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
- 目录
- 《中国药典》白薇
- 《中药大辞典》白薇
- 《中华本草》白薇
- 《本草纲目》白薇
- 《本草备要》白薇
- 《本草便读》白薇
- 《本草乘雅半偈》白薇
- 《本草崇原》白薇
- 《本草从新》白薇
- 《本草撮要》白薇
- 《本草分经》白薇
- 《本草分经》白薇
- 《本草经集注》白薇
- 《本草蒙筌》白薇
- 《本草求真》白薇
- 《本草图经》白薇
- 《本草新编》白薇
- 《本草易读》白薇
- 《本经逢原》白薇
- 《长沙药解》白薇
- 《得配本草》白薇
- 《雷公炮炙论》白薇
- 《雷公炮制药性解》白薇
- 《名医别录》白薇
- 《神农本草经》白薇
- 《中药炮制》白薇
- 《汤液本草》白薇
- 《吴普本草》白薇
- 《新修本草》白薇
- 《药笼小品》白薇
- 《药性切用》白薇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白薇
- 《证类本草》白薇
- 《中药学》白薇
- 《千金翼方》白薇
- 《冯氏锦囊秘录》白薇
- 《顾松园医镜》白薇
- 《医学入门》白薇
《中国药典》:白薇
【拼音名】Bái Wēi
【英文名】RADIX CYNANCHI ATRATI
【别名】白马尾
【来源】本品为萝藦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或蔓生白薇Cynanchum versicolor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干燥。
【性状】本品根茎粗短,有结节,多弯曲。上面有圆形的茎痕,下面及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根长10~25cm,直径0.1~0.2cm。表面棕黄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苦。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干燥。
【性味】苦、咸,寒。
【归经】归胃、肝、肾经。
【用法用量】4.5~9g。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白薇
【出处】《本经》
【拼音名】Bái Wēi
【别名】葞、春草(《尔雅,),芒草(《尔雅》郭璞注),白微(《本草经集注》),白幕、薇草、骨美(《别录》),龙胆白薇(《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萝蘑科植物直立白薇或蔓生白薇的根。早春、晚秋均可采收。以秋季采收为佳。采掘后,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原形态】①直立白薇,又名:三百根、牛角胆草、苦胆草、羊奶子、山烟、百荡草、老龙角、羊角细辛、上天梯、大向砂、九根角、节节空、大百砂、双角果、婆婆针线包、底线补、山老瓜瓢。
多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植物体具白色乳汁。根茎短,簇生多数细长的条状根。茎直立,通常不分枝,密被灰白色短柔毛。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广卵形,长约5~10厘米,宽约2.5~7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上面绿色,被短柔毛,老时渐脱落,下面淡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叶脉在下面稍隆起。伞形花序腋生,小花梗短,下垂,密被细柔毛;花黑紫色,直径约1~1.5厘米;花萼5深裂,裂片披针形,外侧密被细柔毛;花冠5深裂,裂片卵状长圆形,先端钝,外侧疏生黄褐色细柔毛;副花冠5裂,裂片椭圆形,上部围绕于蕊柱顶端,与蕊柱几等长,下部与花丝基部相连;雄蕊5,上部与雌蕊合成蕊柱;雌蕊由2心皮组成,两心皮略连合,子房上位,花柱四周有短柔毛,柱头位于蕊柱下。蓇葖果角状,纺锤形,长5~8厘米,宽约1.5厘米。种子多数,卵圆形,有狭翼,先端有白色长绵毛。花期5~7月。果期8~10月。生长于山坡或树林边缘。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②蔓生白薇,又名:白花牛皮消。
形态与直立白薇相似,惟茎上部为蔓生,被短柔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花较小,直径约1厘米,初开时黄绿色,后渐变为黑紫色。生于山地。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等地。
【生境分布】主产山东、辽宁、安徽。此外,湖北、江苏、浙江、福建、甘肃、河北、陕西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根茎类圆柱形,略横向弯曲,呈结节状,长约1.5~6厘米,直径约0.5~2厘米;表面灰棕色至棕色;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类白色。根呈细长圆柱状,有时弯曲或卷曲,丛生于根茎上,形如马尾,长约10~20厘米,直径约1~2.5毫米,表面黄棕色,有细纵皱。质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飞出。断面略平坦,类白色至浅黄棕色,皮部发达,木部很小,仅占直径的1/3。气微弱,味苦。以根色黄棕、粗壮、条匀、断面白色实心者为佳。
