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
- 目录
- 《本草纲目》藿香
- 《本草备要》藿香
- 《本草便读》藿香
- 《本草乘雅半偈》藿香
- 《本草从新》藿香
- 《本草撮要》藿香
- 《本草分经》藿香
- 《本草分经》藿香
- 《本草分经》藿香
- 《本草害利》藿香
- 《本草害利》藿香
- 《本草经解》藿香
- 《本草经集注》藿香
- 《本草蒙筌》藿香
- 《本草求真》藿香
- 《本草图经》藿香
- 《本草新编》藿香
- 《本草易读》藿香
- 《本草择要纲目》藿香
- 《本经逢原》藿香
- 《得配本草》藿香
- 《雷公炮制药性解》藿香
- 《中药炮制》藿香
- 《汤液本草》藿香
- 《新修本草》藿香
- 《药鉴》藿香
- 《药笼小品》藿香
- 《玉楸药解》藿香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藿香
- 《证类本草》藿香
- 《中药学》藿香
- 《外科全生集》藿香
- 《冯氏锦囊秘录》藿香
- 《顾松园医镜》藿香
- 《医学入门》藿香
- 《中药大辞典》藿香
- 《中华本草》藿香
《本草纲目》藿香
「释名」兜娄婆香。
「气味」(枝叶)辛、微温、无毒。
「主治」
1、霍乱吐泻用藿香叶、陈皮各半两,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
2、暑天吐泻。用滑石(炒)二两、藿香二钱半、丁香五分,共研为末。每服一、二钱,淘米水调服。
引用:《本草纲目》藿香
《本草备要》藿香
宣,去恶气
辛甘微温。入手足太阴(肺、脾)。快气和中,开胃止呕(胃弱、胃热而呕者忌用),去恶气,进饮食。
治霍乱吐泻,心腹绞痛,肺虚有寒,上焦壅热(能理脾、肺之气。古方有藿香正气散,正气通畅,则邪逆自除)。
出交广,方茎有节,叶微似茄汁。古惟用叶,今枝、茎亦用之,因叶多伪也。
引用:《本草备要》藿香
《本草便读》藿香
藿香图片
辛能解表疏邪.入脾达肺.香可宣中快膈.醒胃清神.性属微温.能辟疫而止呕.功颇善散.防助火以伤阴.(藿香.辛温入肺.芳香入脾.快膈宣中.止呕吐.平霍乱.以芳香脾胃所喜.故能开胃助脾.然毕竟辛香宣散之品.阴虚有火.虽有表证者.不宜用之.至若治口疮.辟口气.皆从治法耳.藿香紫苏二味.性味功用.大抵相似.但紫苏色紫.能行血分.藿香之香过于苏.理气之功胜之.行血之力不及.至于宣中解郁.其理一也.)
引用:《本草便读》藿香
《本草乘雅半偈》藿香
(宋嘉 )
【气味】辛,微温,无毒。
【核】曰∶藿香出交址、九真、武平、兴古诸国。吏民多种之,今岭南颇饶,所在亦有。
二月宿根再发,亦可子种。苗似都梁。方茎业生,中虚外节。叶似荏苏,边有锯齿。七月擢穗,作花似蓼。房似假苏,子似茺蔚。五六月未擢穗时,采茎叶曝干。可着衣中,用充香草。
超时则性缓无力矣。洁古、东垣、惟用藿叶,为能敷布宣发,后世因藿叶多伪,并枝茎用之,今枝茎尤多伪耳。唐史云∶顿逊国出藿香,插枝便生,叶如都梁。范晔云∶零藿虚燥,芬芳之气,经久不变。
先人云∶气乱于肠,遂作霍乱。致乱止气者,恶气耳。藿虚燥芬馥,具不逆不挠,入群不乱义,乃可立定其乱,因名曰藿;方之奇方急方,剂之宣剂轻剂燥剂也。
【 】曰∶南岳曰霍,假之标方域,表功能也。本草列释典名相,如楞严之兜娄婆香,法华之多摩罗跋香,金光明之钵怛罗香,涅 之迦算香,皆藿分名。木本也,即扶南国所言,五香共一木,根旃檀,节沉香,胶熏陆,花鸡舌,叶藿香者是矣。正旦所须,草本也。即南方草木状所载之生成,而岭南尤多有之。诗云∶食我场藿,香草也。盖草木至南曰任,任化育,而于时为夏,域其方者,功能更忽霍而迅疾矣。是主霍疾乱作于俄顷,挥霍纷纭,其如摇反诸手,若去恶气为对待,治风水毒肿为达木,止心腹痛,及壅肿为发火;定吐逆,稣脾胃为夺土;土郁夺之,火郁发之,木郁达之,正所以任化育而于时为夏,为正位四气主,命曰藿香正气者以此。
(应劭风俗通云∶南方衡山,一名曰霍,霍者万物盛长,垂枝布叶,霍然而大,诚所谓任化育而于时为夏为大。草木至南曰任,相见乎离也,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宜为正位四气主。)
引用:《本草乘雅半偈》藿香
《本草从新》藿香
宣、去恶气.
