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李仁
- 目录
- 《中国药典》郁李仁
- 《中药大辞典》郁李仁
- 《中华本草》郁李仁
- 《本草备要》郁李仁
- 《本草便读》郁李仁
- 《本草乘雅半偈》郁李仁
- 《本草崇原》郁李仁
- 《本草从新》郁李仁
- 《本草撮要》郁李仁
- 《本草分经》郁李仁
- 《本草害利》郁李仁
- 《本草蒙筌》郁李仁
- 《本草图经》郁李仁
- 《本草新编》郁李仁
- 《本草衍义》郁李仁
- 《本草易读》郁李仁
- 《本草择要纲目》郁李仁
- 《本经逢原》郁李仁
- 《得配本草》郁李仁
- 《滇南本草》郁李仁
- 《雷公炮炙论》郁李仁
- 《雷公炮制药性解》郁李仁
- 《神农本草经》郁李仁
- 《食疗本草》郁李仁
- 《汤液本草》郁李仁
- 《药笼小品》郁李仁
- 《药性切用》郁李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郁李仁
- 《证类本草》郁李仁
- 《中药学》郁李仁
- 《千金翼方》郁李仁
- 《冯氏锦囊秘录》郁李仁
- 《医学入门》郁李仁
《中国药典》:郁李仁
【拼音名】Yù Lǐ Rén
【英文名】SEMEN PRUNI
【别名】小李仁、大李仁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欧李(酸丁、小李红)Prunus humilis Bunge.、郁李(赤李子)Prunus japonica Thunb.或长柄扁桃Prunus pedunculata Maxim.的干燥成熟种子。前二种习称“小李仁”,后一种习称“大李仁”。夏、秋二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干燥。
【性状】小李仁:呈卵形,长5~8mm,直径3~5mm。表面黄白色或浅棕色,一端尖,另端钝圆。尖端一侧有线形种脐,圆端中央有深色合点,自合点处向上具多条纵向维管束脉纹。种皮薄,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微苦。
大李仁:长6~10mm,直径5~7mm,表面黄棕色。
【鉴别】取本品粉末0.5g,置具塞试管中,加5%硫酸溶液3ml,充分混合。试管中悬挂一条三硝基苯酚试纸(勿使滤纸条与溶液接触),塞紧,将试管置40~50℃水浴中,10分钟后试纸条由黄色变为红色。
【含量测定】取本品粗粉约20g,精密称定,置凯氏烧瓶中,加水150ml,立即密塞,静置2小时,连接冷凝管,通水蒸气蒸馏,馏出液导入水10ml与氨试液2ml的吸收液中,接收瓶置冰浴中冷却,至馏出液达200ml时停止蒸馏。馏出液中加碘化钾试液2ml,立即用硝酸银滴定液(0。1mol/L)缓缓滴定,至溶液显出的黄白色浑浊不消失。每1ml硝酸银滴定液(0。1mol/L)相当于91。48mg的苦杏仁苷(C20H27NO11)。
本品含苦杏仁苷(C20H27NO11)不得少于1。5%。
【炮制】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性味】辛、苦、甘,平。
【归经】归脾、大肠、小肠经。
【用法用量】6~9g。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备注】(1)用于肠燥便秘。常配合火麻仁、瓜蒌仁同用。对水肿腹满、二便不利者,常用以配生苡仁、冬瓜皮等同用。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郁李仁
【出处】《本经》
【拼音名】Yù Lǐ Rén
【别名】郁子(《医心方》),郁里仁(《珍珠囊》),李仁肉(《药材学》)。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郁李、欧李或长梗郁李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取核,再去壳,取出种仁。
【原形态】①郁李(《本经》),又名:英梅(《尔雅》),爵李(《本经》),白橡(《说文》),雀李、车下李(《吴普本草》),山李、爵梅(《广雅》),样藜(《滇南本草》),千金藤(《医学正传》),秧李、穿心梅(《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侧李。
落叶灌木,高1~1.5米。树皮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条纹;幼枝黄棕色,光滑。叶互生;叶柄长2~3毫米,被短柔毛;托叶2枚,线形,呈篦状分裂,早落;叶片通常为长卵形或卵圆形,罕为卵状披针形,长5~6厘米,宽2.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具不整齐之重锯齿,背面沿主脉具短柔毛。花先叶开放,2~3朵簇生;花梗长2~5毫米,有棱,散生白色短柔毛,基部为数枚茶褐色的鳞片包围,鳞片长圆形,密被锈色绒毛,有细齿;花萼5,基部成浅萼筒,先端锐尖,边缘疏生乳突状锯齿,网脉明显;花瓣5,浅红色或近白色,具浅褐色网纹,斜长圆形,边缘疏生浅齿;雄蕊多数,花药圆形或略呈方形,花丝不等长;雌蕊1,子房长圆形,1室,花柱被柔毛。核果近圆球形,暗红色。花期5月。果期6月。
生长在向阳山坡、路旁或小灌木丛中。分布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等地。
本植物的根(郁李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②欧李(《异域录》),又名:酸丁(《热河志》),乌拉柰、欧梨。
落叶灌木,高1~1.5米。多分枝,小枝被柔毛。叶互生;叶柄长约2毫米;叶片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5~5厘米,宽约2厘米,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浅细锯齿,两面均光滑,间或在叶背面沿主脉散生短柔毛。花与叶同时开放,单生或2朵并生;花梗长6~8毫米,光滑;花萼5;花瓣5,白色或稍近粉红色,上具较深的同色网纹,长倒卵形至倒卵形;雄蕊多数,花药长圆形至宽线形,花丝不等长;雌蕊1,子房1室,花柱无毛。核果球形。成熟时鲜红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长于向阳山坡上。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③长梗郁李
形态与郁李相似,主要不同点为花梗较长,长达1.5厘米以上。
分布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等地。
【生境分布】主产辽宁、河北、内蒙古等地。
【性状】干燥的成热种子,略呈长卵形,长5~7毫米,中部直径3~5毫米。表面黄白色、黄棕色或深棕色,由基部向上,具纵向脉纹。顶端锐尖,基部钝曲,中间有圆脐。种皮薄,易剥落,种仁两瓣,白色,带油性。气微,味微苦。以颗粒饱满、淡黄白色、整齐不碎、不出油、无核壳者为佳。