【化学成份】直立白薇根含白薇素、挥发油、强心甙。
【炮制】拣净杂质,除去茎苗,洗净,稍浸,润透,切段,晒干。
①《雷公饱炙论》:"凡采得白薇后,用糯米泔汁浸一宿,至明取出,去髭了,于槐砧上细锉,蒸,从巳至申,出用。"
②《纲目》:"酒洗用。"
【性味】苦咸,寒。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咸,大寒,无毒。"
③《本草汇言》:"味苦咸,气温,无毒。"
④《本草备要》:"苦咸,寒。"
【归经】入肺、胃、肾经。
①《纲目》:"阳明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肾二经。"
③《本草新编》:"入心、脾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治阴虚内热,风温灼热多眠,肺热咳血,温疟,瘅疟,产后虚烦血厥,热淋,血淋,风湿痛,瘰疬。
①《本经》:"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疼,温疟洗洗,发作有时。"
②《别录》:"疗伤中淋露。下水气,利阴气,益精,久服利人。"
③陶弘景:"疗惊邪,风狂,庢病。"
⑤《本草述》:"主治患痰虚烦。"
⑥《要药分剂》:"清虚火,除血热。"
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卒中患者之四肢浮肿,又用于急性热病中末期之灼热及衰弱病之消耗热,肺结核之骨蒸潮热等,有清凉性滋养之效;又用于小溲亦涩,肺热咳嗽等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注意】①《本草经集注》:"恶黄芪、大黄、大戟、干姜、干漆、大枣、山茱萸。"
②《本草经疏》:"凡伤寒及天行热病,或汗多亡阳过甚,或内虚不思食,食亦不消,或下后内虚,腹中觉冷,或因下过甚,泄泻不止,皆不可服。"
③《本草从新》:"血热相宜,血虚则忌。"
【附方】①治体虚低烧,夜眠出汗:白薇、地骨皮各四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②治肺结核潮热:白薇三钱,葎草果实三钱,地骨皮四钱,水煎服。(南京《常用中草药》)
③治尿道感染:白薇五钱,车前草一两,水煎服。(南京《常用中草药》)
④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金匮要略》竹皮大丸)
⑤治郁冒血厥,居常无苦,忽然如死,身不动,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噤不能语,又或似有知,而恶闻人声,或但如眩冒,移时乃寤:白薇一两,当归一两,人参半两。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全生指迷方》白薇汤)
⑥治妇人遗尿,不知出时:白薇、芍药各一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⑦治火眼:白薇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⑧治肺实鼻塞,不知香臭:百部二两,款冬花、贝母(去心)、白薇各一两。上为散,每服一钱,米饮调下。(《普济方》)
⑩治瘰疬:鲜白薇、鲜天冬各等分,捣绒敷患处。(《贵州草药》)
⑾治风湿关节痛:白薇、臭山羊、大鹅儿肠根各五钱,泡酒服。(《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白薇
【出处】出自1.《本经》。
2.《本草图经》:白薇,今陕西诸郡及滁、舒、润、辽州亦有之。茎叶俱青,颇类柳叶。六、七月开红花,八月结实。根黄白色,类牛膝而短小。三月采根,阴干用,今云八月采。
3.《本草乘雅半偈》:根似牛膝而细,长尺许,色黄微白,芳香袭人者,白薇也;色白微黄,折之易断者,白前也。
4.《增订伪药条辨》:白薇,产山东者,根皮赤黄色,内白黄色,形类牛膝,实心,头下有细须根,短而
【拼音名】Bái Wēi
【英文名】Blackend Swallowwort Root, Root of Blackend Swallowwort, Root of Versicolorous Swallowwort
【别名】葞、春草、芒草、白微、白幕、薇草、骨美、白龙须、龙胆白薇、山烟根子、拉瓜瓢、白马薇、巴子根、金金甲根、老君须、老虎瓢根、婆婆针线包、东白微
【来源】药材基源:为萝藦科植物白薇或蔓生白薇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ynanchum atratum Bunge [Vincetoxi-cum atratum(Bunge) Morr. Et Decne.]2.Cynanchum uersicolor Bunge[Vincetoxicum versicolor Decne.]