辛甘微温.入手足太阴.(肺、脾.)快气和中.开胃止呕.去恶气.进饮食.治霍乱吐泻.心腹绞痛.上中二焦邪滞.(禀清和芳烈之气、为脾肺达气要药、局方有藿香正气散、正气通畅、则邪逆自除.)阴虚火旺.及胃热胃虚作呕者.戒用.出交广.方茎有节.叶微似茄叶.古唯用叶.今枝梗亦用.因叶多伪也.(冷露疮烂、藿香叶、细茶等分、烧灰、油调涂之、良.)
引用:《本草从新》藿香
《本草撮要》藿香
《本草分经》藿香
《本草分经》藿香
《本草分经》藿香
《本草害利》藿香
〔害〕芳烈升阳,虽能止呕,治吐逆,若胃热作呕,法并禁用。中焦火盛,及阴虚火旺,温病热病,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并禁。
〔利〕辛微温,温中开胃,行气止呕,禀清和芳烈之气,治心腹绞痛,霍乱吐泻,为脾肺达气要药。梗达气为长,而芳烈逊之。
〔修治〕出交广,方茎有节叶,微似茄叶,古惟用叶。今枝梗亦用,因叶多伪也。六七月采,晒干,乃芬香。
引用:《本草害利》藿香
《本草害利》藿香
《本草经解》藿香
气微温.味辛甘.无毒.主风水毒肿.去恶气.止霍乱.心腹痛.藿香气微温.禀天初春之木气.入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味辛甘无毒.得地金土之二味.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气味俱升.阳也.风水毒肿者.感风邪湿毒而肿也.其主之者.风气通肝.温可散风.湿毒归脾.甘可解毒也.恶气.邪恶之气也.肺主气.辛可散邪.所以主之.霍乱.脾气不治挥霍扰乱也.芳香而甘.能理脾气.故主之也.心腹亦脾肺之分.气乱于中则痛.辛甘而温.则通调脾肺.所以主之也.
【制方】
藿香同香附末.升降诸气.同陈皮.治霍乱.同滑石、丁香.治夏月吐泻.同香附、甘草.治胎气不安.同白茯、半夏.治风水毒肿.