【化学成份】郁李种子含苦杏仁甙、脂肪油58.3~74.2%、挥发性有机酸、粗蛋白质、纤维素、淀粉、油酸。又含皂甙0.96%及植物甾醇、维生素B1,茎皮含鞣质6.3%、纤维素24.94%。叶含维生素C-7.30毫克%。
欧李果实含果糖5.2%。截形榆叶梅含氢氰酸,花含维生素C-125.7毫克%。
【炮制】筛去泥屑,淘净,拣净杂质和碎壳,晒干,用时捣碎。
《雷公炮炙论》:"凡采得(郁李仁),先汤浸,然,削上尖,去皮令净,用生蜜浸一宿,漉出阴干,研如膏用。"
【性味】辛苦甘,平。
①《本经》:"味酸,平。"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
④《蜀本草》:"甘酸。"
【归经】入脾、大小肠经。
①张元素:"入脾经气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大肠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太阴、手阳明、手太阳经。"
④《本草新编》:"入肝、胆二经。"
【功能主治】润燥,滑肠,下气,利水。治大肠气滞,燥涩不通,小便不利,大腹水肿,四肢浮肿,脚气。
②《药性论》:"治肠中结气,关格不通。"
③《食疗本草》:"破癖气,下四肢水。"
④《日华子本草》:"通泄五脏,膀胱急痛,宣腰胯冷脓,消宿食,下气。"
⑥李杲:"专治大肠气滞,燥涩不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注意】阴虚液亏及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疏》:"津液不足者,慎勿轻用。"
②《得配本草》:"大便不实者禁用。"
【附方】①治风热气秘:郁李仁(去皮、尖,炒)、陈橘皮(去白,酒一盏煮干)、京三棱【炮制】各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空心煎熟水调下。(《圣济总录》郁李仁散)
②治产后肠胃燥热,大便秘涩:郁李仁(研如膏)、朴硝(研)各一两,当归(切、焙)、生干地黄(焙)各二两。上四味,将二味粗捣筛,与别研者二味和匀。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未通更服。(《圣济总录》郁李仁饮)
③治肿满小便不利:陈皮、郁李仁、槟榔,茯苓、白术各一两,甘遂五钱。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下。(《世医得效方》郁李仁散)
④治脚气肿满喘促,大小便涩:郁李仁半两(去皮研),粳米三合,蜜一合,生姜汁一蚬壳。上先煮粥临欲熟,入三味搅令匀,更煮令熟,空心食之。(《圣惠方》郁李仁粥)
⑤治水肿胸满气急:郁李仁(炒)、桑根白皮(炙锉),赤小豆(炒)各三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炒)二两,紫苏一两半,茅根(切)四两。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三盎,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圣济总录》郁李仁汤)
⑥治血分、气血壅涩,腹胁胀闷,四肢浮肿,坐卧气促:郁李仁、牵牛子各一两,槟榔、干地黄各三分,桂、木香、青橘皮、延胡索各半两。上为细末,食前温酒调下二钱。(《鸡蜂普济方》郁李仁散)
⑦治卒心痛:郁李仁三七枚,烂嚼,以新汲水下之,饮温汤尤妙;须臾痛止,却煎薄荷盐汤热呷之。(姚和众)
⑧治积年上气,咳嗽不得卧:郁李仁一两。用水一升,研如杏酪,去滓,煮令无辛气,次下酥一枣许,同煮热,放温顿服之。(《圣济总录》郁李仁煎)
⑨治血汗:郁李仁研细,每服一钱匕,研鹅梨汁调下。(《圣济总录》如圣散)
【各家论述】①《纲目》:"郁李仁甘苦而润,其性降,故能下气利水。按《宋史·钱乙传》云,一乳妇因悸而病,既愈,目张不得瞑。乙曰,煮郁李酒饮之使醉,即愈。所以然者,目系内连肝胆,恐则气结,……郁李去结,随酒入胆,结去……,目则能瞑矣。此盖得肯綮之妙者也。"
②《本草经疏》:"郁李仁,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者,《经》曰,诸湿肿满,皆属脾土,又曰,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脾虚而湿热客之,则小肠不利,水气泛溢于面目四肢,辛苦能润热结,降下善导癃闭,小便利则水气悉从之而出矣。""郁李仁,性专降下,善导大肠爆结,利周身水气,然而下后多令人津液亏损,燥结愈甚,乃治标救急之药。"
③《本革新编》:"郁李仁,入肝、胆二经,去头风之痛。又入肺,止鼻渊之流涕。消浮肿,利小便,通关格,破血润燥,又其余技。虽非常施之品,实为解急之需。关膈之症,最难开关,郁李仁善入肝,以调逆气,故能达上下,不可不备也。"
④《木草求真》:"郁李仁,世人多合胡麻同用,以为润燥通便之需,然胡麻功止润燥、暖中、活血,非若郁仁性润,其味辛甘与苦,而能人脾下气,行水破血之剂也。故凡水肿癃急便闭,关格不通,得此体润则滑,味辛则散,味苦则降,与胡麻实异,而又可以相须为用。"
【备注】上述品种,商品习称"小李仁"。另外,在甘肃、内蒙古、河北、山东、辽宁等少数地区,还产一种"大李仁",亦作郁李仁使用。大李仁为蔷薇科植物山樱桃(参见"山樱桃’条)或截形榆叶梅干燥的成熟种子,外形较大,长径6~10毫米,短径5~7毫米,表面黄棕色,余与小李仁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郁李仁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拼音名】Yù Lǐ Rén
【英文名】Chinese Dwarf Cherry Seed Dwarf Flowering Cherry Seed Longstalk Peach Seed, Seed of Chinese Dwarf Cherry, Seed of Bunge Cherry,Seed of Dwarf Flowering Cherry, Seed of Chinese Bushcherry, Seed of Down
【别名】郁子、郁里仁、李仁肉、郁李、英梅、爵李、白棣、雀李、车下李、山李、爵梅、样藜、千金藤、秧李、穿心梅、侧李、欧李、酸丁、乌拉柰、欧梨。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郁李、欧李、榆叶梅、长梗扁桃等的种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erasus japonica(Thunb.)Lois[Prunus japonica Thunb.]2.Cerasus humilis(Bge.)Sok.[Prunus humilis Bge.]3.Amygdalus triloba(Lindl.)Ricder[Prunus triloba Lindl.]4.Amygdalus pedunculata Pall.[Prunus pedunculata(Pall.)Maxin.]
