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壳

目录
《中药大辞典》田螺壳
《中华本草》田螺壳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大辞典》:田螺壳

【出处】《别录》

【拼音名】Tián Luó Ké

【来源】为田螺科动物中国圆田螺的壳。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田螺"条。

【性味】《纲目》:"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和胃止泻止血化痰。治反胃食,胃脘疼痛,滑泻,便血小儿惊风,脓水湿疮

①《别录》:"疗心腹痛,又主失精。水渍饮汁,止泻。"

②《本草拾遗》:"烂壳烧为灰,末服,主反冷,去卒心痛。"

③《纲目》:"烂壳研细末服之,止下血,小儿惊风有痰,疮疡脓水。"

【用法用量】内服:煅研为末,1~2钱。外用:研末调敷。

【附方】①治反胃食:田螺壳、黄蚬壳(皆取久在泥中者)各等分。炒成白灰,每二两入白梅肉四个,捣和为丸,再入砂合子内盖定泥固,煅存性,研细末。每服二钱,用人参缩砂汤调下,不然用陈米饮调服亦可。(《本草述》)

②治心脾痛不止者:田螺壳,溪间者亦可,以松柴片层层叠上,烧过火,吹去松灰,取壳研末,以乌沉汤宽中散之类调服二钱。(《医林集要》水甲散)

③治瘑:螺壳二七枚(烂者),乱发烧灰)、龙胆末各等分。上三味合研如粉,以三年油淀和敷之,加腻粉妙。(《删繁方》)

④治急惊风:远年螺壳白者,烧灰,加麝香少许,水调灌之。(《普济方》)

⑤治风湿性关节炎:大田螺壳七个,韭菜根七根,茵陈一两。水煎,加烧酒少许冲服。每日一剂,服后盖被令出汗。(《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功效分类

《中华本草》:田螺壳

【出处】出自《别录》。

【拼音名】Tián Luó Ké

【英文名】river snail shell

【别名】中国圆田螺

【来源】药材基源:为田螺动物中国圆田螺和中华圆田螺的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 (Gray)2.C.cathayensis(Heude)

采收和储藏:田螺洗净,除去肉,将壳晒干。

【原形态】1.中国圆田螺,贝壳大,外形呈圆锥形,其高度大于壳口高度。壳顶尖。体螺层膨大。贝壳表面光滑无肋,具有细密面明显的生长线,有时在体螺层上形成褶襞。壳面黄褐色或绿褐色。壳口呈卵圆形,上方有一锐角,周缘具有黑色框边,外唇简单,内唇上方贴覆于体螺翅上,部分或全部遮盖脐孔。脐孔呈缝状。厣角质,为一黄褐色卵圆形薄片,具有明显的同心圆的生长纹,厣核位于内唇中央处。

2.中华圆田螺,贝壳大,呈卵圆形,壳质薄而坚实。壳高50mm,宽40mm。螺层6-7层,各层表面膨大,螺层在宽度上增长迅速,螺旋部较短而宽;体螺层特别别膨大;壳顶尖锐,缝合线深。壳面呈绿褐色或黄褐色。壳口为卵圆形,周缘经常具有黑色的框边。外唇简单内唇肥厚,遮盖脐孔。脐孔呈缝状。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活于水草茂盛的湖泊、水库、河沟、池塘及水田内,常以宽大的足部在水库及水草上爬行。以多汁水生植物的叶及藻类为主要食料。

2.生活于池塘、湖泊、水田及缓流的小溪内。

资源分布:1.本种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2.分布于河北、山东、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炮制】1.

2.煅田螺壳《朱氏集验医方》:“火煅”。《食物本草会纂》:“烧研”。现行,取净田螺壳置适宜容器内,于无烟的炉火中,用武火加热,煅至酥脆时取出,放凉,碾碎。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和胃收敛。主反胃吐食,胃脘疼痛泄泻便血疡脓水淋漓;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内服:煅研为末,3-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别录》:疗心腹痛,又主失精。水渍饮汁,止泻。

2.《本草拾遗》:烂壳烧为灰,末服,主反胃、胃冷,去卒心痛

3.《纲目》:烂壳研细末服之,止下血小儿惊风有痰,疮疡脓水。

【摘录】《中华本草》

中药拼音索引:t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功效分类

田螺

中药功效分类

田螺 知识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

拼音:T 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