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肤子
- 目录
- 《本草备要》地肤子
- 《本草便读》地肤子
- 《本草乘雅半偈》地肤子
- 《本草崇原》地肤子
- 《本草从新》地肤子
- 《本草撮要》地肤子
- 《本草分经》地肤子
- 《本草经集注》地肤子
- 《本草蒙筌》地肤子
- 《本草求真》地肤子
- 《本草图经》地肤子
- 《本草易读》地肤子
- 《本草择要纲目》地肤子
- 《本经逢原》地肤子
- 《得配本草》地肤子
- 《名医别录》地肤子
- 《神农本草经》地肤子
- 《新修本草》地肤子
- 《药鉴》地肤子
- 《药性切用》地肤子
- 《玉楸药解》地肤子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地肤子
- 《证类本草》地肤子
- 《千金翼方》地肤子
- 《冯氏锦囊秘录》地肤子
- 《医学入门》地肤子
- 《中国药典》地肤子
- 《中药大辞典》地肤子
- 《中华本草》地肤子
《本草备要》地肤子
甘苦气寒。益精强阴,入膀胱,除虚热,利小便而通淋(时珍曰∶无阴则阳无以化,亦犹东垣治小便不通,用知、柏滋肾之意。王节斋曰∶小便不禁或频数,古方多以为寒,而用温涩之药。殊不知属热者多,盖膀胱火邪妄动,水不得宁,故不能禁而频数也。故老人多频数,是膀胱血少,阳火偏旺也。治法当补膀胱阴血,泻火邪为主,而佐以收涩之剂,如牡蛎、山茱、五味之类,不可独用。病本属热,故宜泻火。因水不足,故火动而致便数,小便既多,水益虚矣,故宜补血。补血泻火,治其本也。收之涩之,治其标也)。
治 疝,散恶疮(煎汤,洗疮疥良)。叶作浴汤,去皮肤风热丹肿,洗眼除雀盲涩痛。
叶如蒿,茎赤,子类蚕砂。恶螵蛸。
引用:《本草备要》地肤子
《本草便读》地肤子
治太阳湿热癃淋.性味苦寒阳自降.化脾部阴淫晦疾.功能分利水潜消.(地肤子苦寒性降.入脾胃.下行膀胱.祛下焦湿热浊垢.利窍行水.是其本功.至于治皮肤疮疡.亦因湿热所化.本经称其补中益精气.久服耳目聪明.轻身耐老等语.亦邪去正安之意.非地肤有补性也.)
引用:《本草便读》地肤子
《本草乘雅半偈》地肤子
(本经上品)
地性坚固,肤居肌表。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久服耳目聪明,轻身耐老。
【核】曰∶出荆州平泽,及田野间,近道亦有。初生薄地,五六寸,一科数十枝,蓬起蔓延,弱不胜举。根亦如蒿,茎叶皆青,宛如荆芥。三月开淡黄花,结子青白色,极繁盛似头眠蚕沙状,子落茎老,可以为拂,故一名落帚、独帚、王帚、王彗、扫帚、地葵、地麦、白地草、涎地衣、鸭舌草、千心妓女。其苗叶烧灰,煎霜制砒石、粉霜、水银、硫黄、 砂。
先人题药云∶地肤子,一干数十枝,攒簇直上,其子繁多,星之精也。其味苦寒,得太阳寒水气化,盖太阳之气,上及九天,下彻九泉,外弥肤腠。故地肤之功,上治头,而聪耳明目,下入膀胱而利水去疝,外去皮肤热气,而令润泽。服之病去,必小水通长为外征也。
【 】曰∶蔓延敷布,弱不胜举,因名地肤。主治功力,真能使吾身生气敷布在表,有宣义,有开义,当入太阳,太阳为开故也。气味苦寒,亦得太阳寒水之化,故可对待太阳阳象之标,则凡以热为本者,莫不相宜。膀胱,太阳经也,标盛则热,与得寒水之化者逆治之,热谢而小便澄彻矣。补中者,中补乃能敷布。益精气者,益精乃能化气。盖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聪明耳目,轻身耐老者,以开展则窍通,窍通则充实光辉矣。
引用:《本草乘雅半偈》地肤子
《本草崇原》地肤子
气味苦寒,无毒。主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久服耳目聪明,轻身耐老。
(地肤子多生平泽田野,根作丛生,每窠有二三十茎,七月间开黄花,结子青白,晒干则黑地肤子气味苦寒,禀太阳寒水之气化,故主治膀胱之热而利小便。膀胱位居胞中,故补中而益水精之气。久服则津液滋灌,故耳目聪明,轻身耐老。
虞抟《医学正传》云∶抟兄年七十,秋间患淋,二十余日,百方不效,后得一方,取地肤草
引用:《本草崇原》地肤子
《本草从新》地肤子
通、利水.
