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刺桐

目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乔木刺桐
《中药大辞典》乔木刺桐
中药功效分类

《全国中草药汇编》:乔木刺桐

【拼音名】Qiáo Mù Cì Tónɡ

【别名】泡龙桐刺、刺通树、海桐皮、刺木通、鹦哥花

【来源】豆科乔木刺桐Erythrina arborescens Roxb.,以树皮入药。

【生境分布】四川、云南、贵州。

【性味】苦、微涩,凉。

【用法用量】0.3~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大辞典》:乔木刺桐

【出处】《贵州草药》

【拼音名】Qiáo Mù Cì Tónɡ

【别名】鹦哥叶(《贵州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木通的根、叶、果。夏、秋采收。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7~8米。茎、枝上有短硬刺。3出复叶,有柄;小叶片近肾形,长10~20厘米,宽8~19厘米,先端突尖,基部近截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于总花梗上部;萼短,2唇形;花冠蝶形,红色,长达4厘米;雄蕊10,5长5短;子房具柄,有黄色毛。荚果梭状而弯,顶端有喙,基部有柄,长约10厘米。种子黑色,肾形,光亮。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或山沟中。分布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种子含生物碱:刺桐定碱,刺桐碱和刺桐平碱。

【药理作用】本属植物中约有半数含多种箭毒样生物碱,研究较多者为β-刺桐若定碱。本类生物碱及其衍生物皆有竞争型神经肌肉阻滞剂的作用特点;对神经节亦有阻断作用。与箭毒不同,本类药为叔胺型而对运动终极有强大作用,如转变为季胺型(碘甲基化)后,则神经肌肉之阻断作用反而削弱,而对神经节之作用转而增强。本类药口服有效,但作用时间很短,并能引起心跳显着变慢,血压下降,故未能推广至临床应用。对平滑肌无作用,对清醒动物可引起惊厥。

【性味】苦辛,平。

【附方】①治头胀痛:鹦哥叶的叶适量,捣绒,在火上烤热,包两太阳穴。

②治痢疾:鹦哥叶根二至三钱,鹦哥叶果一钱。煨水服。(性味以下出《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拼音索引:q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

拼音:Q 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