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子

五倍子五倍子五倍子五倍子五倍子
目录
《中国药典》五倍子
《中药大辞典》五倍子
《中华本草》五倍子
《本草备要》五倍子
《本草便读》五倍子
《本草乘雅半偈》五倍子
《本草从新》五倍子
《本草撮要》五倍子
《本草分经》五倍子
《本草蒙筌》五倍子
《本草求真》五倍子
《本草图经》五倍子
《本草新编》五倍子
《本草衍义》五倍子
《本草易读》五倍子
《本草择要纲目》五倍子
《本经逢原》五倍子
《得配本草》五倍子
《雷公炮制药性解》五倍子
《药笼小品》五倍子
《药性切用》五倍子
《玉楸药解》五倍子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五倍子
《证类本草》五倍子
《中药学》五倍子
《外科全生集》五倍子
《冯氏锦囊秘录》五倍子
《顾松园医镜》五倍子
《医学入门》五倍子
中药功效分类

《中国药典》:五倍子

【拼音名】Wǔ Bèi Zǐ

【英文名】GALLA CHINENSIS

【别名】棓子、百药煎、百虫仓

【来源】本品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青麸杨Rhus potaninii Maxim. 或红麸杨Rhus pun-jabensis Stew.var.sinica (Diels)Rehd. et Wils.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Melaphis chinensis (Bell)Baker寄生而形成。秋季采摘,置沸水中略煮或蒸至表面呈灰色,杀死蚜虫,取出,干燥。按外形不同,分为“肚倍”和“角倍”。

【性状】肚倍: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囊状,长2.5~9cm,直径1.5~4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微有柔毛。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壁厚0.2~0.3cm,内壁平滑,有黑褐色死蚜虫及灰色粉状排泄物。气特异,味涩。

角倍:呈菱形,具不规则的角状分枝,柔毛较明显,壁较薄。

【鉴别】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5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五倍子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没食子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酸乙酯-甲酸(5: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2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Ⅸ H 第一法)],精密称定,照鞣质含量测定方法(附录Ⅹ B)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鞣质不得少于50.0%。

【炮制】敲开,除去杂质。

【性味】酸、涩,寒。

【归经】归肺、大肠、肾经。

【用法用量】3~6g;外用适量。

【贮藏】置通干燥处,防压。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大辞典》:五倍子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Wǔ Bèi Zǐ

【别名】文蛤、百虫仓(《开宝本草》),木附子(《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为倍蚜科昆虫角倍蚜或倍蛋蚜在其寄主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等树上形成的虫瘿。其寄主植物分别参见"盐麸子"、"膏麸杨根"、"红麸杨"条。

角倍蚜的虫瘿,称为"角倍",多于9~10月间采收;倍蛋蚜的虫瘿称为"肚倍",多于5~6月间采收。如收采过时,则虫瘿开裂;影响质量。采得后,入沸水中煎3~5分钟,将内部仔虫杀死,晒干或阴干。

【原形态】①角倍蚜

成虫有有翅型及无翅型两种。有翅成虫均为雌虫,全体灰黑色,长约2毫米,头部触角5节,第3节最长,感觉芽分界明显,缺缘毛。翅2对,透明,前翅长约3毫米,痣纹长镰状。足3对。腹部略呈圆锥形。无翅成虫,雄者色绿,雌者色褐,口器退化。

本种的寄主植物为盐肤木。当早春盐肤本树萌发幼芽时,蚜虫的春季迁移蚜(越冬幼蚜羽化后的有翅胎生雌虫),便在叶芽上产生有性的雌雄无翅蚜虫,经交配后产生无翅单性雄虫,称为干母。干母侵入树的幼嫩组织,逐步形成多角的虫瘿。干母在成瘿期间,旺盛地营单性生殖,在虫瘿中产生许多幼虫,于9~10月间,逐渐形成有翅的成虫,称为秋季迁移蚜。此时虫瘿自然爆裂,秋季迁移蚜便从虫瘿中飞出,到另一寄主茶盏苔及其同属植物上,进行无性生殖,产生幼小蚜虫。此种幼蚜固定在寄主的茎上,分泌蜡质,包围整个虫体,形成白色的球状茧而越冬;至第二年春天,越冬幼蚜在茧内成长为有翅成虫,即春季迁移蚜,又飞到盐肤木上进行繁殖。

