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南星

目录
《中华本草》普陀南星
中药功效分类

《中华本草》:普陀南星

【拼音名】Pǔ Tuó Nán Xīnɡ

【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普陀南星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aema ringens(Thunb.)Schott[Arum ringens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挖,去掉残茎、须根及外皮,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普陀南星,多年生草本。块茎扁球形,具小球茎。鳞片叶向上渐狭,内面的长约12cm。叶2或1,叶柄长15-30cm,粗7-8mm,下部1/3具鞘,鞘管状,口部截形;叶片3全裂,裂片无柄或具短柄,中裂片宽椭圆形,长16-23cm,侧裂片偏斜,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5-18cm,宽均在10cm以上,先端渐尖,具长1-1.5cm的锥状突尖,侧脉脉距约1cm,集合脉距边缘5mm。花序柄短于叶柄,佛焰苞管部绿色,宽倒圆锥形,长3.6-4cm,上部粗1.8-2cm,喉部多少具宽耳,耳内面深紫色,外卷;檐部下弯成盔状,前檐具卵形唇片,下垂,先端外弯。肉穗花序单性,雄花序无柄,圆柱形,长约1.5cm,粗约8mm,雄花螺旋状排列,花药2,具短柄,2室,药室短卵圆形,顶孔横裂;雌花序球形,长、宽约1.5cm,子房卵圆形,顶部渐狭;各附属器棒状或长圆锥状,长3.5-4.5cm,先端钝,基部增粗至0.9-l.2cm,具长5-10mm的柄,向上渐狭,上部粗6-9mm。花期4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浙江、台湾等地。

【药理作用】普陀南星氯仿或甲醇提取物腹腔注射小鼠1g/kg,表现为肌张力增加、竖尾,呼吸变得深而慢,可能与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关。误服后有毒,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甚至失明,可能是药物对视网膜细胞有特殊的毒性所致。严重者会导致心力衰竭、室颤及呼吸麻痹、神志昏迷以及急性肝坏死。出现以上症状,采取催吐、洗及导泻,可用三磷酸腺苷、辅酶A、烟酸吡硫醇等,并给予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及高蛋白饮食,皮肤接触可致烧灼感,红斑水肿等。

【性味】味苦;辛;性温;有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需经炮制后用)。外用:适量,醋磨涂;或研粉醋调敷。

【注意】阴虚燥咳及孕妇禁服。

【摘录】《中华本草》

中药拼音索引:p
打赏中医宝典
中药功效分类

相关中药

中药功效分类

中药主治

相关方剂

拼音:P 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