采收和储藏:栽种2-3年后,在早春、晚秋,挖取根部,洗净,晒干。
【原形态】1.白微又名:直立白薇。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植物体具白色乳汁。根茎短,簇生多数细长的条状根,根长达20cm以上,直径2-3mm,外皮土黄色。茎直立,绿色,圆柱形,通常不分枝,密被灰白色短柔毛。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约5-10cm,宽约3-7cm,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两面均被白色绒毛,尤以叶背及脉上为密;侧脉6-7对。花多数,在茎梢叶腋密集成伞形聚伞花序;无总花梗,花深紫色,直径约10mm;花萼绿色,5深外面有绒毛,内面基部有小腺体5个。花冠幅状,5深裂,外面有短柔毛,并具缘毛;副花冠5裂,裂片盾状圆形,与合蕊柱等长;花药先端具一圆形的膜片;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长圆状膨大;柱头扁平。蓇葖果单生,长5-9cm,直径5-15mm,先端渐尖,基部钝形,中间膨大。种子多数,卵圆形,有狭翼,长约4mm;种毛白色,长约3cm。花期5-7月,果期8-10月。
2.蔓生白薇,与白薇相似,区别在于植物体不具白色乳汁,茎上部缠绕下部直立,叶质地较薄。花小,初黄绿色,后渐变为紫色,花冠裂片内面被柔毛。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或树林边缘。
2.生于山地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1.直立白薇分布于东北、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北等地。
2.蔓生白薇,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四川等地。
【栽培】1.气候土壤:宜温和湿润的气候″。以排水良好、肥沃、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为宜。
2.整地:冬季或早春翻地,深20-25cm;碎土耙平后作畦,宽1.5-2m,高15-20cm,畦沟宽30cm。苗床宜精耕细作,疏松土壤,作成1-1.4m宽的床地。
3.种植用种子繁殖,分直播和育苗法两种,3-4月中旬为播种适期。
3.1.直播法:点播或条播。点播按株距30cm、行距30cm开穴,每穴播下种子6-8粒,播后覆盖薄土。条播行距30cm,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播入,覆土3-4分。
3.2.育苗法:3月上中旬播种,条播,行距10-12cm,将种子均匀的撒入条沟,覆细土2-3分,再盖草木灰一层,灌水湿润。幼苗高达10-12cm时即可移栽。行距30cm,株距25cm,移栽后须灌水。
4.田间管理:幼苗生长过密,必须进行间苗。将细小、瘦弱、密生的苗拔除。直播的,当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即可松土除草,以后再进行3-4次。移植的,在成活后松土除草3-4次,同时培土。经常注意灌水,特别在夏季,5、6月份,要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追肥1-2次,可用人粪尿或豆饼水,兼施过磷酸钙与草木灰。除留种外应摘除花茎,防止开花。
【性状】性状鉴别1.白薇 根茎多弯曲,粗短,有结 节,直径0.5-1.2cm;顶端有数个圆形凹陷的茎痕,或有短的茎基,下方及两侧簇生多数须根。根圆柱形,略弯,形似马尾,长5-25cm,直径1-2mm;表面黄棕色至棕色,具细纵皱纹或平滑,质脆,昀折断,断面平坦;皮部发达,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木部小,黄色。气微,味微苦。
