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
《食物疗法》海蜇
海蜇为海蜇科动物海蜇的加工制品,分为海蜇皮和海蜇头,是有名的下酒海味,滑爽、崩脆。据分析,海蜇中含有蛋白质、糖类、钙、铁、维生素B1、B2、尼克酸,还含有丰富的碘及胆碱。每百克干海蜇含碘达132微克。海蜇性平,味咸,具有清热、降压、化痰、消积、润肠、安胎等功能。据药理研究发现,海蜇具有类似乙酰胆碱的作用,因此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另外,由于它含有丰富的甘露多糖等胶质,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也有一定的功效。海蜇皮味咸涩,性温,能化痰、消积、祛风、除湿,治痞块、白带、风湿、无名肿毒等。
【应用实例】
1.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海蜇、大枣各500克,红糖250克,3味放在铁锅里共煎,煎成糊状,装瓶备用,每次取一些,温开水送服,每日早、晚各1次。
2.高血压:用海蜇120克,漂净,荸荠360克洗净连皮用。用水1000毫升,煎至250毫升左右,空腹顿服或分2次服,荸荠吃否均可。
3.慢性气管炎:陈海蜇120克(开水洗去盐味),荸荠120克(无荸荠以萝卜代,连皮切片),放砂锅内煮汤3杯,频频饮服。
4.小便不利:陈海蜇120克,荸荠10个,煎汤服。
5.便秘:海蜇50克,荸荠4枚,煎汤服用。
6.乳汁不下:鲜海蜇切碎,煮熟服1碗,日1次。
8.小儿积滞:海蜇与荸荠同煎,除去海蜇,只吃荸荠。
引用:《食物疗法》海蜇
《中医饮食营养学》海蜇
【基原】为海蜇科动物海蜇的口腕部。
【异名】水母。
【性味归经】咸,平。入肝、肾经。
【应用】
1.痰饮咳嗽,肝阳上亢:海蜇皮(漂净)30g,鲜荸荠120g,煮服,兼治淋巴结核。(《古方选注》)
2.高血压:海蜇120g漂净,荸荠360g洗净,用水1000m1煮至250m1,空腹服,亦可饭后服,待血压降至正常,自觉症状大部分消失后,可减少服次。
3.急慢性气管炎,肺脓疡,支气管扩张,痰多咳嗽:陈海蜇120g(开水洗去盐味),荸荠120g(无荸荠以萝卜代,连皮切片),放砂锅内煮汤三杯,频频饮服。(《饮食治疗指南》)
4.阴虚久咳:陈海蜇(洗去盐味),冰糖拌蒸食,极效。(《饮食治疗指南》)
5.溃疡病:海蜇、大枣各250g,红糖250g,浓煎成膏。每日二次,每次一匙。
【使用注意】
《本草求原》:“脾胃寒弱,勿食。”食用海蜇应忌一切辛热发物。
【现代研究】
除含一般营养成分外,尚含有烟酸、碘、胆碱等。有降压、扩张血管及
乙酰胆碱样作用。
【按语】
海蜇消痰食而不伤正,滋阴血而不留邪,外用有解毒消肿之功。浙江东部沿海常用以湿敷下肢肿毒。《古方选注》记述雪羹汤,以海蜇50g,荸荠4枚,煮汤服,治阴虚痰热,大便燥结等症,临床验之有效。有崩中带浊、脚气者食之亦宜。《随息居饮食谱》记:“陈久愈佳。”
【参考文献】
1.《本草求原》:“安胎。”
2.《本草求真》:“海蜇,忌白糖,同淹则蜇随即消化而不能以久藏。”
海蜇
海
- 海
- 海菜
- 海参
- 海带
- 海粉
- 海根
- 海蛤
- 海红
- 海螺
- 海蠃
- 海马
- 海蛇
- 海石
- 海水
- 海蛳
- 海苔
- 海桐
- 海虾
- 海月
- 海蕴
- 海藻
- 海蛰
- 碧海水
- 法罗海
- 海参粥
- 海蚕沙
- 海带粥
- 海风藤
- 海浮散
- 海浮石
- 海狗肾
- 海蛤粉
- 海蛤壳
- 海蛤散
- 海河豚
- 海红豆
- 海金沙
- 海金砂
- 海马酒
- 海马汤
- 海螵蛸
- 海上方
- 海松子
- 海棠子
- 海桐皮
- 海豚鱼
- 海藻汤
- 胖大海
- 胖海参
- 紫海茶
- 怪味海带
- 海甘爽茶
- 海狗肾酒
- 海蛤蜊壳
- 海蛤文蛤
- 海金沙散
- 海螵蛸散
- 海鹞鱼齿
- 海藻昆布
- 胖大海茶
- 胖大海饮
- 参杞烧海参
- 大海薄荷茶
- 大海利咽茶
- 大海润喉茶
- 大海沙参茶
- 橄榄大海茶
- 海藏神术散
- 海藏紫菀散
- 海马童子鸡
- 海藻橘皮丸
- 海蛰荸荠汤
- 胡椒海参汤
- 绿豆海带粥
- 海带草决明汤
- 红焖萝卜海带
- 海藏妊娠六合汤
- 海蛤杏仁平喘鸭
- 牛膝海桐皮煎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