分布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湖北、广西、湖南、河南、甘肃、广东、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山西等地。

②倍蛋蚜

形态及生活史与上种相似,惟秋季迁移蚜的触角,第3节较第5节略短,感觉芽境界不明;虫瘿蛋形。寄主植物为青麸杨及红麸杨。分布同上种。

以上两种昆虫虫瘿内的幼虫(五倍子内虫)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性状】①角倍

又名:菱倍,花倍.呈不规则的囊状或菱角状,有若干瘤状突起或角状分枝,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有灰白色软滑的绒毛,质坚脆,中空,破碎后可见黑褐色倍蚜的尸体及白色外皮和粉状排泄物。壁厚1~2毫米,内壁浅棕色,平滑。破折面角质样。气微而特异,味涩而有收敛性。以皮厚、色灰棕、完整不碎者为佳。

②肚倍

又名:独角倍。呈纺锤形囊状或长圆形,无突起或分枝,外表毛茸较少,壁厚2~3毫米,折断面角质样,较角倍光亮。以个大、皮厚、质坚、完整者为佳。

上述药材产于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湖北、广西等地。此外,如湖南、河南、甘肃、广东、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山西等地亦产。以角倍的产量为大,肚倍的质量为佳。

【化学成份】盐肤木虫瘿含大量五倍子鞣酸及树脂、脂肪、淀粉。

【炮制】拣净、敲开、剔去其中杂质。

【性味】酸,平。

①《开宝本草》:"味苦酸,平,无毒。"

②《纲目》:"酸咸,平,无毒。"

③《本草备要》:"咸酸涩,寒。"

【归经】入肺、、大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大肠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肺、肾三经。"

【功能主治】敛肺涩肠止血解毒。治肺虚久咳久痢久泻脱肛,目汗,盗汗遗精便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肿毒疮疖,睫毛倒卷。

①《本草拾遗》:"治肠虚泄痢热汤服。"

②《日华子本草》:"治中药毒,消酒毒。"

③《开宝本草》:"疗齿宣蠿,肺脏毒流溢皮肤作风湿疮瘙痒脓水,五痔下血不止,小儿面鼻疳疮。"

④《本草图经》:"生律液。"

⑤《本草衍义》:"口疮,以末掺之。"

⑥《本草衍义补遗》:"菩收顽痰,解诸热病。"

⑦《本草荤筌》:"煎汤洗眼目,消亦目止疼,专为收敛之剂。"

⑧《纲目》:"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呕吐,失血,久,黄病,心腹痛小儿夜啼,治眼赤湿烂,消肿毒喉痹,敛溃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

⑨《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用于火伤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2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汤熏洗、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外感风寒或肺有实热之咳嗽及积滞未清之泻痢忌服。

【附方】①治泻不止:五陪子一两。半生半烧,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红痢烧酒下,白痢水酒下,水泄米汤下。(《纲目》)

②治脱肛不收:五倍子末三钱,入白矾一块,水一碗,煎汤洗之。(《三因力》)

③治产后肠脱:五倍子末掺之;或以五倍子、白矾煎汤熏洗。(《妇人良方》)

④治寐中盗汗:五倍子末、荞麦面等分。水和作阱,煨熟。夜卧待饥时,干吃二、三个,勿饮茶水。(《纲目》)

⑤治自汗盗汗:五倍子研末,津调填脐中,缚定。(《纲目》)

⑥治虚劳遗浊:五倍子一斤,白茯苓四两,龙骨二两。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用盐汤送下,日三服。(《局方》玉锁丹

⑦治消渴饮水:五倍子为末,水服方寸匕,日二服。(《世医得效方》)

