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花
- 厚朴膏
- 厚朴散
- 厚朴汤
- 厚朴丸
- 厚朴饮
- 大厚朴丸
- 厚朴煎丸
- 厚朴煮散
- 八味厚朴丸
- 白术厚朴汤
- 半夏厚朴汤
- 补暖厚朴丸
- 草果厚朴丸
- 柴胡厚朴汤
- 陈皮厚朴汤
- 大黄厚朴汤
- 当归厚朴汤
- 法制厚朴丸
- 茯苓厚朴汤
- 干葛厚朴汤
- 谷神厚朴丸
- 厚朴半夏汤
- 厚朴荜茇丸
- 厚朴槟榔汤
- 厚朴草果汤
- 厚朴大黄汤
- 厚朴豆蔻散
- 厚朴茯苓汤
- 厚朴桂心汤
- 厚朴建中汤
- 厚朴健胃汤
- 厚朴橘皮煎
- 厚朴橘皮丸
- 厚朴六合汤
- 厚朴麻黄汤
- 厚朴七物汤
- 厚朴七枣汤
- 厚朴人参汤
- 厚朴三棱丸
- 厚朴三物汤
- 厚朴温肺散
- 厚朴温中汤
- 厚朴温中饮
- 厚朴香连丸
- 厚朴泻心汤
- 厚朴枳壳汤
- 厚朴枳实汤
- 黄连厚朴汤
- 黄芩厚朴汤
- 藿香厚朴汤
- 兼朴厚朴汤
- 灵脂厚朴散
- 龙骨厚朴汤
- 麻黄厚朴汤
- 栀子厚朴汤
- 大效厚朴煎丸
- 厚朴陈橘皮汤
- 厚朴去干姜汤
- 厚朴天南星丸
- 补阴养阳厚朴散
- 承气泻胃厚朴汤
- 茯苓参甘厚朴汤
-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 附子理中汤去甘草加厚朴广皮汤
《中国药典》:厚朴花
【拼音名】Hòu Pò Huā
【英文名】FLOS MAGNOLIAE OFFICINALIS
【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 的干燥花蕾。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摘,稍蒸后,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本品呈长圆锥形,长4~7cm,基部直径1.5~2.5cm。红棕色至棕褐色。花被多为12片,肉质,外层的呈长方倒卵形,内层的呈匙形。雄蕊多数,花药条形,淡黄棕色,花丝宽而短。心皮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于圆锥形的花托上。花梗长0.5~2cm,密被灰黄色绒毛。质脆,易破碎。气香,味淡。
【鉴别】(1) 本品粉末红棕色。花被表皮细胞多角形或椭圆形,表面有密集的疣状突起,有的具细条状纹理。石细胞众多,呈不规则分枝状,壁厚7~13μm,孔沟明显,胞腔大。油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7~85μm,壁稍厚,内含黄棕色物。花粉粒椭圆形,长48~68μm,直径37~48μm,具一远极沟,表面有细网状雕纹。非腺毛1~3细胞,长820~2300μm,壁极厚,有的表面具螺状角质纹理,单细胞者先端长尖,基部稍膨大,多细胞者基部细胞较短或明显膨大,壁薄。
(2)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8ml,密塞,振摇3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厚朴酚、和厚朴酚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各含1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甲醇(27: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 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苦,微温。
【归经】归脾、胃经。
【用法用量】3~9g。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厚朴花
【出处】《饮片新参》
【拼音名】Hòu Pò Huā
【别名】调羹花(《中药材手册》)。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花蕾。春末夏初当花蕾未开或稍开时采摘,放蒸笼中蒸至上气后约10分钟取出,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亦有不蒸而直接将花焙干或烘干者。
【生境分布】主产四川、湖北、浙江等地。
【性状】干燥的花蕾形似毛笔头,长4~7厘米,径2~3厘米。外表棕褐色或棕红色,顶尖或钝圆,底稍圆,带有花柄;柄长1~1.5厘米,径约5毫米,上着生小茸毛。花瓣未开者层层覆盖,花头完整;已开者,有大形花蕊外露,棕黄色长柱形;花瓣肉质较厚,呈匙形,有油点,折之易碎。气香。以含苞来开、身干、完整、柄短、色棕红、香气浓者为佳。
