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酸浆草

目录
《中华本草》大酸浆草
中药功效分类

《中华本草》:大酸浆草

【拼音名】Dà Suān Jiānɡ Cǎo

【别名】大酸酸、草麻黄、土麻黄、土大黄、川滇酸模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戟叶酸模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mex hastatus D. Don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根或全草,洗净,晾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高30-50cm。根茎木质,褐色;茎直立,分枝多,纤细,有沟纹和白粉。叶片3深裂,裂片线形,中裂片长线形或近线状披针形,长1.5-3.5cm,两侧耳状裂片外展或向上弯,裂片长0.5-1.5cm,叶基戟形,全缘,无毛,有白粉;叶柄长于叶片;托叶鞘膜质,撕裂,褐色。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长,有白粉;雌雄异株,苞片膜质,撕裂状;花梗伸出苞外;花被6片,红色;雌花外轮花被片3,反折,内轮花被片3,直立,有网纹;花柱3枚,柱头画笔状。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1500-2000m的河谷灌丛、山坡岩石上或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性状】性状鉴别 根细长圆柱形,弯曲,偶有分枝;长达30cm,直径0.5-1.5cm;断面木质性,棕黄色,味苦。茎多分枝,节部微膨大;表面有纵纹。叶柄纤细,叶片戟状分叉,狭窄,长2-5cm,宽1-5mm。总状花序密集,小花黄色至淡红色。翅果,三棱形。气微,味苦、涩。

【化学成份】戟叶酸模根及根茎中含有β-谷甾醇(β-sitos-terol),十八烷醇(stearyl alcohol),槲皮素-3-吡喃半乳糖甙(querc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无色矢车菊素(leucocyani-din),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eme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8-羟基-3-甲基蒽醌-1-O-(4-O-β-D-吡喃半乳糖基)-α-L-吡喃鼠李糖甙[8-hydroxy-3-methyl anthraquinone-1-O-(4-O-β-D-galactopyransyl)-α-L-rhammopyranoside]。

【性味】酸;涩;微辛;性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泡酒。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捣敷;或研末敷。

【摘录】《中华本草》

中药拼音索引:d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酸浆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

拼音:D 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