⑧治粪后下血,不拘大人小儿:五倍子末,艾汤服一钱。(《全幼心鉴》)

⑨治小便尿血:五倍子末,盐梅捣和丸,梧子大,每空心酒服五十丸。(《濒湖集简方》)

⑩治鼻出血:五倍子末吹之,仍以末同鲜绵灰等分,米饮服二钱。(《纲目》)

⑾治牙缝出血不止:五倍子,烧存性,研末敷之。(《卫生易简力》)

⑿治孕妇漏胎:五倍子末,酒服二钱。(《朱氏集验医方》)

⒀治金疮血不止:五倍子,生,为细散,干贴。(《圣济总录》五倍散)

⒁治一切肿毒:五倍子、大黄黄柏各一两。剉,共捣罗为散,新汲水调如糊,日三、五度,涂敷患处。(《圣济总录》五倍子散

⒂治软硬,诸热毒:五倍子,炒焦为末,油调,纸花贴。一方水调涂,仍入麻油数点。(《昔济方》独珍膏

⒃治头疮热疮风湿诸毒:五倍子、白芷等分。研末掺之,脓水即干。如干者,以清油调涂。(《卫生易简方》)

⒄治咽中悬,舌肿塞痛:五倍子末、白僵蚕末、甘草末等分。白梅肉捣和丸,弹子大,噙咽,其痈启破。(《朱氏集验医方》)

⒅治走马牙疳:五倍子、青黛枯矾、黄檗等分。为末,以盐汤漱净,掺之。(《痘疹便览》)

⒆治聘耳:五倍子,先以绵拈干,置末半字许入耳中。(《苦济方》)

⒇治风毒上攻,眼肿庠涩痛不可忍者,或上下睑眦赤烂,浮肉瘀翳侵睛:五倍子一两,蔓荆子一两半。同杵末,每服二钱,水二盏,铜石器内煎及一盏,澄滓,热淋洗;留滓二服,又依前煎淋洗。(《博济方》神效驱风散

(21)治阴囊湿疮,出水不瘥:五倍子、腊茶各五钱,腻粉少许。研末,先以葱椒汤洗过,香油调搽。(《圣惠方》)

(22)治疮口不收:五倍子,焙,研末,以腊醋脚调涂四围。(《纲目》)

(23)治手足皲裂:五倍子末,同牛骨髓填纳缝中。(《医方大成论》)

【临床应用】①防治水田皮炎

五倍子1斤研成细末,放入白醋8斤中溶解,在下水田前,涂抹四肢受水浸泡处,使呈一黑色保护层。如已患水田皮炎,涂抹后半至1天内,患处渗出停止,疼痛减轻。

②治疗盗汗

五倍子研成细末,每晚睡前取1~3钱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敷于脐窝,纱布覆盖,胶布固定。重症每晚可敷2次。一般1~3次即可生效。共观察肺结核、硅肺合并肺结核等病的盗汗患者61例,均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

③治疗宫颈糜烂

用五倍子、枯矾各等量研细末,加甘油调成糊剂,用带线的小纱布块涂药贴塞于宫颈糜烂处,12小时后取出。每周复查一次。观察18例,4例糜烂处完全光滑,14例好转。

④治疗枕部疖肿

先剃光枕部头发,清洁消毒后拔除疖子脓栓,用五倍子粉适量与醋调成膏状敷于疖肿上,厚约2毫米。每日更换1~2次,每次换药需清洁创面。共治20例,除2例不断出现新疖外,余18例均经3~9天治愈。

⑤治疗睫毛倒卷

用五倍子1两研细末,加入蜂蜜或醋适量调匀,拌成糊状。用时先洗净眼睑皮肤,然后再将适量的糊剂涂于距睑缘2毫米处,每日1次,一般连涂3~10次,可望倒睫矫正。

⑥用于拔牙创止血

牙齿拔除后,如继续出血不止,可用五倍子粉末适量撒于创内(避免唾液浸入),3~5分钟内拔牙创表面即为一层黄白色薄膜所覆盖,血块凝固于薄膜之下,无须咬棉纱条压迫。上颁牙拔除,粉末撒入不易,有时须稍加压迫以促进血块凝固。试用此法于拔牙后止血54人(63只牙),止血效果均满意。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功效分类