【炮制】拣净杂质,去梗,筛去泥屑。
【性味】苦辛,温。
①《饮片新参》:"微苦,温。"
②《四川中药志》:"味甘微苦,性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2钱。
【注意】《饮片新参》:"阴虚液燥者忌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厚朴花
【出处】出自《饮片新参》
【拼音名】Hòu Pò Huā
【别名】调羹花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 或庐山厚朴的花蕾。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2.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Var.BilobaRehd.Et Wils.[M.Biloba(Rehd.Et Wils.) Cheng」
采收和储藏:春末夏初采收含苞待放的花蕾,置蒸笼中蒸至上气后约10min取出,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亦可直接用文火烘干或晒干。
【原形态】1.落叶乔木,高5-15m。树皮紫褐色,小枝粗壮,淡黄色或灰黄色。冬芽粗大,圆锥形,芽鳞被浅黄色绒毛。叶柄粗壮,长2.5-4cm,托叶痕长约为叶柄的2/3。叶近革质,大形,叶片7-9集生枝顶,长圆状倒卵形,长22-46cm,宽15-24cm,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渐狭成楔形,上面绿色,无毛,下面发绿色,被灰色柔毛。花单生,芳香,直径10-15cm,花被9-12或更多,外轮3片绿色,盛开时向外反卷,内两轮白色,倒卵状匙形;雄蕊多数,长2-3cm,花丝红色;雌蕊多数,分离。聚合果长圆形,长9-15cm,(艹骨)(廿突)果具2-3mm的喙。种子三角状倒卵形,外种皮红色。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本种与厚朴十分相似,主要区别是,本种叶先端凹缺成2个钝圆的浅裂片。聚合果基部较窄。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喜生于温凉湿润气候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
2.生于山坡山麓及路旁溪边的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现在有些地区已多栽培。
2.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现已有栽培。
【性状】性状鉴别 厚朴花蕾长椭圆形,长4-8cm,直径1.5-3cm,红棕色至棕褐色,花梗长0.5-2cm,直径约5mm,密被灰黄色绒毛。花被片多为12片,外轮长方倒卵形,内轮匙形,肉质,表面有多数灰黄色点状疣;雄蕊多数,花药条形,淡黄棕色,花丝宽而短;雌蕊心皮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于圆锥形的花托上。质脆,易破碎。气香,味淡而微辣。
以含苞未开.身干、完整、柄短、包棕红、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花梗横切面(花被片下面1mm处):表皮细胞1列,具非腺毛。皮层有石细胞群和油细胞散在,油细胞椭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5-115μm;并有较大的花被迹维管束散在。中柱维管束径向窄长,环列。髓部散有油细胞及石细胞。
粉末特征:红棕色。①花被表皮细胞多角形或椭圆形,表面有密集的疣状突起,有的具细条用质状纹理。②石细胞众多,呈不规则分枝状,壁厚7-13μm,纹孔明显,胞腔大。③油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7-85μm,壁稍厚,内含黄棕色油滴。④花粉粒椭圆形,长48-68uμm,直径37-48μm,具1远极沟,表面有细网状雕纹。③非腺毛1-5细胞,长820-2350μm,壁极厚,有的表面具螺状角质纹理,单细胞者先端长尖,基部稍膨大,多细胞者基部细胞较短或明显膨大,壁薄。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粗粉(4o目)2g,加95%乙醇25ml,回流加热1h放冷滤过。滤液供点样用。另取厚朴酚、和厚朴酚对照品以95%乙醇为溶剂配成0.1mg/ml溶液作对照品溶液。在硅胶G(青岛)板(晾干后于110℃活化0.5h)上点样,以环己烷-氯仿-无水乙醇(7:3:1)展开,取出晾干。喷5%香草醛浓硫酸液,110℃加热5min,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色斑。