引用:《本草经解》藿香
《本草经集注》藿香
并微温。悉治风水毒肿,去恶气。熏陆、詹糖去伏尸。鸡舌、藿香治霍乱、心痛。枫香治风瘾疹痒毒。
此六种香皆合香家要用,不正复入药,唯治恶核毒肿,道方颇有用处。詹糖出晋安岭州。
上真淳泽者难得,多以其皮及柘虫屎杂之,唯轻者为佳,其余无甚真伪,而有精粗尔。外国用波津香明目。白檀消风肿。其青木香别在上品。(《新修》一○八页,《大观》卷十二,《政和》三○七页)
《本草蒙筌》藿香
收采,气甚芬香。市家多搀棉花叶、茄叶假充,不可不细择尔。拣去枝梗入剂,专治脾肺二经。加乌药顺气散中,奏功于肺;加黄耆四君子汤内,取效在脾。入伤寒方,名正气散。理霍乱俾呕吐止,开胃口令饮食增。禁口臭难闻,消风水延肿。
引用:《本草蒙筌》藿香
《本草求真》藿香
(芳草)醒脾止恶宣胸止呕
藿香(专入脾胃肺)。辛香微温。香甜不峻。但馨香气正能助脾醒胃以辟诸恶。故凡外来恶气内侵。而见霍乱呕吐不止者。须用此投服。(如藿香正气散用此以理脾肺之气。俾正气通而邪气除。)俾其胸开气宽。饮食克进。(寒去正复。)故同乌药顺气散则可以利肺。同四君子汤则可健脾以除口臭。但因热作呕。勿服。
引用:《本草求真》藿香
《本草图经》藿香
藿香图片,旧附五香条,不着所出州土,今岭南郡多有之,人家亦多种植。
二月生苗,茎梗甚密,作丛,叶似桑而小薄。六月、七月采之,曝干。乃芬香,须黄色,然后可收。又金楼子及《俞益期笺》皆云∶扶南国人言∶众香共是一木,根便是旃檀,节是沉水,花是鸡舌,叶是藿香,胶是熏陆。详《本经》所以与沉香等共条,盖义出于此。然今南中所有,乃是草类。
《南方草木状》云∶藿香榛生,吏民自种之,正相符合也。范晔《和香方》云∶零藿虚燥,古人乃以合熏香。《本经》主霍乱心痛,故近世医方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
引用:《本草图经》藿香
《本草新编》藿香
藿香,味辛、甘,气微温,可升可降,阳也,无毒。入肺、脾二经。定霍乱有神,止呕吐尤效,开胃消食,去臭气,利水肿。但亦可佐使,而不可为君臣。盖藿香逐邪甚速,未免耗气亦多,故佐气血之药往往取效,否则,无功耳。
或问藿香散暑气,子未言也?不知藿香虽散暑气,亦散真气也。用藿香以散暑,是犹执热以止热,余所以不言耳。虽霍乱亦暑症之一,然用藿香以定霍乱,实取其降气,非取其消暑,又不可不知也。
或问藿香为定喘奇方,而子何以未言?夫藿香定喘,乃言感暑气而作喘也,非藿香于治暑之外而更定喘也。余所以只言其治霍乱逐邪,而不言其定喘。夫喘症多生于虚,误认虚喘为实喘,下喉即便杀人。故不敢言藿香之定喘,实有微意耳。
引用:《本草新编》藿香
《本草易读》藿香
辛,甘,微温,无毒。入手、足太阴经。除恶气,定霍乱。解心腹之疼痛,止脾胃之呕逆。
温中开气,开胃进食。
出海边国,今岭南多有之,亦多种者。二月生苗,方茎有节,中虚,叶似茄叶。洁古、东垣辈,惟用叶不用枝茎。
今人并梗枝用之,因叶多伪故耳。七月采。
霍乱欲死,同陈皮服。(验方第一。)
暑月吐泻,同滑石末,米泔下。(第二。)
胎前呕酸,同甘草末下。(第三。)
去口臭,煎漱。(第四。)
冷露疮烂,同细茶烧灰,香油合敷。(第五。)
藿香正气散 藿香 苏叶 云苓 白芷 槟榔 浓朴陈皮 桔梗 半夏 炙草姜枣水煎。治四时不正之气,内停饮食,头痛寒热,霍乱吐泻,或作疟疾。(诸方第一。)
引用:《本草易读》藿香
《本草择要纲目》藿香
引用:《本草择要纲目》藿香