《中华本草》:五倍子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纲目》:五倍子,宋《开宝本草》收入草部。《嘉佑本草》移入木部,虽知生于肤木之上,而不知其乃虫所造也。肤木,即盐肤子木也。此木生丛林处者,五、六月有虫如蚁,食其汁,老则遗种,结小球于叶间,正如蛅嘶之作雀瓮,蜡虫之作蜡子也。初起甚小,渐渐长坚,其大如拳,或小如菱,形状圆长不等。初时青绿,久而细黄,缀于枝叶,宛若结成,其壳坚脆,其中空虚,有细虫如蠛蠓。山人霜降前采取,蒸杀货之,否

【拼音名】Wǔ Bèi Zǐ

【英文名】Chinese Gall, Chinese Nut-gall

【别名】盐麸叶上球子、文蛤、百虫仓、木附子、漆倍子、红叶桃、旱倍子、乌盐泡。

【来源】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青麸杨R.potaninii Maxim.和红麸杨R.punjabensis Steward var.sinica(Diels)Rehd.et Wils.等树上寄生倍蚜科昆虫角倍蚜或倍蛋蚜后形成的虫瘿。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Rhus chinensis Mill.[Schinus indicus Burm.;Rhus semialata Murr.;R.javanica Thunb.]2.Rhus potaninii Maxim.3.Rhus punjabensis Stew.var.Sinica(Diels)Rehd.et Wils.[R.sinica Diels]

采收和储藏:角倍于9-10月间采摘,肚倍在6月间采,如过期则虫瘿开裂。采香后,用沸水煮3-5min,杀死内部仔虫,晒干或阴干。

【原形态】1.盐肤子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2-10m。小枝棕褐色,被锈色柔毛,具圆形小皮孔。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及叶柄常有翅;小叶5-13,小叶无柄;小叶纸质,多形,常为卵形或椭圆状卵形或长圆形,长6-12cm,宽3-7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边缘具粗锯齿或圆锯,叶面暗绿色,叶背粉绿色,被白粉,叶面沿中脉疏被柔毛或近无毛,叶背被锈色柔毛。圆锥花序宽大,顶生,多分枝,雄花序长30-40cm,雌花序较短,密被锈色柔毛;花小,杂性,黄白色;雄花花萼裂片长卵形,长约1mm,花瓣倒卵状长圆形,长约2mm,开花时外卷,雄蕊伸出,花丝线形,花药卵形;雌花花萼裂片较短,长约0.6mm,花瓣椭圆状卵形,长约1.6mm;花盘无毛;子房卵形,长约1mm,密被白色微柔毛;花柱3,柱头头状。核果球形,略压扁,径约4-5mm,被具节柔毛和腺毛,成熟时红色,果核径3-4mm。花期8-9月,果期10月。

2.青麸杨 落叶乔木,高5-8m。树皮灰褐色,小枝无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圆筒形,有时在上部的小叶间有狭翅;小叶7-11,具短柄;小叶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0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多少偏斜,近圆形,全缘,两面沿中脉被微柔毛或近无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0-20cm,被微柔毛;苞片钻形,长约1mm,被微柔毛;花白色,径2.5-3mm;花梗长约1mm、被微柔毛;花萼外面被微柔毛,裂片卵形,长约1mm,两面被微柔毛,边缘具细睫毛,开花时先端外卷;花丝线形,长约2mm,在雌花中较短,花药卵形;花盘厚,无毛;子房球形,径约0.7mm,密被白色柔毛。果序下垂;核果近球形,直径3-4mm,密被具节柔毛和腺毛,成熟时红色;内含种子1颗。

