧道,以通畅为和,倘能调神养气,则自能收摄充固,昧者但取收涩,煎汤常服,不惟无益,反至气血乖和,令人减食。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金樱子
《顾松园医镜》金樱子
〔酸涩平,入脾、肾二经。杵去刺及子。〕治脾虚久泄,疗肾虚精滑。〔涩以固脱也。〕性涩不利于气。丹溪曰∶经络隧道,以通畅为和平,昧者喜其涩精而服之以纵欲,致生别疾,咎将谁归。。
引用:《顾松园医镜》金樱子
《医学入门》金樱子
金樱子酸涩性平,燥脾益肾止遗精,和血调脏治痢泻,久服耐老身亦轻。
色如金,形如罂。无毒。疗脾泻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久服养精益肾,调和五脏,活血驻颜,耐老轻身。丹溪云∶属土而有金水。经络隧道以通畅为和平,昧者反取涩性为快,中寒有痞者禁服。凡采,须十月半熟时,不尔,复令人利。煎膏法见六卷。花,平。止冷热痢,杀寸白虫。皮,止泻血及崩带。
引用:《医学入门》金樱子
金樱子
金
- 金
- 金箔
- 金丹
- 金柑
- 金浆
- 金茎
- 金橘
- 金蛇
- 金石
- 金屑
- 金牙
- 金鱼
- 金枣
- 金汁
- 郁金
- 诸金
- 白金散
- 白金丸
- 百两金
- 比金散
- 比金丸
- 遍地金
- 草金零
- 缠金丹
- 川郁金
- 寸金丹
- 寸金丸
- 大金丹
- 倒提金
- 对金饮
- 兑金丸
- 贵金丸
- 衮金丸
- 海金沙
- 海金砂
- 黑金散
- 鸡裹金
- 鸡内金
- 兼金散
- 兼金丸
- 金鞭散
- 金箔丸
- 金不换
- 金钗股
- 金钗丸
- 金缠菜
- 金粉丸
- 金刚杵
- 金刚丸
- 金蚣丸
- 金瓜圆
- 金果榄
- 金花茶
- 金花散
- 金花汤
- 金花丸
- 金华散
- 金化散
- 金黄散
- 金茎露
- 金精石
- 金橘煎
- 金橘皮
- 金橘散
- 金棱藤
- 金铃散
- 金铃丸
- 金铃子
- 金龙丸
- 金露散
- 金露丸
- 金毛脊
- 金泥膏
- 金钱草
- 金荞麦
- 金翘茶
- 金雀根
- 金雀花
- 金鹊花
- 金沙散
- 金石部
- 金石斛
- 金石类
- 金霜散
- 金水膏
- 金丝膏
- 金丝莲
- 金丝桃
- 金素丹
- 金粟汤
- 金髓煎
- 金锁丹
- 金锁匙
- 金锁夭
- 金天茶
- 金铁锁
- 金乌散
- 金乌汤
- 金线矾
- 金线鱼
- 金香附
- 金屑丹
- 金星草
- 金星石
- 金旋散
- 金牙酒
- 金牙散
- 金牙石
- 金液丹
- 金银箔
- 金银花
- 金银散
- 金樱丸
- 金针菜
- 金针丸
- 金字茶
- 荆金茶
- 聚金丸
- 开金锁
- 烂金丸
- 娄金丸
- 秘金散
- 捻金散
- 女金丹
- 千金方
- 千金膏
- 千金汤
- 千金藤
- 千金丸
- 千金子
- 青金丹
- 青金散
- 青金丸
- 清金散
- 乳金丹
- 软金丹
- 瑞金散
- 圣金散
- 胜金丹
- 胜金散
- 胜金丸
- 水金丹
- 水金凤
- 水金散
- 贴地金
- 万金丹
- 万金膏
- 万金散
- 万金汤
- 万金丸
- 万金饮