采收和储藏:5月中旬至6月初当果实呈鲜红色后采收。
【原形态】1.郁李,落叶灌木,高1-1.5m。树皮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条纹;幼枝黄棕色,光滑。叶互生;叶柄长2-3mm,被短柔毛;托叶2枚,线形,早落;叶片通常为长卵形或卵圆形,稀为卵状披针形,长3-7cm,宽1.5-2.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缺刻状尖锐重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脉上无毛或有稀疏柔毛。花先叶开放或花叶同开,1-3朵簇生,花梗长5-10mm,有棱;萼筒陀螺形,长宽近相等,无毛,萼片椭圆形;雄蕊约1cm;核表面光滑。花期5月,果期7-8月。
2.欧李,落叶灌木,高0.4-1.5m。小枝灰褐色或棕色,被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2-4mm,无毛或被疏稀柔毛;托叶线形,长5-6mm,边缘有腺体;叶片倒卵状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2.5-5cm,宽1-2cm,中部以上最宽,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单细锯齿或重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无毛或被稀疏柔毛。花与叶同时开放,单生或2-3朵簇生;花梗长5-10mm,被疏稀短柔毛;萼筒长宽相等,外面被稀疏柔毛,萼片三角卵圆形,先端急尖或圆钝;花瓣白色或粉红色,长圆形或倒卵形;雄蕊30-50;花柱与雄蕊近等长,无毛。核果成熟后近球形,红色或紫红色,直径1.5-1.8cm;核表面除背部两侧外无梭纹。花期4-5月。果期6-10月。
3.榆叶梅 落叶灌木,稀小乔木,高2-3m。幼枝无毛或微被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5-10mm,被短柔毛;叶片宽椭圆形至倒卵形,长2-6cm,宽1.5-3cm,先端短渐尖,常3裂,基部宽楔形,上面被疏柔毛或无毛,下面被短柔毛,边缘具粗锯齿或重锯齿。花1-2朵,腋生,先于叶开放,直径2-3cm;花梗长4-8mm;萼筒宽钟形,无毛或幼时微被毛;萼片5,卵形,长6-10mm先端圆钝,有时微凹;雄蕊25-30,短于花瓣;子房密被短柔毛,花柱稍长于雄蕊。果实近球形,直径1-1.8cm,先端具小尖头,红色,外被短柔毛;果肉薄,成熟时开裂;核近球形,具厚硬壳,两侧几不压扁,先端圆钝,表面具不整齐的网纹。花期4-5月,果期5-7月。
4.长梗扁桃 本种与上种形态相似,但灌木较矮小,高仅1-2m;叶片先端常不分裂,边缘具不整齐粗锯齿;核宽卵形,先端具小突尖头,表面平滑或稍有皱纹。花期5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郁李生长在向阳山坡、路旁或小灌木丛中。
2.欧李生于海拔100-1800m的向阳山坡沙地,山地灌丛中或庭园栽培。
3.生于山坡、沟旁灌木林中或林缘。
4.生于向阳坡地及草原。
资源分布:1.郁李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东、浙江等地。
2.欧李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等地。
3.榆叶梅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4.分布于内蒙古、宁夏。
【栽培】1.生物学特性 性喜光对气候条件要求不严,在冬季-15℃下能自然越冬;夏季40℃时,若水分充足,也有安全度过高温。耐旱,喜湿润,忌涝。对土壤适应性较强,砂质壤土、粘质、黄土均可,因吸收根系分布较浅,故以保水保肥力较强的粘质壤土为佳。
栽培技术 用种子或分株繁殖。种子繁殖:春播在2月下旬至3月中下旬,秋播在9月至12月中旬。以秋播为好,播后,可借助冬季低温,使核壳破裂,利于发芽,并减少层积手续。播种时,在整好的苗床上,按15cm开沟,深4-5cm,每隔5cm点播1粒种子,播种量每1hm\2 75-150kg,播后覆盖细土,厚为种子直径的3-4倍,保持土壤湿润。苗高6cm时,按行距15cm,株距10cm间苗。当年冬前或翌年春皆可移栽。分株繁殖:掘取母株,于春季将根蘖分开,每一株可分苗3-5株,然后按行距1.2m、株距1m开穴栽种,栽后填土、压实、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田间管理:幼草生长期间,注意中耕除草,并在5月中旬、7月上旬和9月下旬,在中耕后施用稀薄烘水1次。成年树在生长周期中,中耕除草2次,分别在5月下旬和11月进行,中耕除草宜浅不宜深,以免损伤土壤表层的吸收根系,每年在花芽将萌芽时、采果后、落叶各追施1次人粪尿或磷钾肥。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缩叶病,防治须以波美5度石硫合剂在萌芽展叶前喷施1次,秋季落叶后喷30-50倍硫酸铜液1次,翌年早春再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1次,喷药后,如仍有少数病叶出现,应及时摘除,集中烧毁。虫害有梨小食心虫为害。防治应及时修剪受害虫梢,去除落地虫果。此外,在建立郁李园时,应可能远离桃、李、梨等果园。
【性状】性状鉴别 1.郁李仁 种子卵形或圆球形,长约7mm,直径约5mm。种皮淡黄白色至浅棕色。先端尖,基部钝圆。尖端处有一线形种脐,合点处深棕色,直径约1mm,自合处散出多条棕色维管束脉纹。种脊明显。种皮薄,温水浸泡后,种皮脱落,内面贴有白色半透明的残余胚乳;子叶2片,乳白色,富油质。气微,味微苦。
2.欧李仁 种子卵形至长卵形,少数圆球形,长6-7mm,直径3-4mm。种皮黄棕色。合点深棕色,直径约0.7mm。.3.榆叶梅仁 种子圆锥形,长7-8mm,直径约6mm。种皮红棕色,具皱纹。合点深棕色,直径约2mm。
4.长梗扁桃形 种子圆锥形,长8-9mm,直径约6mm。种皮红棕色,具皱纹。合点深棕色,直径约2mm。
显微鉴定 1.郁李仁 种皮表面观:种子中部种皮表皮细胞圆形、长多角形、椭圆形直径54-137μm,具细胞间隙;石细胞单个散在或2-3个相连,类圆形、长圆形,直径32-98μm,侧壁边缘略呈波浪状弯曲,均匀增厚,约5.5μm,侧壁孔沟较稀疏,形成大小不整齐的齿状壁,底壁纹孔不明显。近尖端处石细胞排列较紧密,椭圆形、类圆形、多角形、长多角形,直径25-51μm,侧壁厚6-16μm,孔沟较密,有的可见纹孔。合点处表皮细胞多角形,直径18-31μm;石细胞较小,单个散在或2-6个聚集,多角形、类圆形,直径12-41μm,侧壁厚约5.5μm,孔沟明显,胞腔类多角形、椭圆形。种子中部横切面:内胚乳细胞约11层。