《本经逢原》藿香
辛微温,无毒。广产者良,但叶甚少。土人每以排草叶伪充,最难辨别。须于茎上择取色绿,未经霉坏者方效。
发明 藿香入手足太阴。芳香之气助脾醒胃,故能止呕逆,开胃进食。温中快气,去瘴气,止霍乱,治心腹痛。凡时行疫疠,山岚瘴疟,用此醒脾健胃,则邪气自无容而愈矣。但阴虚火旺,胃虚作呕,内无留滞者不可用。恐反伤正气,引邪内入。江浙土产者伐胃消食,其茎能耗气,用者审之。
引用:《本经逢原》藿香
《得配本草》藿香
辛、甘,微温。入足太阴、阳明经气分。温中快气,理脾和胃,为吐逆要药。治上中二焦邪气壅滞,霍乱吐泻,心腹绞痛,去恶气,疗水毒,除饮酒口臭。得滑石,治暑月吐泻。(加丁香,尤效。)配豆仁,治饮酒口臭。广产者良。叶主散,茎主通。胃弱胃热而呕,阴虚火旺者,禁用。
引用:《得配本草》藿香
《雷公炮制药性解》藿香
《中药炮制》藿香
《汤液本草》藿香
气微温,味甘、辛,阳也。甘苦,纯阳。无毒。
入手足太阴经。
《象》云∶治风水,去恶气,治脾胃,吐逆,霍乱,心痛。去枝、梗,用叶。
《心》云∶芳馨之气,助脾开胃,止呕。
《珍》云∶补卫气,益胃进食。
《本草》云∶主脾胃呕逆,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温中快气;治口臭,上焦壅,煎汤漱口。入手足太阴。入顺气乌药汤则补肺;入黄 四君子汤,则补脾。
引用:《汤液本草》藿香
《新修本草》藿香
微温。悉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熏陆、风瘾此六种香皆合香家要用,不正复入药,唯疗恶核毒肿,道方颇有用处。詹糖出晋安岑州,上真淳泽者难得,多以其皮及柘虫屎杂之,唯轻者为佳,其余无甚真伪,而有精粗耳。外国用波津香明目。白檀消风肿。其青木香别在上品。
〔谨案〕沉香、青桂、鸡骨、马蹄、笺香等,同是一树,叶似橘叶,花白,子似槟榔,大如桑椹,紫色而味辛。树皮青色,木似榉柳。
熏陆香,形似白胶,出天竺、单于国。鸡舌香,树叶及皮并似粟,花如梅花,子似枣核,此雌树也,不入香用。其雄树虽花不实,采花酿之,以成香,出昆仑及交、爱以南。詹糖树似橘,煎枝叶为香,似沙糖而黑,出交、广以南。又有丁香根,味辛,温,主风毒诸肿。此别一种树,叶似栎,高数丈,凌冬不凋,唯根堪疗风热毒肿,不入心腹之用,非鸡舌也。詹糖香,疗恶疮,去恶气,生晋安。
《药鉴》藿香
气温,味辛甘,无毒,气浓味薄,可升可降之剂也。专治脾肺二经,入乌药顺气散中,成功在肺。加黄 四君子汤,取效在脾。故能开脾胃,进饮食,止霍乱,定呕逆,乃伤寒方之要领,为正气散之圣药也。其曰禁口臭难闻者,得非气味之芬香故耳。其曰清风消肿者,得非气味之温辛故耳。
引用:《药鉴》藿香
《药笼小品》藿香
《玉楸药解》藿香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藿香
《证类本草》藿香
(藿香_图片)
微温。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臣禹锡等谨按南州异物志云∶藿香出海边国,形如都梁,可着衣服中。南方草木状云∶味图经曰∶藿香,旧附五香条,不着所出州土,今岭南郡多有之,人家亦多种植。二月生苗,茎梗甚密,作丛,叶似桑而小薄,六月、七月采之,曝干,乃芬香,须黄色然后可收。
