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蓟
- 目录
- 《本草纲目》小蓟
- 《本草便读》小蓟
- 《本草新编》小蓟
- 《本经逢原》小蓟
- 《得配本草》小蓟
- 《滇南本草》小蓟
- 《食疗本草》小蓟
- 《中药炮制》小蓟
-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蓟
- 《中药大辞典》小蓟
- 《中华本草》小蓟
- 《中国药典》小蓟
《本草纲目》小蓟
「释名」亦名虎蓟(大蓟)、猫蓟(小蓟)、马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千针草、野红花。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
3、崩中下血。用大、小蓟根一升,泡在酒一斗中,经过五天,取酒常饮适量。亦可用酒煎蓟根服或用生蓟捣汁温服。又方:小蓟茎、叶,洗净,切细,研汁一碗,加生地黄汁一碗,白术半两,共煎到五成汁,温服。
4、小产流血过多。用小蓟根、叶,益母草各五两,加水二大碗煎成一小碗,分二次服,一日服完。
引用:《本草纲目》大蓟、小蓟
《本草便读》小蓟
小蓟图片
破血行瘀.入心肝苦凉无毒.通淋治浊.走太阳分利有功.大蓟图片则散力较优.消痈则功能为胜.(小蓟功专破血治淋.心与小肠膀胱之药.大蓟则略带辛味.虽能消痈.亦不过因其散血之用.苦凉之性皆同.所用之根亦一.惟茎叶之大小有异耳.大小蓟两种花叶皆相似.叶皆有刺.大蓟生山谷高阜处.小蓟生平泽低洼处.以此推想.则小蓟之破血利水.又胜于大蓟矣.)
引用:《本草便读》小蓟
《本草新编》小蓟
大、小蓟,味甘、苦,气凉,无毒。入肺、脾二经。破血止血甚奇,消肿安崩亦效,去毒亦神,但用于初起之血症,大得奇功,而不能治久伤之血症也。盖性过于凉,非胃所喜,可以降火,而不可以培土故耳。
或问大、小蓟,皆是止血圣药,一时急症,用鲜尤佳。倘无鲜者,干者亦可用乎?夫鲜者难遽得,势必用干者矣。但必须将大、小蓟用水先煎取汁,然后煎补血、生血、止血之药,同饮才妙,不比鲜者,捣汁即可用也。
或问大、小蓟同是血分之品,毕竟何胜?二者较优劣。大蓟不如小蓟之佳。小蓟用一两者,大蓟必须加五钱,其功用实未尝殊也。
或问大、小二蓟,北人以之治吐血多功,南人以之往往鲜效,何也?盖二蓟过于寒凉,北人秉性刚强,非患热症,不易吐血;南人柔弱,不必犯热,即能吐血也,故宜北而不宜于南。
然而,北人不因热而致吐血者,服之未必相宜;南人偶因热而致吐血者,服之未必不相宜也。
或问大、小蓟,即分大小,毕竟功效亦别,岂尽同而无异乎?曰∶同者止血,异者止热也。
大蓟止热,而小蓟则力不胜。故遇热症,不妨用大蓟一二钱,使热退而不动血耳。
引用:《本草新编》大蓟、小蓟
《本经逢原》小蓟
花甘温,根微凉,无毒。
发明 大蓟、小蓟皆能破血,大蓟根主女子赤白沃下,止吐血鼻衄,凉而能行,行而带补,兼疗痈肿。小蓟根专于破血,不能消肿,有破宿生新之功,吐血血崩之用,但其力微,只可退热,不似大蓟能破瘀散毒也。《丹方》治吐血不止,用小蓟、山楂、生地一服即止,止中寓泻,劫剂中之良法。近世医师咸用其花,总取散血之义。然其性皆下行,故脾胃虚弱,泄泻少食者忌用。
引用:《本经逢原》大蓟、小蓟
《得配本草》小蓟
《滇南本草》小蓟
小蓟图片,二月生苗,叶嫩色黄,高二、三尺许,开红、蓝花,有刺,俗呼为鸡脚刺,处处有之。气味甘,温,无毒。根养精保血,破宿血、生新血、暴下血,全疮或血崩。捣汁服之立瘥。作菜食,除风热。夏月烦热不止,取汁服之可解。
──模板卷四
引用:《滇南本草》小蓟
《食疗本草》小蓟
(一)小蓟根∶主养气。取生根叶,捣取自然汁,服一盏,立佳。〔证〕
(二)又,取菜煮食之,除风热。〔证〕
(三)根主崩中。又,女子月候伤过,捣汁半升服之。〔证〕
(四)叶只堪煮羹食,甚除热风气。〔心〕
(五)又,金创血不止, 叶封之即止。〔心·证〕
(六)夏月热,烦闷不止∶捣叶取汁半升,服之立瘥。〔证〕
引用:《食疗本草》蓟菜(小蓟)
《中药炮制》小蓟
『常用名』白丹参
『产地』湖南、湖北、江苏、江西等地。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去杂质,洗净,冬季用温水浸20分钟,春、夏、秋用冷水浸10分钟,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1分厚横片,晒干。
『用量』6~9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引用:《中药炮制》小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