2.欧李仁 种皮表面观:种子中部种皮表皮细胞类长方形、椭圆形,直径44-138μm,细胞间隙细小;石细胞单个散在或2-4个相连,椭圆形、圆形、长卵圆形,长28-100(-119)μm,宽30-57μm,焦距上调可见到石细胞上部形成环状圈,层纹明显,焦距下调,可见侧壁,厚4-8μm,孔沟较稀疏,分布不均匀,形成大小不整齐的齿状壁,底壁近无纹。近尖端处石细胞排列较紧密,多角形、类多角形、类圆形、类长圆形、类三角形,有的一端狭尖,长38-62μm,宽31-49μm,侧壁厚7-13μm,孔沟较密,有的可见纹孔。合点处表皮细胞较小,多角形,直径18-31μm;石细胞较小,单个散在或2-4个聚集,分布均匀,多角形、类圆形,直径20-35μm,侧壁厚5-7(-10)μm,孔沟多不明显,纹孔近无,有的胞腔较小,圆形、椭圆形。种子中部及尖端处种皮薄壁细胞中多含草酸钙簇晶。
3.榆叶梅仁 种皮表面观:种子中部种皮细胞长多角形、长圆形,直径44-117μm,具细胞间隙,较小;石细胞单个散在或2-8个相连,有的多至25个,圆形、椭圆形,长57-94μm,宽31-63μm,侧壁厚3-7μm,孔沟较密,较宽,形成大小不整齐的齿状壁,底壁纹孔较少。近顺端处石细胞多个相连,类长方形、多角形、长椭圆形、三角形,长至57μm,宽至25μm,侧壁厚4-12μm,孔沟较稀疏,种皮薄壁细胞中偶见草酸钙簇晶。合点处表皮细胞较大,类多角形,直径至51μm;石细胞,单个或2-6个相连,排列较疏松,类多角形、类圆形,直径11-44μm,侧壁厚约6μm,孔沟明显。
4.长柄扁桃仁 种子中部表皮石细胞类圆形、长圆形,直径50-125μm,具细胞间隙;石细胞单个散在或2-6个相连,圆形、长圆形,直径31-68μm,侧壁厚约7μm,孔沟较细密,形成整齐的齿状壁,底壁纹孔较少。近尖端处石细胞排列较紧密,类长方形、椭圆形、类圆形、类三角形,长32-75μm,宽25-50μm,侧壁均匀增厚,约10μm,孔沟深而密,成整齐的齿状缺刻。合点处表皮细胞较大,类长方形、类圆形,长31-65μm,宽约31μm,石细胞2-8个相连,排列较疏松,类圆形,直径18-38μm,侧壁厚约8μm,孔沟明显,胞腔较小,多角形、圆形。种子中部及尖端处种皮薄壁细胞中多含草酸钙簇晶。
【化学成份】1.郁李 种子含苦杏仁甙(amygdalin)1.82%,并检测出郁李仁甙(prunuside)A、B,还分离到2种蛋白质成分IR-A和IR-B,具有抗炎镇痛药理活性。新鲜果实含蔷薇甙(multiflonin)A、B,即是郁李仁甙A、B,熊果酸(ursol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阿福豆甙(afzelin)山柰甙(kaempferitrin),野蔷薇甙(multinoside)A。
2.欧李 种子含苦杏仁甙2.25%,并检测出郁李仁甙A、B。
3.长梗郁李 种子含苦杏仁甙2.30%,并检测出郁李仁甙A、B。
4.毛叶欧李 种子含苦杏仁甙2.30%,定性检出郁李仁甙A、B。
【药理作用】1.泻下作用 郁李仁所含的郁李仁甙对实验有强烈泻下作用。其泻下作用机制类似番泻甙,均属大肠性泻剂。但亦有证明,郁李仁水提取物及其脂肪油给小鼠灌胃有极显着的促进小肠运动作用。郁李仁种子的50%水煎剂能明显缩短燥结型便密模型小鼠排便时间,排便次数明显增加。
2.抗炎镇痛作用 从郁李仁中提取的蛋白成分IR-A和IR-B静脉给药有抗炎和镇痛作用。对角叉菜胶性足跖肿胀,IR-A的抑制作用ED/50为14.8mg/kg;IR-B为0.7mg/kg。此外,小鼠扭体法表明IR-A和IR-B在5mg/kg静脉注射时都具有明显镇痛作用。IR-A和IR-B从郁李仁中提取的得率分别为3%和0.4%。
【鉴别】1.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加甲醇制成0.3g/ml溶液,于45℃水浴中温浸30min后离心,上清液供点样,以苦杏仁甙、郁李仁甙A、郁李仁B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先以氯仿-甲醇-甲酸(2:1:0.4)展开,展距9cm,挥发干溶剂后,二次以氯仿-甲醇(20:1)展开,展距18cm,挥干溶剂,以碘蒸气显色,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2.取本品数粒,捣碎,立即置小试管中,加水少量润湿,试管中悬挂苦味酸试纸后密塞,置50℃温水浴中约5-10min,试纸显砖红色。(检查氢氰酸)
【炮制】筛去泥屑,淘净,拣净杂质和碎壳,晒干,用时捣碎;凡采得(郁李仁),先汤浸,然,削上尖,去皮令净,用生蜜浸一宿,漉出阴干,研如膏用。
【性味】辛;苦甘;平;无毒
【归经】脾;肝;胆;大肠;小肠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注意】阴虚液亏及孕妇慎服。忌牛、马肉。
【各家论述】1.《本草纲目》:郁李仁甘苦而润,其性降,故能下气利水。按《宋史·钱乙传》云,一乳妇因悸而病,既愈,目张不得瞑。乙曰,煮郁李酒饮之使醉,即愈。所以然者,目系内连肝胆,恐则气结,郁李去结,随酒入胆,结去,目则能瞑矣。此盖得肯綮之妙者也。
2.《本草经疏》:郁李仁,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者,《经》曰,诸湿肿满,皆属脾土,又曰,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脾虚而湿热客之,则小肠不利,水气泛溢于面目四肢,辛苦能润热结,降下善导癃闭,小便利则水气悉从之而出矣。郁李仁,性专降下,善导大肠燥结,利周身水气,然而下后多令人津液亏损,燥结愈甚,乃治标救急之药。
3.《本草新编》:郁李仁,入肝、胆二经,去头风之痛。又入肺,止鼻渊之流涕。消浮肿,利小便,通关格,破血润燥,又其余技。虽非常施之品,实为解急之需。关膈之症,最难开关,郁李仁善入肝,以调逆气,故能达上下,不可不备也。
4.本草求真:郁仁李,世人多合胡麻同用,以为润燥通便之需,然胡麻功止润燥、暖中、活血,非若郁仁性润,其味辛甘与苦,而能入脾下气,行气破血之剂也。故凡水肿癃急便闭,关格不通,得此体润则滑,味辛则散,味苦则降,与胡麻实异,而又可以相须为用。
5.《神农本草经》: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利小便水道。
