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钟茵陈
《中华本草》:金钟茵陈
【出处】本品以"金钟茵陈"之名见载于《滇南本草》,《植物名实图考》名阴行草,载云:阴行草"丛生,茎硬有节,褐黑色,有微刺;细叶;花苞似小罂,上有歧,瓣如金樱子形而深绿;开小黄花,略似豆花……滇南谓之金钟茵陈,既肖其实行,亦闻名易晓。"按其形态特征及附图,与本品一致。
【拼音名】Jīn Zhōnɡ Yīn Chén
【别名】黄花茵陈、吊钟草、灵茵陈、吹风草、五毒草、徐毒草、鬼麻油、刘奇奴、铃茵陈、土茵陈、角茵陈、罐儿茶、山茵陈、金花屏、黑茵陈、铁杆茵陈、山芝麻、罐子草、北刘寄奴、节节瓶、草茵陈、壶瓶草、野油麻、山芝麻秧、山油麻、黄头翁、锁草、蜈蚣草、八角茵陈、芝麻蒿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
采收和储藏:8-9月割取全草,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阴行草 一年生草本,高30-70cm。全株密被锈色短毛。根有分枝。茎单一,直立,上部多分枝,稍肯棱角,茎上部带淡红色。叶对生;无柚或具短柄;叶片二回羽状全裂,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约8mm,宽1-2mm。花对生于茎枝上部,成疏总状花序;花梗极短,有1对小苞片,线形;萼筒长1-1.5cm,有10条显着的主脉,萼齿5,长为筒部的1/4-1/3;花冠上唇红紫色,下唇黄色,长2-2.5cm,筒部伸直,上唇镰状弯曲,额稍圆,背部必被长纤毛,下唇先端3裂,褶襞高拢成瓣状,外被短柔毛;雄蕊4,二强,花丝基部被毛,下部与花冠筒合生;花柱长,先端稍粗而弯曲。蒴果宽卵圆形,先端稍扁斜,包于宿存萼内。种子黑色。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及草地上。扁布鞋全国各地。
【化学成份】金钟茵陈全草含3-羟基-16-甲基-十七烷酸(3-hydroxy-16-methylheptadecanoic acid),芹菜素(apigenin),木犀草素(luteol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三十四烷(tetratriacontane),三十五烷(Pentatriacontane)。地上部分含阴行草醇(siphonostegiol),异茶茱萸碱(isocantleyine),黑麦草内酯(loliolide)。精油中成分有α-柠檬烯(α-limonne),1,8-桉叶素(1,8-cineole), 3-甲基-二环[ 2.2.2]辛酮( 3-methyl-bicyclo[2.2.2]octanone),1,顺-2,反-4-三甲基环戊烷( 1,cis-2,trans-4-trimethylcyclopentane),1-己醇(1-hexanol),3-辛醇(3-octanol),癸醛(decanal),1-辛烯-3-醇(1-octen-3-ol),薄荷酮(menthone),异薄荷酮(isomenthone),苯甲醛(benzaldehyde),芳樟醇(linalool),戊基环丙烷(pentylcyclopropane),6-甲基-(E)-3,5-庚二烯-2-酮[6-methyl-(E)-3,5-heptadien-2-one],反-丁香烯(transcaryophyllene),左旋薄荷醇( 1-menthol),胡薄荷酮(pulegone),α-松油醇(α-terpineol),已酸( hexanoic acid),牻牛儿醇( geraniol),苄醇(benzyl alcohol),苯乙醇(phenethyl alcohol),1-苯氧基-2,3-丙二醇(1-Phenoxy-2,3-propanediol), 茴香醛(methoxy benalde-hyde),γ-壬内酯(γ-nonaalactone),柏木醇(cedrol),6,10-二甲基-十一烷-2-酮(6,10-dimethy-2-undecanone),丁香油酚(eugenol),愈创薁醇(guaiol),桉叶醇(eudesmol),4-叔丁基1,2-苯二酚[4-(tert-butyl)benzenediol-1,2),二氢猕猴桃内酯(dihydroactini-diolide),努特卡花柏酮(nootkatone),2,3-二氢苯并呋喃(2,3-dihydrobenZzofuran),驱蛔素(ascaridoe)。
【药理作用】1.保肝利胆作用:阴行草水煎液按10g/kg、5g/kg给小鼠灌胃,用四氯化碳造成肝损伤,阴行草两个剂量组约可降低血清ALT,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灌服阴行草煎剂(6g/kg)或灌服从阴行草中提取的总碱(350mg/kg)和总黄酮(2g/kg)均能明显降低醋酸棉酚引起的大鼠高血清ALT,但对四氯化碳致肝损伤无明显影响。灌服阴行草浓缩煎液对麻醉犬和大鼠有明显的利胆作用。