3.红麸杨 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4-15m。树皮灰褐色,小枝被微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上部有狭翅;具小叶7-13,无柄或近无柄,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长5-12cm,宽2-4.5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全缘,下面沿脉有细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5-20cm,密被微绒毛;花小,杂性,白色;花暮裂片狭三角形;花瓣长圆形,开花时先端外卷;花丝线形;花药卵形;花盘厚,紫红色,无毛;子房球形,径约1mm,1室,花往3。果序下垂;核果近球形,略压扁,径约4mm,成熟时暗紫红色,被具节柔毛和腺毛。种子小。花期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350-2300m的石灰山灌丛、疏林中。

2.生于海拔900-2500m白山坡疏林或灌丛中。

3.生于海拔460-3000m的石灰山灌丛或密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全国各地(除新疆、青海外)。

2.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3.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1)角倍菱形、卵圆形或纺锤形,长3-8cm,直径2-5cm,具有不规则的角状分枝。表面灰黄色或淡黄棕色,被灰白色软滑短柔毛。质硬脆,破碎后中空,断面角质状,有光泽,信壁厚1-2mm,内壁平滑,有多数黑褐色死蚜虫、黑色粉末状蚜虫卵及排泄物附着于内壁上,并时有1-2对游离于角倍中的白色丝团,丝团表面又附有多数蚜虫尸体,内壁上附有白色粉霜状或结晶状的蜡祥物。气特异,味涩。

(2)肚倍长圆形或纺锤形,略扁,无角状分枝;表面暗灰黄绿色,有多数浅纵纹,柔毛较少;倍壁厚约3mm。以个大、完整、壁厚、色灰褐、纯净者为佳。经验认为内壁布满蚜虫者为优。

显微鉴别 横切面:表皮细胞层,往往分化成1-3(-6)细胞的非腺毛,长70-140μm,有时长达350μm。表皮内侧为薄壁组织,薄壁细胞含有淀粉粒,直径约10μm,多已糊化,并可见少数草酸钙簇晶。内侧的薄壁组织中有外韧型维管束散生,维管束外侧有大型的树脂腔,直径可达270μm。

粉末特征:灰绿色至灰棕色。①非腺毛众多,由1-6细胞构成,长70-350μm。②薄壁细胞含有淀粉粒,直径约10μm。③簇晶较少,直径约25μm。④导管螺纹直径10-15μm。⑤树脂腔都已破碎,树脂快散在,黄棕色。

【化学成份】盐肤木的瘿主含五倍子鞣质。这些鞣质包括:1,2,3,4,6-五-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se),3-O-二没食子酰基-1,2,4,6-四-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3-O-digalloyl-1,2,4,6-tetra-O-galloyl-β-D-glucose),2-O-二没食子酰基-1,3,4,6-四-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2-O-digalloyl-1,3,4,6-tetra-O-galloyl-β-D-glucose),4-O-二没食子酰基-1,2,3,6-四-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4-O-digal-oyl-1,2,3,6-tetra-O-galloyl-β-D-glucose),2,3-O-二没食子酰基-1,4,6-三-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2,3-bis-O-digalloyl-1,4,6-tri-O-galloyl-β-Dglucose),3-O-三没食子酰基-1,2,4,6-四-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3-O-trigalloy-1,2,4,6-tetra-O-galloyl-β-D-glucose),3,4-双-O-二没食子酰基-1,2,6-三-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3,4-bis-O-digalloyl-1,2,6-tri-O-galloyl-β-D-glucose),2,4-双-O-二没食子酰基-1,3,6-三-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2,4-bis-O-digalloyl-1,3,6-O-g alloyl-β-D-glucose)。