2.蔓生白薇 根茎及残存的茎基均较细,根多弯。以根粗长,条匀、色黄棕者为佳。
显微鉴别:(1)白薇根横切面:表皮1列细胞。皮层宽阔,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内皮层细胞壁厚。中柱鞘为1-2列薄壁细胞。韧皮部狭窄,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均木化)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径向延长。皮层有乳汁管,有时可见石细胞。维管束双韧型。髓部有石细胞散在。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2)蔓生白薇 根及根茎横切面:根与白微相似。根茎皮层无乳汁管,有的有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并有石细胞存在。
【化学成份】白薇根中含C囹自体式:直立白薇式( cynatratoside) A、 B、 C、 D。E[1]、F[2」白前甙(glaucoside)C、H[2],还含白前甙元(glaucogenin) A[2]和直立白微新甙(atratoside)A、B、C、D[3]。 蔓生白薇根中含有C21甾体甙蔓生白薇甙(cynanversicoside)A、B[4]、C、D、E[5],蔓生白薇新甙(neocynanversicoside)和白前甙(glaucoside) H[6]。
【药理作用】白薇油能直接加强心肌收缩,同时有解毒、利尿作用。对心脏的作用白薇甙能使心肌收缩作用增强,心率变慢,可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抗菌作用本品还有对肺炎球菌有抑制作用。
【鉴别】取本品在荧光灯下观察,外表显褐紫色荧光,断面皮部显蓝色荧光。
【炮制】1.拣净杂质,除去茎苗,洗净,稍浸,润透,切段,晒干。
2.《雷公炮炙论》:凡采得白薇后,用糯米泔汁浸一宿,至明取出,去zi了,于槐砧上细锉,蒸,从已至申,出用。
3.《纲目》:酒洗用。
【性味】味苦;咸;性寒
【归经】肺;胃;肝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贴;或用鲜品捣烂敷。
【注意】血分无热、中寒便滑、阳气外越者慎服。
1.《本草经疏》:凡伤寒及天行热病,或汗多亡阳过甚,或内虚不思食,食亦不消,或下后内虚,腹中觉冷,或因下过甚,泄泻不止,皆不可服。
2.《本草从新》:血热相宜,血虚则忌。
【附方】芍药汤〈圣济总录〉;白薇汤〈圣济总录〉;白薇汤〈全生指迷方〉;龙骨汤〈圣济总录〉;
【各家论述】1.《汤液本草》:白薇,《局方》中多有用之治妇人,以《本经》疗伤中下淋露故也。
2.《纲目》:治风温灼热多眠,及热淋,遗尿,金疮出血。白薇,古人多用,后世罕能知之。按张仲景治妇人产中虚烦呕逆,安中益气,竹皮丸方,云有热者倍白薇,则白薇性寒,乃阳明经药也。徐之才《药对》言白薇恶大枣,而此方又以枣肉为丸,盖恐诸药寒凉伤脾胃尔。朱肱《活人书》治风温发汗后身犹灼热,自汗身重多眠,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者,萎蕤汤中亦用之。孙真人《千金方》,有诏书发汗白薇散焉。
3.《本草经疏》:白薇,《本经》所主诸证,皆由热淫于内之所发。《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此药味苦咸而气大寒,宜其悉主也。《别录》疗伤中淋露者,女子荣气不足则血热,血热则伤中,淋露之候显矣,除热益阴,则血自凉,荣气调和而前证自瘳也。水气亦必因于湿热,能除热则水道通利而下矣。终之以益精者,究其益阴除热功用之全耳。妇人调经种子方中往往用之,不孕缘于血少血热,其源必起于真阴不足,真阴不足则阳胜而内热,内热则荣血日枯,是以不孕也。益阴除热,则血自生旺,故令有孕也。其方以白薇为君,佐以地黄、白芍药、当归、苁蓉、白胶、黄柏、杜仲、山茱萸、天麦门冬、丹参,蜜丸久服,可使易孕。凡温疟、瘅疟久而不解者,必属阴虚,除疟邪药中多加白薇主之,则易瘳。凡治似中风证,除热药中亦宜加而用之良。天行热病得愈,或愈后阴虚内热,及亲热未除者,随证随经应投药中宜加之。