又《金楼子》及《俞益期笺》皆云∶扶南国人言∶众香共是一木。根便是梅檀,节是沉水,花是鸡舌,叶是藿香,胶是熏陆。详《本经》所以与沉香等共条,盖义出于此。然今南中所有,乃是草类。《南方草木状》云∶藿香,榛生,吏民自种之,正相符合也。范晔和香方云∶零别说云谨按藿香《图经》云∶二月生苗,旧虽附五香条中,今详枝梗殊非木类,恐当移入草部尔。又鸡舌香,补注引《药性论》及《齐民要术》,《图经》引《三省故事》及《千金》,皆谓是母丁香。又引《抱朴子》用入眼方,则其说自相矛盾。若《药性论》谓入香中,令人身香及为丁子香,则可以为母丁香。若《抱朴子》为可入眼,则丁香恐非宜入眼。若含香者,则丁香含之,口中热臭不可近,盖尝试之。若以乳香中所拣者含之,虽无香味,却得口中无臭,以其无味,故有诸淡利九窍之理。诸方多用治小儿惊痫,亦欲达九窍也。又下条丁香注所说用丁香,自当用母者,然未知其果否也。又薰陆、乳香,《图经》有云∶今人无复别者。今按西出天竺、单于,南出波斯等国,西来者色黄白,南来者色赤紫。《图经》称木生海边沙上,盛夏木胶出,则是日久相重叠者,不成乳头,杂以土石,其成乳者,是新出,未杂沙石也。薰陆,总名也。乳者,是薰陆之乳头也。今松脂、枫脂中,亦皆如是者多矣
引用:《证类本草》藿香
《中药学》藿香
【药用】唇形科草本植物广藿香Pogostemincablin(Blanco)Benth.或藿香Agastacherugosus(Fisch.etMey)O.Ktze.的地上部份。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肺经。
【临床应用】1.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湿温初起等症
藿香气味芳香,功能醒脾化湿,为芳化湿浊之要药,故适用于湿阻中焦、脘闷纳呆之症候,在临床上常与佩兰等同用。用于湿温出起,可配薄荷、茵陈、黄芩等同用。
2.用于呕吐、泄泻等症。
藿香芳香辟秽浊而能和理脾胃,适用于感受秽浊、呕吐泄泻之症,可配苏叶、半夏、厚朴、陈皮等同用。对于胃寒呕吐之症,可配半夏同用;如湿热者,可配黄莲、竹茹;脾胃虚弱者,可配党参、甘草;妊娠呕吐,可配砂仁同用。
3.用于暑湿症。
藿香微温,化湿而不燥热,又善于解暑,为解暑要药。其治暑湿之症,不论偏寒、偏热,都可应用,临床经常与佩兰配伍同用。
本品既能化湿,又能解表,故适用于外感风寒兼有湿阻中焦的症候,常配伍紫苏、陈皮等同用。
【处方用名】藿香、土藿香(洗净,晒干,切碎用)
广藿香(产广东者,一般认为功效较好。洗净,晒干,切碎用)
鲜藿香(新鲜者,洗净,切碎用。主要用于解暑)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鲜者加倍,煎服。
【按语】1.藿香气味芳香化湿辟秽而和脾胃,性味辛温,散表邪而除表证,兼能解除暑邪,为夏令要药,鲜者尤佳。又治鼻渊,颇有良效。而辛香而不过散,温熙而不燥烈,故为临床常用药也。
2.紫苏与藿香皆有发表和中的作用,紫苏长于散寒解表,且能安胎、解鱼蟹毒;藿香长于化湿醒脾,且能解暑、治鼻渊。
3.香薷与藿香皆为既能发表,又能解暑之药而香薷散寒解表力佳,且能行水消肿;藿香则化湿醒脾力优,且能治鼻渊。
【方剂举例】藿香正气散(《和局方剂》):藿香、厚朴、陈皮、大腹皮、桔梗、半夏、白芷、茯苓、苏叶、甘草。治外感不正之气,内伤饮食,头痛发热,或霍乱吐泻,或发疟疾。