【药理作用】1.腺细胞的蛋白质被凝固引起分泌抑制,产生粘膜干燥,神经末梢蛋白质的沉淀,可呈微弱的局部麻醉现象。鞣酸可与若干金属、生物碱或甙类形成不溶解化合物,因而用作解毒剂。过去用鞣酸治疗烧伤(可结痂以保护创面,避免外界刺激,减少疼痛及体液丧失),因有很大缺点(可结成焦痂,遮盖感染,妨碍正常组织之生长,特别是大量吸收可伤害肝脏等),现代外科已不再应用。鞣酸对正常小肠运动无甚影响,由于其收敛作用而减轻肠道炎症,故可制止腹泻。如胃肠道中有细菌、毒物等刺激因素存在,不应使用鞣酸制剂。鞣酸多少可干扰食物之吸收(沉淀蛋白质),但在小肠之碱性环境中,蛋白质可重新被释出,因此食物或饮料中含少量鞣酸是无害的,但大量时如过度饮茶,可延缓食物之吸收。更大量甚至可引起刺激、腐蚀,特别在空腹时可导致疼痛、呕吐、下泻或便秘

2.抗菌作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以及伤寒、副伤寒、痢疾、炭白喉、绿脓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抑菌或杀菌作用。五倍子除鞣酸外尚含有其他抗菌有效成分,主要分布在皮部,五倍子心的煎剂无抗菌作用。五倍子煎剂对接种于鸡胚的流感甲型PR8株病毒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中所含鞣酸有关。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绿脓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及肺炎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抑菌作用不是由于鞣酸的酸性,而是因其对蛋白有凝固作用;经乙醚提出鞣质后的五倍子液仍有抗菌作用。

3.解毒:鞣酸能和很多重金属离子、生物碱及甙类形成不溶性的复合物,故可用作化学解毒剂。

4.其他:鞣酸在胃肠道中难吸收,在通过胃肠道时水解成没食子酸,没食子酸无收敛作用,易被吸收并在体内分解。鞣酸在粘膜及创伤表面如被吸收过量,可导致肝小叶中心坏死。没食子酸及其酯类能抑制缓激肽(Bradykinin)对豚鼠回肠的收缩作用。

【毒性】小鼠腹腔注射100%五倍子煎剂0.25ml,均于12小时内死亡,减少为1/10量时则未见异常。豚鼠口服煎剂20g/kg,未见异常,皮下注射后,局部发生腐烂、坏死、动物表现不安,行动迟钝,萎靡,食欲差,呼吸急促,24小时后死亡。鞣酸进入机体后几乎全被分解为棓酸(Gallicacid)与焦棓酸,极大量则可引起灶性肝细胞坏死。

小鼠腹腔注射100%五倍子0.25ml,均于12小时内死亡,减少1/10量时则未见异常。五倍子鞣质按1.875mg/kg剂量给94只小鼠皮下注射??,3天内死亡72只。肠鼠口服煎剂20g/kg未见异常,而改用皮下注射??后,局部发生腐烂、坏死,动物表现不安并于24小时后死亡。鞣酸进入机体后几乎全部被分解,但极大量亦可引起灶性肝细胞坏死。

【鉴别】理化鉴别取 本品粉末0.5g,加水4ml,微热,滤过。取滤液1ml,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生成蓝黑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10%酒石酸锑钾溶液2滴,产生白色沉淀。(检查五倍子鞣质)品质标志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55年版鞣质含量测定方法规定:本品含鞣质不得少于50.0 %。

【炮制】拣净、敲开、剔去其中杂质。

【性味】酸;涩;寒

【归经】肺;胃;大肠;肝;肾经

【功能主治】敛肺;止汗涩肠固精;止血;解毒。主肺虚久咳;自汗盗汗久痢久泻;脱肛;遗精白浊各种出血痈肿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研末,1.5-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熏洗;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外感风寒或肺有实热之咳嗽及积滞未清之泻痢忌服。