2.降低血清胆固醇:阴行草水煎液按10g/kg灌胃给药,具有明显的降低正常小鼠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3.抗菌作用:阴行草水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乙型链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和痢疾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毒性】阴行草水煎液一次性灌胃给药130g/kg,2天后有少数小鼠出现轻度腹泻,观察7天小鼠无死亡现象,其最大耐受量为成人临床用量的216.6倍。阴行草总生物碱和总黄酮灌胃,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54±0.23g/kg和17.25±13g/kg。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根,抢水洗净,稍润,切成中段,干燥,筛去灰屑。 饮片性状:茎、叶、花混合的段片状。全体灰褐色,密被锈色或黄白色短柔毛。茎圆形,具对生的分枝痕或叶柄痕,质硬,断面有黄白色髓。叶片皱缩卷曲,破碎,黑绿色或黑褐色。花萼筒状,宿存,黄棕色或黑棕色,有明显的10条纵棱,先端5裂。气微,味淡。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性味】味苦;性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附方】茎叶似蒿,有利湿退黄之功,故以“茵陈”名之。花冠管状唇形,黄色,故曰“金钟”。“铃、角、罐、吊钟、壶瓶”等名义皆同此。《植物名实图考》云:“明行,茵陈,南言无别,宋《图经》谓茵陈有数种,此又其一也。”山芝麻,野油麻等,亦以植株、种子与脂麻相类似得名。
【摘录】《中华本草》
相关记载
金钟茵陈
茵陈
- 茵陈【中药】
- 茵陈【中药大全】
- 茵陈【中药基础】
- 茵陈《本草备要》
- 茵陈《本草便读》
- 茵陈《本草从新》
- 茵陈《本草撮要》
- 茵陈《本草分经》
- 茵陈《本草分经》
- 茵陈《本草分经》
- 茵陈《本草经解》
- 茵陈《本草经解》
- 茵陈《本草求真》
- 茵陈《本草新编》
- 茵陈《本草新编》
- 茵陈《本草易读》
- 茵陈《本草易读》
- 茵陈《顾松园医镜》
- 茵陈《神农本草经》
- 茵陈《外科全生集》
- 茵陈《药鉴》
- 茵陈《药鉴》
- 茵陈《药笼小品》
- 茵陈《药笼小品》
- 茵陈《中药炮制》
- 滇茵陈【中药大全】
- 铃茵陈【中药大全】
- 绵茵陈《本草害利》
- 茵陈蒿【本草纲目】
- 茵陈蒿【本草纲目】图文版
- 茵陈蒿【中草药图片】
- 茵陈蒿【中药大全】
- 茵陈蒿【中药图谱】
- 茵陈蒿《本草乘雅半偈》
- 茵陈蒿《本草乘雅半偈》
- 茵陈蒿《本草崇原》
- 茵陈蒿《本草崇原》
- 茵陈蒿《本草纲目》
- 茵陈蒿《本草经集注》
- 茵陈蒿《本草蒙筌》
- 茵陈蒿《本草图经》
- 茵陈蒿《本草图经》
- 茵陈蒿《本草衍义》
- 茵陈蒿《本草择要纲目》
- 茵陈蒿《本草择要纲目》
- 茵陈蒿《本经逢原》
- 茵陈蒿《得配本草》
- 茵陈蒿《冯氏锦囊秘录》
- 茵陈蒿《雷公炮制药性解》
- 茵陈蒿《雷公炮炙论》
- 茵陈蒿《雷公炮炙论》
- 茵陈蒿《名医别录》
- 茵陈蒿《千金翼方》
- 茵陈蒿《汤液本草》
- 茵陈蒿《新修本草》
- 茵陈蒿《药性切用》
- 茵陈蒿《药征》
- 茵陈蒿《药征》
- 茵陈蒿《医学入门》
- 茵陈蒿《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茵陈蒿《长沙药解》
- 茵陈蒿《长沙药解》
- 茵陈蒿《证类本草》
- 茵陈蒿《证类本草》
- 茵陈解《医学衷中参西录》
- 茵陈解《医学衷中参西录》
- 茵陈酒《保健药膳》
- 茵陈酒《保健药膳》
- 茵陈散【方剂大全】
- 茵陈汤【方剂大全】
- 茵陈汤《备急千金要方》
- 茵陈汤《备急千金要方》
- 茵陈丸《备急千金要方》
- 茵陈丸《备急千金要方》
- 茵陈丸《汤头歌诀》
- 茵陈丸《汤头歌诀》
- 茵陈丸《医方论》
- 茵陈粥【方剂大全】
- 藏茵陈片【肝胆病症中成药】
- 大茵陈汤【方剂大全】
- 大茵陈汤《备急千金要方》
- 山茵陈汤【方剂大全】
- 山茵陈汤《冯氏锦囊秘录》
- 山茵陈丸【方剂大全】
- 小茵陈汤【方剂大全】
- 茵陈蒿汤【方剂大全】
- 茵陈蒿汤《删补名医方论》
- 茵陈蒿汤《伤寒括要》
- 茵陈蒿汤《伤寒寻源》
- 茵陈蒿汤《伤寒寻源》
- 茵陈蒿汤《汤头歌诀》