甘苦而寒.入膀胱.除虚热.利小便而通淋.(时珍曰∶无阴则阳无以化、亦犹东垣治小便不通、用知 滋肾之意、王节斋云∶小便不禁或频数、古方多以为寒、而用温涩之药、殊不知属热者多、盖膀胱火邪妄动、水不得宁、故不能禁而频数也、老人多频数、由膀胱血少、阳火偏旺也、治法当补膀胱阴血、泻火邪为主、而佐以收涩之剂、如牡蛎山茱北味之类、补血泻火、治其本也、收之涩之、治其标也.)治 疝.散恶疮.(煎汤、洗疮疥良.)叶作浴汤.去皮肤风热丹肿.洗眼.除雀盲涩痛.叶如蒿.茎赤.子类蚕砂.恶螵蛸.(胁下疼痛、地肤子末、酒服方寸匕.)
引用:《本草从新》地肤子
《本草撮要》地肤子
《本草分经》地肤子
《本草经集注》地肤子
味苦,寒,无毒。主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去皮肤中热气,散恶疮疝瘕,强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耐老,使人润泽。一名地葵,一名地麦。生荆州平泽及田野。
八月、十月采实,阴干。
今田野间亦多,皆取茎苗为扫帚。子微细,入补丸、散用,《仙经》不甚须。(《大观》
卷七,《政和》一八七页)
引用:《本草经集注》地肤子
《本草蒙筌》地肤子
(一名落帚子。) 味苦,气寒。无毒。生于平泽中,苗名铁扫帚。叶如荆芥,子类蚕沙。秋末采收,阴干入药。专利水道,去热膀胱。多服益精强阴,久服明目聪耳。浴身却皮肤瘙痒热疹,洗眼除热暗雀盲涩疼。叶捣绞汁服之,又散诸恶疮毒。泄泻分渗,血痢兼驱。
引用:《本草蒙筌》地肤子
《本草求真》地肤子
(隰草)泻膀胱血虚湿热利小便淋闭
地肤子(专入膀胱)。治淋利水清热。功颇类于黄柏。但黄柏其味苦烈。此则味苦而甘。黄柏大泻膀胱湿热。此则其力稍逊。凡小便因热而见频数及或不禁。用此苦以入阴。寒以胜热。而使湿热尽从小便而出也。(频数既谓之热。则不禁当不得以热名。然不禁亦有因于膀胱邪火妄动而致者。但频数不禁出于体旺。则为阳火偏胜。用以实治则可。出于虚衰老弱。虽有邪火内炽。亦恐真阳不足。当为详慎。)但虚火偏旺而热得恣。固当用以清利。若不佐以补味同入。则小水既利而血益虚。血虚则热益生。热生而淋其益甚矣。故宜佐以牡蛎山药五味收涩之剂。俾清者清。补者补。通者通。涩者涩。滋润条达而无偏胜为害之弊矣!且能以治因热 疝。并煎汤以治疮疥。至书所谓益精强阴。非是具有补益之能。不过因其热除。而即具有坚强之意耳。类蚕沙。恶螵蛸。(藏器曰。众病皆起于虚。虚而多热者。加地肤子甘草。)
引用:《本草求真》地肤子
《本草图经》地肤子
地肤子图片,生荆州平泽及田野,今蜀川、关中近地皆有之。初生薄地,五、六寸;根形如蒿,茎赤,叶青,大似荆芥;三月开黄白花。八月、九月采实,阴干用。神仙七精散云∶地肤子,星之精也。或曰其苗即独扫也,一名鸭舌草。陶隐居谓∶茎苗可为扫帚者。苏恭云∶苗极弱,不能胜举。二说不同。而今医家便以为独扫是也。密州所上者,其说益明。云根作丛生,每窠有二、三十茎,茎有赤有黄,七月开黄花,其实地肤也。至八月而秸秆成,可采,正与此地独扫相类。若然,恐西北所出者短弱,故苏注云尔。其叶味苦,寒,无毒。主大肠泄泻,止赤白痢,和气,涩肠胃,解恶疮毒。三月、四月、五月采。
引用:《本草图经》地肤子
《本草易读》地肤子
俗名扫帚是也。
甘,寒,无毒。益精强阴,聪耳明目。除膀胱之湿热,解皮肤之风热。利小便而通淋沥,治疝而洗疮疥。
胁下疼,酒下末。(第二。)
积年腰痛,酒下末。(第四。
血痢不止,佐地榆、黄 ,末,酒下。(第五。)
疣目,同白矾煎洗。(第七。)
引用:《本草易读》地肤子
《本草择要纲目》地肤子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膀胱热.利小便中益精气.久服耳目聪明.轻身耐老.去皮肤中热气.使人润泽.散恶疮疝瘕.强阴.治阴卵 疾.去热风.可作汤沐浴.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补气益力.夫众病皆起于虚.虚而多热者.加地肤子甘草.