【附方】1.清消吹散(《冉氏经验方》),用治单纯性口腔炎。2.玉液丹(《疡医大全》),用治走马。3.金锁正元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治真气不足,元脏虚弱,四肢倦怠,关节酸痛头昏眩痛,目暗耳鸣,膝胫酸痛,不能久立,腰背拘急,不能俯仰,手足多冷,心胸痞闷,绕脐切痛,两肋虚胀,水谷不消,呃逆恶心,饮食减少,气促喘乏,心悸盗汗,遗精白浊等症。4.五倍子汤(《中药临床应用》),用治胃和十二指肠溃疡。5.止痢方(《本草纲目》)用治泻痢不止。6.治脱肛方(《本草纲目》)。7.止汗方(《本草纲目》)。8.治产后肠脱方(《妇人良方》)。9.治消渴方(《世医得效方》)。10.治粪后下血方(《濒湖集简方》)。11.治牙出血方(《卫生易简方》)。12.治漏胎方(《朱氏集验医方》)。13.治金疮出血方(《圣济总录》)。14.五倍子散(《圣济总录》),用治一切肿毒。15.独珍膏(《普济方》),用治软硬疖,诸热毒疱疮。16.神效驱风散(《博济方》),用治风毒上攻,眼肿痒涩痛不可忍者,或上下睑眦赤烂,浮肉瘀翳侵睛。17.治阴囊湿疮方(《圣惠方》),用治阴囊湿疮,出水不瘥。18.敛疮方(《本草纲目》),用治疮口不收。19.治皲裂方(《医方大成论》),用治手足皲裂。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治肠虚泄痢熟汤服。

2.《日华子本草》:治中药毒,消酒毒

3.《开宝本草》:疗齿宣疳NI,肺脏风毒流溢皮肤作风湿疮,瘙痒脓水,五痔下血不止,小儿面鼻疳疮

4.《本草图经》:生津液

5.《本草衍义》:口疮,以末掺之。

6.《本草衍义补遗》:善收顽痰,解诸热病。

7.《本草蒙筌》:煎汤洗眼目,消赤目止疼,专为收敛之剂。

8.《纲目》: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呕,失血,久痢,黄病,心腹痛小儿夜啼,治眼赤湿烂,消肿毒喉痹,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

9.《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用于火伤烫伤

10.朱震亨:五倍子,噙之善收顽痰,解热毒,佐他药尤良,黄昏咳嗽,乃火气浮入肺中,不宜用凉药,宜五倍、五味敛而降之。

11.《纲目》:盐麸子及木叶,皆酸咸寒凉,能除痰饮咳嗽,生津止渴解热毒、酒毒,治喉痹、下血、血痢诸病。五倍子乃虫食其津液结成者,故所主治与之同功。其味酸咸,能敛肺止血,化痰,止渴,收汗;其气寒,能散热疮肿;其性收,能除泄痢湿烂。

12.《本草经疏》:五倍子,《本经》主齿宣疳NI,风湿癣疮,及小儿面鼻疳疮者,皆从外治,取其苦能杀虫,酸平能敛浮热,性燥能主风湿、疮痒脓水。五痔下血者,大肠积热也。大肠与肺为表里,肺得敛肃,则大肠亦自清宁也。藏器疗肠虚泄利;《日华子》主生津液,消酒毒;李时珍谓其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者,悉假其入肺清金,收敛固脱之功耳。

13.《本草求真》:五倍子,桉书既载味酸而涩,气寒能敛肺经浮热,为化痰渗湿、降火收涩之剂;又言主于风湿,凡风痒瘙,目赤眼痛,用之亦能有效。得非又收又散,又升又降之味乎?讵知火浮肺中,无处不形,在上则有痰结、咳嗽、汗出、口子、吐衄等症;在下则有泄痢、五痔、下血。脱肛、脓水湿烂、子肠坠下等症;溢于皮肤,感冒寒邪,则必见有风癣痒瘙,疮口不敛;攻于眼目,则必见有赤肿翳障。用此内以治脏,则能敛肺止嗽固脱住汗,外以治肤熏洗,则能祛风除湿杀虫。药虽一味,而分治内外,用各不同,非谓既能入肺收敛,又能浮溢于表,而为驱逐外邪之药耳。书载外感勿用,义实基此。

【摘录】《中华本草》

中药拼音索引:w
打赏中医宝典

相关记载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功效分类

五倍子 知识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

拼音:W 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