不换金正气散(《和局方剂》):藿香、法半夏、苍朮、厚朴、陈皮、甘草。治湿浊内阻兼有外感。
【文献选录】《药品化义》:「其气方香,善行胃气,以此调中,治呕吐霍乱,以此快气,除秽恶痞闷。且香能和合五脏,若脾胃不和,用之助胃而进饮食,有醒脾开胃之功。」
《本草正义》:「清芬微温,善理中州湿浊痰涎,为醒脾外胃,振动清阳妙品。......霍乱心腹痛者,湿浊阻滞,伤及脾土清阳之气则猝然撩乱,而吐泻绞痛,芳香能助中州清气,胜湿辟秽,故为暑湿时令要药。」
「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熙而不偏于燥热,能袪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怠倦乏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亦辟秽恶,解时行疫气。」
「藿香虽不燥烈,然究是以气用事,惟舌有浊垢而漾漾欲泛者为佳。若舌燥光滑,津液不布者,咸非所宜。」
引用:《中药学》藿香
《外科全生集》藿香
《冯氏锦囊秘录》藿香
禀清和芬烈之气,味辛气温,无毒。气浓味薄,浮而升,阳也。入手足太阴,亦入足阳明经,故治风水毒肿,恶气内侵,霍乱腹痛,温中快气之要药。
藿香拣去枝梗入剂,专调脾肺二经,理霍乱,止呕吐,开胃口,进饮食,治口臭难闻,消风水延肿。以馨香之正气。能辟诸邪;以性味之辛温,通疗诸呕。但肾热胃弱作呕者,非其所宜。若受寒受秽腹痛者,实为要药。
主治(痘疹合参) 开胃温中进食,止呕吐去恶寒。
按∶《楞严经》谓之兜娄婆香。禀清和芳烈之气,为脾肺达气要药。若阴虚火旺,胃热作呕者,戒之。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藿香
《顾松园医镜》藿香
《医学入门》藿香
藿香辛温散寒气,霍乱心疼并呕哕,消风水肿辟瘴邪,行气入肺专开胃。
藿,豆叶,叶似藿,或言主疗霍乱,故名。无毒。可升可降,阳也。入手足太阴经。能发汗散寒湿,温中止霍乱,心腹痛、吐逆最要药也。又消风水毒瓦斯浮肿,辟恶气瘴气,兼止疟进食,治口臭。本芳香开胃助脾之剂,但入发表散药则快气,入补脾药则益气,入顺气药则理肺滞。水洗去土梗,用叶。
引用:《医学入门》藿香
- 藿香
- 藿香 知识
- 广藿香
- 广藿香 知识
- 藿香散
- 藿香汤
- 藿香丸
- 藿香饮
- 山藿香
- 大藿香散
- 藿香安胃散
- 藿香安胃汤
- 藿香半夏散
- 藿香平胃散
- 藿香养胃汤
- 藿香正气散
- 藿香正气散 知识
- 藿香正气水
- 藿香正气水 知识
- 人参藿香汤
藿香
藿
香
- 香
- 艾香
- 车香
- 沉香
- 丁香
- 枫香
- 膏香
- 耕香
- 茴香
- 甲香
- 降香
- 兰香
- 茅香
- 蜜香
- 木香
- 瓶香
- 乳香
- 麝香
- 石香
- 松香
- 檀香
- 香菜
- 香茶
- 香橙
- 香豉
- 香附
- 香菇
- 香蕉
- 香菌
- 香栾
- 香苗
- 香墨
- 香蒲
- 香肉
- 香茹
- 香薷
- 香团
- 香蕈
- 香油
- 香芋
- 香圆
- 香橼
- 香子
- 熏香
- 衙香
- 芸香
- 艾纳香
- 安息香
- 暗香汤
- 白丁香
- 白胶香
- 白茅香
- 白檀香
- 百和香
- 必栗香
- 参香散
- 沉香茶
- 沉香木
- 沉香散
- 沉香丸
- 陈香橼
- 川木香
- 大茴香
- 滴乳香
- 丁香茶