【化学成份】花蕾含厚朴酚(magnolol),和厚朴酚(honokiol)和樟脑(camphor)[1]。
【药理作用】麻醉兔、猫静注或肌注厚朴花的酊剂水溶物都具有降血压作用.并使心率加快。
【炮制】拣净杂质,去梗,筛去泥屑。
【性味】辛;微苦;性温
【归经】脾;胃;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g。
【注意】《饮片新参》:阴虚液燥者忌用。
【各家论述】1.《饮片新参》:宽中理气。治胸闷,化脾胃湿浊。
【摘录】《中华本草》
厚朴花
厚朴
- 厚朴【本草纲目】图文版
- 厚朴【皮花类中药】
- 厚朴【皮花类中药】
- 厚朴【中草药图片】
- 厚朴【中药大全】
- 厚朴【中药图谱】
- 厚朴《本草纲目》
- 厚朴《神农本草经》
- 厚朴《药笼小品》
- 厚朴《药笼小品》
- 厚朴《长沙药解》
- 厚朴《长沙药解》
- 厚朴《中药炮制》
- 柴厚朴【中药大全】
- 厚朴茶《茶饮保健》
- 厚朴膏【方剂大全】
- 厚朴果【中药大全】
- 厚朴散【方剂大全】
- 厚朴汤【方剂大全】
- 厚朴丸【方剂大全】
- 厚朴饮【方剂大全】
- 厚朴子【中药大全】
- 野厚朴【中药大全】
- 大厚朴丸【方剂大全】
- 厚朴煎丸【方剂大全】
- 厚朴姜茶《茶饮保健》
- 厚朴煮散【方剂大全】
- 八味厚朴丸【方剂大全】
- 白术厚朴汤【方剂大全】
- 半夏厚朴汤【方剂大全】
- 半夏厚朴汤《金匮悬解》
- 半夏厚朴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补暖厚朴丸【方剂大全】
- 草果厚朴丸【方剂大全】
- 柴胡厚朴汤【方剂大全】
- 陈皮厚朴汤【方剂大全】
- 大黄厚朴汤【方剂大全】
- 当归厚朴汤【方剂大全】
- 法制厚朴丸【方剂大全】
- 茯苓厚朴汤【方剂大全】
- 干葛厚朴汤【方剂大全】
- 谷神厚朴丸【方剂大全】
- 厚朴半夏汤【方剂大全】
- 厚朴荜茇丸【方剂大全】
- 厚朴槟榔汤【方剂大全】
- 厚朴草果汤【方剂大全】
- 厚朴大黄汤【方剂大全】
- 厚朴大黄汤《金匮悬解》
- 厚朴大黄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厚朴豆蔻散【方剂大全】
- 厚朴茯苓汤【方剂大全】
- 厚朴桂心汤【方剂大全】
- 厚朴建中汤【方剂大全】
- 厚朴健胃汤【方剂大全】
- 厚朴橘皮煎【方剂大全】
- 厚朴橘皮丸【方剂大全】
- 厚朴六合汤【方剂大全】
- 厚朴麻黄汤【方剂大全】
- 厚朴麻黄汤《金匮悬解》
- 厚朴麻黄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厚朴七物汤【方剂大全】
- 厚朴七物汤《金匮悬解》
- 厚朴七物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厚朴七枣汤【方剂大全】
- 厚朴人参汤【方剂大全】
- 厚朴三棱丸【方剂大全】
- 厚朴三物茶《茶饮保健》
- 厚朴三物汤【方剂大全】
- 厚朴三物汤《金匮悬解》
- 厚朴三物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厚朴温肺散【方剂大全】
- 厚朴温中汤【方剂大全】
- 厚朴温中饮【方剂大全】
- 厚朴香连丸【方剂大全】
- 厚朴泻心汤【方剂大全】
- 厚朴枳壳汤【方剂大全】
- 厚朴枳实汤【方剂大全】
- 黄连厚朴汤【方剂大全】
- 黄芩厚朴汤【方剂大全】
- 藿香厚朴汤【方剂大全】
- 兼朴厚朴汤【方剂大全】
- 灵脂厚朴散【方剂大全】
- 龙骨厚朴汤【方剂大全】
- 麻黄厚朴汤【方剂大全】
- 栀子厚朴汤【方剂大全】
- 栀子厚朴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半夏厚朴汤方《医宗金鉴》
- 大效厚朴煎丸【方剂大全】
- 厚朴陈橘皮汤【方剂大全】
- 厚朴大黄汤方《伤寒杂病论》
- 厚朴大黄汤方《医宗金鉴》
- 厚朴麻黄汤方《伤寒杂病论》
- 厚朴麻黄汤方《医宗金鉴》
- 厚朴七物汤方《伤寒杂病论》
- 厚朴七物汤方《医宗金鉴》
- 厚朴去干姜汤【方剂大全】