【苗叶】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捣汁服.主赤白痢.烧灰亦善.煎水洗目.去热暗雀盲涩痛.主大肠泄泻.和气涩肠胃.解恶疮毒.煎水日服.治手足烦疼.利小便诸淋.
引用:《本草择要纲目》地肤子
《本经逢原》地肤子
一名落帚,又名黄蒿
甘寒,无毒。
《本经》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气。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老。
发明 众病皆起于虚,虚而多热,则小便不利,精气日燔,故《本经》主以清利膀胱热邪,中气自复,耳目聪明矣。其能祛热,利小便,去阴火,治客热丹肿。叶主老人夏秋间热淋,用此捣自然汁服之即通。男子白浊用地肤子、白敛为丸滚汤下。妇人白带地肤子为末,热酒服之,屡效。苗叶烧灰煎霜,制砒石粉霜、水银、硫黄、雄黄、 砂毒。
引用:《本经逢原》地肤子
《得配本草》地肤子
苦、甘,寒。入足太阳经气分。利膀胱水,去皮肤热。除客热丹肿,疗 疝溲数,煎洗一切疮疥。得生地,治风热赤眼。得甘草,治虚热。配生姜、热酒,治雷头风肿。佐地榆、黄芩,治血痢。佐白术、肉桂,治狐疝阴 。(忌生葱、桃、李。)
叶,苦、寒。煎汤洗浴,去皮间风热。频洗眼,除雀盲涩痛。
捣汁服,治泄泻淋症。
引用:《得配本草》地肤子
《名医别录》地肤子
《神农本草经》地肤子
味苦寒。
主旁光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久服,耳目聪明,轻身耐老。一名地葵(《御览》引云,一名地华,一名地脉,《大观本》无一名地华四字,脉作麦,皆黑字)。生平泽及田野。
古医曰:一名地麦,生荆州,八月十月采实,阴干。
案《广雅》云:地葵,地肤也;《列仙传》云:文宾服地肤;郑樵云:地肤曰落帚,亦曰地扫;《尔雅》云:荓,马帚,即此也,今人亦用为帚。
引用:《神农本草经》地肤子
《新修本草》地肤子
味苦,寒,无毒。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去皮肤中热气,散恶疮疝瘕,强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耐老,使人润泽。一名地葵,一名地麦。生荆州平泽及田野。八月、十月采实,阴干。
今田野间亦多,皆取茎苗为扫帚。子微细,入补丸散用。《仙经》不甚须。
〔谨案〕地肤子,田野人名为地麦草,叶细茎赤,多出熟田中,苗极弱,不能胜举。今云堪为扫帚,恐人未识之。《别录》云∶捣绞取汁,主赤白痢,洗目,去热暗、雀盲、涩痛。苗灰,主痢亦善。北人亦名涎衣草。
引用:《新修本草》地肤子
《药鉴》地肤子
气寒,味苦,无毒。专利水道,去热膀胱。浴身却皮肤瘙痒热疹,洗眼除热暗雀盲涩疼。
叶捣绞汁服之,又解诸恶疮毒。泄泻分渗,血痢无驱。四肢浮肿堪消,头面湿肿可除。其曰益精强阴,明目聪耳,误矣。盖此剂寒苦,但主走泄而不能守。既曰走而不守,则精其亏矣,又何益乎?阴其损矣,又何强乎?阴损精亏,则阴精不得以上荣,而阳火反得以上亢矣。耳目聋昏则有之,耳目聪明诚无也。
引用:《药鉴》地肤子
《药性切用》地肤子
《玉楸药解》地肤子
引用:《玉楸药解》地肤子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地肤子
味苦,寒,无毒。主膀胱热,利便,补中,益精气,去皮肤中热气,散恶疮,疝瘕阴。《药性论》云∶君。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补气益力,治阴卵 疾,可作汤浴。日华子云∶治客热,丹毒。一云∶治妊娠患淋,小便数。