4.《本草述》:主治瘛xi虚烦。白薇,《别录》乃谓大寒,与《本经》气平悬殊,似有未当。盖治伤中淋露,非纯任苦寒之味所能奏功也。试观治女子宫冷不孕,有白薇丸二方,更胜金丸、秦桂丸中俱用之,且既谓之治宫冷矣,犹然投大寒之味乎,在治法必不尔也。即胎前遗尿方有白薇散,止白薇、白芍二味等分,岂用白芍以收阴,乃同于大寒之味以泻乎?苦寒本能亡阴,是亦知其不然也。更以产后胃弱不食,脉微多汗,亡血发厥郁冒等证,投白薇汤,是盖因血虚而并伤气也,用白薇、当归各六钱,人参半之,又甘草较参半之,然则是证之用白薇,同于当归诸味以疗虚证者,犹得谓取其大寒乎?只此一证言之,则所云大寒,在《别录》亦为不察矣。
5.《本草新编》:白薇功用,善能杀虫,用之于补阴之中,则能杀劳瘵之虫也。用之健脾开胃之中,则能杀寸白蛔虫也。以火焚之,可以辟蝇而断虱。以水敷之,可以愈疥而敛疮也。
6.《本经逢原》:白薇,治妇人遗尿,不拘胎前产后,有白薇芍药汤,取其有补阴之功,而兼行手太阴,以清膀胱之上源,殊非虚寒不禁之比也。
7.《本草正义》:白薇之性,《本经》谓之平,而主治皆温热之邪,则平当作寒,《别录》乃作大寒,当有所本。考《金匮》竹皮大丸云有热者,倍白薇。则白薇为寒是其确证。凡若寒之药多偏于燥,惟白薇则虽亦属寒而不伤阴液精血,故其主治各病,多属血分之热邪,而不及湿热诸证。盖于清热之中,已隐隐含有养阴性质,所以古方多用于妇女。而《别录》有利阴气益精之文,盖亦实有滋阴益精之效力,初非因其能清热而推广言之也。陶隐居称其治惊邪风狂,则邪热去而阴精充,斯正气自旺,亦实有其理,非荒诞之空言可比。此则白薇之寒凉,既不嫌其伤津,又不偏于浊腻,诚清热队中不可多得之品。凡阴虚有热者,自汗盗汗者,久疟伤津者,病后阴液未复而亲热未清者,皆为必不可少之药,而妇女血热,又为恒用之品矣。
8.《本经》: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疼,温疟洗洗,发作有时。
9.《别录》:疗伤中淋露。下水气,利阴气,益精,久服利人。
10.陶弘景:疗惊邪,风狂,zhi病。
11.《要药分剂》:清虚火,除血热。
12.《现代实用中药》:治卒中患者之四肢浮肿,又用于急性热病中末期之灼热及衰弱病之消耗热,肺结核之骨蒸潮热等,有清凉性滋养之效;又用于小溲赤涩、肺热咳嗽等证。
14.《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肾炎、肺结核、尿路感染、水肿等。
【摘录】《中华本草》
- 《本草纲目》白薇
- 《本草备要》白薇
- 《本草便读》白薇
- 《本草乘雅半偈》白薇
- 《本草崇原》白薇
- 《本草从新》白薇
- 《本草撮要》白薇
- 《本草分经》白薇
- 《本草分经》白薇
- 《本草经集注》白薇
- 《本草蒙筌》白薇
- 《本草求真》白薇
- 《本草图经》白薇
- 《本草新编》白薇
- 《本草易读》白薇
- 《本经逢原》白薇
- 《长沙药解》白薇
- 《得配本草》白薇
- 《雷公炮炙论》白薇
- 《雷公炮制药性解》白薇
- 《名医别录》白薇
- 《神农本草经》白薇
- 《中药炮制》白薇
- 《汤液本草》白薇
- 《吴普本草》白薇
- 《新修本草》白薇
- 《药笼小品》白薇
- 《药性切用》白薇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白薇
- 《证类本草》白薇
- 《中药学》白薇
- 《千金翼方》白薇
- 《冯氏锦囊秘录》白薇
- 《顾松园医镜》白薇
- 《医学入门》白薇
相关记载
- 《中药学》:白薇
- 《神农本草经》:白薇
- 《本草纲目》:白薇
- 《雷公炮炙论》:白薇