6.《药性论》:治肠中结气,关格不通。
7.《食疗本草》:破癖气,下四肢水。
8.《日华子本草》:通泄五脏,膀胱急痛,宣腰胯冷脓,消宿食,下气。
9.《珍珠囊》:破血润燥。
10.李杲:专治大肠气滞,燥涩不通。
【摘录】《中华本草》
- 《本草备要》郁李仁
- 《本草便读》郁李仁
- 《本草乘雅半偈》郁李仁
- 《本草崇原》郁李仁
- 《本草从新》郁李仁
- 《本草撮要》郁李仁
- 《本草分经》郁李仁
- 《本草害利》郁李仁
- 《本草蒙筌》郁李仁
- 《本草图经》郁李仁
- 《本草新编》郁李仁
- 《本草衍义》郁李仁
- 《本草易读》郁李仁
- 《本草择要纲目》郁李仁
- 《本经逢原》郁李仁
- 《得配本草》郁李仁
- 《滇南本草》郁李仁
- 《雷公炮炙论》郁李仁
- 《雷公炮制药性解》郁李仁
- 《神农本草经》郁李仁
- 《食疗本草》郁李仁
- 《汤液本草》郁李仁
- 《药笼小品》郁李仁
- 《药性切用》郁李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郁李仁
- 《证类本草》郁李仁
- 《中药学》郁李仁
- 《千金翼方》郁李仁
- 《冯氏锦囊秘录》郁李仁
- 《医学入门》郁李仁
相关记载
- 《中药学》:郁李仁
- 《神农本草经》:郁李仁
- 《雷公炮炙论》:郁李仁
- 《雷公炮制药性解》:郁李仁
- 《千金翼方》:郁李仁
- 《食疗本草》:郁李仁
- 《本草衍义》:郁李仁
- 《汤液本草》:郁李仁
- 《本草备要》:郁李仁
- 《本草蒙筌》:郁李仁
- 《冯氏锦囊秘录》:郁李仁
- 《医学入门》:郁李仁
- 《本草乘雅半偈》:郁李仁
- 《本草图经》:郁李仁
- 《证类本草》:郁李仁
- 《得配本草》:郁李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郁李仁
- 《本草分经》:郁李仁
- 《本草择要纲目》:郁李仁
- 《本草害利》:郁李仁
- 《本草撮要》:郁李仁
- 《药性切用》:郁李仁
- 《本草崇原》:郁李仁
- 《本草便读》:郁李仁
- 《本草新编》:郁李仁
- 《本经逢原》:郁李仁
- 《本草从新》:郁李仁
郁李仁
- 郁李仁【中草药图片】
- 郁李仁【中药】
- 郁李仁【中药基础】
- 郁李仁《本草备要》
- 郁李仁《本草便读》
- 郁李仁《本草乘雅半偈》
- 郁李仁《本草乘雅半偈》
- 郁李仁《本草崇原》
- 郁李仁《本草崇原》
- 郁李仁《本草从新》
- 郁李仁《本草撮要》
- 郁李仁《本草分经》
- 郁李仁《本草害利》
- 郁李仁《本草蒙筌》
- 郁李仁《本草图经》
- 郁李仁《本草图经》
- 郁李仁《本草新编》
- 郁李仁《本草新编》
- 郁李仁《本草衍义》
- 郁李仁《本草易读》
- 郁李仁《本草易读》
- 郁李仁《本草择要纲目》
- 郁李仁《本草择要纲目》
- 郁李仁《本经逢原》
- 郁李仁《得配本草》
- 郁李仁《冯氏锦囊秘录》
- 郁李仁《雷公炮制药性解》
- 郁李仁《雷公炮炙论》
- 郁李仁《雷公炮炙论》
- 郁李仁《千金翼方》
- 郁李仁《神农本草经》
- 郁李仁《食疗本草》
- 郁李仁《汤液本草》
- 郁李仁《药笼小品》
- 郁李仁《药笼小品》
- 郁李仁《药性切用》
- 郁李仁《医学入门》
- 郁李仁《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郁李仁《证类本草》
- 郁李仁《证类本草》
- 郁李仁《中药学》
- 郁李仁散【方剂大全】
- 郁李仁丸【方剂大全】
- 郁李仁丸《小儿药证直诀》
- 郁李仁丸《小儿药证直诀》
- 郁李仁粥《医学入门》
- 当归郁李仁汤【方剂大全】
- 当归郁李仁汤《外科理例》
- 木香郁李仁丸【方剂大全】
- 泻利药之郁李仁【中药基础】
- 郁李仁(棠梨)《滇南本草》
- 郁李仁(棠梨)《滇南本草》
- 酸枣仁柏子仁郁李仁火麻仁蕤仁决明葵子《轩岐救正论》
- 酸枣仁柏子仁郁李仁火麻仁蕤仁决明葵子《轩岐救正论》
郁李仁 知识
李
- 李【本草纲目】
- 李【本草纲目】图文版
- 李【中药大全】
- 李《本草纲目》
- 李《本草求真》
- 李《本草求真》
- 李《服食导饵》
- 李《服食导饵》
- 李《冷庐医话》
- 椆李【中药大全】
- 刺李【中药大全】
- 李梴《中医词典》
- 李柽《中医词典》
- 李诚《中医词典》
- 李铎《中医词典》
- 李昉《中医词典》
- 李杲《中医词典》
- 李根【中药大全】
- 李炅《中医词典》
- 李颢《中医词典》
- 李核《吴普本草》
- 李花【本草纲目】
- 李绩《中医词典》
- 李绛《中医词典》
- 李濂《中医词典》
- 李楼《中医词典》
- 李懋《中医词典》
- 李密《中医词典》
- 李苗《中医词典》
- 李宁《中医词典》
- 李彭《中医词典》
- 李玘《中医词典》
- 李璆《中医词典》
- 李荃《中医词典》
- 李溶《中医词典》
- 李涉《中医词典》
- 李审《中医词典》
- 李实【本草纲目】
- 李适《中医词典》
- 李栻《中医词典》
- 李寿《中医词典》
- 李肃《中医词典》
- 李图《中医词典》
- 李熙《中医词典》
- 李象《中医词典》
- 李信《中医词典》
- 李诇《中医词典》
- 李序《儿科萃精》
- 李序《儿科萃精》
- 李序《目经大成》
- 李序《目经大成》
- 李序《评注产科心法》
- 李序《评注产科心法》
- 李绪《中医词典》
- 李暄《中医词典》
- 李珣《中医词典》
- 李迅《中医词典》
- 李旸《中医词典》
- 李叶【本草纲目】
- 李逸《中医词典》
- 李荥《中医词典》
- 李元《中医词典》
- 李振《中医词典》
- 李贽《中医词典》
- 李子【中药大全】
- 李子【中医食疗药食同源】
- 李子《医学入门》
- 李子《饮膳正要》
- 李子《饮食须知》
- 欧李【中药大全】
- 欧李【中药图谱】
- 鼠李【本草纲目】
- 鼠李【本草纲目】图文版
- 鼠李【中药大全】
- 鼠李《本草纲目》
- 鼠李《本草经集注》
- 鼠李《本草图经》
- 鼠李《本草图经》
- 鼠李《本草衍义》
- 鼠李《本经逢原》
- 鼠李《名医别录》
- 鼠李《千金翼方》
- 鼠李《神农本草经》
- 鼠李《吴普本草》
- 鼠李《新修本草》
- 鼠李《医学入门》
- 鼠李《证类本草》
- 鼠李《证类本草》
- 杏李【中药大全】
- 徐李《名医别录》
- 徐李《千金翼方》
- 徐李《新修本草》
- 徐李《证类本草》
- 郁李【本草纲目】
- 郁李【本草纲目】图文版
- 郁李【中药图谱】
- 郁李《本草纲目》
- 郁李《本草求真》
- 臭李皮【中药大全】
- 臭李子【中药大全】
- 鸡血李【中药大全】
- 金丝李【中药大全】
- 李辰拱《中医词典》
- 李崇庆《中医词典》
- 李春先《中医词典》
- 李淳风《中医词典》