- 厚朴三物汤方《医宗金鉴》
- 厚朴四物汤方《伤寒杂病论》
- 厚朴天南星丸【方剂大全】
- 理气药之厚朴【中药基础】
- 栀子厚朴汤方《伤寒论》
- 栀子厚朴汤方《医宗金鉴》
- 补阴养阳厚朴散【方剂大全】
- 承气泻胃厚朴汤【方剂大全】
- 茯苓参甘厚朴汤【方剂大全】
- 厚朴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别】
- 厚朴的栽培技术【中药种贮】
- 厚朴姜夏参甘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白术茯苓厚朴汤方《伤寒杂病论》
- 大黄厚朴甘草汤方《伤寒杂病论》
-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剂大全】
-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厚朴的繁殖与管理【中药种贮】
- 厚朴的功效与作用【中药药理】
- 栀子厚朴枳实汤方《伤寒杂病论》
-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方《医宗金鉴》
-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伤寒论》
-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伤寒杂病论》
-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临证实验录》
-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临证实验录》
- 半夏厚朴茯苓生姜汤方《伤寒杂病论》
- 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方《伤寒杂病论》
- 枳实厚朴白术甘草汤方《伤寒杂病论》
-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剂大全】
- 大黄厚朴枳实半夏甘草汤方《伤寒杂病论》
-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伤寒杂病论》
-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医宗金鉴》
-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临证实验录》
-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临证实验录》
-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方《伤寒论》
-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方《医宗金鉴》
- 枳实薤白桂枝厚朴括萎汤方《伤寒杂病论》
- 栀子厚朴证十七 太阳八十七《伤寒悬解》
- 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方《伤寒杂病论》
- 附子理中汤去甘草加厚朴广皮汤【方剂大全】
- 桂枝厚朴杏子证十三 太阳八十三《伤寒悬解》
- 桂枝厚朴杏子证十四 太阳八十四《伤寒悬解》
- 厚朴姜夏参甘证十六 太阳八十六《伤寒悬解》
- 浙江:景宁药材厚朴种子免费领取【中药资源】
- 半夏厚朴汤合天突穴封闭治咽异感症【喉病偏方秘方】
厚朴 知识
- 厚朴除口臭【中医知识】
-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中医知识】
- 行气除满厚朴来帮忙【中医知识】
- 厚朴三物汤治腹胀痛【医案心得】
- 厚朴温中汤重在祛邪【医案心得】
- 半夏厚朴汤治慢性咽炎【中医知识】
- 半夏厚朴汤组新方治中风【医案心得】
- 荷花池中药材杜仲/厚朴/黄柏【中医知识】
- 福建明溪县胡坊镇建成3万亩厚朴基地【中医知识】
- 厚朴伪品——黄杞(Huangqi)【中医知识】
- 厚朴混淆品(3)——姜朴(Jiangpo)【中医知识】
- 厚朴混淆品(1)——土厚朴(Tuhoupo)【中医知识】
- 厚朴混淆品(2)——柴厚朴(Chaihoupo)【中医知识】
- 厚朴习用品——腾冲厚朴(Tengchonghoupo)【中医知识】
- 厚朴混淆品(4)——滇藏木兰(Dianzangmulan)【中医知识】
- 厚朴(Houpo)CortexMagnoliaeOfficinalisseussp.Bilobae【中医知识】