《证类本草》地肤子
(地肤子_图片)
味苦,寒,无毒。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去皮肤中热气,散恶疮疝瘕,强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耐老,使人润泽。一名地葵,一名地麦。生荆州平泽及田野。八月、十月采实,阴干。
陶隐居云∶今田野间亦多,皆取茎苗为扫帚。子微细,入补丸散用,《仙经》不甚须。
唐本注云∶地肤子,田野人名为地麦草,叶细茎赤。多出熟田中。苗极弱,不能胜举。今云堪为扫帚,恐人未识之。《别录》云∶捣绞取汁,主赤白痢,洗目去热,暗雀盲涩痛。苗灰,主痢亦善。北人亦名涎衣草。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叶细茎赤,初生薄地,花黄白,子青白色,今所在有。药性论云∶地肤子,君。一名益明。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补气益力,治阴卵 疾,去热风,可作汤沐浴。日华子云∶治客热,丹肿。又名落帚子。色青,似一眠起蚕沙矣。
图经曰∶地肤子,生荆州平泽及田野,今蜀川、关中近地皆有之。初生薄地五、六寸,根形如蒿,茎赤叶青,大似荆芥。三月开黄白花,八月、九月采实,阴干用。神仙七精散云∶地肤子,星之精也。或曰其苗即独扫也,一名鸭舌草。陶隐居谓茎苗可为扫帚者。苏恭云∶苗极弱,不能胜举。二说不同,而今医家便以为独扫是也。密州所上者,其说益明。云根作丛生,每窠有二、三十茎,茎有赤有黄,七月开黄花,其实地肤也。至八月而 秆成,可采,正与此地独扫相类。若然,恐西北所出者短弱,故苏注云尔。其叶味苦,寒,无毒。主大肠泄泻,止赤白痢,和气,涩肠胃,解恶疮毒。三、四月、五月采。
外台秘要∶治目痛及眯忽中伤,因有热暝者。取地肤子白汁注目中。又方∶疗手足烦疼。
地肤草三两,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日一剂。肘后方∶治积年久 腰痛,有时发动。六月、七月取地肤子干末,酒服方寸匕,日五、六服。子母秘录治妊娠患淋,小便数,去少,忽热痛酸索,手足疼烦。地肤子十二两,初以水四升,煎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杨氏产乳∶疗小便数多,或热痛酸楚,手足烦疼。地肤草三两,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引用:《证类本草》地肤子
《千金翼方》地肤子
《冯氏锦囊秘录》地肤子
味苦寒,无毒。入脾经。
地肤子,专利水道,去膀胱热,浴身却皮肤搔痒热疹,洗眼除热,暗雀盲涩痛。
主治(痘疹合参) 主膀胱热,利小便,去皮肤中热,兼解痘毒。
按∶地肤子,气味苦寒,得太阳寒水气化,太阳之气,上及九天,下彻九泉,外弥肤胜,故能上治头而聪耳明目,下入膀胱而利水去疝,外去皮肤热气,而令润泽也。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地肤子
《医学入门》地肤子
地肤子苦利膀胱,治瘕疝兮又兴阳,皮风目痛皆堪洗,叶主淋痢及疮疡。
苗弱不举,布地而生。堪为扫蒂。气寒。无毒。主膀胱热,利小便,疗疝瘕,补中强阴益精。本草云∶与阳起石同用,治丈夫阴痿及阴卵溃疾。煎汤洗皮肤中风热,令人润泽;洗目去热暗雀盲涩痛。叶主大肠泄泻,止赤白痢和气涩肠,解恶疮毒,客热丹肿及妊娠患淋,小便热痛,手中烦疼。形如蒿,茎赤叶青,大如荆芥。
十月采实阴干,入补丸。
引用:《医学入门》地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