- 李从泰《中医词典》
- 李大参《中医词典》
- 李大绍《中医词典》
- 李当之《中医词典》
- 李德麟《中医词典》
- 李德孝《中医词典》
- 李德元《中医词典》
- 李洞玄《中医词典》
- 李逢吉《中医词典》
- 李根皮【中药大全】
- 李根汤【方剂大全】
- 李根汤《备急千金要方》
- 李观民《中医词典》
- 李含光《中医词典》
- 李翰林《中医词典》
- 李核仁【本草纲目】
- 李核仁【中药大全】
- 李核仁《本草衍义》
- 李核仁《名医别录》
- 李核仁《千金翼方》
- 李核仁《新修本草》
- 李核仁《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李核仁《证类本草》
- 李核仁《证类本草》
- 李化楠《中医词典》
- 李基德《中医词典》
- 李纪方《中医词典》
- 李季安《中医词典》
- 李继昌《中医词典》
- 李继皋《中医词典》
- 李嘉应《中医词典》
- 李景福《中医词典》
- 李景濂《中医词典》
- 李可大《中医词典》
- 李立之《中医词典》
- 李梅汤【方剂大全】
- 李能谦《中医词典》
- 李培卿《中医词典》
- 李培痒《中医词典》
- 李佩华《中医词典》
- 李彭龄《中医词典》
- 李虔纵《中医词典》
- 李庆嗣《中医词典》
- 李琼超《中医词典》
- 李仁丸【方剂大全】
- 李仁仲《中医词典》
- 李日普《中医词典》
- 李如龙《中医词典》
- 李上交《中医词典》
- 李少君《中医词典》
- 李少琳《中医词典》
- 李慎修《中医词典》
- 李盛春《中医词典》
- 李师圣《中医词典》
- 李时珍《中医词典》
- 李时中《中医词典》
- 李士麟《中医词典》
- 李世英《中医词典》
- 李世则《中医词典》
- 李守仁《中医词典》
- 李守先《中医词典》
- 李树胶【本草纲目】
- 李树胶【中药大全】
- 李树叶【中药大全】
- 李斯炽《中医词典》
- 李腾龙《中医词典》
- 李天成《中医词典》
- 李天基《中医词典》
- 李天培《中医词典》
- 李天授《中医词典》
- 李廷璧《中医词典》
- 李廷昰《中医词典》
- 李廷赞《中医词典》
- 李惟熙《中医词典》
- 李文炳《中医词典》
- 李文来《中医词典》
- 李文敏《中医词典》
- 李文庭《中医词典》
- 李文渊《中医词典》
- 李晞范《中医词典》
- 李锡璋《中医词典》
- 李学川《中医词典》
- 李言少《中医词典》
- 李言闻《中医词典》
- 李药师《中医词典》
- 李叶汤【方剂大全】
- 李用成《中医词典》
- 李雨村《中医词典》
- 李豫亨《中医词典》
- 李元恭《中医词典》
- 李元基《中医词典》
- 李元卿《中医词典》
- 李元孙《中医词典》
- 李元馨《中医词典》
- 李元忠《中医词典》
- 李则星《中医词典》
- 李长科《中医词典》
- 李昭明《中医词典》
- 李枝源《中医词典》
- 李知先《中医词典》
- 李中和《中医词典》
- 李中立《中医词典》
- 李中梓《对山医话》
- 李中梓《对山医话》
- 李中梓《中医词典》
- 李仲南《中医词典》
- 李柱国《中医词典》
- 李子建《中医词典》
- 李子毅《中医词典》
- 李子豫《中医词典》
- 李宗源《中医词典》
- 牛李膏《小儿药证直诀》
- 牛李膏《小儿药证直诀》
- 山李子【中药大全】
- 鼠李根【中药大全】
- 鼠李皮【本草纲目】
- 鼠李皮【中药大全】
- 鼠李子【本草纲目】
- 郁李根【本草纲目】
- 郁李根【中药大全】
- 甘李根皮《本草分经》
- 甘李根散【方剂大全】
- 榄李树汁【中药大全】
- 李〈平〉《食疗本草》
- 李根白皮【本草纲目】
- 李根白皮《本草乘雅半偈》
- 李根白皮《本草乘雅半偈》
- 李根白皮《本经逢原》
- 李根白皮《得配本草》
- 李根皮散【方剂大全】
- 李根皮散《备急千金要方》
- 李根皮汤【方剂大全】
- 李时珍墓【本草纲目】
- 李双痛风《孙文垣医案》
- 李双痛风《孙文垣医案》
- 李卫公序《达摩洗髓易筋经》
- 李叶浴汤《备急千金要方》
- 小叶鼠李【中药大全】
- 药鼠李实【中药大全】
- 郁李核仁【本草纲目】
- 郁李核丸【方剂大全】
- 窄叶鼠李【中药大全】
- 长梗郁李【中药大全】
- 皱叶鼠李【中药大全】
- 大瓢李末药【方剂大全】
- 大瓢李遗丸【方剂大全】
- 甘李根白皮《本草易读》
- 甘李根白皮《本草易读》
- 甘李根白皮《汤液本草》
- 甘李根白皮《长沙药解》
- 甘李根白皮《长沙药解》
- 李时珍简介【本草纲目】
- 李氏败毒散【方剂大全】
- 李冢宰药酒【方剂大全】
- 李子夏枯茶《茶饮保健》
- 桃李清胃汤【消化系统偏方秘方】
- 乌苏里鼠李【中药图谱】
- 序一:李序《时病论歌括新编》
- 序一:李序《时病论歌括新编》
- 序一:李序《时病论歌括新编》
- 序一:李序《时病论歌括新编》
- 《李濂医史》《中医词典》
- 《李濂医史》《中医词典》
- 《李氏医案》《中医词典》
- 《李氏医案》《中医词典》
- 《李翁医记》《中医词典》
- 《李翁医记》《中医词典》
- 李八伯杏金丹【方剂大全】
- 李妓梦遗咳嗽《孙文垣医案》
- 李妓梦遗咳嗽《孙文垣医案》
- 李某鼻渊孔溃《程杏轩医案》
- 李某鼻渊孔溃《程杏轩医案》
- 李卿换白发方【方剂大全】
- 李时珍的故事【本草纲目】
- 李时珍的生平【本草纲目】
- 李时珍的著作【本草纲目】
- 李时珍行医图【民间中医】
- 李时珍画像二【民间中医】
- 李时珍画像一【民间中医】
- 李时珍纪念馆【本草纲目】
- 李氏天仙藤散【方剂大全】
- 李子治疗便秘【中药药理】
- 名医-李东垣【中医文化中医发展】
- 南丰李氏补泻《针灸大成》
- 南丰李氏补泻《针灸大成》
- 鼠李〈微寒〉《食疗本草》
- 牙宣—郁李酒【偏方】
- 《李中梓医案》《中医词典》
- 《李中梓医案》《中医词典》
- 沉李浮瓜话小暑【顺时养生】
- 话夏季李子养生【夏季养生】
- 李濒湖分发脏腑《医学实在易》
- 李楚生眼病治效《仿寓意草》
- 李楚生眼病治效《仿寓意草》
- 李青原伤寒治效《仿寓意草》
- 李青原伤寒治效《仿寓意草》
- 李清照饮茶助学【名人名茶】
- 李氏家传快气汤【方剂大全】
- 李子、李子树根《滇南本草》
- 李子、李子树根《滇南本草》
- 乌苏里鼠李树皮【中药大全】
- 郁李酒(牙宣)【百病药酒】
- 《李当之本草经》《中医词典》
- 《李当之本草经》《中医词典》
- 附李东垣药类法象《医旨绪余》
- 救误吞桃李门主方《疡医大全》
- 李补阙研炼钟乳法《外台秘要》
- 李东垣苦思出奇方《趣味中医》
- 李东垣苦思出奇方《趣味中医》
- 李东垣暑伤胃气论《温热暑疫全书》
- 李东垣暑伤胃气论《温热暑疫全书》
- 李封翁痰火症治验《一得集》
- 李封翁痰火症治验《一得集》
- 李杲的脾胃内伤论《中国医学通史》
- 李冠仙生卒年考略【中医名家】