- 丁香散
- 丁香汤
- 丁香丸
- 丁香鸭
- 丁香叶
- 兜木香
- 兜纳香
- 二香散
- 返魂香
- 芬积香
- 枫香脂
- 枫脂香
- 附香饮
- 甘松香
- 广木香
- 桂香散
- 桂香汤
- 桂香丸
- 怀香子
- 茴香酒
- 茴香散
- 茴香汤
- 茴香丸
- 茴香粥
- 鸡舌香
- 集香散
- 集香丸
- 降真香
- 揭被香
- 金香附
- 九香虫
- 橘香散
- 苦丁香
- 兰香散
- 冷香汤
- 冷香饮
- 莲香茶
- 零陵香
- 硫黄香
- 龙脑香
- 马蹄香
- 茅香花
- 迷迭香
- 妙香散
- 妙香丸
- 母丁香
- 木香饼
- 木香茶
- 木香散
- 木香汤
- 木香丸
- 排草香
- 佩香茶
- 蒲香茶
- 七香丸
- 青木香
- 清远香
- 乳头香
- 乳香膏
- 乳香散
- 乳香丸
- 三香丸
- 上沉香
- 麝脐香
- 麝香膏
- 麝香煎
- 麝香散
- 麝香丸
- 麝香圆
- 生香膏
- 湿香方
- 术香散
- 苏合香
- 檀香散
- 檀香汤
- 天香散
- 天香饮
- 五香散
- 五香汤
- 五香丸
- 细香茶
- 夏香茶
- 香参散
- 香参丸
- 香茶饼
- 香豉汤
- 香椿叶
- 香蒂饮
- 香粉膏
- 香附饼
- 香附茶
- 香附米
- 香附散
- 香附子
- 香葛根
- 香菇汤
- 香瓜丸
- 香桂散
- 香藿茶
- 香鲫膏
- 香甲散
- 香姜散
- 香胶散
- 香荆散
- 香橘饼
- 香橘饮
- 香壳丸
- 香蔻饮
- 香棱丸
- 香连丸
- 香楝酒
- 香灵丸
- 香木类
- 香平散
- 香朴茶
- 香朴散
- 香朴汤
- 香朴丸
- 香朴饮
- 香脐散
- 香清饼
- 香穹丸
- 香茸丸
- 香薷茶
- 香薷煎
- 香薷散
- 香薷穗
- 香薷汤
- 香薷丸
- 香薷饮
- 香鼠散
- 香苏茶
- 香苏散
- 香苏汤
- 香苏饮
- 香夏茶
- 香芎散
- 香银丸
- 香油方
- 香玉散
- 香圆煎
- 香圆皮
- 香橼浆
- 香橼叶
- 香枣丸
- 小茴香
- 小甲香
- 辛香散
- 星香散
- 星香汤
- 星香丸
- 芎香茶
- 熏陆香
- 衣香方
- 异香散
- 郁金香
- 芸香草
- 詹糖香
- 枳香茶
- 煮香汤
- 紫檀香
- 安息香丸
- 白沉香散
- 白前香茶
- 橙香饼儿
- 翠皮香蕉
- 大沉香丸
- 大七香丸
- 大麝香丸
- 大香甲散
- 大香连丸
- 丁沉香丸
- 丁香姜糖
- 丁香鸭子
- 丁香煮散
- 杜仲香茶
- 葛香菖茶
- 茴香煎丸
- 茴香腰花
- 茴香腰子
- 藿石香茶
- 鸡舌香散
- 鸡舌香汤
- 九香虫粉
- 龙脑膏香
- 罗芸香草
- 木通香茶
- 木香饼子
- 木香见丸
- 木香连茶
- 木香煮散
- 青木香藤
- 青木香丸
- 砂木香丸
- 苏合香丸
- 酥香鹌鹑
- 透体香丸
- 五香兔肉
- 香附芎茶
- 香菇豆酱
- 香栾皮汤
- 香薷荷茶
- 香薷竹茶
- 小丁香丸
- 小茴香酒
- 小茴香丸
- 小茴香粥
- 小木香散
- 小七香丸
- 小麝香丸
- 小香连丸
- 小煮香汤
- 熏衣香方
- 白术沉香散
- 白术木香散
- 扁鹊丁香散
- 冰糖炖香蕉
- 沉香白牙散
- 沉香鳖甲散
- 沉香豆蔻丸
- 沉香茯苓茶
- 沉香滚痰丸
- 沉香化滞丸
- 沉香降气散
- 沉香降气汤
- 沉香降气丸
- 沉香开膈散
- 沉香鹿茸丸