- 茵陈蒿汤《汤头歌诀》
- 茵陈蒿汤《医方考》
- 茵陈蒿汤《医方论》
- 茵陈蒿汤《医学心悟》
- 茵陈蒿汤《医宗金鉴》
- 茵陈蒿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茵陈蒿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茵陈蒿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茵陈蒿证《医学摘粹》
- 茵陈蒿证《医学摘粹》
- 藏茵陈胶囊【肝胆病症中成药】
- 草果茵陈汤【方剂大全】
- 甘草茵陈汤【方剂大全】
- 和中茵陈汤【方剂大全】
- 黄白茵陈汤【方剂大全】
- 黄耆茵陈散【方剂大全】
- 加味茵陈汤【方剂大全】
- 酒煮茵陈汤【方剂大全】
- 苓术茵陈汤【方剂大全】
- 茵陈车前饮【方剂大全】
- 茵陈车前饮【偏方】
- 茵陈车前饮【食物解毒偏方】
- 茵陈的由来【医药典故】
- 茵陈地黄汤【方剂大全】
- 茵陈防己汤【方剂大全】
- 茵陈茯苓汤【方剂大全】
- 茵陈茯苓汤《医方考》
- 茵陈公英汤【方剂大全】
- 茵陈公英汤《保健药膳》
- 茵陈公英汤《保健药膳》
- 茵陈蒿汤方《伤寒论》
- 茵陈蒿汤方《伤寒明理论》
- 茵陈蒿汤方《伤寒明理论》
- 茵陈蒿汤方《伤寒杂病论》
- 茵陈蒿汤方《医宗金鉴》
- 茵陈蒿汤方《医宗金鉴》
- 茵陈蒿汤证《临证实验录》
- 茵陈蒿汤证《临证实验录》
- 茵陈理中汤《伤寒括要》
- 茵陈术附汤【方剂大全】
- 茵陈术附汤《医学心悟》
- 茵陈四苓汤【方剂大全】
- 茵陈四逆汤【方剂大全】
- 茵陈四逆汤《伤寒括要》
- 茵陈四逆汤《医方考》
- 茵陈五苓散【方剂大全】
- 茵陈五苓散《冯氏锦囊秘录》
- 茵陈五苓散《金匮悬解》
- 茵陈五苓散《仁术便览》
- 茵陈五苓散《退思集类方歌注》
- 茵陈五苓散《医方考》
- 茵陈五苓散《医学心悟》
- 茵陈五苓散《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茵陈五苓散《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茵陈栀子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黄疸茵陈颗粒【肝胆病症中成药】
- 理中加茵陈汤【方剂大全】
- 三物茵陈蒿汤【方剂大全】
- 泻利药之茵陈【中药基础】
- 茵陈赤小豆汤【方剂大全】
- 茵陈蒿大黄汤【方剂大全】
- 茵陈五苓散方《医宗金鉴》
- 柴胡茵陈五苓散【方剂大全】
- 茯苓栀子茵陈汤【方剂大全】
- 华佗三试茵陈蒿【医药典故】
- 金钱败酱茵陈茶《保健药膳》
- 金钱败酱茵陈茶《保健药膳》
- 苓甘栀子茵陈汤【方剂大全】
- 麻黄茵陈醇酒汤【方剂大全】
- 三乌茵陈汤加味【方剂大全】
- 茵陈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别】
- 茵陈栀子大黄汤《医方考》
- 筋骨挛急—茵陈酒【偏方】
- 阳明病茵陈蒿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阳明病茵陈蒿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茵陈四苓散的应用《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茵陈四苓散的应用《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五苓散附茵陈五苓散《医宗金鉴》
- 茵陈酒(风疾诸病)【百病药酒】
- 茵陈酒(关节酸痛)【偏方】
- 茵陈蒿(附:铃茵陈)《中药学》
- 藏茵陈胶囊(德天药业)【肝胆病症中成药】
- 茵陈蒿证十一 太阴十二《伤寒悬解》
- 黄疸茵陈颗粒(佛慈制药)【肝胆病症中成药】
- 茵陈蒿证二十八 阳明七十九《伤寒悬解》
- 发黄:第二十五茵陈蒿汤调五苓散《河间伤寒心要》
- 茵陈蒿汤六十四 方见《伤寒·太阴》《金匮悬解》
茵陈 知识
- 茵陈【中医知识】
- 华佗三试茵陈蒿【中医知识】
- 三月茵陈四月蒿【中医知识】
- 三月茵陈宜养生【中医知识】
- 亦药亦菜话茵陈【中医知识】
- 茵陈善治湿温病【医案心得】
- 茵陈食用法5款【中医知识】
- 阳明病茵陈蒿汤证【医案心得】
- 茵陈 中药诗赏析【中医知识】
- 治肝病良药藏茵陈【中医知识】
- 茵陈的副作用-茵陈中毒解救【中医知识】
- 茵陈伪品——牛至(NiuZhi)【中医知识】
- 方药配伍对茵陈蒿汤中绿原酸溶出率有影响【中医知识】
- 茵陈(Yinchen)HerbaArtemisiaeCaplllarls【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