- 李时珍的行医生涯【本草纲目】
- 李时珍的太医生涯【本草纲目】
- 李时珍的影视作品【本草纲目】
- 李氏《烂喉痧论》《专治麻痧初编》
- 原叙四 李卫公序《达摩洗髓易筋经》
- 多吃桃李能防糖尿病【膳食养生】
- 李东垣·暑伤胃气论《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李东垣·暑伤胃气论《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本草纲目】
- 李少川——脾虚易感【中医文化中医医案】
- 李时珍查药渣识真假【医药典故】
- 李时珍的贡献与评价【本草纲目】
- 李时珍戒食胡椒有因【中医文化中医典故】
- 李时珍与锦绣谷之缘【医药典故】
- 面论李继江痰病奇证《寓意草》
- 面论李继江痰病奇证《寓意草》
- 名医李时珍为蛇写传【中医文化中医八卦】
- 夏季护肝健脾湿李子【夏季养生】
- 大连“李时珍”识百草【中药资源】
- 近效祠部李郎中消渴方《外台秘要》
- 李补阙研炼钟乳法一首《外台秘要》
- 李某阴证伤寒见纯红舌《程杏轩医案》
- 李某阴证伤寒见纯红舌《程杏轩医案》
- 李少川医案一脾虚肝亢【中医文化中医医案】
-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本草纲目】
- 李学川与《针灸逢源》【名家名著】
- 明代李时珍药方戏昏官【医药典故】
- 天麻丸(李时珍医药)【经络肢体病症中成药】
- 对亲情的思索——李子勋【亲子教育】
- 感冒清片(李时珍医药)【肺系病症中成药】
- 李古愚胸膈饱闷大便溏泄《孙文垣医案》
- 李古愚胸膈饱闷大便溏泄《孙文垣医案》
- 李时珍编著《濒湖脉学》【本草纲目】
- 李时珍的小说《李时珍》【本草纲目】
- 李时珍改药名治“顽症”【医药典故】
- 李时珍与《奇经八脉考》【名家名著】
- 李思萱乃室膈气危症治验《寓意草》
- 李思萱乃室膈气危症治验《寓意草》
- 列张刘李朱滑六名师小传《医旨绪余》
- 列张刘李朱滑六名师小传《医旨绪余》
- 夏吃桃李杏 宜忌要分清【夏季养生】
- 主持人李静产后塑身秘方【新生儿期】
- 关于李经纬《内经图》全释【中医常识偏方】
- 黄连上清丸(陈李济药厂)【口腔科中成药】
- 近效祠部李郎中消渴方一首《外台秘要》
- 李坦渠令子室咳嗽心痛腰疼《孙文垣医案》
- 李坦渠令子室咳嗽心痛腰疼《孙文垣医案》
- 李文清·《医学入门》论暑《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李文清·《医学入门》论暑《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李曜西子疟症误药几危治效《仿寓意草》
- 李曜西子疟症误药几危治效《仿寓意草》
- 脑乐静(李时珍医药集团)【心脑系病症中成药】
- 七叶神安片(李时珍医药)【心脑系病症中成药】
- 苋菜 (李当之《药录》)《中医饮食营养学》
- 复方川贝精片(李时珍医药)【肺系病症中成药】
- 国医大师李济仁时差疗法愈病【自然疗法】
- 金刀伤大兴李振祖(西平)传《回生集》
- 李思椿胸膈胀痛痰有紫色瘀血《孙文垣医案》
- 李思椿胸膈胀痛痰有紫色瘀血《孙文垣医案》
- 养血安神糖浆(李时珍医药)【心脑系病症中成药】
- 夜宁糖浆(李时珍医药集团)【心脑系病症中成药】
- 李渔论饮茶--艺术与实用统一【名人名茶】
- 李振江:保护中药关乎国家利益【中药研究】
- 五味子糖浆(李时珍医药集团)【心脑系病症中成药】
- 养血安神片(李时珍医药集团)【心脑系病症中成药】
- 养血安神糖浆(李时珍医药集团)【心脑系病症中成药】
- 朝鲜李朝医女制度和朝鲜的医疗机关【民族中医朝医】
- 跌打损伤—紫金酒(李氏正骨验方)【偏方】
- 李书生医案——气阴耗伤(恢复期)【中医文化中医医案】
- 详论李封翁阳脉变阴为真元暴衰之征《一得集》
- 详论李封翁阳脉变阴为真元暴衰之征《一得集》
- 李悦斋夫人腹痛谵语如狂鼻衄(有发明)《孙文垣医案》
- 李悦斋夫人腹痛谵语如狂鼻衄(有发明)《孙文垣医案》
- 面议少司马李萍槎先生误治宜用急疗之法《寓意草》
- 面议少司马李萍槎先生误治宜用急疗之法《寓意草》
- 再论阴证阳证及李子建《伤寒十劝》之害《景岳全书》
- 再论阴证阳证及李子建《伤寒十劝》之害《景岳全书》
- 治瘟疫伤寒时气方(少宰奉倩李先生传)《回生集》
- 读李约瑟论“阴阳五行”有感--姚荷生先生遗稿【中医文化中医思考】
- 李寅斋先生患血淋小水艰涩难出窍痛不可言二年不愈《孙文垣医案》
- 李寅斋先生患血淋小水艰涩难出窍痛不可言二年不愈《孙文垣医案》
- 张、刘、李、朱后,当以薛、张、吴、喻配为八大家论《吴医汇讲》
- 张、刘、李、朱后,当以薛、张、吴、喻配为八大家论《吴医汇讲》
- 朴明杰 李湘兰 曹明浩:开发地道药材注意保护野生植物资源【中药资源】
李 知识
- 李杲【中医知识】
- 李聪甫【中医知识】
- 李恩复【中医知识】
- 李辅仁【中医知识】
- 李光荣【中医知识】
- 李广钧【中医知识】
- 李国桥【中医知识】
- 李鸿祥【中医知识】
- 李今庸【中医知识】
- 李金明【中医知识】
- 李经纬【中医知识】
- 李令根【中医知识】
- 李明富【中医知识】
- 李任先【中医知识】
- 李时珍【中医知识】
- 李书良【中医知识】
- 李维贤【中医知识】
- 李祥国【中医知识】
- 李曰庆【中医知识】
- 李贞吉【中医知识】
- 李中梓【中医知识】
- 李鼎铭行医【中医知识】
- 李珣 简历【中医知识】
- 李延 简历【中医知识】
- 黄芩与李时珍【中医知识】
- 李东垣 简历【中医知识】
- 李国衡 简历【中医知识】
- 李时珍 简历【中医知识】
- 李时珍与黄芩【中医知识】
- 李煜与牵机药【中医知识】
- 李中梓 简历【中医知识】
- 名医-李东垣【中医知识】
- 李白醉酒五加皮【中医知识】
- 李时珍晒“书”【中医知识】
- 李时珍为蛇写传【中医知识】
- 李时珍重修本草【中医知识】
- 乡村医生李春燕【中医知识】
- 杏李的栽培技术【中医知识】
- 李东垣论怡养真趣【中医知识】
- 李时珍猜谜识浮萍【中医知识】
- 李时珍处方戏昏官【中医知识】
- 李时珍查药渣识真假【中医知识】
- 李时珍和《蕲蛇传》【中医知识】
- 李时珍戒食胡椒有因【中医知识】
- 李时珍药用衡量析疑【中医知识】
- 名医李时珍为蛇写传【中医知识】
- 郁李酒——(牙宣)【中医知识】
- 中华名医——李明睿【中医知识】
- 中医内科专家李乾构【中医知识】
- 李东垣善用升散药探讨【中医知识】
- 李富玉脾胃病临证经验【医案心得】
- 李明启:越老越闲不住【中医知识】
- 李默然:养生须先养德【中医知识】
- 李时珍曾在太医院任职【中医知识】