- 沉香升气汤
- 沉香顺气散
- 沉香桃胶散
- 沉香天麻丸
- 沉香温胃丸
- 沉香香附茶
- 沉香至珍丸
- 沉香猪肚丸
- 陈氏木香散
- 赤芍香附茶
- 大黄香蒲汤
- 大香甲丸散
- 大效香砂丸
- 丁香半夏丸
- 丁香草果散
- 丁香豆蔻散
- 丁香化癖散
- 丁香烂饭丸
- 丁香脾积丸
- 丁香柿蒂茶
- 丁香柿蒂散
- 丁香柿蒂汤
- 丁香温气汤
- 丁香乌梅丸
- 丁香五套丸
- 丁香止痛散
- 丁香茱萸汤
- 豆蔻香连丸
- 二香定痛散
- 焚香透膈散
- 蜂蜜香油汤
- 附子茴香散
- 蛤蟆芸香草
- 黄连香薷饮
- 茴香金铃丸
- 加味香连丸
- 加味香苏散
- 金宫香口茶
- 韭叶芸香草
- 没药乳香散
- 梅香春意足
- 木香白术散
- 木香槟榔茶
- 木香槟榔散
- 木香槟榔丸
- 木香当归散
- 木香豆蔻丸
- 木香分气丸
- 木香归芍茶
- 木香化滞汤
- 木香金铃丸
- 木香楝子散
- 木香流气饮
- 木香木瓜茶
- 木香乳没茶
- 木香砂煎丸
- 木香顺气汤
- 木香顺气丸
- 木香调气散
- 木香通气饮
- 木香通真散
- 木香乌荆丸
- 木香吴萸茶
- 木香枳术丸
- 七制香附丸
- 羌活香薷茶
- 芹菜炒香菇
- 青木香浴汤
- 青皮茴香茶
- 人参丁香散
- 人参木香散
- 如神木香丸
- 乳香趁痛散
- 乳香定痛散
- 乳香定痛丸
- 乳香黑虎丹
- 乳香硫黄散
- 乳香没药丸
- 乳香善应膏
- 乳香宣经丸
- 乳香应痛丸
- 三七沉香茶
- 三物香薷饮
- 三香定痛饮
- 三增茴香丸
- 莎草香附子
- 上好香茶饼
- 麝香大戟丸
- 麝香鹿茸丸
- 麝香绵灰散
- 麝香轻粉散
- 麝香天麻丸
- 麝香杏仁散
- 麝香玉线子
- 神妙沉香丸
- 神圣香姜散
- 神圣香茸散
- 神授香苏散
- 神效参香散
- 神效麝香散
- 神应乳香丸
- 十味香薷饮
- 十叶香薷饮
- 水煮木香丸
- 顺气木香散
- 顺气木香丸
- 顺气术香散
- 四味香薷饮
- 檀香汤膏子
- 调中沉香汤
- 葶苈木香散
- 五物香薷饮
- 五香触痛丸
- 五香连翘散
- 五香连翘汤
- 五香麻黄汤
- 五香枳实汤
- 香附薄荷茶
- 香附地榆茶
- 香港脚总治
- 香菇蜂蜜晶
- 香菇烧菜花
- 香菇蒸带鱼
- 香菇蒸鲤鱼
- 香蕉柏仁茶
- 香薷运水茶
- 香薷止痢茶
- 香砂和中汤
- 新加香薷饮
- 鱼香离笋丝
- 郁金木香茶
- 张氏橘香散
- 真方木香散
- 正气天香散
- 栀子香豉汤
- 治香港脚方
- 紫苏香梗茶
- 白附子香连丸
- 沉香荜澄茄散
- 沉香荜澄茄汤
- 沉香鳖甲煮散
- 胡黄连麝香丸
- 江公谟集香汤
- 理中加丁香汤
- 鹿茸香菇菜心
- 茉莉花木香茶
- 烧石子茴香散
- 麝香苏合香丸
- 十味丁香煮散
- 天雄沉香煎丸
- 香砂六君子汤
- 八正散加木香汤
- 大圣通神乳香膏
- 丁香柿蒂竹茹汤
- 东垣木香顺气散
- 绀珠正气天香散
- 庚字沉香消化丸
- 木香干姜枳术丸
- 生脉散加香薷方
- 四制香附丸验方
- 治赤白痢木香丸
- 治风湿香港脚方
- 治香港脚神效方
- 安息香闻香起马方
- 朱砂酸枣仁乳香散
- 木香人参生姜枳术丸
- 归脾汤去木香加丹皮山栀方
- 济生归脾汤去木香加丹皮麦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