- 《雷公炮制药性解》:白薇
- 《千金翼方》:白薇
- 《中药炮制》:白薇
- 《本草经集注》:白薇
- 《新修本草》:白薇
- 《吴普本草》:白薇
- 《汤液本草》:白薇
- 《本草备要》:白薇
- 《本草蒙筌》:白薇
- 《冯氏锦囊秘录》:白薇
- 《医学入门》:白薇
- 《本草乘雅半偈》:白薇
- 《本草图经》:白薇
- 《证类本草》:白薇
- 《得配本草》:白薇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白薇
- 《名医别录》:白薇
- 《本草分经》:白薇
- 《本草撮要》:白薇
- 《药性切用》:白薇
- 《本草崇原》:白薇
- 《本草便读》:白薇
- 《顾松园医镜》:白薇
- 《本草求真》:白薇
- 《本草新编》:白薇
- 《本经逢原》:白薇
- 《本草从新》:白薇
白薇
- 白薇【本草纲目】
- 白薇【本草纲目】图文版
- 白薇【中草药图片】
- 白薇【中药基础】
- 白薇【中药图谱】
- 白薇《本草备要》
- 白薇《本草便读》
- 白薇《本草乘雅半偈》
- 白薇《本草乘雅半偈》
- 白薇《本草崇原》
- 白薇《本草崇原》
- 白薇《本草从新》
- 白薇《本草撮要》
- 白薇《本草分经》
- 白薇《本草纲目》
- 白薇《本草经集注》
- 白薇《本草蒙筌》
- 白薇《本草求真》
- 白薇《本草图经》
- 白薇《本草图经》
- 白薇《本草新编》
- 白薇《本草新编》
- 白薇《本草易读》
- 白薇《本草易读》
- 白薇《本经逢原》
- 白薇《得配本草》
- 白薇《冯氏锦囊秘录》
- 白薇《顾松园医镜》
- 白薇《雷公炮制药性解》
- 白薇《雷公炮炙论》
- 白薇《雷公炮炙论》
- 白薇《名医别录》
- 白薇《千金翼方》
- 白薇《神农本草经》
- 白薇《汤液本草》
- 白薇《吴普本草》
- 白薇《新修本草》
- 白薇《药笼小品》
- 白薇《药笼小品》
- 白薇《药性切用》
- 白薇《医学入门》
- 白薇《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白薇《长沙药解》
- 白薇《长沙药解》
- 白薇《证类本草》
- 白薇《证类本草》
- 白薇《中药炮制》
- 白薇《中药学》
- 白薇茶《茶饮保健》
- 白薇膏【方剂大全】
- 白薇煎【方剂大全】
- 白薇散【方剂大全】
- 白薇散《妇人大全良方》
- 白薇汤【方剂大全】
- 白薇汤《妇人大全良方》
- 白薇汤《普济本事方》
- 白薇丸【方剂大全】
- 白薇丸《备急千金要方》
- 白薇丸《博济方》
- 白薇丸《明目至宝》
- 白薇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白薇圆【方剂大全】
- 小白薇【中药大全】
- 白薇贝茶《茶饮保健》
- 白薇冬茶《茶饮保健》
- 白薇简介【中药基础】
- 白薇散方《备急千金要方》
- 白薇芍茶《茶饮保健》
- 催吐白薇【中药大全】
- 蔓生白薇【中药图谱】
- 小白薇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小白薇圆【方剂大全】
- 白薇(寒)《本草分经》
- 白薇车前茶《茶饮保健》
- 白薇地骨茶《茶饮保健》
- 白薇芍药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白薇十味丸【方剂大全】
- 白薇丸加味【方剂大全】
- 补益白薇丸【方剂大全】
- 补益白薇丸《妇人大全良方》
- 加味白薇汤【方剂大全】
- 加味白薇丸【方剂大全】
- 白薇治病验方【中药偏方秘方】
- 白薇种植技术【中药种贮】
- 寒凉药之白薇【中药基础】
- 识别真假白薇【中药鉴别】
- 金城太守白薇丸【方剂大全】
- 金城太守白薇丸《备急千金要方》
- 诏书发汗白薇散《备急千金要方》
- 桂枝黄耆白薇款冬花散【方剂大全】
- 款冬白薇茹(艹虑)丸【方剂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