-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中医知识】
- 习李士懋温阳法治喉痹【医案心得】
- 忆绵阳中医名宿李孔定【中医知识】
- 对亲情的思索——李子勋【中医知识】
- 李东垣笔下的龙胆泻肝汤【医案心得】
- 李东垣甘温除热思想浅析【医案心得】
- 李富玉治疗帕金森病验案【医案心得】
- 李国文:生命深处是淡泊【中医知识】
- 李国彰做学生欢迎的老师【中医知识】
- 李济仁践行新安医学治验【医案心得】
- 李时珍:桃子不养贪吃人【中医知识】
- 李时珍改药名治“顽症”【中医知识】
- 木瓜与木桃、木李的区别【中医知识】
- 主持人李静产后塑身秘方【中医知识】
- 关于李经纬《内经图》全释【中医知识】
- 李可老中医座谈会内容纪要【中医知识】
- 李阳波先生血气胸用方试解【中医知识】
- 庆贺李果珍教授90岁寿辰【中医知识】
- 金代李东垣医案---大头瘟【医案心得】
- 李佩文 乐是修养 也是觉悟【中医知识】
- 李时珍曾经揭示过胡椒的秘密【中医知识】
- 李引刚临证用独活寄生汤经验【医案心得】
- 阿胶与李鸿章英国“扬眉吐痰”【中医知识】
- 湖北举行李今庸学术思想研讨会【中医知识】
- 李贵珍家属向日方提出七项要求【中医知识】
- 李庆业:名医25年情系卫生站【中医知识】
- 李振华:圆机活法治急性脑出血【医案心得】
- 李振华分型论治中风轻证(上)【医案心得】
- 李振华分型论治中风轻证(下)【医案心得】
- 李振华分型论治中风轻证(中)【医案心得】
- 台湾李炳南老内经素问摘疑抒见【中医知识】
- 陈圆圆与吴三桂、李自成后现代版【中医知识】
- 从李鸿章医好荷兰公使失眠症说起【中医知识】
- 李堪印:疗骨伤当辨位与辨证结合【医案心得】
- 李时珍,巨著《本草纲目》的写作【中医知识】
- 李兴镇种植加工桔梗创汇千万美元【中医知识】
- 乌梅混淆品(1)——李(Li)【中医知识】
- 朝鲜李朝医女制度和朝鲜的医疗机关【中医知识】
- 李振吉谈中医药科技体制改革新举措【中医知识】
- 李富玉临证经验 高脂血症宜从湿毒论治【医案心得】
- 李茂如和《历代史志书目著录医籍汇考》【中医知识】
- 李时珍夸阿胶为圣药 阿胶历史与文化①【中医知识】
- 性学专家李银河评《小女生的秘密书信》【中医知识】
- 医生给准妈妈们开出的生产行李单(图)【中医知识】
- 从脾论治儿科疾病——李家民学术思想浅述【医案心得】
- 记忆中的李少白——读《李少白医案撷菁》【中医知识】
- 介绍李春兴对灸法发展史及现代应用的研究【中医知识】
- 医以通变称良——李东垣治虚人外感案赏析【医案心得】
- 反方士的斗争 话说李时珍与《本草纲目》⑤【中医知识】
- 近期李可老中医在我院查房精彩病例分享!!【中医知识】
- 李树喜首创走火罐疗法登上全国医学学术讲坛【中医知识】
- 身心俱在庐山中——李灿东《身在中医》品评【中医知识】
- 我国医学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中医知识】
- 由李时珍到吴其浚——谈中国文人的自然情结【中医知识】
- 胡椒生姜与饮茶 话说李时珍与《本草纲目》④【中医知识】
- 李贵珍生命的最后三天:见证生命的无奈与坚强【中医知识】
- 阳虚头痛案 李恩宽运用温阳法临证经验(3)【医案心得】
- 阳虚怔忡案 李恩宽运用温阳法临证经验(2)【医案心得】
- 针灸要辨证 手法要灵活——李志刚谈针灸实践【医案心得】
- 中国首条女同性恋热线开通李银河呼吁宽容对待【中医知识】
- 读李约瑟论“阴阳五行”有感--姚荷生先生遗稿【中医知识】
- 齐市芥子气中毒病情最重的患者李贵珍殒命芥子气【中医知识】
- 人参连起一段中医缘 李光耀体验中医治疗的故事【中医知识】
- SARS病例中医会诊纪要(张伯礼 李彦 张霆)【医案心得】
- 博施于民 重仁轻利 话说李时珍与《本草纲目》⑦【中医知识】
- 中医需有“术”更需有“道”——兼答李彦坤医师问【医案心得】
- 对症用药 如鼓之应桴 话说李时珍与《本草纲目》①【中医知识】
- 李时珍写了一本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的伟大著作【中医知识】
- 李世民垄断阿胶 尉迟恭奉命封井 阿胶历史与文化②【中医知识】
- 首届中医药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周铁农黄孟复李蒙等出席【中医知识】
- 掀开曼陀罗花神秘的面纱 话说李时珍与《本草纲目》③【中医知识】
- 上热下寒之下肢发冷案 李恩宽运用温阳法临证经验(1)【医案心得】
- 树立科学的用药观念----李连达教授谈中药的不良反应【中医知识】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指出:从3方面提高中医药科研能力【中医知识】
- 理清中医理论基础研究思路——李振吉谈973中医专项研究【中医知识】
- 心自从容天地宽记《红灯记》中李奶奶的扮演者高玉倩的养生体会【中医知识】
- “冰封”下的希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晓红博士谈卵子冷冻【中医知识】
- 99岁要当66岁来过-----我国天文界元老李鉴澄的养生之道【中医知识】
- “8•4”事件遇难者李贵珍的遗体26日火化【中医知识】
- 补肾经典补肾经典药----北京中医药大学李峰副教授谈六味地黄丸【中医知识】
- 孩子咬指甲对健康危害大----解放军304医院李艳梅医生提醒家长【中医知识】
- 李兴培教授谈“小柴胡汤事件”后汉方医学的变化-日本重拾“辨证论治”【中医知识】
- 李振吉在2005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 强调做好中医药“十一五”规划【中医知识】
- 婚后不孕男女原因各多少----访北京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与培训中心李潭教授【中医知识】
- 杂病流派--葛可久治肺痨缪希雍论气血李中梓论先后天叶桂杂病四说王泰林治肝三十法【中医知识】
- 精工不辍 磨就“金针”——李恩教授谈中医肾藏象理论传承研究方法【中医知识】
- 药品创安全,一环扣一环----访北大药学院教授、中国药学会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长龄【中医知识】
- 浅谈200倍“健康糖”在乳业中的应用----再访甜味剂专家、江西聪聪乐食品公司董事长李国文【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