- 温金散
- 乌金膏
- 乌金散
- 乌金丸
- 夏金茶
- 小金丹
- 洋金花
- 一秤金
- 一捻金
- 郁金茶
- 郁金丹
- 郁金散
- 郁金香
- 掌中金
- 真金散
- 治金煎
- 中金丸
- 紫金丹
- 紫金锭
- 紫金膏
- 紫金牛
- 紫金皮
- 紫金散
- 紫金霜
- 紫金藤
- 紫金丸
- 紫泥金
- 左金丸
- 佐金丸
- 八角金盘
- 不换金散
- 不换金丸
- 大金花丸
- 大金牙酒
- 大金牙散
- 地涌金莲
- 海金沙散
- 活命金丹
- 鸡内金散
- 金不换散
- 金钗石斛
- 金疮小草
- 金沸草散
- 金沸草汤
- 金铃子散
- 金铃子丸
- 金毛狗脊
- 金芪花茶
- 金钱萹茶
- 金钱草茶
- 金钱茅茶
- 金丝膏药
- 金银甘茶
- 金银花茶
- 金银花酒
- 金银花露
- 金银菊茶
- 金玉连环
- 金钟茵陈
- 内金鳝鱼
- 七粒金丹
- 千金要方
- 千两金丸
- 守中金丸
- 五爪金龙
- 小金牙散
- 养正金丹
- 一粒金丹
- 一捻金散
- 郁金归茶
- 种子金丹
- 种子金丸
- 白菊清金散
- 百合固金茶
- 百合固金汤
- 辰砂金箔散
- 地鳖紫金丹
- 黄毛金丝草
- 茴香金铃丸
- 加味草金丹
- 接骨紫金丹
- 金箔镇心丸
- 金钗石斛丸
- 金疮铁扇散
- 金宫香口茶
- 金黄如意散
- 金匮肾气丸
- 金匮肾着汤
- 金匮枳术汤
- 金莲稳步膏
- 金铃泻肝汤
- 金钱柴胡茶
- 金钱杜仲茶
- 金水六君煎
- 金丝接骨草
- 金丝万应膏
- 金锁固精茶
- 金锁固精丸
- 金锁固元丸
- 金锁思仙丹
- 金锁玉连环
- 金锁正元丹
- 金屑辰砂膏
- 金星凤尾草
- 金针白茅饮
- 金珠化痰丸
- 雷氏千金丸
- 明眼金波膏
- 木香金铃丸
- 内托千金散
- 牛黄金虎丹
- 牛黄益金散
- 破血紫金丹
- 奇验金箍散
- 千金地黄煎
- 千金久嗽方
- 千金漏芦汤
- 千金内托汤
- 千金托里散
- 千金消暑丸
- 千金阳旦汤
- 千金一厘散
- 千金阴旦汤
- 清金风芩茶
- 清金解毒汤
- 清金芩冬茶
- 清金益气汤
- 人参紫金圆
- 如神千金方
- 如圣青金丸
- 如圣胜金铤
- 三七鸡金茶
- 涩精金锁丹
- 神仙万金丸
- 神验金丝膏
- 生金牛黄汤
- 水沉金丝膏
- 四季金疮药
- 太一流金散
- 太乙流金散
- 填骨万金煎
- 误吞金验方
- 洗眼紫金膏
- 延胡金铃茶
- 益母胜金丹
- 益气清金汤
- 郁金黄连丸
- 郁金木香茶
- 止嗽金沸茶
- 至圣青金丹
- 资寿小金丹
- 紫背金盘草
- 不换金正气散
- 赤小豆内金粥
- 大圣一粒金丹
- 金不换正气散
- 金不换正气丸
- 千金不易膏药
- 千金大思食丸
- 千金大养脾丸
- 千金方松叶酒
- 千金牡丹皮散
- 人参胎产金丹
- 治黄胆如金方
- 左金加陈米汤
- 肺与大肠金气药
- 金城太守白薇丸
- 金露丸即胜金丹
- 金钱败酱茵陈茶
- 秘传千金种子方
- 天下第一金疮药
- 生金滋水饮加柴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